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LA-DQB1-HLA-DRB1单倍型与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一鲁;刘志辉;许婉华;谭耀驹;冯蝶仪;宋长兴;傅瑜;刘忠泉

    目的探讨HLA-DQB1-HLA-DRB1单倍型在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110例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患者和101例中国南方汉族健康对照者的20个HLA-DRB1和8个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比较两组间DQ2,3(8)-DRB1、DQ3(7)-DRB1、DQ3(8,9)-DRB1、DQ2,3(7,9)-DRB1、DQ2-DRB1、DQ4-DRB1、DQ5-DRB1和DQ6-DRB1单倍型频率(H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性(RR).结果 DQ2,3(8)-DR14.1、DQ3(7)-DR16单倍型的频率肺结核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10 vs.0.50、4.18 vs.0.99),其RR分别为13.40和4.41;DQ2-DR1、DQ2-DR12、DQ2-DR13.3、DQ3(7)-DR1、DQ3(7)-DR13.3、 DQ3(8,9)-DR13.3、DQ2,3(7,9)-DR1、DQ2,3(7,9)-DR13.3、DQ2,3(7,9)-DR13.4、DQ4-DR4单倍型的频率肺结核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 vs.5.60、1.37 vs.5.60、4.18 vs. 11.00 、2.30 vs.9.89、12.62 vs.22.28、5.61 vs.11.56、3.70 vs. 14.40、16.88 vs.28.94、5.13 vs.12.12、2.30 vs. 6.13),其RR分别为0.31、0.23、0.34、0.21、0.47、0.44、0.46、0.38和0.35.结论 DQ2,3(8)-DR14.1、DQ2-DR12、DQ2,3(7,9)-DR13.4、DQ4-DR4单倍型的存在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肺结核的发病有着关联,而其他单倍型差异的显著性则可能是因其组成基因的基因频率差异所致.

    关键词: 结核 HLA 单倍型 PCR-SSP
  • 一个AB型开米拉家系遗传状态的研究

    作者:杨宝成;喻琼;苏宇清;周丹;金士正;李茜;梁延连;邓志辉

    为了研究罕见开米拉血型家系的基因遗传状态,对先证者家系部分样本进行ABO基因序列测定,用流式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方法测定HLA-A、B、DRB1基因位点,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HLA-A、B、DRB1基因位点,对16个短串联重复片段位点进行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结果发现:A3B3型家系的2个体中,ABO基因、HLA-B、DRB1基因、多个STR位点出现了2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结论:利用基因分型技术分析开米拉血型能清楚地提示此罕见血型的遗传状态,增进了对此遗传方式的认识.

    关键词: 开米拉血型 ABO HLA STR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04:01:01G组的区分鉴别

    作者:王炜;陈男英;章伟;何俊俊;韩浙东;秦斐;董丽娜;朱发明;吕杭军

    本研究旨在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 04:01:01G组内等位基因,并分析其与HLA-A、-B的连锁情况.通过收集HLA-C* 04:01:01G组标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分型法(PCR-SBT)分析HLA-C座位第2-7外显子序列,采用PCR-SBT方法对HLA-A、-B、-DRB1和-DQB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表明:在189例HLA-C*04:01:01G组标本中,178例(94.2%)为HLA-C* 04:01,11例(5.8%)为C*04:82;共检出HLA-C* 04:01:01和C*04:82相关单体型72条,频率大于0.0050的单体型为26条;连锁分析显示HLA-C* 04:01:01与A*02:03,A*02:07,A*11:01,A*33:03,B*13:01,B*15:01,B*15:05,B*15:27,B*40:01,B*54:01关联,而HLA-C* 04:82与B *40:01关联.结论:HLA-C* 04:01:01G组中存在HLA-C *04:01:01和HLA-C* 04:82,在常规分型指定中应加以鉴别.

  • 新等位基因HLA-B*40:162测序分析及确认

    作者:杜占慧;胡彬;冯智慧;焦淑贤;吴振军

    本研究旨在识别并确认中国人群中HLA-B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SBT对中华骨髓库供者样本进行HLA分型,对可能的HLA-B新等位基因利用组序列特异性引物(GSSP)及单链测序基因分型技术进行测序,并与已知同源性高的等位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二者差异.结果发现,有1个样本的HLA-B位点与目前已知的HLA-B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其同源性高的B*40:06:01的差异表现在第2外显子272位碱基由C>T,导致第67位密码子由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结论:确认该基因为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已经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 40:162.

  • 已知HLA单采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库容估计

    作者:薛敏;潘芹芹;樊甦;王晓艳;赵芳;刘太香;史丽莉;马玲;沈捷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Ⅰ类抗原已知的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合适的库容水平.方法:采用Luminex-SSO法对16 062名江苏部分地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HLA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A,B位点)表型频率计算找到HLA匹配供者概率.结果:获取了江苏部分地区HLA-Ⅰ类(A,B位点)表型群体遗传学资料,利用表型群体遗传学资料估计推测出了已知HLA单采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库容.结论:建立一个总库容1 500人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是恰当的,它可以满足表型频率> 0.002的患者有95%的可能性找到至少1名表型相同的供者.

    关键词: 血小板 供者 HLA
  • HLA高分辨分型在非亲缘双份脐血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硕;何军;李杨;徐超;鲍晓晶;袁晓妮;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

    本研究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在脐血移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对34名患有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双份脐血移植,采用DNA序列测序方法(SBT)、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和高分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方法,对供、患者双方行低分辨HLA-A,B,DRB1及高分辨HLA-A,B,Cw,DRB1,DQB1配型,对比分析其在优势脐血植入、造血重建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感染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有核细胞(TNC)中位数为6.0×10 7/Kg,当TNC≥5×107/kg时,可缩短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P<0.05),HLA高分辨(6-10)/10组在脐血优势植入、血小板植入时间、aGVHD发生方面优于(4-5)/10组(P<0.05).高分辨HLA-Ⅰ+Ⅱ类位点错配、HLA-DRB1、DQB1位点不合,能延长血小扳植入时间(P<0.05).低分辨HLA (5-6)/6组与4/6组相比,在优势脐血植入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血小板植入时间及aGVHD的发生方面HLA-5/6优于4/6组(P<0.05).供受体性别、血型等对造血重建、优势脐血重建、GVHD的发生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及与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对非亲缘脐血移植受体和移植物进行HLA高分辨配型有利于遴选佳脐血,在促进造血重建及降低移植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HLA氨基酸三维构象差异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张弦;张艳玲;王建玲;童春容;蔡鹏;刘红星;王静波;曹星玉;殷宇明;赵艳丽;卢岳;孙媛;周葭蕤;高艳群;吴形

    本研究探讨HLA氨基酸三维构象软件在评价不同HLA构象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作用.回顾分析62例北京市道培医院单中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HLA等位基因10/10全合和32例HLA等位基因9/10相合).应用Histocheck和HLA-Matchmaker 2个HLA抗原三维空间构象分析软件,分析其评分系统与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急性GVHD和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随着Histocheck软件的评分的增加Ⅲ-Ⅳ度GVHD的发生率增加(0%增加到20%,p=0.25),但是高分组中仍有70%病例没有或只有轻度GVHD.对移植后的复发进行统计,除Histocheck分数偏高组(11-20)9例没有复发,其它组复发率差别不大(20%左右),(p=0.56).②应用HLA-Matchmaker软件分析,随着供受者Eplet差异数目的增加,重度GVH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0%增加到30%),无或轻度GVHD的发生率下降(p=0.019),但高分组中仍有60%没有或只有轻度GVHD,统计学有差异.差异数目偏高组(≥3)共10例均没有复发,偏低组(<3)复发率偏高(20%左右p=0.54).结论:Histocheck和HLA-Matchmaker两个分析软件虽然对于HLA抗原构象差异的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有很多的相近性.对于同一组供受者,两个给分系统与急性GVHD和复发的相关性类似,高分组中重度GVHD的比例增加,复发率下降,但相关性都不准确.HLA-Matchmaker软件的相关性略好于Histocheck.

  •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进行HLA-DQA1位点基因分型

    作者:王彤;王天骄;何群;张玉魁;马佳明;侯伟建;王绍成;潘忠诚;赵雨杰

    为了构建HLA-DQA1位点寡核苷酸分型芯片并籍此建立一种应用于HLA系统基因分型的集成化技术平台,在多态性集中的HLA-DQA1第二外显子区域,自行设计一套寡核苷酸分型探针;采用本实验室自建的方法,制成寡核苷酸芯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以组间特异性引物,单侧引物荧光标记,行不对称扩增.杂交后扫描检测分析杂交信号,确定HLA等位基因型;分型结果以标准DNA和PCR产物测序检测.结果表明:100例样本芯片分型全部成功,其中50例标准DNA与其模板相符,另50例临床样本中随机选取的10例与其测序结果相符,其中2例分型结果不完全;重复杂交实验中,位点重现率95%.结论:研制的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芯片,其准确性和重现性理想,且操作简便、快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序列接近性配型方法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发生

    作者:赵丹丹;刘周阳;曹永彬;蒋双;达万明;吴晓雄

    本研究探讨序列接近性配型(sequence similar matching,SSM)方法对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预测作用;利用2005-2009年我科进行的23例HLA不相合移植资料,通过SSM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总分值小于55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性GVHD和重度GVHD的发生率小.结论:SSM软件在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GVH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

    MHC分子首先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发现,进而依此命名.随着其抗原结合分子及T细胞信使生物学功能本质的揭示,MHC为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谜底就昭然于世.约10年前,MHC分子的抗原结合骨架结构首次被阐明,关于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崭新时代,并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此,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MHC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令人振奋的研究进展.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生物学评估

    作者:夏文杰;许茹;叶欣;付涌水;罗广平;丁浩强;项鹏;张秀明;邓晶;陈扬凯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利用HLA-SBT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Ⅰ和HLA-Ⅱ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基因遗传标记.并且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V,HBV,HCV和TP,使用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污染.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MSC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均有所下降.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CD166、CD73均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和CD86均表达阴性.在8代以前未发现核型变异.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分型结果为MSC3的TP表达阳性,MSC2在5代出现支原体污染.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成骨方向的分化潜能降低.MSC在8代以前可作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 11755名中国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供者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研究

    作者:吴强驹;刘孟黎;齐珺;刘晟;张艳;韦小谦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等位基因、HLA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平衡特征,采用PCR-SSP和PCR-SSO流式微磁珠检测方法对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内11755名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进行HLA基因低分辨分型,并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运用基于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的计算机软件Arleguin计算HLA单倍型频率.结果表明:11755例样本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共检出HLA-A、B、DRB1等位基因(按分解抗原统计)分别为18、42、15种,包括很少在汉族人群中检测到的HLA-A25、B42、B53、B73和DR3,未发现HLA-A36,A43,A80,B78,B82和DR18等6种特异性.HLA-A*02,A*11,A*24,A*33,A*30,A*01, A*03,A*13,B62,B*51,B*46,B60, B61,B*35,B*44,DRB1*15,DRB1*09,DRB1*04,DRB1*07,DRB1*12,DRB1*11, DRB1*14,DRB1*08,DRB1*13的频率>0.05.EM法计算求得频率>10-6的HLA-A-B-DR单倍型共计2026种,其中HLA-A30-B13-DR7、A2-B46-DR9、A33-B58-DR17等26种单倍型频率>0.005,A30-B13-DR7是中国北方汉族常见单倍型.计算求得的HLA-A-B、A-DR、B-DR单倍型共计538、227、522种,频率>10-6者分别有409、195、423种,其中A30-B13,A2-B46,A33-B58等28种单倍型频率>0.01;A2-DR9,A2-DR15,A30-DR7等26种单倍型频率>0.01;B13-DR7,B46-DR9,B13-DR12等24种单倍型频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连锁不平衡HLA-A-B、A-DR和B-DR单倍型分别有296种(72%)、130种(67%)和308种(73%),其中A30-B13、A33-B58、A1-B37、A30-DR7、A33-DR13、A1-DR10、B37-DR10、B8-DR17、B13-DR7、B58-DR17等单倍型表现为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结论:本研究使用EM算法获得了目前中国北方汉族样本量大的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单倍型频率分布及连锁不平衡的特征,这将有助于临床为患者寻找合适供者,为移植免疫、HLA与疾病相关性及本地区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中国汉族白血病患者及其相关人群罕见的HLA-DR/DQ连锁不平衡研究

    作者:梁飞;罗卫东;刘楠;金荔;袁方;孔繁华;孙玉英;奚永志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白血病患者及其相关人群罕见的HLA-DR/DQ连锁不平衡单倍型.方法 对2000-2005年在我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HLA配型的白血病患者及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系供者共1500例的血液标本,采用低分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进行HLA-DR/DQ基因分型,并对两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1500例中患者650例,平均年龄25岁;家系供者850例,平均年龄42岁.结果 在41例的血液标本中发现13种罕见的连锁不平衡单倍型,主要为HLA-DQ8或HLA-DQ9与不同DR位点的连锁.其中DR14/DQ4、DR4/DQ5、DR9/DQ6、DR9/DQ7、DR8/DQ8、DR9/DQ8、DR12/DQ8、DR13/DQ8和DR14/DQ9共9种单倍型尚未见报道.650例白血病患者中有20例存在12种罕见的连锁不平衡单倍型,850例家系供者中有21例存在8种罕见的连锁不平衡单倍型.DR8/DQ8单倍型只见于家系供者,而DR14/DQ4、DR12/DQ6、DR11/DQ8、DR13/DQ8和DR14/DQ9单倍型则只见于白血病患者.41例HLA-DR/DQ基因分型结果显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与DR52(DRB3)宽抗原相关联者占58.5%(24/41),与DR53(DRB4)宽抗原相关联者占36.6%(15/41),而与DR51(DRB4)宽抗原相关联者仅占4.9%(2/41).所发现单倍型频率高的为DR12/DQ8(0.0023)和DR9/DQ8(0.0023),其次为DR11/DQ9(0.0020)和DR12/DQ9(0.0017).13种连锁不平衡单倍型的绝对及相对连锁不平衡参数均为负值,说明它们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较为罕见,并处于连锁不稳定状态.结论 发现了罕见的DR/DQ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对补充中国汉族人群HLA-DR/DQ基因的连锁不平衡类型,提高HLA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意义;同时,DR/DQ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为疾病关联研究提供了思路.

  • 广东汉族79例中iKIR及其HLA配体表达的初步分析

    作者:尹晓林;马红京;郭坤元;肖露露;叶欣;赵阳;张伟东

    目的探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抑制性受体(iKIR)及其人白细胞抗原(HLA)配体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方法对79例广东汉族人,采用引物序列特异性扩增法检测其iKIR表型,HLA-A、B、Cw表型.HLA-A、B分型采用Biotest HLA分型(SSP)试剂盒,HLA-C分型采用半量全自动PCR-SSO分型. 结果 KIR2DL1、2DL2、2DL3、2DL4、2DL5、3DL1、3DL2、3DL3的表型频率分别为0.87、0.13、0.52、1、0.18、0.94、1和0.99.个体86.1%表达1种以上iKIR-HLA配对,其中3DL1-HLA-Bw4配对表型频率为69.6%,2DL2-C2为43.0%,2DL1-C1为16.5%.由于不表达HLA-A3,该组人群中无3DL2-HLA-A3受体配体对.13.9%人群缺乏iKIR-HLA配对. 结论约7/8的广东汉族个体表达1种以上iKIR-HLA配对,以3DL1-HLA-Bw4配对为主;约1/8个体缺乏已知的iKIR-HLA配对.

  • 湖南北部汉族人群MICA/B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龚拯;彭海波;粟玉萍;罗奇志;林琳;余平

    目的 研究MICA/B等位基因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SSP(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s)方法和PCR-SBT(PCR-sequence-based typing)方法对95名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进行MICA/B基因分型.结果 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1个MICA等位基因,频率高的依次为MICA *010 (28.95%)、MICA *008∶01(20.53%)和MICA* 002∶01(15.79%);共检测到5种STR(short tandem repeat)型别,其中MICA* A5 (37.89%)和MICA* A5.1(21.05%)频率高.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0个MICB等位基因,以MICB* 005∶02/010常见(58.42%),其他较常见的等位基因有MICB* 002∶01(10.00%)、MICB* 008 (7.89%).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单倍型MICA* 004-MICB* 004∶01与MICA* 010-MICB* 005∶02/010具有显著的连锁不平衡.将MICA/B基因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该基因在其他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显示MICA/B基因的分布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湖南北部汉族人群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征.

  • 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保祥;唐雅望;田野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参与,特别是肾移植术后产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抗体监测系统(AMS)是一个可靠的检测供者特异性可溶性HLA I类和Ⅱ类抗原的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交叉试验.

  • 新等位基因HLA-A*240212的认定

    作者:刘娜;单小燕;李伟;王丽君;何小玫;王中梅;倪雷;崔爽;王琳;张志欣

    目的 发现和认定1个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筛选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PCR产物测序,确认与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 发现一个样品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高等位基因A*24020101的差异只是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230位碱基发生了C→T碱基的替换,但并未改变第77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HLA-A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已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于2006年8月23日正式命名为HLA-A*240212.

  • saeR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hla和lukS-PV表达的影响

    作者:屠金晶;张协;许园园;尚永朋;楼丹萍;武有聪;瞿涤;王良兴;余方友

    目的 研究双组分信号调控系统saeR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α溶血素基因(hla)和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lukS/F-PV)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saeRS基因,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基因敲除株,并构建saeRS回复突变株.应用SDS-PA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野生株、敲除株及回复突变株分泌蛋白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野生株、敲除株及回复突变株hla mRNA和lukS-PV mRNA.结果 成功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基因敲除株SA75△saeRS.与野生株SA75相比,SA75△saeRS的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分泌蛋白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减少且溶血能力明显减弱.saeRS基因回复突变株SA75△saeRS-C可以基本恢复敲除株的溶血能力.在3、6和10h3个时间点与野生株相比,SA75△saeRS的hla mRNA均有明显下降,分别是野生株的7.6%、0%和0.1%.lukS-PV mRNA也均有明显下降,分别是野生株lukS-PV表达量的37.2%、19.2%和20.4%.结论 saeRS基因是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蛋白的关键因子.saeRS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hla和lukS-PV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

  • 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与HLA-Cw基因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海英;蒋雪梅;陈士俊;刘靓雯;安勇;张琴冈;张立新;高淑春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各30例及健康对照者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的方法进行HLA-Cw的基因分型.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3.22%±4.61%和45.68%±14.6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22.62%±3.70%和65.28%±14.45%,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且肝炎肝硬化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w*1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活化NK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2,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HLA-Cw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HLA-Cw*15基因型可能是通过影响NK细胞而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 细胞免疫和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

    作者:廖雪雁;梁争论;李艳萍;李荣成;刘建源;吴小音;张瑞;方鑫;农艺;黄月奎;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 比较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不同体液免疫应答高危儿童的细胞免疫反应特点,进一步探讨母婴阻断失败、无应答的机理.方法 124名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按常规乙肝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CHO和酵母乙肝疫苗,于第1针免后3、7、12月检测HBsAg和抗-HBs,判定免疫成功或失败的新生儿,首针后60~120月(平均80月)再次检测HBsAg和抗-HBs指标,选取8名免疫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儿童、4名免后无应答抗体反应的儿童和11名母婴阻断成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样,分离淋巴细胞,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产生IL-2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并对斑点数和表面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HLA-A、-B、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1)124名研究对象中有77.4%的儿童可产生保护性表面抗体,成功阻断母婴传播;13.7%的人免疫失败,感染乙肝;8.9%的儿童则对乙肝疫苗呈无应答状态.(2)免疫成功组产生IL-2细胞数(55.2±42.22)显著高于免疫失败组(3.75±3.24)和抗体无应答组(6.75±3.59),P<0.01.(3)儿童免疫乙肝疫苗后的表面抗体滴度与经乙肝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分泌IL-2的T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1,P<0.01).(4)HLA-B*48在对酵母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儿童中占有2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2.2%)和失败的儿童(0%),P<0.05.对CHO疫苗无应答儿童的HLA-DRB1*1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和失败的儿童(P<0.05).结论 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和免后抗体无应答儿童的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低于阻断成功的儿童,并且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25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