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对比

    作者:高雪伟;陈旺;朱凌

    目的:总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73例临床资料,随机分对照组36例执行PLIF治疗,分析组37例予以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椎间融合优良率.结果:分析组椎间融合优良率94.59% 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P<0.05);分析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策略

    作者:张忠民;陈建庭;金大地

    目的 回顾分析非手术治疗(Ⅰ组)、椎板切除减压结合融合(Ⅱ组),以及减压结合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术式(Ⅲ组)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Stauffer-Coventry法对两手术组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损伤发生率、再次手术率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Ⅰ组可有效地缓解疼痛,疗效满意.Ⅱ组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显著(P<0.01),各时间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亦发生类似改变.手术前后Ⅱ组和Ⅲ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uffer-Coventry结果示,Ⅱ组优良率为89.7%,Ⅲ组优良率为89.9%,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根据病理特点治疗退变性脊柱滑脱,内固定仅提高植骨融合率,对手术疗效无显著提高.

  • 退变性腰椎滑脱当前手术的进展和争议

    作者:唐剑锋;王建超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在1955年由Newman首先提出,他记载了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所产生具有完整椎弓的椎体的滑动.

  • 膝骨关节炎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少敏;赵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已成为常见疾病之一,并以膝OA为主.临床上膝OA常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同时亦有研究表明,腰椎内固定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部分患者原有的膝OA或腰椎退行性疾病加重[1].目前,国内外对膝OA和腰椎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回顾两者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生物力学机制的相关文献,探讨两者的相关因素,以供临床医师参考.1危险因素目前,膝OA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其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特殊职业、性激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2-6].Kalichman等[7]通过年龄、性别、BMI及CT平扫测量系数来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炎、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发现年龄、性别、肥胖指数亦和腰椎退变性疾病密切相关.

  • 解剖学因素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意义

    作者:张剑刚;丁文元;申勇;徐佳欣;安志辉;杨少坤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7月-2010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DLS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男20例,女40例,年龄51~75岁,平均65.3±7.8岁,L4滑脱42例,L5滑脱18例.以性别和年龄匹配无DLS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照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骶骨水平角(sacral horizontal angle,SHA)及滑脱节段(对照组取相应节段)的椎体指数(lumbar index,LI)、椎间盘角度(disc angle,DA)、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在腰椎正位X线片上测量L5横突的长度(the length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L5,TPL)和宽度(the width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L5,TPW).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结果:滑脱组患者LLA、SHA、LI、DA、DH分别45.83°±10.42°、28.35°±11.16°、0.85±0.13、7.24°±3.83°、9.12±2.73mm:对照组分别为47.48°±10.75°、23.16°±10.68°、0.96±0.10、9.68°±5.54°、10.54±2.48mm,两组间SHA、LI、DA、DH有显著性差异(P <0.05),LLA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脱组TPL、TPW分别为2.15±0.43cm、1.64士0.41 cm,对照组为2.06±0.39cm、1.57±0.32c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S与LI、DA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1.693、-1.406.结论:DlS患者的LI下降,DA减小,其可能是DLS的危险因素.

  • 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许勇;郭昭庆;云才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问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合并L4/5椎问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L4/5椎问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L4/5椎间盘退变程度按照Pfirrmann法分级,CT测定L4/5椎间盘正中矢状面的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高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4/5椎间盘MRI退变程度B、C、D、E级分别为l、25、8及1例,对照组分别为2、21、13及2例,两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问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T测量L4/5椎间隙角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1.87°和6.48°±2.92°,对照组椎间隙角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椎间隙高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6±1.81mm和9.38±2.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隙角度减小,可能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丁文元;申勇;董玉昌;李宝俊;张为;海涌

    目的:比较应用内固定和不应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6月~2001年7月手术治疗10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按行内固定与否把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仅行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行内固定治疗,共77例;Ⅱ组,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外,同时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共31例.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5~8年,平均3.4年.Ⅰ组临床优良率为87%,Ⅱ组为8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内固定的31例术后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滑脱加重,椎间融合器无明显移位,均达骨性愈合;未行内固定的患者中术后没有滑移加重的病例,有4例腰椎滑脱处假关节形成.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再手术返修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内固定组明显高于非内固定组.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行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但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效果.

  • 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朱明雨;张勇;吕晓峰;顾浩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徐新华;胡家美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例,根据手术方法 将其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征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Prolo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创伤较小且固定牢靠,滑脱率低,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相关解剖学因素关系探讨

    作者:洪波;赵鹤亮;刘振翠;张厚宁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ylisthesis,DLS)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笔者科室2010年4月~ 2013年12月共55例DLS患者(排除外伤、手术及移行椎等脊柱变异),其中男性9例,女性46例,滑脱部位均为L4.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无腰椎滑脱、年龄构成相似的病例5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6例.对两组病例关节突关节角度、退变程度、腰骶角等因素与腰椎滑脱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关节突关节与矢状面夹角、腰骶角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者t=-3.68,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后者t=0.7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椎间关节退变程度x2 =4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LS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腰骶角无明显差异,而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椎间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后面两因素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可能是互为因果、协同促进的关系.

  •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腰椎小关节形态改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勇;云才;郭昭庆

    目的 通过腰椎小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改变,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与腰椎小关节形态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29例为A组,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4例为B组;Weishaupt关节炎影像学法对L4/5小关节炎进行分级;CT测量L4/5小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不同退变性腰椎滑脱组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和LA终板下关节角及两侧对称性比较.结果 A组和B组骨关节炎均无0级,其中,A组1、2、3级分别为4、11、14例;B组分别为1、6、7例,两组骨关节炎分级无差异(P>0.05).A组L4/5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28.69±8.97)°、(115.91±6.51)°]与B组[(28.23±11.89)°、(117.90±7.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关节矢状角对称性差异、终板下关节角对称性差异A组[(9.06±4.45)°、(5.21±3.90)°]与B组[(12.80±4.95)°、(8.25±3.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的不对称性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滑脱程度.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

    作者:胡庆柱;代国;余铃;郭卫春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联合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采用rhBMP-2联合PLIF手术,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PLIF手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测量的Prolo评分、滑脱率、奥斯沃斯特里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腰椎融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腰椎植骨融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滑脱率低于术前(P<0.05),Prolo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试验组滑脱率低于对照组(P<0.05),Prolo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是治疗退变性腰椎骨滑脱较为有效合理、简单易行的方法,联合使用rhBMP-2能提高手术疗效,表现为提高术后Prolo评分,降低术后ODI脊柱评分和VAS疼痛模拟评分,降低术后滑脱率和提高腰椎植骨融合率等,近期预后佳,值得临床上推广.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MSCT征象

    作者:杜绪仓;高飞;王庆华;黄英荷

    目的 探讨MSCT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6例DLS组患者及5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小关节退变情况、小关节角、小关节对称度、小关节积气及小关节形态等指标进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 66例DLS患者均有Ⅰ~Ⅱ度的椎体前滑脱,相应的椎体小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和对照组CT资料对比分析,DLS组小关节角明显偏向矢状位,小关节不对称率偏高,小关节积气明显,线形小关节多见,且差异显著.结论 MSCT能提供详尽的腰椎形态学及密度方面的改变,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

  •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任香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和分析,认为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椎小关节改变、腰椎间盘退变及L4-5节段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这些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导致的下腰痛。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诊断

    作者:赵立征;毋高峰

    中老年腰腿痛病人中,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常见原因之一,CT不仅能对其作出明确诊断,同时能观察椎体、椎间盘异常,能清楚显示椎体后部椎小关节的结构和软组织异常,笔者对6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 后外侧植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卫国;王红建;李灏;姜星明

    目的:探讨后腰椎外侧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2例,其中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20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32例全部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2%.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关节突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操作简便,融合率高,疗效确切.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比较

    作者:刘锐

    目的:比较PLIF与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A组13例)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改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B组15例).结果:28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36和1.48;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6.9%,术后恢复至14.6%.实施改良Tu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75和1.63;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5.2%,术后恢复至26.3%.结论: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改良TLIF优于PLIF,但临床结果差异不明显.

  • 单、双侧后外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随机对照

    作者:楚戈;卡哈尔·艾肯木;何祖胜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 < 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 多孔β-磷酸三钙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不同入路椎体融合率的比较

    作者:穆永杰;张结合;沈颂超;冯伯志

    背景:近年,临床上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融合率,但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目的:对比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56-74岁,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其中19例选择经后路椎体间融合,21例选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植骨材料均为多孔β-磷酸三钙。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植骨融合率、腰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组的腰椎功能恢复好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 <0.05),硬脑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 <0.05)。表明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更有利于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的评价

    作者:杨卫新;章稼;何怀;昝云强

    目的文章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的影响.方法L4~5节段退变性滑脱25例(均年龄55岁)、后滑脱12例(均年龄53岁)和峡部裂滑脱11例(均年龄44岁)与32例(均年龄47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关节宽度、关节面的深度和关节面形态.结果由上向下关节角度逐步从矢状向冠状转化.在L4~5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角度方向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向矢状(P<0.01),退变性滑脱组和后滑脱组的关节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退变性滑脱组的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峡部裂滑脱组的唯一差异是关节宽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矢状排列可能是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患者发生腰椎退变时可能会出现滑脱.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