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多节段融合术患者应用小关节间隙植骨疗效观察

    作者:王彬训

    目的 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作者:江代娟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应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引入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手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有影响,并且通过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此外,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研究组明显大于参考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复位丢失率,研究组明显小于参考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应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术,其治疗效果更好,极具推广价值.

  • 后路270°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失稳的疗效

    作者:赵东

    目的 总结后路270°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间盘退变失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9例腰椎间盘退变失稳患者行后路270°融合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根据McAfee椎间融合标准,38例患者全部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4%.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应用后路270°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失稳疾病优势明显,疗效确切,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运动疗法治疗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景邵春;张宝琦;陈悦慧

    目的:研究分析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接收的108例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4例,其中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运动疗法,统计其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半年以及一年后,其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腰背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要优于常规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春生;柳盛春;陈凯;崔跃辉;姜广擎;张辉;李兆伟

    目的 探讨经同一切口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沈阳市胸科医院对收治的26例年龄>60岁的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采用经同一切口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4.4±5.1)岁;病程5~17个月,平均(12.4±4.2)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17例,C级7例,D级2例.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Cobb角(24.4±3.1)°,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椎板植骨融合时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Cobb角矫正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1.3±2.7)个月,术前合并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患者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椎板植骨融合时间约为6~8个月,26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1例,其余25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1周测量Cobb角,平均为(24.4±3.1)°,矫正(19.3±4.3)°,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 一期后路经肋横突入路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疗效满意,可以成为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的一种术式选择.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

    作者:唐恺;董伟杰;兰汀隆;范俊;徐双铮;秦世炳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4例报告)

    作者:范俊;兰汀隆;董伟杰;唐恺;李元;严广璇;秦世炳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位于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7例.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本组患者中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6例.14例患者均并发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并发糖尿病8例、肾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肝硬化1例、高血压6例、肺部严重感染5例.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Cobb角变化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均有术前疼痛、截瘫等手术适应证.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9例,采取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2例颈椎病变采取颈前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均获得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7.8±6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0.5±86.4) ml;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一过性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菌血症1例.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ASIA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D级3例,E级11例.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由术前的(7.4±1.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0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术前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术后易出现切口不愈合、菌血症等手术风险.在积极处理好术前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合理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后,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单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鲁增辉;罗卓荆;段伟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单间隙腰椎结核患者.根据后路内固定方案不同(内固定方案综合考虑患者临床情况和患者意愿)分为两组,A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B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传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平均(24.1± 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ESR、CRP、VAS评分:A组分别为(13.5±5.5) mm/1 h、(4.7±2.0) mg/L、(1.9±0.8)分,B组分别为(12.9±4.9) mm/1 h、(5.2±3.2) mg/L、(2.2±1.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0.68、-1.02,P值分别为0.747、0.500、0.312);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及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A组分别为(11.6±6.3)°、(1.7±1.2)°,B组分别为(9.9±5.9)°、(1.4±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0.96、0. 94,P值分别为0.343、0.355).42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术前1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术前5例C级患者,4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26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 对于单间隙感染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实现单节段病椎内置钉内固定,能够保留邻近正常的椎体,是一种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有效的手术方法.

  • 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在60例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祖远;张强;方德健;钟鑫

    目的 探讨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由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聚酰胺66(PA66)复合制成,n-HA/PA66]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前路手术采用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2.4±10.6)岁.病变部位:胸椎29例,胸腰段16例,上腰椎15例;2个椎体47例,3个椎体11例,跳跃型2例.60例患者伴有后凸畸形49例,平均Cobb角(29.3±3.6)°;术前血红细胞沉降率为35~126 mm/1 h,平均为(59.8±13.9) mm/1 h.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及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情况,通过对患者术后胸腰椎X线正侧位片及三维CT复查,评价植骨融合及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下沉率等指标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 60例患者随访8~30个月(中位时间17.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内固定失败,术后即刻平均Cobb角为(13.1±4.5)°,末次随访时为(14.8±4.0)°,随访丢失为(1.7±0.5)°.31例术前诊断为不完全瘫痪的患者(Frankel分级B、C、D级),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获得了0~2级的提高:其中4例术前B级的患者中1例改善为C级,3例改善为D级;8例C级的患者中3例改善为D级,5例改善为E级;19例D级的患者中18例改善为E级,1例无变化.至末次随访时,依据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标准:E级34例、D级23例、C级2例、B级1例;植骨融合率95.0%(57/60例),植骨融合时间4~8个月,中位时间5.5个月.至末次随访发现该复合填充材料下沉距离平均(1.6±0.7)mm,其中2例患者下沉距离>3 mm,下沉率为3.3%(2/60),无移位、破裂及内固定断裂患者;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为3~7个月,中位时间4.5个月.结论 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骨支撑材料替代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满意.

  • 前路手术治疗310例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磊;蒲育;何敏;李海;李邦银;蔡玉郭;刘林;刘勇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2016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后凸角(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植骨融合(Bridwell分级标准),以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综合评估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min,平均(154.46±32.11)min;术中出血量220~600ml,平均(380.64±108.35)ml.27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00±8.1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临床治愈,31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Cobb角[(15.17±6.36)°]、ESR[(25.54±13.25) mm/1 h]、CRP[(14.36±10.19) mg/L]均较术前[分别为(25.26±7.34)°、(48.39±10.63) mm/1 h、(31.24±13.86) mg/L]明显降低(t=16.62、18.72、15.08,P值均<0.001).4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随访结束时34例(73.91%)于术后3~1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E级),8例(17.39%)12个月后恢复至D级,2例(4.35%)6个月后恢复至C级,2例(4.35%)未恢复.植骨融合均符合Bridwell 1级标准,植骨融合率100.00%(310/310),融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10±5.31)个月.术后3d出现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10 d后脑脊液漏治愈;术后肺不张5例,保守治疗后肺复张满意;2例分别在术后9、20个月时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器后随访情况良好;3例术后形成窦道,1例再行病灶清除术,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门诊换药后均痊愈;形成冷脓肿者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3~7个月后椎旁冷脓肿吸收.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基础上,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治疗腰椎结核的目的.

  •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中吉;陆旭;于景来;李莉;夏云峰;王雪冰

    目的 探讨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中接受了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结核病变位于胸椎28例,腰椎2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1例,B级l例,C级6例,D级9例,E级33例.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患者术后第2周及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椎间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ASIA神经功能分级,分析统计患者治愈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20±8)个月;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无并发症出现.病椎疼痛症状均消失、椎间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94.0%(47/50),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20.0±0.7)°,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2±0.3)°,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0.5±0.2)°,术后ASIA分级E级50例.本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2周内离床下地行走.总治愈率为100.0%(50/50).结论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范俊;秦世炳;董伟杰;兰汀隆;徐双铮;唐恺

    目的 探讨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质破坏并完成随访的全部32例患者,均行手术并术后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2例、B级1例、C级7例、D级14例、E级8例.行经病椎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的Cobb角的变化;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的优良率;观察其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对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Cobb角及JOA评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年期随访,2年随访期内结核均无复发,无脓液及窦道形成,无螺钉置入病椎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Cobb角明显变小,由术前的(19.8±6.1)°降至术后的(7.8±3.1)°(t=9.9,P=0.00);18个月时随访无明显丢失,Cobb角由术后2周的(7.8±3.1)°变为末次随访的(8.8±4.3)°(t=1.2,P=0.09).JOA评分由术前的(8.7±6.3)分增加至18个月随访的(25.2±2.8)分,获得明显改善(t=13.6,P=0.00),末次JOA总优良率为75.0%(24/32).术后ASIA分级D级7例,E级25例.结论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能够对治疗多椎体脊椎结核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能减少患者术后Cobb角丢失,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传庆;李敬朝;侯代伦;张强;王勍;赵耀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男73例,女55例,结核病变位于T5-11者35例、T12~L2者45例、L3-5者48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监测围手术期体温并术后第1、3、7天及第2、4周行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查,术后第2、4周及出院后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等.结果 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出现并发症11例(8.6%).总手术平均持续时间(270±110)min,其中后路(70±25)min;出血(360±210)ml,其中后路(100±65)ml.术后1~3 d内体温较高、疼痛较重,白细胞、ESR、CRP明显增高.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18.6°,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9°,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1.1°.植骨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89.8%(115/128),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3%(102/107),总治愈率为97.7%(125/128).结论 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明伟;周伟东;胡全君;李磊;张明磊;刘朝阳

    目的 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行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20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治疗转归、植骨融合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WBC)、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中时间40~90 min,平均(65.00±8.21)min;出血量200~400ml,平均(290.53±37.25) ml.在手术显露过程中出现腹膜损伤1例,术中给予修补;腰椎4~5手术导致交感神经链损伤1例,术后对侧神经根疼痛再手术1例,均治愈.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96)分]、WBC[(4.56±1.02)×109/L]、ESR[(25.53±3.56) mm/1h]、CRP[(13.61±7.65) mg/L]较术前[分别为(7.43±1.07)分,(9.65±2.38)× 109/L,(81.22±12.27) mm/1 h,(59.08±20.39) mg/L]明显改善(t=29.37,P=0.000;t=12.49,P=0.034;t=39.93,P=0.000;t=15.82,P=0.008).术后随访6~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植骨融合均满意.结论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理想的微创技术.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探讨

    作者:马华;孟琳;曾庆刚;马建华

    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2±10.13)岁;胸椎结核20例,胸腰段结核10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段结核7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脊柱后凸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4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0.27±15.86) min,术中出血(489.89±35.87) m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0±1.1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降低至(0.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01).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为:术前7例B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术前8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后凸角度术前为(33.93±7.01)°,术后3个月降低至(15.0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P<0.001);ESR由术前的(69.75士14.62)mm/1 h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3.16±5.27) 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01).45例患者随访24~70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作者认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 微创技术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进文;吴龙云;施建党;牛宁奎;丁惠强

    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中,前方入路可以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传统的前路手术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疗效肯定,但手术切口长、创伤大.近年来,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作者复习文献,通过探讨改良小切口前路手术、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内镜辅助下手术、通道下侧方椎间融合术等各种手术的佳适应证,就微创技术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特点进行综述,相信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胸腰椎结核手术内固定方法及节段的选择

    作者:王骞;施建党;王自立

    在目前临床上胸腰椎脊柱结核重建手术中,对于固定方法及固定节段的选择较为混乱,存在内固定及融合范围过长的局面.长节段固定、融合虽可获得坚强的固定,但牺牲了更多的脊柱运动功能.作者对胸腰椎结核手术融合、内固定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来一些看法,试图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 Steffee手术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应用

    作者:张健;贺西京;兰斌尚;李浩鹏;吕惠茹

    目的:观察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Steffee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从1995年2月-2002年2月,对27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Steffee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前X线检查MeyerdinIg分度:Ⅰ°滑脱19例,Ⅱ°滑脱7例,Ⅲ°滑脱1例;滑脱平面:L4、5例滑脱8例,L5S1滑脱19例.结果:术后随访14.4个月(9-24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及植骨融合率,根据Steffee5级疗效标准,手术优良率89%.19例Ⅰ°滑脱完全复位,7例Ⅱ°滑脱5例完全复位,2例复位达90%,1例Ⅲ°滑脱复位达80%,解剖复位达88.9%,本组Ⅰ°滑脱均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Ⅱ°以上滑脱均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100%.结论: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早期随访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 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作者:黄霖;赵伟华;陈铿;陈甫超;沈慧勇;蔡兆鹏

    目的 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及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文作者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病例,依手术方法分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组(简称"前路组")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简称"后路组").对比分析2组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和颈椎Cobb角.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纳入27例,全部患者原有症状术后获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改善率为(59.8±19.6)%,未发生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5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8.5%;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在年龄、术前JOA评分、Cobb角及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前路组2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7%.后路组3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20.0%;2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OPLL均安全有效,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老年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顾一飞;臧法智;田野;张颖;吴晓东;曹鹏;陈华江;袁文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多节段颈椎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148例,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下、60~69岁和70岁以上3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随访时间、术前及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等指标,通过X线片测量矢状位垂直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C2~7的Cobb角.比较3组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疗效评价指标.60~69岁和70岁以上组内再根据术前SVA水平分为术前矢状位平衡亚组(术前SVA<40 mm)和术前矢状位失衡亚组(术前SVA≥40 mm),比较2亚组间各参数和疗效评价指标.使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组间计量参数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148例患者,男96例,女52例,年龄(61.1±10.9)岁.3组间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JOA评分和NDI评分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年龄与术前、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3组术后SVA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70岁以上组术前及术后SVA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P<0.05),术前及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60岁以下组(P<0.05).60~69岁组中,2亚组间术后SVA、术后Cobb角及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组术前矢状位失衡亚组术后SVA高于术前矢状位平衡亚组(P<0.05),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各组的2亚组间术后Cobb角及JOA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老年多节段颈椎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更易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前路手术能够有效维持颈椎平衡,重建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对于老年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是有效手术入路.

1830 条记录 1/92 页 « 12345678...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