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谱线光声断层摄影术的癌症异质性光学成像

    作者:Eva Herzog;Adrian Taruttis;Nicolas Beziere;Andrey A.Lutich;Daniel Razansky;Vasilis Ntziachristos

    目的 考察多谱线光声断层摄影术( MSOT)在展示目标外源物质的不均匀分布状况和活体样本恶性肿瘤中直径在毫米级的血管的特征等方面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实验中涉及的对动物的操作经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政府批准.研究人员使用一台MSOT装置(产生横断面图像速度为10帧/s,平面内分辨率约为150 μm)对小鼠皮下肿瘤进行成像.为了研究动态对比强化,研究人员系统性地对3只患4T1型肿瘤的小鼠进行注射吲哚菁绿(ICG)操作,并在该操作前、注射时及注射后20 min,4h和24 h对上述小鼠进行成像.荧光显微镜成像结果被用于对比.靶向荧光剂(注射6h后)和血红蛋白氧合物的MSOT同时进行(4T1型肿瘤:n=3).冰冻切片的荧光显微镜成像结果被用于验证上述结果.研究人员利用长循环时间金纳米棒对由于渗透性增加和肿瘤(4T1型肿瘤:n=4,HT29型肿瘤:n=3,A2780型肿瘤:n=2)内的滞留产生的积聚效应进行评估(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1 h,5h和24h).暗场显微镜检查结果被用于验证上述结果.结果 吲哚菁绿可用于动态对比强化.与荧光显微镜成像对比,MSOT显示了肿瘤内药剂的不均匀分布.靶向荧光剂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同时成像让研究人员除目标药物摄取程度外,还可以了解肿瘤内的血管系统.久而久之在MSOT影像中看到的肿瘤中的金纳米棒的积聚过程,也呈异质性吸收.结论 MSOT技术可用于肿瘤的即时高空间分辨率观测,用以展示目标荧光染料、纳米材料以及肿瘤内部血管网的影像资料.

  • 宝石CT能谱成像原理及其扫描射线剂量

    作者:沈云

    目前CT已成为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常规CT相比,能谱CT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工具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其独特的多参数成像模式给长期习惯于单一诊断模式的影像科医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熟悉其成像原理、影像表现与应用价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回顾了能量CT研发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随后深入剖析了单源瞬时kVp切换能谱成像的物理基础,并介绍了实现该技术所必需的解析技术;接着从基础实验的角度,展现了能谱成像能够在更低剂量条件下保证同常规CT一致的图像质量.

  • CT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隋扬利

    自CT应用于腮腺疾病诊断以来,明显提高了其诊断准确率,但对良恶性的鉴别还需进一步研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2-3月24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着重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 高分辨CT扫描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子彬;杨济生;杨传彬;唐剑

    目的探讨HR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诊断明确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行胸部HRCT扫描,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气管、支气管壁病变检出率为73.9%,其中管壁轻度增厚54.3%,明显增厚19.6%;气道管腔形态改变检出率为67.4%,其中管腔狭窄<50%的41.3%,>50%的19.6%,管腔闭塞6.5%.同时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病变支气管远侧管腔内粘液栓1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5例,小叶性肺气肿18例,肺不张2例,肺内结核病灶39例.结论 HRCT检查观察气道病变部位和范围、气道病变与肺内病变的关系、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早期天幕疝的CT诊断

    作者:王涛;巩若箴

    目的:探讨早期天幕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颅内压增高病人的平行OM线扫描CT图像,全部病人均经斜坡垂线CT扫描法证实存在早期天幕疝.随机选取50例经斜坡垂线CT扫描法证实无早期天幕疝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脑疝组中,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50例,中线移位程度大于1.5CMJF 32例,病变侧脑沟明显受压消失50例,中间帆腔变窄50例,四叠体池及大脑大静脉池变形或闭塞50例,外侧裂池及鞍上池闭塞31例,大脑大静脉内见与海马回相连的软组织块24例.无脑疝组中,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50例,中线移位程度大于1.5CM时12例,病变侧脑沟明显受压消失50例,中间帆腔变窄50例,四叠体池及大脑大静脉池变形或闭塞27例,外侧裂池及鞍发池闭塞25例,大脑大静脉池内未见与海马回相连的软组织块.结论:平行OM线CT扫描图像仅能对部分早期天幕疝的病人做出诊断.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附36例分析)

    作者:黄尚飞

    目的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其中有外伤史6例,早产3例,不明原因4例.SAH伴有颅内其它损伤12例,其中伴有硬膜下血肿2例,伴有局灶性脑损伤4例,伴有颅内多处损伤6例.SAH伴有相应病因9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动静脉畸形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SAH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容易诊断,当呈等、低密度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 绞窄性肠梗阻的螺旋CT征象分析

    作者:黄日升;陈向荣;陈杰云;杨子江;麻海龙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征象.方法:收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资料.结果: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28例,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3例,漩涡征9例,缆绳征17例,肠壁增厚22例,肠壁密度改变18例,肠壁异常强化9例,肠系膜模糊、积液8例,腹水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CT引导下穿刺技术在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华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治疗穿刺技术价值.方法:收治肾囊肿患者,经CT定位,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对肾囊肿硬化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肾囊肿患者准确穿刺31例(96.6%),针尖稍偏离囊肿中心者5例(3.2%).2例患者出现心悸,11例患者在注射无水酒精时出现疼痛,5~10分钟后疼痛消失.经过对20例36个肾囊肿进行随访,其疗效0级1个(2.8%),Ⅰ级3个(8.3%),Ⅱ级6个(16.7%),Ⅲ级26个(72.2%),多在术后3~6个月时囊肿消失,总有效率为97.2%.结论: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法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

  • 炎性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振江;陆清声

    炎性主动脉瘤与感染性主动脉瘤均为比较少见的主动脉瘤类型,均伴有主动脉周围组织和结构的炎症,二者在临床表现、生物标记物、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J)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鉴别.然而,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炎性动脉瘤表现在由于动脉壁炎性增生增厚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相对不容易破裂,而感染性主动脉瘤常常病情进展迅速而剧烈,短期内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因此二者在治疗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炎性动脉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展,而对于感染性主动脉瘤,延误诊断、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误用将导致难以控制的感染,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鉴别此两种类型动脉瘤并掌握其治疗方法十分必要,下面就针对有关炎性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鉴别和治疗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鼻息肉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作者:谢纯平;刘永斌;张在沛;吴华

    目的:总结分析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24例,冠状位73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97例中双侧发病72例,单侧发病25例。鼻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在CT断面上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全部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鼻息肉在CT断面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诊断明确,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楚显示鼻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对指导纤维内窥镜手术进路及防止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 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天忠;黄光群;李国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检查并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男7例,女8例,年龄1~60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SCT表现与手术病例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颈部5例、躯干1例、腹腔肠系膜3例、内脏6例,病灶密度均匀,CT值均类似于水,在±10H 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3~15c m,表现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可强化,相邻组织受压移位.所有病例病程1~10年,平均(4.5±1.5)年,除1例合并感染外,其余病例均无疼痛.1例手腕稍有不适.结论:MSCT可将淋巴管瘤的具体发生部位、病灶累及范围等相关信息充分显示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定提供指导.

  • CT扫描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京旗;刘光辉;牛月飞;张涛;孟亚磊;白龙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胸部SFT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的胸部SFT的CT表现.结果:16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缘清楚,直径2.2~18.6cm;4例位于肺内,12例位于胸膜下,2例可见蒂状结构.12例病灶内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4例病灶内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较均匀斑片状轻-中度强化,3例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病理诊断14例为良性S F T,2例为恶性SFT.结论:胸部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CT扫描可清晰显示这些特点,对于病灶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CT引导下穿刺技术在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华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治疗穿刺技术价值.方法:收治肾囊肿患者,经CT定位,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对肾囊肿硬化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肾囊肿患者准确穿刺31例(96.6%),针尖稍偏离囊肿中心者5例(3.2%).2例患者出现心悸,11例患者在注射无水酒精时出现疼痛,5~10分钟后疼痛消失.经过对20例36个肾囊肿进行随访,其疗效0级1个(2.8%),Ⅰ级3个(8.3%),Ⅱ级6个(16.7%),Ⅲ级26个(72.2%),多在术后3~6个月时囊肿消失,总有效率为97.2%.结论: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法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

  • 膀胱癌的CT诊断及分期

    作者:吴小玲;孔祥杰

    目的:提高认识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膀胱癌的CT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膀胱镜检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膀胱癌极为敏感,本组CT诊断膀胱癌17例,正确率89.4%,漏诊1例,误诊为膀胱炎1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4例,符合率76.4%.结论:CT对膀胱癌诊断准确性极高,但CT对膀胱壁浸润程度的区分不甚理想,常致分期不足或分期过度,特别是早期分期准确性较低,但对膀胱壁外浸润或盆腔转移,蔓延较敏感.膀胱癌主要与膀胱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相鉴别.

  • 盆腔多层螺旋CT扫描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研究

    作者:耿杰;郭凌飞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腹主动脉-髂动脉节段血管管壁钙化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体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层螺旋CT盆腔检查且临床诊断为ASO的住院患者60例,将获得的平扫及动脉期轴位图像数据结合多种后处理图像对扫描范围内相应的动脉节段观察指标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0例患者中,发现有腹主动脉下段、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管壁钙化患者47例,钙化率78.3%.合并糖尿病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钙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症(P<0.05).结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腹主动脉-髂动脉节段血管管壁钙化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体征呈明显正相关,盆腔多层螺旋CT扫描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螺旋CT在机械性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晖;高代平;毕诗成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进行眼眶CT扫描征象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90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中,CT扫描有改变的68眼.其中眶周软组织损伤有53眼,眼眶骨折有23眼,眼肌损伤有11眼,眼球破裂伤有9眼,球内异物有6眼,眶内异物有3眼,视网膜脱离有3眼,泪腺损伤有13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眼球穿孔伤伴球内异物2眼,眼球钝挫伤伴球结膜下、球后积气2眼,视神经管骨折伴视神经挫伤2眼,视神经断离1眼,晶状体脱位1眼.结论:螺旋CT为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特别是眼眶内异物、球内异物、眼眶骨折、眼球破裂伤、眶周软组织损伤、泪腺损伤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诊断依据,明确了眼外伤的损伤范围和程度.

  • 慢性胰腺炎的CT诊断

    作者:马庆龙;张庆彦

    为提高对慢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根据被临床证实的30例慢性胰腺炎的CT资料,对CT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胰腺炎表现多样,主要应与胰腺癌鉴别.

  • 肝脏炎性假瘤6例CT征象

    作者:海里力;吾买尔江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罕见的病变,它是含有纤维基质和以浆细胞为主的肝内炎性增生性病变,术前的诊断准确性低,有关CT检查的帮助不大,笔者的目的是描述和分析这些病变的CT表现,找出可以提示该病变的有价值的征象.结果肝脏炎性假瘤CT特征平扫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在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病灶不同程度强化、延迟扫描可见肿块内的纤维成分有强化.

  • 胸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定华;王富仓

    对17例胸椎管狭窄在胸椎平片、脊髓造影、CT和CTM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椎板及小关节的增生肥大、间盘疝、黄韧带及后纵韧带的肥厚和骨化.与颈和腰椎管狭窄相比,胸椎管狭窄具有如下特点:①发病率低;②临床症状出现晚,进展缓慢,呈进行性加重;③狭窄部位主要位于间盘-椎间关节平面;④韧带骨化更明显,范围更广泛.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价值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进行讨论,CTM是本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 CT定位下风府穴安全进针深度研究

    作者:方继良;张民;王映辉

    本文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府穴安全进针深度,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鼻尖方向针刺风府穴可损伤延髓,针刺安全深度男性为55.71±7.18 mm,女性为43.83±5.81 mm,有显著差异.

1184 条记录 1/60 页 « 12345678...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