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隋扬利

    自CT应用于腮腺疾病诊断以来,明显提高了其诊断准确率,但对良恶性的鉴别还需进一步研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2-3月24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着重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鉴别不同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应用

    作者:俞顺;石清磊;苏家威;包强;库雷志;郑雪萍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并将其中19例单侧腮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腮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病灶DKI扩散峰度系数(Kmean、Krad、Kax)、扩散系数(Dmean、Drad、Dsx)、FA值及传统ADC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在PAL的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对筛选后的指标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间Kmean、Krad、Kax、Dmean、Drad、Dax 、FA及ADC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联合Kax值诊断PL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6(0.79~0.94),高于单纯Kax[0.80±0.07(0.70~0.88)]和FA的AUC[0.63±0.10(0.52~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5.78%、91.77%、76.92%、94.44%.结论DKI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联合应用FA及Kax值有利于提高对PAL的诊断能力.

  • 能谱CT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作者:靳晓媛;刘斌;李红文;吴兴旺;汪洁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能谱CT扫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病变组织碘浓度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ROC曲线,得出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1.41×100 μg/ml(-2.25×100 μg/ml,0.16×100 μg/ml)、-0.10(-0.31,0.12)、7.25(7.17,7.40),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13×100 μg/ml(-1.46×100 μg/ml,1.44×100 μg/ml)、1.01(-0.19,2.04)、7.17(7.13,7.4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9.65×100 μg/ml(4.29×100 μg/ml,18.37×100 μg/ml)、0.69 (0.31,1.59)、7.89(7.71,9.15);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8.04×100 μg/ml(12.5×100 μg/ml,20.98×100μg/ml)、1.56(1.29,2.65)、9.22(9.11,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2.43、-3.01,P均<0.05);静脉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90 μg/ml、曲线斜率>1.247、有效原子序数>9.05为阈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75.0%0、91.7%,特异度分别为79.5%、71.8%、82.1%.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CT灌注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程琦;许实成;房文亮;赵英明;曹东兴;李志来;胡燕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共50个腮腺肿块,其中良性肿瘤25例(27个肿块),恶性肿瘤8例(8个肿块),炎症肿块14例(15个肿块).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观察并比较不同性质腮腺肿块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增强峰值(PH)、达峰时间(TTP)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H较恶性肿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较恶性肿瘤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TT及PS较恶性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肿块BV较恶性肿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较恶性肿瘤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淋巴瘤与其他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形态有显著差异.结论 CT灌注检查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非HIV感染相关性腮腺良性淋巴上皮囊肿的超声表现

    作者:叶小剑;许翔;徐荣全;曾锦树;庄勇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囊肿(benign lymphoepithelial cysts,BLEC)少见,仅占腮腺病变的3.2%左右[1].BLEC首次于1895年报道,其在成年HIV感染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2].HIV相关性与非HIV相关性BLEC的病理表现相似,但HIV相关性BLEC与非HIV相关性BLEC的流行情况不同,超声表现也不同.目前关于非HIV相关性BLEC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地分析16例非HIV相关性BLEC的超声表现.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腮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侯怡如;罗娅红;于韬;张宇虹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区分腮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igh Wire Press、Ovid、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语言为英文和中文,检索至2016年5月31日.选取应用超声弹性评分法鉴别腮腺结节良恶性的文献,采用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超声弹性评分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终纳入7篇文献,包含449例患者,共计486个结节.超声弹性评分法鉴别腮腺结节良恶性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81 (95% CI 0.702~0.847)、0.797 (95%CI0.750~0.838)、3.753 (95%CI 2.293~6.124)、0.285 (95%CI 0.147~0.555)、13.941(95% CI 4.571~42.519).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8638,Q*指数为0.7944.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腮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与传统超声联合使用,提高腮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 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内镜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柳登高;郭玉娇;姜岚;谢晓艳;张祖燕;俞光岩

    目的 结合造影及涎腺内镜表现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进行分类,分析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造影与内镜图像特点.43例中累及双侧腮腺21例,单侧22例.根据病变程度,采取普通灌洗、机械扩张或球囊扩张等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可分为3种,①轻度,主导管存在狭窄和扩张,但1.1 mm内镜可通过;②中度,主导管存在一处重度狭窄,内镜不能直接通过;③重度,主导管存在2处以上重度狭窄或弥漫性狭窄.经3 ~ 17个月的随访,效果评价为显效33侧,缓解18侧,无效11侧,失访2侧;总有效率82% (51/62).结论 涎腺内镜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具有重要诊疗价值.

  • 腮腺造影对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郑国;张雪;钟起诚;刘荣欣;王亚丽;王海文

    目的 研究腮腺造影诊断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的价值.方法 以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为对照,对SS的腮腺造影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试验.入选病例共202例,其中SS患者149例,慢性腮腺炎14例,良性腮腺肥大2例,正常者37例.结果 SS患者以末梢导管病变发生率高(80.20%,239/298侧),主导管病变表现为边缘毛糙(28.19%,84/298侧)或管腔扩张,但边缘不毛糙 (13.09%,39/298侧),也可以表现为前2种病变的混合形式,但较少见(2.68%,8/298侧).分支导管病变与主导管类似,但不同的是观察效果受末梢导管病变的广泛程度影响.SS累及腮腺的0~Ⅴ期病变均有发生,同一患者两侧腮腺病变分期不同的病例占25.98%(33/127例).非SS患者中,慢性腮腺炎也可表现为末梢导管扩张(7/28侧)、分支导管扩张(10/28侧)、主导管扩张(11/28侧),但导管无边缘毛糙征象.其他非SS病例无导管病变征象.诊断试验结果中,分支导管或主导管边缘毛糙的诊断特异度为100%,末梢导管扩张的敏感度及Youden′s指数高.结论 (1)在以腮腺导管病变诊断SS时,末梢导管扩张是理想的筛选诊断标准,而分支导管和主导管边缘毛糙则是对SS的确诊标准.(2)腮腺造影诊断SS的价值可受导管病变表现形式及是否为双侧腮腺同时造影等因素的影响.

  •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作者:王长福;邹翎;王斌杰;张和平;靳海英;聂鹏;常亮;魏海港

    目的 分析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的腮腺淋巴结结核9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9例中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2例.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累及腮腺深叶.病灶呈肿块型8例,数目1~4个,直径2.7~5.3 cm.浸润型1例,直径3.4 cm.CT平扫病灶5例密度均匀,边缘光整,4例病灶内旱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中2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例,花边状强化1例.病灶向周围浸润6例.同侧颈部出现增大淋巴结2例.结论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多样化,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实验室检查.

  • 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凤君

    目的:研究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与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将400例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正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分别采用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涎瘘、皮瓣坏死、术后创口积液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引流方式对术后处理的影响。结果正压引流组患者术后涎瘘、皮瓣坏死、术后创口积液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负压引流组患者为4.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负压引流组患者在不进行加压包扎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I期愈合效果。结论负压引流较正压引流对腮腺疾病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腮腺涎石症

    作者:赵坚;张雷;柳登高;张祖燕;俞光岩

    目的:探讨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腮腺涎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因腮腺反复肿胀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确诊为腮腺结石,并接受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的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49.5岁).术前通过B超和锥形束CT(cone-beam CT)检查明确结石数目、位置和大小.局部麻醉下采用内镜下套篮或抓钳取石失败后,行全身麻醉下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术中利用涎腺内镜引导精确定位,腮腺区翻瓣,准确暴露导管及结石,切开导管壁取石.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患者结石直径在5~9 mm,均位于导管后段近腺门部.在涎腺内镜辅助下手术翻瓣取石,全部取石成功.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未出现面瘫、涎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月),患者腮腺区肿痛症状明显缓解(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其他治疗失败且症状顽固的腮腺结石患者,采用涎腺内镜辅助腮腺翻瓣手术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CT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瘳胜军;罗金辉

    目的 评价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典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均匀或环形强化;局限炎性可形成肿块类似良性肿瘤,弥漫性炎症表现为腮腺普遍肿大、密度增高,炎症累及邻近组织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袭性,多呈分叶状、不规则或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结论 CT扫描对区分腮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头影测量技术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马志娟;程业忠

    腮腺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腮腺慢性炎症、肿瘤及涎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侵及腺体和导管的检查方法[1].头影测量显示的图像实际就是标准的头颅侧位片(腮腺侧位像).利用该位置的腮腺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腮腺的分支、走向及病变,因此对腮腺疾病的诊断能够提供较好客观依据,我院共用1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类肿瘤型Sjogren综合征误诊四例

    作者:李凤和;梁晓龙;耿文彦;王戟;赵然

    类肿瘤型Sjogren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较为少见,在临床上易误诊为腮腺肿瘤,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1996~2002年我科收治的4例术前均误诊为腮腺肿瘤,因此也未能按SS进行手术处理,结果2例术后1年复发.为吸取教训,现报告如下.

  • 易误诊为腮腺肿瘤的腮腺淋巴结核

    作者:岳峰;周同高;杨庆芝

    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淋巴结核53例,其中21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或腮腺区淋巴结炎的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误诊率39.6%.现就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同行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1.63;年龄34~71岁,平均51岁,其中35~55岁见,计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短1个月,长6年.

  • 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凤桐;杨学财;尚伟;孙健;金晓明;冯元勇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等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396例,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200例)与正压引流组(196例),记录术后创口积液、涎瘘、血肿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的引流方式与术后处理的关系.结果 负压引流组的积液、涎瘘、血肿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正压引流组(1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负压引流组术后不必加压包扎而不影响I期愈合.结论 腮腺切除术后应用负压引流优于传统的正压引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儿童复发性腮腺炎1例

    作者:苏吉梅;阮文华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Juvenile Recurrent Parotitis JRP)是慢性腮腺炎中的一类,临床并不少见,在儿童期是继流行性腮腺炎之后的第二大腮腺疾病[1].

  • 对腮腺术后饮食指导的探讨

    作者:何淑红

    目的 探讨对腮腺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3年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8例腮腺痰痛患者,对他们进行腮腺术后的饮食指导和护理.分别从48例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症状出发,归纳原因并分析如何在饮食上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对48例患者进行了术后的饮食指导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结论 饮食护理对腮腺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腮腺病变78例CT诊断分析

    作者:柯锐钿;陈洽丰;杨曼;龙荣;林顺发

    目的 探讨CT在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CT术前准确定位76例,良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2%,准确率97%,恶性肿瘤敏感性86%,准确率86%.恶性肿瘤9例,CT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涎腺来源良性肿瘤58例,CT表现为单发肿块、单侧或双侧多发性肿块及单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病变未见局限性肿块者,肿块者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非涎腺来源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7例,因成分不同CT表现多样性;感染性病变4例,表现为腮腺一侧叶弥漫性病变,周围软组织水肿、渗出.结论 CT是腮腺病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技术.

  • 腮腺区常见占位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作者:杨林;陈燕萍;林志春;吴慧莹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均有手术病理证实,将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腮腺区良性占位38例,恶性13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肿块,以多形性腺瘤(18/38)居多,平扫其内部密度较均匀;其次为腺淋巴瘤(10/38),常位于腮腺后下极(9/10)并易囊变液化(2/10);13例腮腺区恶性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CT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粘液表皮样癌居多(5/7).转移瘤6例,以鼻咽部来源常见(5/6),常可见肿大淋巴结及原发灶.结论:CT扫描对腮腺浅叶病变定位定性较为准确,对于腮腺深叶病变及并发感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困难.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