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误诊为混合瘤1例分析

    作者:达瑞

    对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误诊为混合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3岁.因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6-12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左耳前下腮腺区可触及一肿物,约2 cm×2 cm×1 cm大小,质硬, 表面光滑,活动受限,无压痛.

  • 腮腺炎症与肿瘤误诊4例分析

    作者:张永红

    目的:总结腮腺炎症与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近6a来本院腮腺炎症与肿瘤互为误诊的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误诊,延误了治疗.结论:对腮腺肿块的诊断要充分利用针吸活检和CT的检查.

  • 腮腺嗜酸细胞癌误诊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涛;何等旗;马力;张峰林

    目的 探讨腮腺嗜酸细胞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腮腺嗜酸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3例腮腺嗜酸细胞癌并复习近3a国内外文献总结其病变特点.结果 腮腺嗜酸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少数患者有面神经侵犯.术后病理检查出嗜酸细胞明确诊断.结论 腮腺嗜酸胞癌病程短,生长快,易于腮腺恶性肿瘤相混淆,颈淋巴结清扫术及术后放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细胞核形态学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能力的判断价值

    作者:李志刚;平凡;唐建民;曹莉莉;孙德刚;董少鹏;孙亚夫

    目的:探讨细胞核形态学参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肿瘤细胞群体的增殖周期动力学检测,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进行肿瘤细胞核形态计量,根据肿瘤细胞核的形态测量参数和导出参数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从良性多形性腺瘤到多形性腺瘤增生活跃型、恶性多形性腺瘤,随肿瘤细胞增生活跃程度增加,SPF及PI指数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肿瘤细胞核面积、周长、长径和短径均为依次递增,肿瘤细胞核形状因子、不规则指数均依次增大.多形性腺瘤增生活跃型与恶性多形性腺瘤在周长、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不规则指数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细胞核形态学测量参数在判断肿瘤恶性增殖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早期确定有高恶变可能的多形性腺瘤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96例腮腺区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袁道英;杜琛;赵怀元;陈桂英;霍红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 腮腺转移性混合瘤一例

    作者:黄彩平;王弘士;涂小予

    患者女,2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5个月,于1991年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17个月(1992年10月)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左肺转移灶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左肺转移性混合瘤(病灶位于肺泡周围,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患者在首次术后2年(1993年5月)、4年(1995年6月)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6年半(1997年11月)出现背痛,ECT检查示胸椎5,6,7骨转移,行局部放疗(30 Gy)联合化疗(CTX 600 mg+DDP 30 mg+ADM 50 mg)4个疗程后,又生存2年余死亡.

  • 易误诊为腮腺肿瘤的腮腺淋巴结核

    作者:岳峰;周同高;杨庆芝

    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淋巴结核53例,其中21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或腮腺区淋巴结炎的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误诊率39.6%.现就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同行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1.63;年龄34~71岁,平均51岁,其中35~55岁见,计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短1个月,长6年.

  • 结外恶性淋巴瘤21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刘友松

    恶性淋巴瘤(ML)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首发病灶若在浅表淋巴结,临床上不难诊断.而首发于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临床上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导致误诊.我院1993年6月~1998年6月共收治22例,除1例及时确诊外,余均误诊,误诊率95%,且延误治疗均达1个月以上,长达18个月.

  • 腮腺结核七例误诊分析

    作者:康素娟;张玉芝;焦国良;孙殿兴;王法印

    腮腺结核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我院自1998年2月~1999年1月收治7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腮腺结核,均曾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 腮腺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0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探讨

    作者:孙永瀛;郭庆明

    目的:提高腮腺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MEC)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口腔科1987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0例腮腺高分化MEC的病理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10例中有2例误诊为淋巴结肿大,4例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本组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2例中,1例提示MEC,经术中所示和术后标本证实;另1例由于抽取细胞数量少、诊断者临床经验不足,提示为良性病变,行冷冻切片证实为高分化MEC.肿瘤有不规则的浸润性边界,由充满黏液的囊腔和不规则的肿瘤巢构成,肿瘤细胞呈良性型核,核分裂像罕见.结论:腮腺高分化MEC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术前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高分化MEC的诊断.

  •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伴高级别转化趋势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志强;王烈;王宗敏

    目的 探讨腮腺上皮-肌上皮癌伴高级别转化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 报道1例少见的腮腺上皮-肌上皮癌伴高级别转化趋势并文献复习.结果 肿块囊实性,包膜完整.肿瘤组织大部分呈实性片状生长,缺乏导管成分.肌上皮样肿瘤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20~ 30/10HP.免疫标志:导管样上皮细胞EMA(+)、CAM5.2(+)、p63(-)、SMA(-)、S-100(-);肌上皮样细胞EMA(-)、CAM5.2(-)、p63(+)、SMA(+)、S-100(+)、PSA(-)、p53(++)、CyclinD1(+20% ~ 30%)、Ki-67增殖指数约60%.结论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伴高级别转化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诊断需依靠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18)F-FDG 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初探

    作者:杨忠毅;施伟;朱蓓玲;章英剑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排除腮腺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CT或MRI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9.5%、91.7%、71.4%和100.0%,高于CT/MRI传统影像学检查的60.0%、68.4%、66.7%、33.3%和86.7%,且两者的准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此外,~(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局部复发2例(1例假阳性),检出远处转移灶及其它病变各3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随访中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CT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评价

    作者:魏文洲;李俊;任征辉;章志霖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本组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13例,腺样囊性癌7例,恶性混合瘤5例,腺泡细胞癌4例和鳞状细胞癌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 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特征

    作者:王攀;李鹏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8例腮腺Warthin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腮腺Warthin瘤中,9侧腮腺发病,6例为单侧单发,1例为单侧多发,1例为双侧多发,共11个病灶,其中10个(90.9% )病灶位于腮腺浅叶.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病灶不均匀强化;MRI 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T2WI大部分呈高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 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有助于腮腺Warthin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 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151例对比分析

    作者:刘添慧;程志刚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5~2005年期间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Warthin瘤46例,并与同期发生的多形性腺瘤105例对比,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腮腺Warthin瘤男女发病比例为4.8∶1,平均发病年龄为59.5岁.82.6%位于腮腺的后下极.生长有自限性.细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高,CT检查能对Warthin瘤的诊断提供一些重要的特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检查结合有效的辅助检查即可确诊,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特点

    作者:何世界;贺紫玲;谢一敦

    我科自2000~2006年间收治腮腺良性肿瘤50例,现将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方面有关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