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李红林;方进;邓达标;蔡湘怡;周全

    患者男,40岁,反复咳嗽两年余,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肺呼吸功能检查: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右侧中间段支气管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跨支气管壁生长,部分突入气管腔内,病灶呈宽基底与管壁相连,邻近管壁不均匀增厚,肿块大小约1.8 cm×1.2 cm×2.1 cm,边界清晰(图1A),平扫CT值约71 HU(图1B),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185 HU(图1C),CT诊断为血管源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可能.

  •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张银;汤泊;李天女;丁重阳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 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 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CT表现

    作者:沈莎莎;常雯;韩丹;刘顼;薛凤麟

    目的 分析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头颈部MEC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钙化、边缘、囊变坏死、强化程度、临近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并与病理分级进行对比.结果 58例患者中,女性居多(36例,62.07%),平均年龄(40.8±17.2)岁,多发生于腮腺(21例,36.21%).低度恶性29例,高度恶性11例,其余未分级.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患者性别、多发小囊腔及邻近结构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形态、边缘、钙化、囊变坏死、强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M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肿瘤的多发小囊腔及邻近结构侵犯,并结合性别等临床特征可预测其病理分级.

  •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作者:李娴;易炜

    目的:探讨气道不同位置发生的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按病灶位置分为中央型、肺门型和周围型三型.结果:9例中央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中,8例表现为气管或左右主支气管腔内结节灶;15例肺门型表现为肺叶或段支气管的管腔结节灶,其中10例(66.7%)合并病灶远端肺组织不张和扩张支气管黏液栓形成;4例周围型均表现为较大肿块.斑片样低密度区在各型中均常见,甚至可形成空洞.结论:气道不同位置发生的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具有不同的典型影像表现,但均易出现内部斑片样低密度区.

  •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一例并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税莉莉;李琦

    目的: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生存期,旨在促进支气管黏液表皮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诊断1例,并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和“肺、黏液表皮样癌”为关键词,在CHKI数据库中检索1978年至2013年间53篇文献202例,共203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一例24岁女性因“咳嗽、间断痰血20余天”入院。CT提示“左肺下叶软组织块影,增强后轻度强化,周围见多发类圆形无强化低密度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左肺下叶开口新生物,病捡提示“复鳞上皮下见小团增生腺”。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提示“黏液表皮样癌,淋巴结未见转移”。总共20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4例,男性患者119例,女性少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114例(56%)、咯血71例(34%)、胸痛20例(9%)、发热39例(19%),无症状者15例(7%)。肿瘤生长部位明确说明部位的,主支气管14例,左侧66例,右侧71例,2例为双肺病灶。明确说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103例,其中49例(47%)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黏液表皮样癌,所有病例均标本送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其CT表现无特异性。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病例中误诊患者达40例,占总病例的19%。低分化者生存期长,目前文献报道长已达10年以上。结论黏液表皮样癌在肺部肿瘤中少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不具有特异性,终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可能会治愈该疾病或者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医师需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组织标本活检,减少误诊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右下颌骨中枢性黏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

    作者:费伟;尹明平;李铮;徐钢;杨红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涎腺组织,发生于颌骨内者比较少见,四川省人民医院2006-10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的右下颌骨中枢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8例诊治分析

    作者:伍治强;高炜;万虹利;史敏;刘惠萍;王占鹏;李庆新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占同期3116例肺癌住院患者的0.58%.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5例(包括肺袖状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开胸探查术1例;10例行辅助化疗.高度恶性型13例(72.22%);低度恶性型5例(27.78%).17例肺癌患者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8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14例,3年生存8例,5年生存4例.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主要方法;对高度恶性肿瘤,术后主张行辅助放化疗.

  • 喉黏液表皮样癌诊疗初步探讨

    作者:石栋梁;赵瑞力;葛俊恒;胡俊兰

    目的 探讨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喉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喉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共12例,占喉恶性肿瘤的0.98%,全部为男性,年龄56~74岁,平均60.2岁.声门上型9例,声门型3例,其中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分别进行了喉部分切除、喉全切除及相应的颈清扫术,全部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放疗.结果2例分别于术后2、3年死于局部复发;6例随访3~5年,均无瘤生存;4例失访,按死亡处理.结论 喉黏液表皮样癌较为罕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疗.

  •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十燕;龚宏勋;王茂鑫;陈贤明

    目的 探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巢式PCR技术,采用通用引物对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HPV DNA进行检测,9例慢性腮腺炎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37例可检测出HPV DNA,阳性率为72.5%,慢性腮腺炎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为22.2%(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7,P=0.004).结论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 原发性泪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毕颖文;陈荣家;李霞萍

    目的 研究原发性泪囊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 收集1956年至2005年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6例原发性泪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切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原发性泪囊肿瘤中,男女性发病比例为1.8:1.0;发病年龄11~80岁,平均46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泪溢和泪囊肿块.96例原发性泪囊肿瘤中,恶性肿瘤91例(94.8%).其中上皮来源肿瘤83例(86.5%),非上皮来源肿瘤13例(13.5%).上皮来源肿瘤中,鳞癌64例(66.7%),居原发性泪囊肿瘤首位;未分化癌10例(10.4%),居原发性泪囊肿瘤第二位;黏液表皮样癌4例(4.2%);腺癌4例(4.2%);移行细胞癌1例(1.0%).非上皮来源肿瘤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5例(5.2%),黑色素瘤3例(3.1%),神经鞘瘤2例(2.1%),血管外皮瘤2例(2.1%),海绵状血管瘤1例(1.0%).结论 原发性泪囊肿瘤较为少见,绝大多数为恶性,易误诊为慢性泪囊炎或泪道阻塞,应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资料分析

    作者:李春智;孙沫逸;罗小龙;孙文斌;张晓晖

    目的 观察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EC)术后生存率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并确定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119例MEC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关于预后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乘积-极限法计算术后各时点的观察生存率,时序检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观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19例唾液MEC患者术后总体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3%、87.52%、85.39%.年龄≥40岁、TNM Ⅲ、Ⅳ期、低分化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年龄<40岁、TNMⅠ、Ⅱ期、高分化患者(P<0.05),大唾液腺MEC男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女性(P=0.008).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前症状是进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3个对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分化型唾液腺MEC属于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中耐药、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峰;郭阳;贾深汕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以及低分化来源的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1)进行基因筛查,并对3种重要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筛查,选出3个重要的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 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含量MEC-1>ACC-M>ACC-2;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1含量MEC-1>ACC-M>ACC-2;CCD1基因含量MEC-1>ACC-M>ACC-2.结论 MEC-1耐药性与MDR-1基因含量较高相关;ACC-M高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高和CCD1基因含量较低相关;ACC-2低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少相关.

  • 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八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蒋金艳;朱志宇;耿宁;杨名仲;夏丽丽;陈宇

    目的 分析研究8例少见的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centr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jaws,CMCJ)临床病理表现,为更合理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989年5月至2008年8月间经病理确诊的8例CMCJ(男5例,女3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CMCJ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43.3岁,发生于下颌骨7例,上颌骨1例,下颌骨者多见于磨牙及下颌角升支区.首诊症状多为颌骨肿胀、疼痛或感觉异常、牙齿松动及疼痛,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欠清晰的单房或多房放射透光区,光镜下所见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结论 CMCJ的诊断应基于对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综合分析,特别应注意与一些颌骨囊肿和肿瘤的鉴别.主要治疗方式为原发灶扩大切除术,选择性地结合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放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陈杭薇;王鲁平;张利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战士,主因"恶寒发热3d,胸痛1d"入院.胸部X线正位片及CT片显示右肺中叶团片状阴影(图1、2),血常规示WBC 13.1×109/L、中性粒细胞0.823.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查体:右肺呼吸音较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均未发现异常.

  • 气管支气管树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作者:江森;朱晓华;孙希文;陈昶;郑卉;揭冰;虞栋;彭刚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树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气管支气管树MEC的CT、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24例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发热、胸闷、气促、胸痛和咯血.19例为低度恶性型,5例为高度恶性型.病灶位于气管1例,主支气管6例,叶支气管12例,段及以下支气管5例.肿瘤呈无腔外浸润的边界清晰的腔内类圆形结节13例(位于叶支气管及以上气管)和条柱状3例(位于主支气管);呈非浸润性的边界清晰的腔内外类圆形结节、肿块6例,位于叶及以下支气管;呈浸润性的腔内外不规则肿块2例,均为高度恶性型.平扫12例,肿瘤均接近或等于肌肉组织密度,4例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20例,1例因病灶小而观察不清,明显强化17例.20例有气管阻塞性改变.结论 气管支气管树MEC多为低度恶性,好发于主、叶支气管,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气管腔内或腔内外非浸润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强化,部分可有肿瘤钙化.

  •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王爽;石木兰;吴宁;林冬梅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腺样囊性癌(ACC)62例,其中有术前影像资料者40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33例,CT扫描21例(增强扫描11例).黏液表皮样癌(MEC)27例,有术前影像资料者18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17例,CT扫描6例(增强扫描5例).结果 (1)病变部位:ACC:中央型37例,以原发气管多(26例),周围型3例;MEC:中央型13例,以叶支气管起源为主(8例),周围型5例.除1例ACC外,周围型病变均位于肺中野内带、邻近肺门.(2)CT表现:ACC:18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14例(伴管壁浸润状增厚8例)、单纯管壁浸润状增厚型1例;平扫密度均低于或近、等于肌肉,11例增强后密度仍低于或近、等于肌肉者8例;病变边缘呈浸润状,提示外侵8例.MEC:6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例,无一例有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高于肌肉4例;瘤内点状钙化3例;病变远端见低密度黏液栓1例;病变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结论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好发于大气道,ACC多见于气管,MEC多见于气管分叉下大气道.两者均可表现为腔内型、腔内外型及近肺门的周围型肿物.ACC以腔内外型为主,并常出现管壁浸润状增厚,与肿瘤局部侵袭性生长有关,病变密度低,增强后强化不明显.MEC以腔内型为主,无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约半数病变内可见钙化,病变远端可有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

  • 原发性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作者:史景云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的CT表现.结果 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13~62岁,平均26岁)的主要CT表现为:(1)部位:所有病变均位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内,肺段以下支气管未见受累.(2)大小及形状:8例病灶的直径范围9mm~35mm,平均(22±7.2) mm.8例病灶呈卵圆形或分叶状,MPR显示病灶的长径均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 (3) 病灶周围:8例病变的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肺组织.2例可见病灶与支气管管腔间呈锐角,4例可见病灶周围见圆形密度减低区.(4)阻塞性病变:8例中, 2例可见阻塞性肺炎、6例可见阻塞性肺不张.(5)增强表现:CT增强后病灶强化(增强值为10HU~40HU,平均(25.5±2.2)HU).(6)钙化及淋巴结转移:8例病灶内均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CT特点表现为:病变位于支气管,腔内型,病灶的长径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病灶无局部肺组织侵犯.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常见.CT增强后病灶强化.可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

  • 应用纵隔重建术治疗前纵隔巨大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作者:王黎明;许顺;杨春鹿;刘宏旭;崔肃;沈启明;李厚文

    患者女,45岁.因胸闷气短20 d,发现纵隔肿物5d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出现胸闷气短,夜间偶有喘憋,入院前5d胸闷症状进行性加重,肺CT扫描示:前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经胸腔穿刺活组织检查示:(纵隔)黏液表皮样癌,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格检查:T 36.1℃,P80 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口唇无发绀,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胸廓饱满,距锁骨中线1 cm第1~5肋间范围叩诊呈实音,相应部位呼吸音消失,余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音遥远,心音听诊区向左下方移位,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辅助检查:①胸部数字射线摄影片示前纵隔内见不规则巨大团块影,大部突入右侧肺野,纵隔明显增宽;②肺部CT平扫+增强示前上纵隔可见巨块型致密影,向右侧肺野突出明显,大小约16.67 cm×9.89 cm,其内密度不均匀,大部分病灶CT值42 Hu,其内密度不均,低密度区CT值15 Hu,高密度区CT值达150 Hu,边缘有切迹,分叶征阳性,部分边缘尚光滑,增强后大部分病变较均匀强化,平均CT值67 Hu,低密度区及高密度区未见强化.右肺上叶膨胀不良,纵隔内血管明显受压,移位、变形,界限尚清晰;③活组织检查为(纵隔)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为纵隔巨大黏液表皮样癌.

  • 食管黏液表皮样癌误诊分析

    作者:白伟民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内镜室进行检查的746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中有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黏液表皮样癌.9例患者术前内镜检查均明确为食管癌,男7例,女2例;年龄25~77岁,平均为51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渐进性吞咽困难及胸骨后不适常见.

  • 2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于长海;李捷;俞建琦;王波;汪涛;王殿军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8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2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2岁.首发症状多为咳嗽、气短、咯血或阻塞性肺炎.术前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现病变,有16例经活检确诊为黏液表皮样癌.全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3例,袖式肺叶切除3例,全肺切除4例,开胸探察1例.结果 本组21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其中17例为低度恶性,4例为高度恶性.术后平均随访68.3个月,17例低度恶性(T1-3N0-1M0)患者均存活,其中生存时间>5年者8例,包括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4例高度恶性(T2-3N0-2M0)患者长生存时间仅13个月.结论 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治愈,但高度恶性者常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肿瘤分期、恶性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