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1-3个月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类、评述类及综述类文稿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 000字。
2.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号并著录于论文中,说明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3.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ail registran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4.基金项目:论文涉及课题如为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请将基金的中英文正式名称列于文章首页,并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的中英文名称请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并须附基金证明复印件。
5.利益冲突:作者须在投稿时注明涉及利益冲突的内容:①与研究工作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即作者是否接受除工作单位之外任何第三方提供的资金;②在研究内容的直接或相关领域内,是否与任何商业机构有利益关系;③是否与研究内容存在非经济利益关系(个人的、职业的、政治的、单位的、宗教的等)。
6.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请附英文文题,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文题尽量不用缩略语。
7.作者:
(1)署名: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2)作者应具备的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和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
(3)通信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1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作者贡献声明:请将每位作者对该论文的具体贡献在投稿时附于文章首页。
8.摘要:述评、专论、专家笔谈、综述类文章及论著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论著类摘要为四段式,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其他类文稿为指示性摘要。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约200字),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约400个实词)。
9.关键词:论著及评述类、综述类文章均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词汇。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10.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做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1.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为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名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拉丁文名称。
12.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字母)也应与背景有很好的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高倍、中倍、低倍),图中如有标尺,请务必保留。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3.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合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执行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斜体,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
14.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5.统计学: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
16.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17.参考文献:
(1)引用中文参考文献时,需双语注录。首先注录信息资源的原语种,再用英文注录该条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名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章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英文注录时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英文刊名全称。
(2)应注意引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应充分合理地引用。
(3)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文献类型,如有DOI号请务必注明。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经查询,期刊的官网网址为:http://www.cmadent.com。
在知网查询到到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为:复合影响因子:1.260,综合影响因子:1.058,分值还是比较高的。
该期刊不是SCI,是中文核心刊物,同时被北核和CSCD收录。
这本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的时间,超过期限可以和编辑联系。
期刊在确认稿件可以发表后,需要支付版面费用,版面费是由稿件的字符数决定的,一般一个版面在800元左右,具体费用还是得切合实际来看。
该期刊只支持网上投稿,投稿网址:www.cma.org.cn,请勿从其他途径投稿。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腮腺沃辛瘤常规及功能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的联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的67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男性65例,女性2例,年龄(62.1±8.8)岁(42~84岁),67例中16例为多发,共92个病变]的术前常规和功能MRI以及病理资料,对照MRI与病理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病变的大体病理进行分型:①实性为主型,完全实性或瘤内含囊性成分(瘤包囊);②囊性为主型,大囊内见实性成分(囊包瘤),根据囊性、实性成分分界是否清晰分为胶囊样囊性为主型和败絮样囊性为主型.MRI分型根据增强后有无强化明确实性、囊性成分后对照病理分型.结果 92个病变中72个病变位于腮腺下极(下极后部68个),16个位于上极,4个位于中部.MRI与病理分型一致,实性为主型病变73个,囊性为主型病变19个.MRI平扫显示,两种类型肿瘤的实性成分在T2加权成像均呈等信号或接近等信号,即灰色信号(92个),而囊性成分表现为T1加权成像高信号(90个).实性为主型病变MRI常规增强表现为肿瘤边缘贴边血管征(73个),实性成分轻度(69个)或中度强化(4个),囊性成分均无强化.囊性为主型病变MRI常规增强均表现为囊壁环状强化,囊内分隔线状强化,实性成分轻度强化(19个).肿瘤实性成分的功能MRI表现为弥散加权成像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减低,扩散受限(59/59);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为流出型(28/29)及平台型(1/29).结论 沃辛瘤为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腮腺下极后部的良性肿瘤,常规及功能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并掌握其特征有助于做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近颅底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中,经颈侧入路7例,经腮腺入路4例,口内入路2例,经下颌骨劈开入路4例,联合入路6例.在7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中,3例采用术中导航,肿瘤平均长径为5.7 cm,平均手术时间3.5 h;4例未采用术中导航,肿瘤平均长径5.0 cm,平均手术时间4.0 h.术后病理显示,常见的为多形性腺瘤(8例)和神经鞘瘤(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8~72个月,23例均未见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近颅底的高位咽旁间隙肿瘤,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辅助精确判断肿瘤与颅底的位置关系,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化辅助牵张成骨修复宽大牙槽突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就诊的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15.5±3.7)岁,裂隙宽度(7.64±1.29) mm.术前正畸扩大牙弓,打开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间隙.应用CT三维数据设计截骨线及截骨导板,并利用上颌骨三维打印模型预先弯制牵张器固定翼.术中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间隙截断牙槽突和腭水平板,游离近中牙槽骨段后置入骨支持式牵张器.术后第7天牵引(0.4~0.8 mm/d),牵引裂隙两侧牙龈至紧密接触后维持6个月.结果 4例患者牵张(10.8±2.5)d.牵张成骨后宽大牙槽突裂完全关闭,前牙美观效果明显改善.4例患者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可见裂隙两端牙槽突顶端基本贴合,第一磨牙近中新生骨组织结构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例已完成术后正畸,牙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数字化辅助牵张成骨能有效关闭牙槽突裂,改善唇齿部美观效果,增加牙槽骨量,是治疗宽大牙槽突裂的一种可靠方法.
目的 探讨亲水处理对纯钛和钛锆合金种植体表面形貌及表面特性的影响,为种植体表面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喷砂酸蚀或喷砂酸蚀+亲水处理的方法,制备纯钛组、亲水性纯钛组、钛锆合金组、亲水性钛锆合金组试件(每组11个).通过表面接触角仪、扫描电镜、光学轮廓仪、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以及拉曼光谱仪分析4组钛试件表面形貌及表面特性.结果 亲水性纯钛及亲水性钛锆合金表面接触角分别为1.6°±0.3°和1.5°±0.2°,纯钛及钛锆合金表面接触角分别为101.4°±4.6°和96.2°±3.0°.扫描电镜显示纯钛及钛锆合金表面的纳米突起较少甚至缺如,亲水性纯钛及亲水性钛锆合金表面的纳米突起则相对较多;亲水性纯钛表面纳米突起直径小且相对密集,亲水性钛锆合金表面纳米突起直径大且相对分散.光学轮廓仪及AFM显示亲水性纯钛和亲水性钛锆合金表面粗糙度均显著大于纯钛及钛锆合金(P<0.05).拉曼光谱分析可见纯钛组表面仅存在非结晶型TiO2,而另3组均可见金红石型TiO2特征峰,但表现为横向不均匀性,在拉曼位移610 cm-1后4组拉曼光谱相似.结论 喷砂酸蚀+亲水处理可提高纯钛和钛锆合金的表面亲水性与表面粗糙度,提高纯钛和钛锆合金种植体的表面性能.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影像比较不同骨性错(牙合)成年患者上下颌中切牙的冠根形态,为预防正畸骨开裂和骨开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筛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108例骨性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56例,平均25.8岁(18~30岁).根据锥形束CT数据进行头影测量,获得均角患者66例并进行矢状骨面型分组,其中骨性Ⅰ类组24例,骨性Ⅱ类组20例,骨性Ⅲ类组22例;获得骨性Ⅰ类患者66例并进行垂直骨面型分组,其中低角组21例,均角组24例(即矢状骨面型分组的骨性Ⅰ类组患者),高角组21例.用Invivo 5软件对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定位,获得上下颌右侧中切牙正中唇舌向断面,以Auto CAD2007软件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测量通过牙冠唇面中心点的唇面切线与牙冠长轴的夹角(牙冠唇面角).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法分析矢状骨面型组间或垂直骨面型组间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的差异,并对同牙位中切牙Collum角与牙冠唇面角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矢状骨面型分组间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Ⅱ类组上颌中切牙Collum角为5.18°±4.97°,牙冠唇面角为17.78°±3.74°,均显著大于骨性Ⅰ类和Ⅲ类组相同测量项目(P<0.05);骨性Ⅲ类下颌中切牙Collum角为5.59°±5.64°,牙冠唇面角为15.32°±3.05°,均显著大于骨性Ⅰ类和Ⅱ类组相同测量项目(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分组间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与牙冠唇面角均显著正相关(上颌:r=0.723,P<0.001;下颌:r=0.752,P<0.001).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牙冠长轴相对牙根长轴明显偏舌侧,且对应有更大的牙冠唇面角,托槽粘接时等量的定位偏离可造成更大的转矩表达误差.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属临床罕见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三联征,包括黏膜白斑、皮肤色素异常、指(趾)甲营养不良,同时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DC有伴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三种遗传方式,尚有30%~40% DC患者遗传基础不明,同时DC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确诊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从DC的遗传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探讨其研究进展.
牙龈退缩可导致牙根暴露、牙齿敏感、影响美观.已有多种根面覆盖术经临床证据证实在短期内(≤6个月)可显著改善牙龈退缩,其中冠向复位瓣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的根面覆盖术是治疗牙龈退缩的金标准,可能获得完全根面覆盖的效果,并保持长期稳定性(≥2年),而其他自体结缔组织生物替代材料的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本文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对单独的冠向复位瓣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或生物替代材料的冠向复位瓣术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各类手术的长期稳定性,以期为临床试验设计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近年,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治疗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曾被视作种植禁忌证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也开始接受种植修复治疗,并获得与健康人群相似的种植成功率.但目前此类研究的临床证据仍较少,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指南.本文针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此类患者行种植修复治疗的收益及风险,并结合现有研究提出种植治疗建议.
目的 对比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种植区域角化组织的短期临床效果,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行种植修复治疗或种植术后复查且存在种植体颊侧角化组织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mucosa,KW)<2 mm的患者19例,共32枚种植体.根据术前种植体颊侧KW将患者分为试验组(KW≥0.5 mm)及对照组(KW<0.5 mm),试验组使用胶原基质、对照组采用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分别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试验组10例患者(3例男性,7例女性),15枚种植体;对照组9例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7枚种植体.术后2周及1、2、3个月复查,记录种植区域或种植体颊侧KW.同时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内每日填写术后出血、水肿及疼痛情况调查问卷,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相比种植体颊侧KW均显著增宽(P<0.01),对照组角化组织增宽量(ΔKW)在术后2周及1、2、3个月均高于试验组,除术后2周外,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ΔKW为(3.44±1.64) mm,试验组ΔKW为(2.30±0.82) mm.移植组织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收缩,术后2周内移植组织收缩快,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角化组织收缩率分别为(34±25)%和(5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水肿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出血VAS评分[M(QR)][0.00(0.41)]显著低于对照组[0.50(1.09)](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的颜色、质地基本一致,对照组的移植组织与邻近组织可以区分.结论 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在术后3个月内均能增宽种植区域KW;游离龈移植术在角化组织增量的获得及移植组织收缩率方面均优于胶原基质;使用胶原基质进行角化组织增量手术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术后出血情况较轻,且移植区域的美学效果优于游离龈移植术.
目的 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为慢性牙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经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诊断为慢性牙周炎伴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0±5.6)岁(26~55岁),检测并记录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进行牙周治疗,6个月后复查,记录患者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并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复查,通过锥形束CT自带软件对上颌窦黏膜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和长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右侧与左侧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及长度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黏膜厚度值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共58侧上颌窦黏膜出现增厚现象,其中轻度上颌窦黏膜增厚2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1.1±0.6)mm]显著小于治疗前[(2.5±0.7) mrn] (P<0.05);中度上颌窦黏膜增厚3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2.3±0.6) mm]显著小于治疗前[(5.8±0.5)mm](P<0.01);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8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4.2±0.4)mm]亦显著小于治疗前[(11.2±1.8) mm] (P<0.01).轻、中、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者治疗后各项牙周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改善上颌窦黏膜增厚有积极意义.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1999年的牙周病分类进行修订,提出牙周炎的新分类框架,并参照牙周病分类的方案首次制定了植体周病和状况的分类.与会专家还提出了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s),提供了诊断标准以便于临床医师使用.2017年研讨会达成的4篇共识报告和相关领域的19篇综述于2018年6月正式发表在美国牙周学会主办的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和欧洲牙周联盟主办的临床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特刊上.本文简介了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及状况的新分类,并针对1999年分类的主要变化进行重点阐述.
病例报告作为医学学术交流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欢迎和普遍应用.报告者在病例选择、资料准备、报告编写以及口头演讲各个环节都存在困惑或茫然,又鲜有教材或文献教授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本讲座就目前病例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病例报告的目的和内容组成、准备和素材组织、编写和表达.重点阐述了提炼主题、确定主题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拟定题目的原则和方法.精彩的病例报告的关键词是:主题鲜明、题目点睛、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表述规范、故事完整.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1 |
我在期刊上投了一篇专家笔谈相关的文章,个人觉得编辑的处理速度还是很快的,外审专家审稿很严谨,文章中的很多细小的问题也会进行标注,很细致,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以后有文章还会再来投稿的。
在期刊上投过两篇文章,都是一个朔月返回外审意见,一篇文章历经三次的修改被收录,还是一篇文章修改了四次,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被收录,编辑和外审专家都很认真负责,每次都会给出很多的修改意见,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很感谢。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7月初投的稿件,9月外审返修,专家指出了5个问题,针对问题之一进行修改并回复,之后就被期刊收录了,个人感觉审稿流程还是很规范的,每个步骤都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了完成,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