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洪虓;刘亮;徐锦程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者均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发现埋伏多生牙,再行CBCT定位多生牙;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手术方案,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多生牙拔除术.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诊断及定位的准确率.结果 本组51例患儿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检出数目以及定位均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42例多生牙位于腭侧者采用腭侧入路手术切口,8例位于唇侧者采用唇侧入路手术切口,1例位于颌骨中央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切口,51例均顺利拔除多生牙.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局部伤口瘢痕均较轻,并软化.结论 口腔全景片能帮助发现埋伏多生牙,CBCT能清晰显示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创伤,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锥体束CT引导下纵隔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富天;黄大钡;李晓群;张健;陈都;陈源

    目的 探讨锥体束CT(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与临床终诊断结果对照,评价CBCT引导下纵隔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穿刺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31例患者共行穿刺活检31次,技术成功率100%(31/31).30例穿刺病理结果与临床终诊断结果一致,1例穿刺病理检查未能定性.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0%(26/27)、100%(4/4)和96.77%(30/31).本组出现气胸、血胸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结论 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 小动物锥束CT分角度几何校正

    作者:曹文田;李成超;李军;包尚联

    目的 改善小动物锥束CT(CBCT)系统的空间分辨力.方法 对由3个钢制小球组成的校正模型进行360°扫描,根据质心法计算小球中心的投影位置,然后计算光源的位置、旋转轴偏移等7个几何参数,后对在旋转扫描过程中由于系统的不稳定而发生变化的部分几何参数进行分角度计算,得出投影角度相关的几何校正参数.在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描后,利用上述几何参数和分角度校正参数,采用FDK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经过分角度几何校正后,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提高了2 lp/mm.结论 分角度几何校正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系统不稳定造成几何参数在扫描中发生轻微变化的问题,显著提高CBCT的空间分辨力.

  • 非等中心锥束CT成像系统标定及三维重建

    作者:闫士举;王蕴衡;仇庆

    目的 研究非等中心锥束CT系统(CBCT)几何参数标定及投影图像重排,提出新的方法以提高参数标定精度及三维(3D)重建质量,以期突破现有算法要求等中心系统应用环境的限制.方法 针对非等中心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标定模型中特定标志点空间坐标与其在投影图像中平面坐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虚拟等中心CBCT系统,提出面向非等中心CBCT系统的解析+迭代混合标定方法,对投影图像进行重排,在此基础上进行3D重建.将标定模型置于非等中心CBCT系统中,获取各个旋转角度下的投影图像;提取投影图像中特定标志点坐标,基于这些坐标数据,采用所提方法计算虚拟等中心CBCT系统几何参数;并求取虚拟等中心锥束投影图像;后采用FDK算法进行3D重建.结果 与文献[10]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对转轴在成像板上的投影坐标(u0’和v0')标定精度相当,而射线源到成像板的垂直距离(D')和射线源到转轴的距离(R)标定精度明显较优.结论 本研究混合标定算法可提高D'和R’的标定精度,并可突破文献[10]算法等中心系统应用环境的限制.

  • 基于正侧位锥束CT投影快速构建脊椎三维模型

    作者:王蕴衡;张红军;闫士举

    目的 探讨基于C形臂的两张正侧位2D锥束CT(CBCT)投影图像进行3D模型重建的效果.方法 采用半自动化的二维投影图像特征点提取算法,选定18点的特征点集并提取其对应的正侧位二维投影图像平面坐标,然后针对C形臂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特征点三维空间坐标与其在投影图像中平面坐标之间的几何关系,代入转换公式获得特征点集的三维空间坐标.利用薄板样条法对三维脊椎基础模型进行空间非刚性插值获得三维脊椎目标模型.将L3石膏模型置入C形臂CBCT系统,获取375幅圆周扫描图像,利用FDK算法重建三维模型并进行表面重采样得到三维脊椎参考模型,对其进行不规则形状调制得到三维脊椎基础模型,利用本文方法对三维脊椎基础模型进行空间非刚性插值得到三维脊椎目标模型,并设置对照组对本文方法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特征点手动提取和边缘增强提取算法,采用半自动化特征点提取算法构建获得的三维脊椎目标模型与参考模型的误差降低至1 mm以内.结论 采用本文方法可构建出近似的、精度较高的脊椎三维模型,为基于C形臂CBCT的手术导航提供3D图像支持.

  •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向永华;王波;金科;杨伟;汪春红

    目的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梗死前期分期标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结果 18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MTT、TTP延长,CBF降低,CBV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升高,MTT延长,TTP缩短(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降低,MTT及TTP延长(P<0.05),而CBV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3例,Ⅱ1期9例,Ⅱ2期6例.结论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存在,并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何超;蒋立明;刘晓冰;李新民;刘茂林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输尿管前下腔静脉或环绕下腔静脉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1]。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逐渐提高。本文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 下颌神经管颌骨内走行方向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作者:邓丽;黄震;章福保;余晶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时,行偏颊或偏舌跨下颌神经管种植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160例老年患者下颌骨患者行锥形束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 第一、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2、45.278,P<0.01).第一磨牙颊、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和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第二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34、38.134,P<0.01).第一磨牙居中型为主,共102例(81.6%);第二磨牙以偏舌型为主,共110例(81.5%).结论 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时,在多数第二磨牙区及部分第一磨牙区偏颊侧越过神经管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 锥形束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

    作者:曹祥莉;邓婕;万朝霞;王靖;王雪嫚;钟晓波

    目的 利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为口腔医师进行牙体操作提供实验数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00例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资料,测量中央窝至髓室顶、中央窝至髓室底、中央窝至根分叉、近中髓角至近中边缘及远中髓角至远中边缘的牙冠硬组织厚度.结果 中央窝到髓室顶牙冠硬组织厚度为(4.41±0.48) mm、近中髓角至近中边缘牙冠硬组织厚度为(2.79±0.32) mm,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窝到髓室底牙冠硬组织厚度为(5.77±0.80) mm、中央窝至根分叉牙冠硬组织厚度为(8.23±0.69) mm、远中髓角至远中边缘牙冠硬组织厚度为(3.11±0.46) mm,随年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有增龄性变化的指标均提示临床操作时老年患者的牙齿更易发生底穿及意外穿髓.结论 CBCT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其测量数据对口腔医师操作有实际应用价值.

  • 动态容积CT在青年型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郑颖彦;肖泽彬;杨波;黄秀珠;林禹;曹代荣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青年型鼻咽血管纤维瘤(JNA)术前评估病灶及明确供血动脉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JN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肿瘤的影像学分期,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结果 增强早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7/18),随时间延长病灶强化范围扩大,其中11例时间-密度曲线(TDC)呈速升速降型,7例呈持续上升型.肿瘤的供血均包含患侧颈外动脉系的分支,并与影像学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分期增高,供血动脉的数目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8,P<0.05),Ⅱc期以上的病灶由患侧上颌及咽升动脉同时供血.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检查的有效剂量为(3.30±0.08) mSv,低于DSA寻找血供时产生的辐射剂量(7.62±2.39)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P<0.0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较好地显示供血动脉,进行精准影像学分期,在肿瘤的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CT血管成像表现

    作者:叶礼新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或腔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畸形,病因以先天性居多,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7%~0.40%[1],后天性外伤和感染较为少见;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更为少见,约占CAF的17%。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CAF的“金标准”,但由于CAG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20层容积CT以其微创性、低辐射剂量及低造影剂用量在冠状动脉检查中具有较大优势,其在筛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得到推广。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表现,探讨320层容积CT低剂量扫描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 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作者:董瑞彤;董越;罗娅红;胡启云;王菲菲;于韬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43例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2名医师分别对灌注图像的宫颈鳞癌和正常宫体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臀大肌AF、臀大肌CT和臀部脂肪层CT值进行测量,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鳞癌与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以及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鳞癌和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宫颈鳞癌灌注参数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名医师间各参数测量结果的ICC值为0.759~0.988,一致性良好;鳞癌AF[(179.4±51.8)ml/(min·100 g)]高于宫体AF值[(151.2±48.7)ml/(min·100 g)];除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宫体各参数值在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宫颈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正常宫体各灌注参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550~-0.424,P<0.05);宫颈鳞癌AF值与正常宫体AF值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 容积CT灌注成像参数评价宫颈鳞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宫颈鳞癌血流量较宫体丰富;年龄、月经状态是影响鳞癌及宫体血供的因素.

  • 320排容积CT冠状静脉对比剂浓度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

    作者:李勐;晏子旭;范占明;徐磊;宋楠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静脉轻度对比剂显影对获取冠状动脉显影佳时相的重要性.资料与方法 提取19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CCTA影像资料,根据CCTA原始图像冠状静脉CT值分成A组(0~50 Hu)98例和B组(51~100 Hu) 10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及远段图像质量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分析,评价两组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A组与B组血管平均CT值、信噪比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2.19、-1.432,P>0.05).A组与B组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88%和92%,特异度分别为75%和84%,准确度分别为81%和8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和8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和89%,B组的诊断效能优于A组.结论 CCTA检查冠状静脉内适当浓度对比剂是判断其佳扫描时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狭窄≥50%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内合适的对比剂强化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 单支冠状动脉的CT诊断

    作者:叶礼新;宋晓娜;李志哲;史永江;邓斯亮

    单支冠状动脉(single coronary artery,SCA)属于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冠状动脉以单一开口起源为整个心脏提供血液供应,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罕见病因[1].随着临床CT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测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受检率升高,疾病的发现率也随之提高[2].本研究分析13例SCA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水平.

  • 640层动态容积CT定量评估单侧输尿管下段梗阻后上尿路泵功能

    作者:张越;向述天;毛崇文;唐文婷;苏云杉

    目的 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定量评估单侧输尿管下段梗阻后上尿路泵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健康者26例(对照组)、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致急性上尿路梗阻、慢性上尿路梗阻患者各30例,均行640层动态容积CT肾脏排泄期动态容积扫描,测算并分析扫描野肾盂及部分输尿管上段内对比剂容积平均值、容积差、差值对应的时间差、容积变化率、流速.结果 急性梗阻组梗阻侧较对侧上尿路容积变化率增高,容积平均值、容积差、流速增高,时间差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梗阻组梗阻侧较对侧上尿路容积变化率、容积差、流速减低,容积平均值、时间差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梗阻组、慢性梗阻组梗阻侧与对照组上尿路的5项泵功能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640层动态容积CT通过测算可以量化评估生理及梗阻状态上尿路泵功能的变化.

  • 基于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质量保证

    作者:张基永;吴丽丽;林珠;彭逊

    目的:通过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进行常规的质量保证,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验证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将MIMI模体通过CT扫描得到其参考图像,并将参考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制作简单的影像验证计划,然后将MIMI模体摆位到加速器上分别执行MV曝光、KV曝光和锥形束CT扫描,将曝光和扫描后得到的影像分别与其参考图像进行配准,得出影像系统的几何位置误差。结果通过持续6个月的测量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各方向上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均值未超过1 mm,测量验证的稳定性也比较满意。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第142号报告的建议,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应小于1 mm。结论 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的移床精度安全可靠,建议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误差的质量保证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测量验证,不需要每周都进行测量验证。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东彬;牛志青;张宗德;赵昊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卡瓦公司的CBCT对55例患者行颞骨茎突部扫描,用三维重建和MPR技术测量茎突长度.结果:55例共110侧的茎突均清晰显示,大于2.5 cm的茎突43例58侧,其中25例行手术切除,术后对比实际长度与测量长度大误差0.2 cm.结论:CBCT用于茎突检查简单方便,能够清晰显示茎突的形态及长度,是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准确、理想的检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 MSCT结合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乐;缪建林;陈建荣;李东平;丁水清;袁海燕

    目的:评价MSCT结合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通市口腔医院拟行牙种植术患者41例,均行MSCT和(或)CBCT检查,并在重建图像上测量拟种植部位的垂直高度、近远中距离、颊舌径及牙槽骨质量,分析拟种植区与鼻腭管、下牙槽神经管等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41例通过相关影像学数据的分析评判,适宜种植36例,不适宜种植5例。36例行种植术后3个月评价种植成功35例,成功率97.22%。结论:MSCT结合CBCT能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及种植部位,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脑胶质瘤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疗效观察

    作者:杨富存;王云杰;武霞

    目的:评价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引导脑胶质瘤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行CBCT图像引导下SIB-IMRT技术,计划肿瘤区(PGTV)同步加量62.5 Gy/25次,33 d完成。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60 Gy/30次,40 d完成。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毒性反应,放疗结束后、放疗后1年评价两组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放疗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BCT图像引导下SIB-IMRT技术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这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基于CT值及三维重建的股骨骨段骨密度值快速求解研究

    作者:张国栋;林海滨;郑锋;陈国立;许祖梅;林杨元;陶圣祥

    目的 探讨基于CT值及三维重建的股骨、股骨头、股骨颈、股骨髁骨密度值快速求解方法.方法 采用12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实验材料,实验分成实验组及真实测量组.实验组按0.5 mm层距进行股骨CT扫描、三维重建、读取像素CT值数据;将股骨三维模型骨段分为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及股骨髁,分别读取股骨及各段三维模型的像素CT值数据.真实测量组经标本制作、分别测量整体股骨及各段的质量及体积,计算骨密度值.实验组三维模型像素CT值均值与真实测量组骨密度值进行相关分析,获得像素CT值均值与骨密度值的数学函数关系,通过函数计算出来的骨密度值与真实测量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骨密度真实测量值与CT值均值的相关分析:整体股骨y=0.2535x0.2901,R2 =0.9464;股骨头y=0.027x0.6085,R2=0.915;股骨颈y=0.0324x0.5849,R2=0.862;股骨髁y=0.0245x0.814,R2=0.8492.(2)骨密度计算值与真实测量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整体股骨P=0.987;股骨头P=0.984;股骨颈P=0.962;股骨髁P =0.971.结论 (1)股骨三维重建后通过像素CT值均值可以快速求解骨密度值;(2)骨段进行股骨骨密度值测量结果精确,质量控制良好;(3)为临床快速骨密度值求解提供实践手段及理论依据.

127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