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维甲酸诱导小鼠腭裂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洪章;吕宝辉;陈亦阳;廖贵清

    目的观察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胚鼠腭突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胚鼠腭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TGFβ3、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BCL2的表达在RA诱导腭裂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胚腭的发育过程,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TGFβ1、TGFβ3、EGF及BCL2基因在胚腭中的表达.结果RA引起双侧腭突的形成,使双侧腭突不能接触或接触后不能融合形成中嵴上皮带,以及可调控TGFβ1、TGFβ3、EGF及BCL2在鼠胚腭部的表达.结论RA抑制中嵴上皮细胞(MEPM)增殖,引起双侧腭突的形成,诱导MEE细胞异常分化,使双侧腭突不能接触融合,而终导致腭裂形成及TGFβ1、TGFβ3、EGF在鼠胚腭部表达的变化与RA诱导腭裂的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维甲酸 腭裂 基因
  • 齿科珠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粒度分布对修复体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杨斌;王同;徐恒昌

    目的研究齿科珠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的粒度分布对修复体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3组粒度分布不同的PMMA粉,按适合粉/液比制成的球形试块内气泡产生的情况,采用高分辨数码显微镜对固化后试样的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气泡产生程度随适合粉/液比的增高呈降低趋势;PMMA粉因粒度分布不同,其粉液混合物固化后的微结构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优化PMMA粉的粒度分布,可以改善修复体的微结构,减少气泡的产生.

  • 螺旋体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口臭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朱卫东;沙月琴;陈智滨

    目的评价螺旋体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各自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compounds,VSCs),形成口臭中的作用.方法对117例牙周炎患者,用鼻闻法评价口臭值(organoleptic rating,OR)后分成口臭组85例,无口臭组32例,用口臭测量仪测量口气中VSCs水平,刚果红负性染色法检测舌苔和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比(S%),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us gingivalis,Pg).口臭组46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口臭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 mm位点S%明显高于无口臭组(P<0.01),而舌苔与PD≥4 mm位点的S%、舌苔与龈下菌斑中的Pg均无差异.口臭组OR、VSCs水平与舌苔及PD<4 mm位点S%正相关,与PD≥4 mm位点的S%无关;OR值与PD≥4 mm位点的Pg呈正相关(P<0.05),与舌苔及PD<4 mm位点的Pg无关,而VSCs与3个部位的Pg均无关系;牙周治疗后OR和VSCs水平明显降低,舌苔中的S%、龈下菌斑中的S%及Pg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螺旋体是与VSCs及口臭的产生有关的口腔微生物之一,牙周治疗可以改善口臭.

  • 腭裂与非腭裂小鼠腭突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

    作者:蔡志刚;Helmut von Domarus;Eveley Engel

    目的通过对1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大体标本腭突发育、冠状序列连续切片中,不同特征平面内腭突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认识腭裂与腭突发育的量化关系.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52对处于相同或相近发育阶段的腭裂与非腭裂Han-NMRI小鼠的大体腭突宽度和横截面积,以及30对胎鼠颅上颌复合体冠状序列连续切片(厚度7 μm)中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牙槽突横截面积,并估算腭骨在矢状平面的长度.进一步对腭裂及非腭裂组行量化比较.结果18三体伴腭裂小鼠大体标本腭突的宽度和面积明显小于正常小鼠;连续序列切片中腭裂小鼠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上颌突横截面积以及腭骨长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小鼠.结论18三体伴腭裂小鼠腭突在各个方向均呈严重的发育不足,这是与鼠胚的18三体条件密切相关的.

  • 用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法研究Shh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的表达

    作者:周彦秋;林久祥;贾弘褆

    目的从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两方面研究Shh(Sonic Hedghog)基因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的表达,探讨Shh在牙胚钟状晚期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出生后1、2、3、5和7 d(P1,P2,P3,P5,P7)的Bal b/c纯系小鼠牙胚,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hh的表达量;原位杂交检测Shh在出生后1 d和3 d天乳鼠牙胚中的表达部位与强度.结果钟状晚期Shh特异表达于成釉细胞层,其强度随出生天数增加而减弱;随着成釉细胞发育成熟,44 500 Shh表达量逐渐降低,P1的吸光光度值为P7的5.5倍.P1,P2与P3可检测出活性Shh-N片段.结论Shh在钟状晚期特异地表达于成釉细胞层,其表达量与成釉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 总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型的比较

    作者:陈利;谢秋菲;杨朝晖;冯海兰;林野;李健慧

    目的比较总义齿(complete denture,CD)、覆盖义齿(complete overdenture,COD)和种植覆盖义齿(implant-supported overdenture,IO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CD、COD和IOD修复后患者各14名,在义齿正常戴用半年后测量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对下颌运动轨迹从规则程度、末端集中性、额状面的分型和咀嚼运动中的珺接触滑动4个方面进行评价,测试用食物为杏仁和小枣.结果IOD组患者咀嚼枣和杏仁的效率均显著高于CD组(P<O.01);COD组患者咀嚼杏仁的效率显著高于CD组(P<0.01).COD组患者咀嚼枣的效率高于CD组,且IOD组患者咀嚼枣和杏仁的效率高于COD组,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IOD组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规则程度显著优于CD组(P<0.05),末端轨迹集中性也显著优于CD组(P<0.01).结论IOD和COD修复有利于提高无牙颌患者或口内只保留个别残根患者的咀嚼效率.IOD修复患者较CD修复患者具有更加规则的下颌运动型.

  • 地塞米松诱发小鼠腭裂时AnnexinⅠ、cPLA2和PC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石冰;左晖;毛祖彝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nnexin Ⅰ)、胞质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muclear antigen,PCNA)在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腭胚突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腭裂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A/J和C57BL/6j受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致畸组(DEX组)、VitB12致畸拮抗组(DE+Vit组)和VitB12组.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nnexin Ⅰ、cPLA2和PCNA的相对含量.结果A/J小鼠中,在正常对照组中,随着腭胚突的发育,Annexin Ⅰ表达逐渐升高,其余各实验组也呈相似变化.在DEX组和DEX+VitB12组中,Annexin Ⅰ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和VitB12组高,对照组与VitB1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cPLA2则和PCNA呈相反表达趋势,在正常小鼠腭胚突中表达随小鼠发育逐渐下降.在C57BL/6j小鼠中,正常对照组与DEX组间在Annexin Ⅰ和cPLA2测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nexin Ⅰ和cPLA2介导了糖皮质激素诱发腭裂的过程.VitB12未能阻遇DEX上调Annexin Ⅰ的表达,但可以对抗DEX抑制cPLA2的作用,这可能是VitB12拮抗糖皮质激素致畸作用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腭裂 模型 动物
  • 面横裂畸形围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代礼;朱军;吴艳乔;周光萱;王艳萍;缪蕾

    目的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围产儿面横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多发畸形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孕28周到产后7 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4 489 692个,面横裂畸形94例,全国发生率为0.21/万,城镇发生率为0.20/万,乡村发生率为0.2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69例畸形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其中53.6%伴有耳部异常.围产期病死率为46.8%,单发(16.0%)和多发(58.0%)的面横裂病死率明显不同.结论中国围产儿面横裂畸形发生率高于文献的估计值,未发现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面横裂以多发畸形为主,常作为其他综合征的特征畸形之一.

  • 大鼠颌下腺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转导及组织学变化

    作者:王小琴;王松灵;孙开华;张秀清;刘晓勇;张春梅

    目的观察大白鼠颌下腺腺病毒介导的荧光素酶基因转导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经颌下腺导管转导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重组体即AdCMVLuc,3 d及1、2、4、8周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病理变化.结果颌下腺转基因表达3 d时高,以后逐渐下降,至4周、8周时仍可测到表达.组织病理学变化:3 d~1周时可见腺泡受挤压,腺导管扩张;2周时部分腺泡轻度萎缩,腺泡间距离加大;小叶内及小叶间导管周围淋巴细胞呈灶状浸润;4周时可见有腺泡及腺泡腔结构变清晰;8周时腺泡、导管基本恢复正常,炎症不明显.超微结构变化:注入基因后3 d,腺泡和导管细胞内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粘液腺泡中粘液滴增多,融合成片;1周后,导管腔的微绒毛突起减少,胞质内可见线粒体显著增多;2周及4周,腺泡腔可见少量的微绒毛突起及细丝网状物.粘液腺泡中可见粘液滴.基底部可见粗面内质网,基底膜增厚.结论本研究报道了腺病毒介导的大鼠颌下腺基因转导后的超微结构变化,提示腺体蛋白合成体系功能活跃.大鼠涎腺基因转导能产生生物活性蛋白,腺体有明显炎症反应.

  • 套式PCR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

    作者:谭海平;边专;樊明文;陈智;范兵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地从人类唾液中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分别以变形链球菌gtfI和远缘链球菌gtfB基因设计两组成套引物,首先用套式PCR(二次PCR)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然后用套式PCR直接从唾液中检测这两种细菌.结果变链菌(血清型c,e,f)的标准株及临床株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517 bp,第2次扩增产物为468 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及道勒链球菌(血清型h)的标准株及临床株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712 bp,第2次扩增产物为663 bp;其他异种菌均不能扩增出产物,因此该PCR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细菌纯培养物及唾液PCR检测的敏感性分别是:第1次PCR为105CFU,第2次PCR为103CFU.结论套式PCR能快速在人类唾液中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检测方法有望运用于临床检测,对揭示两种细菌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 腭裂术后裂隙内骨桥长度与牙(牙合)横向发育

    作者:尹宁北;马莲;张震康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现象对牙(牙合)横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28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1例.行冠状位CT检查确定腭裂隙内骨桥形成长度后,在牙(牙合)石膏模型上分别定点测量牙弓宽度、骨基宽度和牙弓协调度,计算各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分析骨桥形成长度与牙(牙合)生长发育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在腭裂术后骨桥形成长度8 mm以上组,其骨基宽度,尤其是牙弓后份的骨基宽度发育明显优于骨桥形成量小于8 mm组.在双尖牙区,有效长度的骨桥形成组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在磨牙区,两组均值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双尖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反(牙合)倾向;在磨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并不因此而发生咬合关系紊乱.结论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现象明显影响牙(牙合)生长发育,对骨基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协调度的发育均有支持作用.骨桥形成影响牙(牙合)生长发育的临界长度为4 mm,有效长度为8 mm.

  • 牙本质中可溶性磷蛋白对再矿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于玲;高学军;陈万春;刘道丹

    目的研究去除牙本质中可溶性磷蛋白后对进一步再矿化的影响,了解磷蛋白在牙本质矿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DTA脱矿法去除牙本质中的固有可溶性磷蛋白,获得脱矿的牙本质籽晶,进行再矿化实验,并与以正常牙本质和乙酸脱矿法(可保留可溶性磷蛋白)获得的牙本质再矿化过程对照.实验应用等组分晶体生长体系,记录再矿化过程添加液体积随时间的增加量,以计算再矿化速率.结果经EDTA脱矿0.5 h及2 h的牙本质籽晶的再矿化速率比正常牙本质粉明显增快,在200 min时观察到的速率增加可超过100%,而脱矿5 h和10 h以及所有乙酸脱矿牙本质籽晶的再矿化速率均较正常未脱矿籽晶慢.结论牙本质固有的可溶性磷蛋白具有抑制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的作用.

  • 546例四环素牙烤瓷贴面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吉华;施长溪;王玫;赵三军;王辉

    目的通过546颗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评价该项技术对四环素变色牙的修复效果.方法546颗四环素变色牙用Cerinate瓷贴面修复系统进行修复,用改良Ryge评价方法,观察经0.5年、1.5年和2.5年临床使用后贴面的边缘适合性、颜色稳定性及患者对颜色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调查结果表明,99%的瓷贴面具有优良的边缘适合性,整体脱落率低于1%;瓷贴面颜色稳定;患者对该项修复的长期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研究表明,Cerinate瓷贴面修复系统是一种可靠的、理想的四环素前牙修复方式.

  • 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临床评价及实验研究

    作者:彭彬;陈书兰;范兵;边专;樊明文

    目的评价根管超声冲洗技术的清洗效果,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根尖周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超声冲洗组(U组)和注射器冲洗组(S组),比较两组术中疼痛率、根管及侧支根管的充填情况.选择离体直单根管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U、S两组,40颗进行组织学观察,20颗用于扫描电镜研究.结果U组侧支根管充填率高于S组(P<0.01);U组术中疼痛发生率为3.3%,S组为13.3%(P>0.05).U组根管内有机碎屑的含量明显少于S组(P<0.01),且U组根管壁上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目明显比S组多(P<0.05).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可以较好地清洁根管,使术中疼痛发生率趋向于减少,侧支根管充填率提高.

  • 过量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宏晨;刘明;欧阳喈;李广生

    目的研究氟牙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Ⅰ组(对照组)和Ⅱ组(50 mg/L F-).8周后处死动物,利用磨片、HE染色、核仁形成区嗜银染色(AgNORs)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观察过量氟对大鼠切牙形态及机能的影响.结果Ⅱ组大鼠切牙釉质生长线明显,分泌期成釉细胞嗜伊红颗粒蓄积,分泌前期成釉细胞AgNORs颗粒数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成釉细胞凋亡增多,并伴有凋亡现象向分泌期迁移.结论过量氟可抑制成釉细胞增生,促进成釉细胞凋亡,为氟牙症发生的一种机制.

    关键词: 成釉细胞 大鼠 凋亡
  • 正畸粘接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抑菌性能研究

    作者:王世明;胡炜;傅民魁

    目的探讨正畸粘接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对托槽周围菌斑中致龋菌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2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复合树脂粘接剂粘接托槽,1个月后采集托槽周围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和微生物分析.结果2种粘接剂托槽周围菌斑的总菌落形成单位数(cloneforming unit,CFU)差异无显著性(复合树脂粘接剂为2.4×1010CFU/L,玻璃离子粘固剂为2.8×10'0CFU/L,P=0.673).与复合树脂粘接剂相比,应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后并未明显减少托槽周围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和百分比.结论正畸粘接用玻璃离子粘固剂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抑制托槽周围致龋菌的生长繁殖.

  • CT辅助咽后壁瓣手术设计

    作者:杨育生;邱蔚六;袁文化;王国民;唐友盛

    目的建立CT辅助设计咽后壁瓣的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应用CT测量26例腭咽闭合不全者在静止和发"i"时腭咽腔的宽度和长度,观察分析咽后壁瓣成形术所需的宽度、长度和咽后壁瓣蒂的位置和与软腭的附着位置.结果静止时腭咽腔的宽度15.10~37.25 mm,平均27.01 mm,长度12.54~30.39 mm,平均22.10 mm;发"i"时腭咽腔的宽度为9.11~34.06mm,平均17.69 mm;咽后壁瓣蒂的位置都在第一颈椎平面或以上;与软腭的附着位置大部分在软腭的中后1/3处.结论CT作为一种定量评价腭咽闭合功能的方法,能够辅助设计咽后壁瓣手术方法.

  • 完全性唇腭裂两种治疗模式的初步探讨

    作者:徐慧芬;段玉贵;乔鞠;廖小宜;郑谦;石冰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模式对上颌牙槽骨的生长发育及腭咽闭合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腭裂分为A组(63例),用Latham或Millard法,B组(61例)用早期软腭粘接法,测量124例唇腭裂上颌石膏模型,测量X线片牙槽裂区骨桥.结果A组牙弓横径较B组大;A组在双侧唇腭裂,上牙弓的前后径小于B组,但随患者年龄增长,两组差别逐渐减小;A组在唇腭裂单侧和双侧牙槽裂区分别有63.0%和83.3%的骨桥生长;A组和B组分别有15.9%和35.2%的患者需要咽瓣手术.结论A组稳定的上牙弓能对抗唇肌的压迫,维持牙弓的宽度,但A组9岁以后双侧唇腭裂牙弓的前后径还需进一步的追踪.A组需要咽瓣手术的病例较B组少.

    关键词: 腭裂 唇裂 外科 口腔
  • 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估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肖悦

    菌斑是多种口腔微生物在牙面上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各种微生物在这一生物膜中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生化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互相协调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环境.国际上先进的模型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为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

  • 牙周膜牵张正畸过程中牙根吸收的研究

    作者:王爽;叶湘玉;周洪;牛百平;丰培勋

    牙周膜牵张牙齿快速移动技术是一项快速移动牙齿的新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牙齿移动的速度[1].有关的研究报道目前尚少.本项实验的目的,是应用扫描电镜(SEM)对被牵张牙受压侧牙根的吸收情况进行定量观察.

  • TNP-470抗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肺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永强;邱蔚六;何荣根;林国础

    肿瘤生长需依赖新生血管生成以维持其营养及代谢要求,抗肿瘤血管生成可成为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新的治疗途径.我们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物TNP-470不同应用时间对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与骨关节病滑液硫酸软骨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龙星;刘俊杰;许强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为构成TMJ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的主要氨基聚糖.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结构紊乱病(internal derangement,ID)、骨关节病(osteoarthritis,OA)和无症状TMJ滑液中CS不饱和二糖△Di-4S、△Di-6S浓度,并探讨其在TMD中的意义.

  • MAGE-1、MAGE-3、BAGE、GAGE基因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中的表达

    作者:汪国华;刘建华;邵俊斌;陈智;曹之强

    我们采用RT-PCR法检测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总RNA,以确定一些基因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中的表达状况,为进一步在口腔肿瘤组织中检测相关的基因以及开展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牙齿楔状缺损与侧方(牙合)工作侧咬合接触关系的调查

    作者:张清;王嘉德;李萍

    有关(牙合)因素与楔状缺损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为确定(牙合)因素与楔状缺损的关系,我们对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及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的防龋动物实验

    作者:杨德琴;刘天佳;曹福娴;刘建国;杨锦波

    变形链球菌(S.mutans)是主要的致龋菌,其毒力因子PAc和GTF-B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利用变形链球菌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和pcDNA3-gtfB单独及联合免疫定菌鼠后评价龋损,以初步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防龋效果.

  • 成人与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锁槽脱落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立伟;陈扬熙;白丁;张剑;程碧焕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过程中成人与青少年患者锁槽脱落的差异及脱落原因.方法收集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各30例,自开始固定正畸治疗1年内锁槽脱落的资料,采用生存分析,进行2样本之间关于患者依从性的比较.结果成人患者组的锁槽总脱落率低于青少年组,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少年组下前牙区锁槽脱落率高,与成人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食过硬食物导致锁槽脱落的原因在构成比中大.结论成人正畸患者医嘱依从性强于青少年,探究锁槽脱落原因及构成比有利于正畸医师提高临床矫治疗效.生存分析是统计锁槽脱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正畸 锁槽 生存分析
  • 外展曲与支抗磨牙所受舌向力的关系

    作者:张丁;张若芳;陈莉;王秀侠

    目的观察拉尖牙向远中移动时,在不同规格的弓丝作用下,牵引力对支抗磨牙所产生的舌向分力的大小以及在不同磨牙外展曲宽度下该牵引力舌向分力的大小.方法利用与北京大学力学系合作研制的力测量仪在Typodont专用蜡上测量使用不同规格、不同刚度的弓丝[0.40 mm、0.45 mm的不锈钢圆丝,0.40mm、0.45 mm的澳丝以及0.41 mm×0.56 mm(0.016英寸×0.022英寸)、0.46 mm×0.63 mm(0.017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分别在不同的磨牙外展曲宽度(1 mm、2 mm、3 mm)下,支抗磨牙受到的150 g沿磨牙颊面管牵引钩至尖牙托槽远中翼中点方向的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力所产生的舌向分力.结果(1)150 g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力会使支抗磨牙受到舌向分力.(2)支抗磨牙受到的牵引力的舌向分力随弓丝粗度和刚度的增加而减少,弓丝抵抗磨牙所受到的舌侧力作用与弓丝的刚度、粗度成正比.(3)支抗磨牙受到的牵引力的舌向分力随磨牙外展曲宽度的增加而减少且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结论拉尖牙向远中移动时支抗磨牙受到舌向分力,为避免磨牙向舌侧移动,应选择较大刚度且较粗的弓丝或适当加大磨牙外展曲.

  • 对塑化治疗术临床实践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高学军

    塑化治疗术作为一种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病的方法,已写入我国的专业教科书中.但它是否是一个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已成熟的技术?作者回顾了有关塑化治疗的历史,请教了与此项技术发展有关的前辈学者,并尽可能收集和阅读了与塑化治疗术发展有关的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归类、分析和总结,述评如下.

  • 努力提高我国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总体水平

    作者:王国民;黄洪章

    唇腭裂是我国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手术修复治疗早已在国内普遍展开,不少单位的唇腭裂修复术和综合序列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由于目前各医疗单位唇腭裂手术、综合序列治疗的水平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

  • 综合征性腭裂与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作者:马莲;孙勇刚;朱洪平;李晓京

    腭裂修复术后的语音恢复,一直是备受外科医师和语音治疗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腭裂修复手术年龄的下降,术后的语音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无论手术年龄多小,仍有5%~10%的患者术后存在腭裂语音[1],而腭裂语音的产生与术前的口鼻腔相通和术后的腭咽闭合不全有直接的关系.

  • 多彩P5及其根管治疗工作尖

    作者:陈锋

    关键词: 多彩 根管治疗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