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口腔白斑与扁平苔藓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魏本娟;周曾同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人类基因组中丰富的一种DNA序列变化,发生在基因内或其邻近序列的SNP控制个体之间表型的差异,包括疾病的易感性和对药物的反应等.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 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组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关于这两种疾病的多态性研究近年来正悄然兴起,现简要综述这两种疾病的SNP研究进展.

  • 牙龈卟啉单胞菌不同毒力株基因差异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莉;潘亚萍;李琛

    目的 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 gingivalis)高毒力株W83与低毒力株标准参考菌ATCC 33277之间的差异基因.方法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HH)对比牙龈卟啉单胞菌高毒力株W83与低毒力株标准参考菌ATCC 33277的基因差异.以高毒力株W83为被检菌, 低毒力株ATCC 33277为参考菌,将提取的基因组DNA用内切酶RsaⅠ酶切,连接特殊设计的接头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和PCR扩增,得到消减混合物,与TA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9中,建立消减文库,经PCR筛选鉴定阳性克隆,进而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分析.结果 经SSH筛选鉴定得到36 个片段大小为88~372 bp 的阳性克隆基因片段.结论 从全基因角度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高毒力株W83与标准株ATCC 33277之间的分子遗传差异,为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基因的筛选及今后牙周病预防、诊治的靶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紫单胞菌 杂交 基因
  •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牙周组织细胞矿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徐燕;蒋勇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牙周膜细胞(PDLC)和牙槽骨成骨细胞(AOB)的矿化诱导作用.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的新鲜全血,经过两次离心得到富血小板血浆.培养GF、PDLC和AOB,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3种细胞均以4×107个/L接种于6孔培养板内,标准条件下培养96 h后换不同的培养液,实验组换用含有矿化液(10 n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新鲜制备的0.2 mmol/L抗坏血酸)和50 ml/L PRP的DMEM(100 ml/L FBS)培养液,对照组换用含有矿化液的DMEM培养液,空白组换用普通DMEM培养液.隔天换液,培养至第30天进行von Kossa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染色阳性面积比及细胞衰减的面积比.结果 对于PDLC和AOB,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矿化量多于空白组(P<0.05),同时实验组的矿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GF,3个组之间的矿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B实验组在形成基质矿化时的衰减比对照组和空白组少(P<0.05).结论 PRP可促进PDLC和AOB在体外形成矿化小结,并能减少HAOB在矿化形成时的衰减,提示PRP可提高牙周骨组织的矿化和再生.

  • pIRES2-EGFP-IGF-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动物实验

    作者:朱国强;吴织芬;李袁飞;胡德华;王勤涛

    目的 构建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将其用于修复牙周组织缺损奠定基础.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IGF-1 转染MSC,获得阳性细胞克隆,免疫组化、Western blot鉴定IGF-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中IGF-1蛋白含量;用转染细胞上清液培养牙周膜细胞(PDLC),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细胞内有IGF-1蛋白的高表达.ELISA方法检测显示,IGF-1能分泌至细胞外,且能明显促进PDLC的增殖.结论 IGF-1基因可成功地转染MSC细胞,获得高表达有活性的IGF-1蛋白的MSC细胞模型,为将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Ⅴ.口腔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周曾同;沈雪敏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导致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 前方牵引治疗唇腭裂术后与非唇腭裂前牙反(牙合)疗效的比较

    作者:贾海湖;李巍然;林久祥

    目的 探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术后前牙反(牙合)与非唇腭裂前牙反(牙合)患者对前方牵引治疗反应的异同,以利于UCLP前牙反(牙合)的治疗.方法 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UCLP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18例,年龄(9.6±1.2)岁;非唇腭裂前牙反(牙合)患者18例,年龄(9.8±1.4)岁,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使用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 前方牵引治疗后UCLP组SNA 增加1.45°, A-TFH增加2.19 mm, 非唇腭裂组SNA增加1.42°, A-TFH增加2.12 mm,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LP组SNB 减小2.18°, ANB增加3.64°,MP/SN增加2.78°,LL-EP增加0.88 mm; 非唇腭裂组SNB减小1.32°, ANB增加2.68°,MP/SN增加1.47°, LL-EP减小1.37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前方牵引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前期UCLP术后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与非唇腭裂前牙反(牙合)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软组织面型得到改善.两组上颌骨对治疗的反应相似.UCLP组较非唇腭裂组颌间关系改变大,下颌向后向下旋转多;UCLP组患者治疗后下唇变化不如非唇腭裂组明显.

  • 青春发育期颈椎骨龄计算方法的探讨

    作者:苏莉;吕婴;王红梅

    目的 探讨一种可客观、准确地计算青春发育期中国男女个体颈椎骨龄的方法.方法 选择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各90例,依据两川弘道的骨龄计算法计算腕骨骨龄,测量头颅侧位片上第三、四颈椎椎体各项测量项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颈椎骨龄计算方程.结果 回归方程Y=-20.189+24.666X1+46.468X2+39.854X3(r=0.901).Y为颈椎骨龄,X1为AH4/AP4,X2为AH3/AP3,X3为AH4/H4.方程的决定系数是0.81.各回归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截距项=-20.19±4.89(t=-4.13,P<0.01),AH4/AP4=24.67±8.32(t=2.97,P<0.01),AH3/AP3=46.47±6.60(t=7.04,P<0.01),AH4/H4=39.85±7.04(t=5.66,P<0.01).结论 本方法计算颈椎骨龄可作为国人青春期各发育阶段的客观评估指标.

  • 恒前牙断冠粘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郑树国;郑刚;司武强;朱俊霞

    目的 探讨修复年轻恒前牙冠折的简便过渡性方法.方法 临床上共对59颗冠折患牙的牙冠进行粘接,按粘接模式分为3组.其中A组(内部倒凹+唇侧洞斜面)14颗,B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14颗,C组(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唇侧洞斜面)31颗.选择21颗上颌中切牙的离体牙,按临床研究中的3种粘接模式分为3组,每组7颗,进行悬臂梁模型实验,探讨能够承受大力值的粘接模式.结果 临床研究显示,59颗断冠粘接的冠折牙齿有3颗脱落,其中2颗为B粘接模式,1颗为A粘接模式,均为二次外伤所致;其余56颗牙齿观察时间平均为28.3个月,断冠粘接后的牙齿均完好.实验研究显示,A、C粘接模式所能承受的力值明显大于B粘接模式(F=5.161,P=0.017),是目前临床上采取的主要方法.结论 "内部倒凹+舌侧排溢道+唇侧洞斜面"以及"内部倒凹+唇侧洞斜面"的粘接模式,为前牙外伤断冠粘接的佳方式,它能较好地恢复冠折牙的外观、形态及功能,是一种适合于临床恒前牙冠折的、简便的过渡性修复方法.

  • 牙齿病理性磨损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潘洁;王嘉德;杨朝晖

    目的 观察尚未出现牙髓症状的牙齿病理性磨损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后牙NFDC5面有病理性磨损且具有充填空间的患者10例,患牙48颗,均无牙髓症状.使用后牙树脂充填后,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患者主观感觉和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和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观察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美国公共健康部评价系统).结果 患牙经充填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咬合力增加(P<0.05),咀嚼效率明显提高(P<0.01),治疗前后下颌息止位、大力咬合时、咀嚼运动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活动强度、活动对称性及用力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复查,48颗后牙树脂充填体各项指标A级率为100%.结论 对后牙NFDC5面尚未出现牙髓症状的病理性磨损用树脂进行充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磨损的发展,增加咀嚼效率及患牙咬合力.

  • 口腔梭形细胞脂肪瘤一例

    作者:邢鲁奇;胡伟;孙硕彤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脂肪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大约占其1.5%,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肩部和颈后皮下区,口腔部较罕见.自1975年该瘤被首次报道以来,国外仅有15例口腔梭形细胞脂肪瘤的报道,其中发生于口腔颊部4例(其他为口底部2例、舌部6例、上腭部1例、牙龈部1例、齿槽部1例).现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口腔梭形细胞脂肪瘤报道如下.

  • 颌面部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何黎升;刘彦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转变,创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突出问题,其中,交通事故伤约占所有创伤的50%以上.据统计,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颌面创伤的发生率可高达60%[1],其对口腔功能和颜面的破坏及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目前,交通事故伤的防护与救治已引起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将严重创伤损害机制与救治的基础研究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聚乳酸-羟基乙酸-辛伐他汀对拔牙术后剩余牙槽嵴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哲;孙宏晨;刘树泰;王渝

    目的 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复合辛伐他汀对剩余牙槽嵴吸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用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拔除右下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PLGA-辛伐他汀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PLGA支架材料.术后7、14、28、56、84 d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6只,用软X线、骨密度、测量组织学等方法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术后14、28、56、84 d对照组比实验组[(0.997±0.007)、(0.965±0.139)、(0.996±0.021)、(0.960±0.02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骨密度:术后28、56、84 d实验组[(7.101±0.025)、(7.178±0.039)、(7.162±0.052)g/cm2]与对照组[(7.074±0.014)、(7.117±0.012)、(7.059±0.037)g/cm2]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PLGA 为载体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可诱导拔牙窝内骨形成,保存了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骨量.

  • 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的定量研究

    作者:牛光良;王同;徐恒昌;沈德言;翁诗甫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生产中钡玻璃填料硅化处理时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的佳用量.方法 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DRIFT)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测定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OH)随γ-MPS质量分数变化的Kubelka-Munk(K-M)函数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全部消失(K-M函数值为零)时,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单分子层覆盖情况.结果 钡玻璃表面游离羟基的K-M函数值与γ-MPS质量分数存在负相关的直线相关关系.γ-MPS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所占据的面积为每分子0.21 nm2.结论 确定了硅烷偶联剂在钡玻璃表面单分子层覆盖时的质量分数,为提高复合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资料分析

    作者:李春智;孙沫逸;罗小龙;孙文斌;张晓晖

    目的 观察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EC)术后生存率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并确定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119例MEC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关于预后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乘积-极限法计算术后各时点的观察生存率,时序检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观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19例唾液MEC患者术后总体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3%、87.52%、85.39%.年龄≥40岁、TNM Ⅲ、Ⅳ期、低分化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年龄<40岁、TNMⅠ、Ⅱ期、高分化患者(P<0.05),大唾液腺MEC男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女性(P=0.008).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前症状是进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3个对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分化型唾液腺MEC属于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

  • 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TIMP-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黄洪章;张磊涛;曾东林;张彬

    目的 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TI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TIMP-2,并探讨其在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体外培养的人AB中获得TIMP-2目的基因片段,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TIMP-2,并以脂质体为介导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AB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RT-PCR检测转染前后TIMP-2 mRNA的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构建的PcDNA3.1(+)/GFP-TIMP-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和预期结果一致.PcDNA3.1(+)-TIMP-2转染人AM细胞后TIMP-2 mRNA的表达量增加. 结论 成功构建TI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TIMP-2并转染至人AB细胞.

  •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541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季彤;张陈平

    目的 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为下颌骨修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分析54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的一般情况、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部位、修复重建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541例下颌骨缺损中,肿瘤是导致缺损的主要原因;缺损中以不超过中线的一侧缺损为主要类型(426例,占下颌骨体部缺损的82.4%).修复方法包括直接关闭创口、单纯软组织瓣修复、单纯钛板修复、钛板+软组织瓣修复和骨瓣修复,其中骨瓣修复(234例)、钛板+软组织瓣修复(103例)及单纯软组织瓣修复(142例)是常用的修复方法.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感染或瘘道(55例),感染率10.2%.结论 本组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年龄分布与以往的有关报道相似,肿瘤是缺损主要原因,下颌骨体部是容易累及的缺损部位,大部分缺损是包含软组织缺损的下颌骨复合缺损.在诸多修复方法中,血管化的自体骨组织瓣移植已经成为下颌骨重建的主要方法.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在骨组织重建的同时,相邻软组织的重建应引起足够重视.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疼痛与年龄、性别及骨关节病影像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赵燕平;马绪臣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相关疼痛和年龄、性别及骨关节病 (OA)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1 206例TMD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是否疼痛及影像学改变分组;计算颅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MD相关疼痛女性多见,45岁以下各年龄组间C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OA影像学改变发生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 TMD相关疼痛和OA影像学改变易发生于女性,临床病例中16~30岁女性患者多,并存在TMD相关疼痛和OA影像学改变.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作者:刘来奎;洪宇娟;陶德韬;李晓箐;易新竹

    目的 探讨经颧弓后上牵引下颌,建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21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15只,对照组6只),单侧经颧弓后上牵引下颌,观察关节盘、关节间隙及关节软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术后2周4只动物关节盘移位或变形;4周时5只动物关节均发生粘连,关节软骨发生不同程度表层破裂、缺损或排列紊乱;6周时4只动物关节盘严重变形,5只动物关节发生严重粘连,骨小梁排列紊乱.对照组均正常.结论 经颧弓后上牵引下颌是研究TMD病理机制一种较可靠的动物模型.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程特点与分类治疗

    作者:张益;何冬梅;马绪臣

    目的 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节切除和全关节扩大切除术+颞肌筋膜瓣衬垫术、选择性下颌支后缘垂直骨牵引及颏成形术.术后复查9~54个月(平均30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回顾调查引起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和强直发生的过程.手术与CT及MRI对照观察早期骨化部位、关节盘移位和关节残余运动方式.结果 创伤性TMJA均继发于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且关节盘发生移位者.Ⅰ型(纤维性)强直通常出现在伤后4~5个月,平均张口度18.3 mm.术中探及的关节盘全部发生移位,早期强直骨化发生在无关节盘区域.随诊期内,2例(6.45%)复发,其他患者张口度均稳定维持在30 mm以上.结论 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是容易导致关节强直的骨折类型.关节盘移位是强直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可以复位关节盘,避免后期强直时必须切除全关节.

  • 人味蕾的味孔、味凹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孟杨;边专;汪说之;李芹;黄昭昭

    目的 观察成人舌味蕾的味孔、味凹的三维超微结构.方法 未受病变累及的成人轮廓乳头3例,每例标本一分为二,在扫描电镜下行连续超薄切片、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轮廓乳头处味蕾.结果 味孔孔径约1.02~7.36 μm,孔内味毛、致密物少见,味凹呈三角形.结论 舌轮廓乳头处多数味孔内无味毛和致密物.味孔形态与数量与味觉功能密切相关.

    关键词: 味蕾 解剖学 局部
  • 唇腭裂患者牙槽嵴模型三维分析对比方法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涛;马莲;王勇;罗奕;孙勇刚

    目的 建立三维数字化系列牙颌模型的对比方法,探讨各变化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同一患者唇裂修复前后的上颌牙颌模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利用通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7.0进行牙槽嵴模型特征线提取、参考点定位.结果 通过模型的参考点定位可建立基准坐标系及基准平面,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完成唇裂修复术前后三维数字化牙槽嵴模型的对比流程,包括距离和体积测量,提供了纵向牙槽嵴模型对比研究的可操作平台.结论 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基准坐标系及基准平面,进行各测量指标的对比,可系统地进行模型的纵向研究,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和趋势.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模型 计算机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