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

    作者:刘子骧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造血系统“重症”之一,为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贫血、感染和出血等.根据血细胞减少程度及骨髓衰竭情况分为重型(包括超重型)和非重型.强化免疫抑制和促进造血是AA的主要治疗手段.AA是一种自身免疲性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T细胞功能紊乱,凋亡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现就再障免疫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非;杜玉琦;龚旺;孙崇奎;曾昕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属临床罕见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三联征,包括黏膜白斑、皮肤色素异常、指(趾)甲营养不良,同时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DC有伴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三种遗传方式,尚有30%~40% DC患者遗传基础不明,同时DC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确诊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从DC的遗传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探讨其研究进展.

  • 流式-原位杂交方法在中国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长度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博;崔巍;韩冰;汪玄;林洁;赵永强

    目的 评估流式-原位杂交(Flow-FISH)方法在中国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长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low-FISH方法检测8例中国B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和其中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粒细胞端粒长度,并分别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采用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3例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端粒长度,并与其Flow-FIS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较正常人缩短;其中3例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粒细胞端粒长度较正常人的缩短程度均不一致.3例同时行Flow-FISH和Southern blot检测的患者中有2例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Flow-FISH方法可用于中国BMF患者端粒长度的检测.

  • 中国北方人群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博;韩冰;汪玄;崔巍;林洁;赵永强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人群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酶复合体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方法 收集北方地区4家综合医院诊断明确的BMF患者90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常对照45名.提取患者外周血DNA.PCR方法扩增TERC基因及TERT基因第一、二外显子,双脱氧核酸终止法测序.结果 90例BMF患者中发现2例TERC基因突变和2例TERT突变.TERC突变为n37 A→G和n 66G→C.TERT基因突变为n1870 G→T,造成氨基酸缺失E/*和n1780 G→T,造成氨基酸替换S/I.除TREC n37 A→G突变外,均为首次报道.其中1例TERT突变患者终诊断为先天性角化不良(DKC),而非获得性BMF.90例患者终确诊获得性BMF患者共89例,其中发现3例突变.中国北方BMF人群中端粒酶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4%.结论 首次报道了我国BMF患者端粒酶基因的3种突变.中国北方人群中获得性BMF患者端粒酶复合体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4%.端粒酶基因突变可引起端粒的缩短,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 骨髓衰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淑凯;徐世荣;郭晓楠;王颖

    骨髓衰竭综合征(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BMF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和(或)祖细胞损伤的骨髓衰竭疾病,累及血细胞一系或多系(红细胞系、粒-单核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临床可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两类,以获得性BMFS常见,遗传性BMFS相对罕见.BMFS应除外放疗、化疗、骨髓浸润和血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等继发因素引起的骨髓抑制.

  • 范可尼贫血的新概念和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作者:张莹莹;吴占河

    范可尼贫血(Faneoni anemia,F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除B亚型为X-性连锁遗传).本病由瑞士Fanconi[1]于1927年首先命名并报道.FA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多样化形体畸形、智力发育异常、进行性骨髓衰竭、高发肿瘤倾向和多脏器受累为特征[2],也是青少年白血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160 000,在非洲和西班牙曾报道为1/20 000[3].FA突变基因携带者频率在正常人群中为1/300,在高发人群中为1/180[4].但关于我国的FA发病情况和相关突变基因携带频率目前尚缺乏统计学资料.

  • 儿童免疫介导骨髓衰竭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余慧;邱奕宁;金润铭

    骨髓衰竭(bone marrow failure)是指由于各种病理因素使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外周血中一系或者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衰竭综合征由一系列疾病组成,主要病因包括骨髓增生减低和(或)无效造血、造血原料不足、异常克隆细胞"占位"等.

  • 端粒和骨髓衰竭综合征

    作者:韩冰;武永吉

    本文介绍端粒及其相关基因与先天性角化异常综合征(DKC)、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骨髓衰竭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与端粒酶功能有关的hTR基因突变,导致DKC.部分AA也与hTR突变有关.在这些有突变的家族中,晚代的患者症状较早几代的更为严重.从前几代在骨髓受到损伤时易发生AA,到后几代症状加重,甚至发生DKC.

  • 利用靶向基因测序技术诊断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作者:王剑;罗长缨;丁丽霞;王坚敏;罗成娟;傅启华;沈亦平;陈静

    目的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是一组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天多发畸形及易发肿瘤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型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旨在基于高通量靶向基因测序(TPS)技术,建立IBMFS的单管高通量基因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21例临床疑似IBMF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DNA样本,利用Agilent Haloplex方法对IBMFS已知致病基因及相关基因进行文库捕获,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平台进行DNA高通量TPS,测序数据经NextGENe软件匹配分析后,采用Ingenuity在线软件系统进行基因变异筛选及解释,后采用Sanger法测序验证基因突变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的测序数据中,总reads数为1 570 558~3 577 386个,95%以上的reads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相匹配,85%以上的reads位于目标基因靶序列以内,平均测序深度为444×~1 092×,测序深度大于20×的区域达95%以上,覆盖度均一性达85%以上.本组21例患者中,12例患者有明确的基因诊断结果,包括6例范可尼贫血(FA)、2例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C)、2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和1例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5例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成功治愈,2个家庭以此诊断结果为产前诊断依据被批准生育二胎.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IBMFS的单管高通量TPS分子诊断方法,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捕获效率高、测序质量可靠、生物信息学软件全面,可有效检测IBMFS致病基因突变,为产前诊断IBMFS及其及时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 范可尼贫血的研究进展与国际诊断标准

    作者:吴占河;葛志红

    范可尼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除B亚型外,X-性连锁).临床表现为多样化的型体及智力发育异常,多种肿瘤高发倾向,进行性骨髓衰竭以及多种脏器受累.范可尼贫血的研究是医学研究当中发展快的领域之一.迄今为止,15个不同的互补亚型被鉴别,这15个突变的基因已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位点上.以发病机理、诊断技术、治疗为主的探索性研究日益深入,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同时也为癌症和老化方面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有意义的启发.由于范可尼贫血患者大多是在发生骨髓衰竭或合并为肿瘤的晚期才为就诊的原因,所以被称之为不治之症.包括从产前开始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长生命非常重要.也由于该病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相当复杂,缺乏明显特征,所以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与挑战.同时也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血液、遗传及肿瘤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该文将对范可尼贫血的新的概念、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策略等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国内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有些帮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