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骨性错(牙合)类型成年患者中切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王小明;王晶;邹敏;郑军;薛慧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影像比较不同骨性错(牙合)成年患者上下颌中切牙的冠根形态,为预防正畸骨开裂和骨开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筛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108例骨性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56例,平均25.8岁(18~30岁).根据锥形束CT数据进行头影测量,获得均角患者66例并进行矢状骨面型分组,其中骨性Ⅰ类组24例,骨性Ⅱ类组20例,骨性Ⅲ类组22例;获得骨性Ⅰ类患者66例并进行垂直骨面型分组,其中低角组21例,均角组24例(即矢状骨面型分组的骨性Ⅰ类组患者),高角组21例.用Invivo 5软件对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定位,获得上下颌右侧中切牙正中唇舌向断面,以Auto CAD2007软件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测量通过牙冠唇面中心点的唇面切线与牙冠长轴的夹角(牙冠唇面角).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法分析矢状骨面型组间或垂直骨面型组间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的差异,并对同牙位中切牙Collum角与牙冠唇面角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矢状骨面型分组间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Ⅱ类组上颌中切牙Collum角为5.18°±4.97°,牙冠唇面角为17.78°±3.74°,均显著大于骨性Ⅰ类和Ⅲ类组相同测量项目(P<0.05);骨性Ⅲ类下颌中切牙Collum角为5.59°±5.64°,牙冠唇面角为15.32°±3.05°,均显著大于骨性Ⅰ类和Ⅱ类组相同测量项目(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分组间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或牙冠唇面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或下颌中切牙Collum角与牙冠唇面角均显著正相关(上颌:r=0.723,P<0.001;下颌:r=0.752,P<0.001).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牙冠长轴相对牙根长轴明显偏舌侧,且对应有更大的牙冠唇面角,托槽粘接时等量的定位偏离可造成更大的转矩表达误差.

  • 不同安氏错(牙合)畸形中切牙Collum角差异性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王小明;王晶;张博;苏涛;邹敏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测量比较成人不同安氏错(牙合)分类之间上下中切牙Collum角的差异性规律,为预防前牙骨开裂及骨开窗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分类,筛选2014-2016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16例,其中安氏错(牙合)Ⅰ类30例、Ⅱ类1分类(Ⅱ1类)29例、Ⅱ类2分类(Ⅱ2类)27例、Ⅲ类30例.使用Invivo 5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定位,获得右侧上下中切牙正中矢状截面图,Auto CAD2007软件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冠根角的补角),再进行各组之间大小差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e法多重比较.结果 不同安氏错(牙合)类型患者之间中切牙Collum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2类组上中切牙Collum角为(7.02±1.83)°,显著大于其他错(牙合)类型;安氏Ⅱ1类下中切牙Collum角为(-2.25±4.76)°,牙冠相对于牙根可偏唇侧,与其他错(牙合)类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安氏Ⅲ类组下中切牙Collum角(8.15±2.50)°,显著大于其他错(牙合)类型.结论 不同安氏错(牙合)类型上下中切牙Collum角差异显著,安氏Ⅱ2类上中切牙、安氏Ⅲ类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偏舌侧,安氏Ⅱ1类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偏唇侧,前牙内收或唇倾时应考虑该情况,以防牙根穿出骨皮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