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辐射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曾融生;王剑宁;杨国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辐射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对成骨细胞增殖的效应.方法成骨细胞通过酶消化法从SD大鼠乳鼠颅骨中获取传代,分别进行0、100、400、600、900 cGy的γ线辐射,然后用含有不同浓度IGF-Ⅱ的培养液培养6 d,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MTT法进行检测.结果γ线电离辐射抑制了细胞增殖,100 cGy剂量时细胞的增殖率从0辐射时的489.1%下降到437.5%,而IGF-Ⅱ使增殖率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即使到了400 cGy,也能使增殖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当剂量到达900 cGy时,IGF-Ⅱ的这种促增殖效应几乎不存在.结论 IGF-Ⅱ能有效拮抗电离辐射对成骨细胞的抑制效应,但这种作用依赖于辐射剂量的大小.

  • 颈外动脉危险吻合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柳登高;马绪臣;李宝民

    目的 研究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椎动脉间存在的危险吻合.方法分析了250例颈外动脉造影图像中存在的危险吻合现象(包括烟雾病35例, 头颈部高血运病变 215例,其中7例已行颈外动脉结扎).结果烟雾病中14侧脑膜中动脉、11侧颞浅动脉、7侧枕动脉参与颅内供血;颈外动脉结扎病例均存在咽枕吻合;此外,还发现3例(3/250)眼动脉由脑膜中动脉异常起源.结论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椎动脉间存在多种危险吻合途径,栓塞治疗时应高度注意并予以适当处理,以避免造成颅内误栓.

  • 游离腓骨瓣移植术前常规下肢血管造影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毛驰;蔡志刚;彭歆;柳登高;俞光岩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瓣移植术前常规下肢血管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游离腓骨瓣移植术前行常规下肢血管造影的49例和40例未行常规血管造影的患者作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下肢血管的物理检查和血管造影两种方法的结果,结合游离腓骨瓣术中所见情况,分析下肢血管的变异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游离腓骨瓣移植术中的意义. 结果 49例行常规血管造影的患者中,2例因血管变异而改用其他修复方法,其余47例中,46例完成腓骨瓣移植,1例因术中发现腓静脉病变而放弃.40例未行血管造影的患者中,39例完成腓骨瓣移植,1例因术中发现腓静脉病变而放弃手术.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下肢缺血症状. 结论游离腓骨瓣术前的常规下肢血管造影并无必要,血管造影仅适用于下肢血管临床检查有异常者、下肢有严重外伤史者和周围血管病变者.

  • 大鼠牙齿发育过程中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

    作者:卫书盛;曹采方;孟焕新

    目的 探讨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大鼠牙齿发育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及两者在矿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SD大鼠出生后1 d及1、2、3、5、8周的牙胚和颌骨中BSP及OPN的表达特点.结果成熟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及基质中均表达BSP和OPN.牙骨质和牙槽骨中BSP和OPN的表达高于牙釉质和牙本质.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BSP在未矿化的基质和已矿化的基质中均有高表达,而OPN仅在矿化的前沿和新生线处有高表达.结论 BSP和OPN在大鼠牙齿及颌骨的形成和矿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OPN与牙釉质的形成也有重要关系.BSP和OPN的表达特点不同,提示二者在矿化组织的形成和矿化中的作用不同.

  • 口腔静脉湖2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布静秋;石怀银;胡敏;刘洪臣

    目的 提高对口腔静脉湖(oral venous lakes, OVL)的认识并探讨其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OV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 20例中男性11例,女性9例;病变大1.2 cm,小0.3 cm;18例发生于下唇或下唇前庭沟处的粘膜下,另2例分别位于颊粘膜及上唇唇红处;病变触诊呈囊性,挤压体积不收缩,体位试验阴性,OVL病理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部分病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及机化.结论 OVL是小静脉局限性的病理性结构异常,其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或摘除,20例术后随访8个月~4年无一例复发,手术治疗应作为OVL治疗的首选方法.

  • 手法复位辅助[邪]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初步报告

    作者:傅开元;张豪;马绪臣;张震康;赵燕平

    目的 探讨关节腔扩张后手法复位辅助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方法 2%局麻药2~3 ml 注入关节上腔,手法复位解除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垫保持良好的盘-突关系.结果近期临床观察表明:①开口度恢复,大开口度从治疗前的25.8 mm增大到46.6 mm;②疼痛症状消失,疼痛分值视觉模拟尺从治疗前的2.62下降到0.43; ③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Fricton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分别从治疗前的0.337和0.185下降到0.021和0.011.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药物治疗和理疗无效的情况下,关节盘复位辅助定位垫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

  • 瓷层厚度影响金瓷界面抗断裂能力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梓园;张保卫;张修银;徐侃;方如华;王冬梅

    目的 采用云纹干涉法结合界面断裂力学研究瓷厚度对金瓷界面抗断裂能力的影响.方法比较瓷厚度分别为0.5 mm、1.5 mm、2.5 mm的试件(金属均为0.5 mm)界面断裂韧性Jc并观测裂纹扩展.结果 0.5 mm 组试件的 Jc 值及承受大载荷均值(2.813 N/m、9.979 N)低于1.5 mm 及2.5 mm 组(5.395 N/m、19.134 N与5.429 N/m、19.256 N).1.5 mm 与 0.5 mm 组试件,裂纹易沿界面扩展.结论 (1)瓷厚度为1.5 mm与2.5 mm组的金瓷界面抗断裂能力相当,厚度为0.5 mm时减弱.(2)瓷厚度为 1.5 mm 与0.5 mm 组的界面裂纹易沿界面扩展,厚度为2.5 mm组易向瓷层内扩展.

  • 桩核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

    作者:陆支越;张玉幸;张卫红;王猛涛

    目的 比较不同修复方法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方法 60个完整拔除的人上中切牙,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A组:完整的根管治疗牙;B组:根管治疗后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C组:牙体预备保留2.0 mm高的牙本质套圈,铸造金属桩核及PFM全冠修复;D组:牙体预备无牙本质套圈,铸造金属桩核及PFM全冠修复;E组:牙体预备保留2.0 mm高的牙本质套圈,Parapost预成桩、复合树脂核及PFM全冠修复.在MTS 810材料试验机上沿与牙长轴成135度方向加载,测试折裂强度.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牙体预备保留2.0 mm高的牙本质套圈,铸造金属桩核及PFM全冠修复者折裂强度高,为(1793.59±387.93)N;完整的根管治疗牙次之,为(1466.68±240.11)N;其余3组的折裂强度(958.49±286.02)N、(992.98±291.00)N、(994.94±285.04)N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修复牙有无牙本质套圈,其折裂强度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桩核能否增强根管治疗牙的抗折裂强度与其修复设计有关,牙本质套圈可明显增强根管治疗牙的抗折裂能力.

  • 应用牵张成骨整复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大章;陈刚;廖运茂;李唐新;郑光勇;胡静

    目的 应用研制的腭裂整复牵张装置行腭裂牵张成骨整复术,探索腭裂功能性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家猫14只为实验对象.用12只猫建立人工腭裂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实验对照组,另10只作为实验组.在建立腭裂的同时每只动物均在上颌腭侧安置自行研制的腭裂牵张装置.4周后,于裂侧腭部形成单骨运送盘.术后第6日起,以每次0.4 mm的速度,每日2次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完全封闭.于原位固定2、4、6、8及12周后各时段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各2只,按计划项目对标本测量、X线摄片,从大体到超微结构系列检测.结果利用该腭裂口内牵张装置,成功地进行了腭裂牵张整复术.腭部裂隙软硬组织缺损在获得相同组织修复的基础上,裂隙封闭;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腭裂整复后对牙颌颅面框架及其相互关系无明显影响.结论自行研制的口内腭裂牵张装置设计合理,性能良好.牵张成骨腭裂整复术开拓了腭裂整复治疗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关键词: 牵张术 腭裂 动物 实验
  •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诱导的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张志愿;帕提曼·司地克;曹俊;周晓健;陈万涛;李卿

    目的 建立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avirus,HPV16)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方法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转染pLXSNHPV16E6、E7,G418筛选阳性细胞,连续培养建系;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PV16E6、E7蛋白表达;生物学特性检测;集落实验;成瘤实验.结果细胞连续培养达18个月余,命名为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 HIOEC), HIOEC表达HPV16 E6、E7蛋白,角蛋白阳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含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细胞之间形成桥粒,克隆形成率0.77%,裸鼠未成瘤.结论成功建立了HPV16 E6、E7诱导的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

  • 唾液及菌斑液中蛋白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岳林;邱丽慧;高学军

    目的 探讨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中蛋白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39名无龋者 (caries free, CF) 和27例高龋者 (caries susceptible, CS),用Folin酚法测定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的总蛋白含量,SDS-PAGE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各蛋白成分.结果总蛋白含量菌斑液高于唾液近10倍,其中仅CF组全唾液与菌斑液有较大相关性(r=0.804).3种液体共有的蛋白为14 000、66 000及76 000蛋白,菌斑液中14 000、15 000及38 000蛋白和全唾液中14 000蛋白的含量CS组显著低于CF组.结论无龋组菌斑液蛋白受全唾液影响较大.3种液体中总蛋白含量均与患龋无关,但菌斑液和全唾液中某些蛋白可能有重要的抗龋作用.

  • IL-6表达蛋白与mRNA转录在咬合力影响大鼠牙周组织改建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袁林;赵云凤;周伟东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不同咬合力状态下对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分子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废用及代偿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不同咬合力状态下IL-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咬合力废用组,观察到IL-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咬合力组明显增强,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分别从 6.5886±1.6与11.8337±2.8增加到38.8381±9.5和57.2623±13.6.其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结构稀疏,牙槽骨吸收.咬合力代偿组,观察到IL-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也较正常咬合力组明显增强,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分别从6.3119±1.5与11.7714±2.8增加到45.5456±11.1和81.9391±19.5.其形态学显示牙周膜结构致密,牙槽骨除有吸收外,还有新骨形成.结论 IL-6蛋白与mRNA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咬合力的改变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提示IL-6在咬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皮下移植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凯;毛天球;陈富林;杨维东;顾晓明;陈书军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皮下移植的成骨作用,探索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和松质骨基质分别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后,经混匀、接种、固化,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并植回取材兔背部皮下,对照组分别植入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松质骨基质.植入4、8周取材,行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学定量分析,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皮下成骨效果明显优于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组和松质骨基质组.复合人工骨标本兼有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对照组仅见少量软骨成骨.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形成的复合人工骨皮下成骨作用明显,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和松质骨基质可以分别作为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而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霞;王兴;李自力;杨朝晖

    目的 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青年恒河猴16只,全麻下行下颌角部骨截开术及牵引器置入术,术后第5天开始以0.5 mm×2次/d的速度牵引,共15 d.采用八导肌电图仪,表面电极在颏孔处刺激,针电极在卵圆孔附近记录,分别在术前、牵引完成后0、2、4、6、9、12周时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测试.结果牵引完成时潜伏期较术前增加22.18 %,其后逐渐降低,至牵引完成后12周时仍较术前高10.70%.牵引完成时波幅降至术前的28.54%,牵引后12周时恢复至术前的99.84%.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的功能会产生暂时性影响,随着神经髓鞘和轴突的再生,神经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 氯化钠溶液对人牙根面牙本质早期龋再矿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晓灵;王勤

    目的 探讨单纯用氯化钠(NaCl)溶液处理人牙根面牙本质早期龋后,提高根面早期龋再矿化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在人牙根面上形成早期人工龋,将标本分组,分别用0.5 mol/L NaCl溶液和0.5 mol/L EDTA二钠盐溶液浸泡后,用再矿化液处理.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早期龋矿化前牙根表面形态及矿化后牙根表面矿物盐沉积情况;显微X线照像及其图像分析比较矿化后矿物含量的不同.结果人牙根面早期龋表面用NaCl溶液浸泡前后无明显改变;早期龋用EDTA二钠盐溶液浸泡后表面见大量牙本质小管开放.再矿化后,前者比后者表层明显增厚,表层阻射度明显增强.结论用NaCl溶液处理人牙根面早期龋以后,再矿化效果明显增强,NaCl溶液对早期龋表面无不良影响.

  • *编码Pac结构基因的DNA疫苗免疫动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樊明文;边专;彭志翔;郭继华;贾荣;陈智

    目的 本项研究将已构建的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免疫Wistar大鼠,观察重组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以及免疫定菌鼠后的防龋效果.方法重组质粒pCIA-P经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大鼠,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重组蛋白PAc在免疫部位的表达.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和颊粘膜下注射3种方法免疫定菌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Keyes计分法评估免疫定菌鼠后鼠磨牙的患龋情况.结果大鼠股四头肌细胞中可见PAc蛋白不均匀的受限表达,双侧颌下腺组织均可检测到PAc蛋白的阳性染色,在导管内表达呈强阳性.用重组质粒pCIA-P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和颊粘膜免疫的方法可显著增加唾液中抗PAc-IgA水平和血清中特异性抗PAc-IgG水平.重组质粒免疫定菌鼠后能显著降低定菌鼠龋损计分.特别是颌下腺区皮下和颊粘膜注射免疫组,大鼠牙本质龋的破坏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重组质粒pCIA-P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粘膜免疫是较理想的DNA防龋疫苗的接种途径.

  • 口腔粘膜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作者:关为群;于世凤;高岩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各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p53、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上皮中p53、Bcl-2、Bax影响表达率分别为0%,20%和60%;异常增生上皮组中,相对于正常组,p53阳性率明显提高(P<0.05),Bcl-2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Bax阳性率亦无改变(P>0.05),但染色强度随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增加;鳞癌组p53阳性率进一步提高,Bcl-2表达明显增强,Bax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异常组p53和Bax表达呈负相关,鳞癌组p53和Bcl-2表达显示正相关.结论癌前病变中,p53突变导致异常增生上皮积累.鳞癌组织中,p53和抑凋亡基因Bcl-2作用加强,促凋亡因子Bax作用减弱,癌细胞凋亡受限,侵袭性增强.凋亡基因发挥作用有阶段性,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相互制约.

  • 阳极氧化对纯钛氧化膜影响的电化学腐蚀研究

    作者:王革;程祥荣

    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作为电化学测试方法的一种,具有测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可测出μA 甚至nA数量级的电流变化,而且能够测出腐蚀金属电极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瞬时的变化,连续地测定金属电极表面腐蚀状况的变化过程.因此这种测量技术能够表达出金属电极表面的实际腐蚀情况.本项研究采用该方法对纯钛种植材料经阳极氧化处理前后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

  • 光纤透照法诊断后牙邻面龋的临床评价

    作者:陈君;岳林

    光纤透照法(fiber-optic transillumination, FOTI) 是一种方便无创的龋病检查诊断方法.自1970年Friedman和Marcus[1]提出以来,国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来评价其诊断价值,但结果并不一致.以往的临床研究多以放射线检查(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RE)作为参照标准,但RE本身敏感性不很高,并不适合用作评价其他诊断方法的参照标准.1991年Verdonschot等[2]提出一个数学模型,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FOTI诊断龋损的敏感性值.我们在离体实验[3]的基础上,采用Verdonschot的数学公式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校正,比较FOTI、临床检查(clinical examination,CE)、RE 3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以期综合评价FOTI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

    作者:黄健文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将正常涎腺23例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26例常规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切成4 μm厚切片以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S-100A1、S-100A2、S-100A4、S-100A6 和S-100B均由瑞士的Zurich大学的CW Heizmann教授馈赠.其余的抗体来源如下:GFAP6F-2(MoAb),GFAP(PoAb ),NSE(MoAb),vimentin(MoAb),EMA(MoAb)和CEA(PoAb)购自Dako,Denmark.GFAP GA5(MoAb,Novocastra Ltd),GFAP G-A-5(MoAb,Boehringer,Biochemica)、K8.12(MoAb,Bio-marker,Israel)、KL1(MoAb,Immunotech,France)、Anti-PKK1(MoAb, Labsystems,Finland).各抗体的工作浓度均根据说明书.

  • EGFR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牙周韧带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纾;汪说之;樊明文

    成纤维细胞是人牙龈及牙周膜中的主要细胞类型, 在维持牙龈组织的结构完整、牙周膜的更新、牙周组织损伤后的再生及牙周组织自身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两种部位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虽然形态相似, 但功能上明显不同, 目前尚无明确鉴定它们的细胞标记物.为此,我们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 GF)和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 PDLC)中的不同表达.

  • 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组织学变化研究

    作者:郑立武;李金荣;李祖兵;程勇

    我们通过观察日本大耳白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组织学变化,探讨牵引骨形成基本过程.材料和方法:①牵引系统:由2个口外固定牵引固定器和4根1.5 mm医用克氏针组成.②手术方法:实验动物选用30只雄性、重3.0~3.5 kg、骨骼发育成熟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

    作者:陈智

  •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多媒体光盘出版

    作者:《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 全国第六届口腔病理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

  • 艾滋病口腔表征的诊断和治疗(下)

    作者:栾文民

    (本文上接本刊2001年第6期第473页)四、卡波济肉瘤(kaposi′s sarcoma)卡波济肉瘤是由于免疫功能抑制后,由致癌因素或致肿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艾滋病病毒起了我们目前尚未知的作用.卡波济肉瘤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早报告1/3的艾滋病患者有卡波济肉瘤.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半个世纪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邱蔚六

    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的大门业已开启.20世纪末的1999年成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界值得纪念的年代--由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正式加盟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使中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得以真正走向世界,融汇于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界的大家庭之中.

  • GI-Ⅱ型渗透陶瓷与 Vitadur α饰面瓷结合界面的研究

    作者:孟玉坤;巢永烈;廖运茂

    目的 多层构筑法制作修复体时,层间的结合与匹配性是修复体成功的关键.本项研究的目的 在于考察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与Vitadur α饰面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匹配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制作25 mm×5 mm×1 mm的渗透陶瓷样本一个,底部预制刻痕,在上表面依次烧结0.2 mm的Vitadur α不透明牙本质瓷和0.6 mm的牙本质瓷,从刻痕处折断,断面作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电子探针界面分析(EMPA).另制作以GI-Ⅱ型渗透陶瓷材料为底层,Vitadur α为饰面瓷的上中切牙全瓷单冠10个,作热冲击实验.结果 SEM结果显示,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和Vitadur α饰面瓷之间相互融合,结合紧密.界面EMPA分析结果显示,底层瓷和饰面瓷之间有元素的相互渗透现象,Na、Al元素越过界面向饰面瓷中渗透,Si、K、Ca元素则由饰面瓷向底层瓷中渗透.全冠样本的热休克温度为(158±10.3)℃,裂纹多出现于饰面瓷瓷层厚度较大的部位.结论 GI-Ⅱ型渗透陶瓷底层材料和Vitadur α饰面瓷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及热匹配性.

  • 疑难总义齿修复的[邪]学要点

    作者:徐军

    近年来,作者修复了300余例属疑难范畴的无牙颌患者.这些病例大多有严重的剩余牙槽嵴骨吸收,口底高于下颌骨平面,颌弓关系严重不协调,颌位不稳定,以往的修复效果很差.患者均存在疼痛、义齿松动、咀嚼功能不良3大症状.应用改良型修复后,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改良型并不是新概念[1~6] ,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直未能形成象解剖总义齿的五因素十定律或种植义齿的骨整合那样有影响的自成体系的理论.考虑到在未来老龄化社会中,这类患者将越来越多,为此,借鉴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整理成较适合这类患者修复应用的学要点,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指正.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