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的检测

    作者:杨炳涛;徐菁玲;和璐;孟焕新;徐莉

    目的 了解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毛蛋白A(fimbria protein A,FimA)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加重牙周破坏的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中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8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40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性疾病者40例(单纯牙周炎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全口牙周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滤纸条法取前牙和后牙各一个位点的龈下菌斑形成集合菌斑样本,PCR法检测样本内Pg及其FimA基因型,比较两组受试者Pg及其FimA基因型的检出差异.结果 伴糖尿病牙周炎组菌斑指数[2.35(0.58)]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组[1.64(0.76)](P<0.05),其他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牙周炎组龈下菌斑Pg检出率[50%(20/40)]与单纯牙周炎组[60% (24/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mAⅡ型检出百分比[80%(16/20)]显著高于后者[42%(10/24)] (P<0.05).结论 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较无系统性疾病牙周炎患者更易感染毒力较强的FimA Ⅱ型Pg.

  • 金雀异黄素减弱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颏舌肌疲劳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王辉;李文;陈小燕;施洁珺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颏舌肌功能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 ARE)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期找到药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去势1周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IH组(低氧组)、CIH+金雀异黄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后两组建立CIH动物模型(8 h/d,5周).电生理法检测并计算大鼠颏舌肌强直收缩20、40、60、80和100s时抗疲劳性,实时定量反转录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各时间点颏舌肌抗疲劳性显著降低(P<0.05);与低氧组相比,治疗组颏舌肌各时间点抗疲劳性显著增强(P<0.05),但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氧组大鼠颏舌肌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0.54±0.11和0.35±0.13)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0和1.00±0.00) (P<0.05),治疗组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0.76±0.16和0.63±0.14)相对低氧组上调(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H通过抑制Nrf-2/ARE信号通路降低大鼠颏舌肌的抗疲劳能力,金雀异黄素通过增强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发挥对颏舌肌的保护作用.

  • 儿童及青少年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及咀嚼生理学疗效评估

    作者:全星宇;秦满;康艳凤;张益;赵玉鸣

    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制作不同厚度的全牙列(牙合)垫.患者按照医嘱戴用(牙合)垫1~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训练.检测指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X线、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咀嚼肌肌电图.复查时间:伤后1、3、6个月,之后为每年复查1次.每次复查均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为初次就诊以及伤后半年进行,之后每年1次.结果 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临床检查疗效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髁突骨皮质光滑连续,患侧髁突短粗且升支高度小于对侧,下颌体长度大于对侧.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低或高于对侧,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AI)咬肌:(15.0±16.9)%、颞肌前束:(21.5±15.9)%、二腹肌前腹:(11.9±10.7)%.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颌骨发育受到影响,但程度较轻;健侧与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差异较大,不对称指数离散.咀嚼肌肌电图可客观反映儿童髁突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 牙周专科门诊34 677例患者的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分析

    作者:赵静仁;释栋;张立;孟焕新;曹占强

    目的 了解门诊就诊患者牙周疾病的种类、特点和分布状况,明确牙周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记录电子化牙周检查表的牙周疾病患者,分析牙周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34 677例就诊患者中慢性牙周炎32 517例,占93.77%;侵袭性牙周炎1 642例,占4.74%;其他类型牙周疾病518例,占1.4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就诊年龄主要分布于25~54岁,复查2次以上牙周检查表的患者7 306例,占21.07%.门诊就诊人群中慢性牙周炎及侵袭性牙周炎均以中重度牙周破坏占主体,前者中重度患者占98.02%(31 873/32 517),后者为99.70%(1 637/1 642).结论 牙周门诊患者以慢性牙周炎为主,平均就诊年龄偏大,就诊时严重程度较重,复诊频率偏低;慢性牙周炎及侵袭性牙周炎均以中重度患者占绝大多数.

  • 两种粘接剂对四环素牙本质粘接性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虹伶;梁坤能;程磊;李继遥;何利邦

    目的 比较两种粘接剂对四环素牙本质与正常牙本质的粘接性能,为临床四环素牙本质粘接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集牙冠完整的离体四环素牙及正常牙各10颗,制备(牙合)面牙本质平面试件,分为四环素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剂组(Single Bond 2,实验1组)和自酸蚀粘接剂组(SE Bond,实验2组),正常牙本质Single Bond 2组(对照1组)和正常牙本质SE Bond组(对照2组),每组分别为5颗牙,35个试件.通过测试比较4组牙本质试件的粘接强度及树脂转化率.结果 实验1组的微拉伸强度[(16.17±3.16) MPa]及树脂转化率[(55±6)%]均显著低于实验2组[微拉伸强度:(25.82±2.62) MPa,树脂转化率:(66±3)%](P<0.05),也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微拉伸强度及树脂转化率分别为对照1组:(29.13±2.44) MPa、(64±5)%;对照2组:(24.29±2.83) MPa、(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酸蚀粘接系统对四环素牙本质的粘接效果强于全酸蚀粘接系统.

  •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勇涛;杨宏宇;王宇帆;沈时岳;李明华;秦嘉若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UCA1)对口腔癌细胞系SCC15和CAL27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瞬时转染UCA1-siRNA沉默SCC15和CAL27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UCA1的表达,以阴性干扰RNA为对照组,在实验的5、24、48、72、96 h为观测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qRT)-PCR方法检测UCA1干扰效果;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CC15和CAL27中UCA1实验组及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及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SCC15和CAL27细胞的UCA1有效沉默,SCC15和CAL27两株细胞系UCA1干扰效率分别为86.45%(P<0.001)和78.24% (P<0.001);沉默后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均减弱,CAL27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迁移、侵袭穿膜细胞分别为(719.20±92.36)和(208.00±25.58)个(P=0.000 7);(363.40±45.96)和(164.80±24.68)个(P=0.005 2);SCC1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迁移、侵袭穿膜细胞分别为(437.20±54.75)和(145.80±23.31)个(P=0.001 1)、(249.80±38.41)和(63.80±11.11)个(P=0.001 6);通过检测并计算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相对增殖率,即实验组中24、48、72和96 h与对照组中同一时间点比较,SCC 15:R24 h=0.870、R48 h=0.863、R72h=0.643、R96h=0.732;CAL27:R24h=0.913、R48 h=0.829、R72 h=0.756、R96 h=0.705) (P<0.05);MMP-9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 UCA1能通过调节MMP-9蛋白的表达增强其侵袭迁移能力,并能促进其增殖能力,从而在口腔癌侵袭进展中发挥作用.

  • IgG4相关唾液腺炎研究热点概述

    作者:王琼;平飞云;潘恒标

    IgG4相关疾病累及唾液腺称为IgG4相关唾液腺炎,中老年好发,男女性均可发病.IgG4相关唾液腺炎以唾液腺无痛性肿胀、血清IgG4升高、组织内大量特征性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着重于该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阐述并分析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上皮间质转化参与的致病过程、正确看待血清IgG4浓度升高和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诊断价值、与唾液腺癌和淋巴瘤的相关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的应用、唇腺活检对病理诊断的意义及治疗预后等问题.

  • 破骨细胞大小的调控及其机制

    作者:曾浩;万启龙

    破骨细胞是一类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单核/巨噬前体细胞融合分化而来的多核巨细胞,含有大量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具有吸收骨、牙本质等矿化组织的能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牙周炎、根尖周炎、种植体周围炎、骨质疏松症等.破骨细胞大小是衡量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标.破骨细胞大小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为治疗骨吸收紊乱相关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点.本文就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对破骨细胞体积大小的调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口底多间隙感染致纵隔脓胸一例

    作者:魏子程;董煜;居国平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严重的感染之一.当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时,则形成急性下行性纵隔脓肿,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1例因口底多间隙感染导致纵隔感染及左侧脓胸的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双侧颌下区肿胀5d伴低热乏力"就诊,患者自述1周前曾有左下后牙疼痛史,未治疗,后出现双侧颌下区肿胀,张口受限伴低热乏力,抗炎消肿治疗4d无效后转入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患者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入院检查:患者精神差,食欲不佳,体温37.7℃,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专科检查:张口受限,张口度约2 cm,左侧咀嚼肌、双侧颌下区及口底弥漫性肿胀,压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颈下方未见明显肿胀.左颌下区穿刺未穿出脓液.

    关键词:
  • 种植修复对传统修复观念的影响

    作者:刘洪臣

    种植修复对口腔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不仅改变了口腔修复的方法,也使传统的修复理念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从种植修复对口腔修复方式选择的影响、对游离端缺失修复的影响、对无牙颌修复模式的影响、对咬合修复方式及观念的影响以及特殊的解剖区域种植义齿辅助固位的选择等方面,论述种植修复导致的传统修复方法、观念的变化,为临床医师掌握种植修复理论与技能,有效恢复口腔生理功能提供借鉴.

  • 后牙种植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宋应亮

    目前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因咀嚼效率高、美观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牙种植修复后常发生食物嵌塞,减低了患者的舒适度.现论述后牙区种植固定修复后并发食物嵌塞的临床症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种植固定修复后机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张磊;冯海兰

    种植修复后的机械并发症,指由受力、机械强度等因素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种植体折裂、螺丝松动或折断、基台折裂、饰面折裂、修复体支架折裂、修复体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可能原因包括种植体设计、种植体直径、种植体数目、种植体植入位置、固位方式、悬臂梁设计、口腔副功能、冠/种植体长度比、修复体制作精度、修复材料选择等方面.防范和处理种植固定修复后的机械并发症需要从治疗设计、手术、修复体加工和戴入、患者使用和复查维护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

  •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邻接触丧失的临床回顾研究

    作者:罗强;丁茜;张磊;彭东;谢秋菲

    目的 探讨后牙种植冠桥修复的邻接触丧失率及其预后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临床收集78例(共97件修复体,165个邻接触位点)后牙种植冠桥修复患者,男性34例,女性44例,年龄23~ 76岁(平均44.4岁),修复体戴用时间1~44个月.以牙线和30 μm邻接触检查片无阻力通过邻接触区定义为邻接触丧失,临床复查记录种植修复体邻接触情况、种植位点、修复形式、邻牙形式、缺牙时间等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种植冠桥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预后因素.结果 78例患者165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率为29%(48/165).近中邻接触丧失构成比[75%(36/48)]显著多于远中[25%(12/48)] (x2=7.344,P=0.007);上颌[46%(22/48)]与下颌[54%(26/48)]邻接触丧失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92,P=0.084).Cox回归显示,修复前缺牙时间(风险比为0.919)、游离端修复(风险比为2.870)显著影响邻接触丧失的发生(P<0.05).结论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邻接触丧失是一类发生比例较高的并发症,修复前缺牙时间短、游离端修复是其发生的预后相关因素.

  • 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时代

    作者:王兴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将迎来2016年.过去的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开创了国家发展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展现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让我们对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口腔医学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设施的口腔专科医院在全国各地纷纷落成;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城乡各地开办;我国口腔医师的数量每年以超过2万5千名的速度在增加;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举办;一系列国际前沿新技术在我国迅速普及与推广;我国口腔医学界各专业领域里一批知名专家走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成果与经验;时隔10年之后,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正式启动.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