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绍楠;张杰铌;郑晖;林久祥;陈峰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82‰[1].根据发生的原因,一般将唇腭裂分为两大类:综合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palate,SCL/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NSCL/P);其中综合征型唇腭裂约占30%[2],为单基因疾病;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又分为单纯唇裂、单纯腭裂和唇腭裂3类,其发病多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并与环境因素相关.现就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唾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作者:张杰铌;周绍楠;郑晖;林久祥;陈峰

    唾液是人体及其他哺乳动物一种重要且必需的体液,近年,成为除血浆、血清、尿液以外另一种检测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有效工具[1-2].唾液主要由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和大量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分泌,并含有部分非唾液腺来源成分,主要包括龈沟液、口腔固有菌群及其产物、上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屏障渗透而来的血浆及血细胞、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以及食物残渣等[3].安静状态下唾液成分主要来源于舌下腺和颌下腺,而刺激状态下则主要由腮腺分泌的唾液组成[4-5],这种差异在实验设计时可作为唾液收集形式的依据.

    关键词:
  • 牙周基础治疗降低高血脂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血脂水平

    作者:周爽英;段晋瑜;欧阳翔英

    目的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通过牙周基础治疗降低高血脂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40例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6.1±10.3)岁],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LP-PLA2水平、血脂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测定,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配对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M(Q25,Q75)]从3.93(3.63,4.48) mm下降为2.47 (2.06,2.92) mm,临床附着丧失[M(Q25,Q75)]从5.14(4.51,5.46) mm下降为4.03(3.38,4.33) mm,菌斑指数[M(Q25,Q75)]从1.28(0.94,1.61)下降为0.77(0.65,1,13),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M(Q25,Q75)]从99.82%(86.25%,100.00%)下降为33.49%(29.45%,43.3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血清LP-PLA2水平[(30.06 ±9.96) mg/L]、血脂总胆固醇[M(Q25,Q75)][5.57(5.26,6.25) mmol/L]、三酰甘油[M(Q25,Q75)][1.79(1.55,2.01) mmol/L]水平及白细胞计数[M(Q25,Q75)][5.90(5.40,6.55)×103个/L]均较治疗前[分别为(23.80±14.76) mg/L、5.36(5.16,5.86) mmol/L、1.57 (1.34,1.79) mmol/L及5.45(5.13,5.80)×103个/L]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M(Q25,Q75)][1.23(1.13,1.53) mmol/L]较治疗前[1.12(0.97,1.49) mmol/L]显著升高(P=0.001).血清LP-PLA2水平的减低值(△LP-PLA2)与探诊深度的降低值(△PD)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20).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有显著降低作用,同时还可改善高血脂人群的血脂水平;提示牙周基础治疗可能是降低高血脂伴牙周炎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途径之一.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洁;黄萍;张帆;王佑娟;刘道洲;张华

    目的 了解牙周炎及糖尿病易感性与脂联素基因45位点和27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预防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就诊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检查中心的体检者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病源库的患者共200例,按全身及牙周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2型糖尿病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每组50例.分别收集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和276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对结果数据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对性别、年龄、276位点和4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 健康对照组276位点基因型分布(GG:20例,GT:26例,TT:4例)与2型糖尿病组(GG:16例,GT:20例,TT: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45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健康对照组(GG:26例,TG:21例,TT:3例)与2型糖尿病组(GG:27例,TG:22例,TT: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6);健康对照组276位点基因型分布与慢性牙周炎组(GG:14例,GT:30例,TT: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18);45位点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及慢性牙周炎组(GG:30例,TG:18例,TT:2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699).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中性别与慢性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发病有关(P=0.011,OR =2.938).结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2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45位点基因多态性则与2型糖尿病无关;两者均与慢性牙周炎无关.

  • 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作用

    作者:路瑞芳;冯向辉;徐莉;孟焕新

    目的 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唾液和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的变化及差异,为评价Ag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 16例AgP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2、4、6个月采集唾液和龈沟液,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的分布.结果 16例AgP患者唾液中Aa、Pg、Tf、Td、Pi和Fn在治疗前均检出较高,分别为7、16、13、14、9和14例患者检山;治疗后2周降至低,分别为3、9、5、4、4和7例患者检出;治疗后2个月开始升高,治疗后6个月时唾液中牙周致病菌检出基本回到治疗前水平.龈沟液中各位点Aa、Pg、Tf、Td、Pi和Fn的检出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7% (11/64)、95% (61/64)、84%(54/64)、72%(46/64)、41% (26/64)、56%(36/64);治疗后2周显著降低,在治疗后6个月时仍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分别为13% (8/64)、73%(47/64)、42%(27/64)、23%(15/64)、8% (5/64)和38%(24/64),除Aa外其余5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唾液和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 AgP患者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定期每2个月的牙周维护在短期内可使龈沟液中致病菌维持在低水平;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测不能完全代替位点检测.

  • 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牙骨质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齐玉萍;黄晶;冯伟;魏美荣;杨丕山;宋爱梅

    目的 通过研究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牙骨质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MP促进牙骨质形成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50、100、200、300 mg/L的EMP作用于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在培养的第1、3、5、7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在培养的第7天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cementum attachment protein,CAP)和牙骨质蛋白23(cementum protein-23,CP-23)mRNA表达量.结果 EMP质量浓度在50 ~ 200 mg/L范围内可以促进人PDLC增殖,在300 mg/L时抑制细胞增殖;EMP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时可以显著促进CAP mRNA(分别为4.661 ±0.154、5.923±0.788)和CP-23mRNA的表达(分别为1.222±0.089、3.795±0.640)与对照组(CAP:1.006±0.062,CP-23:1.012±0.16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200 mg/L EMP的促表达效果佳.结论 EM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人PDLC增殖及CAP和CP-23基因表达,提示EMP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牙骨质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牙骨质的形成.

  • 侵袭性牙周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谢颖;肖文美;欧阳翔英

    目的 观察牙周炎与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的关系,探讨影响血清DKK-1水平的可能因素.方法 收集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各20例(分别为AgP组、CP组)及分别与AgP、CP患者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各20名(分别为H1组、H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DKK-1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血清中DKK-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清DKK-1水平与牙周临床参数及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检测水准为双侧α =0.05.结果 AgP组血清DKK-1水平[(12.36±3.19) μg/L]显著高于CP组[(8.90 ±2.73) μg/L] (P=0.001),但与其对照组H1组[(12.37±2.74) 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CP组与H2组[(8.85 ±2.56) μg/L]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896);AgP与CP组血清DKK-1水平与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间均未见显著相关(AgP组r值分别为-0.029、-0.223、0.062、-0.412;CP组r值分别为-0.156、0.185、-0.379、0.051);总体样本血清DKK-1水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53,P =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血清DKK-1水平有影响(β=-0.391,t=-3.626,P=0.001).结论 未发现牙周炎对血清DKK-1水平产生影响;年龄是影响血清DKK-1水平的重要因素,血清DKK-1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 成人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MRI研究

    作者:蹇敦翃;王汝玲;郭海鹰;王立振

    目的 探讨成人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TMD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20 ~ 29岁成年正畸患者,用Helkimo指数将患者分为TMJ无症状组(44例)、TMJ有症状组(16例),分别于治疗前(t1)、治疗中(t2)、治疗后(t3),用MRI检查TMJ关节盘的位置,并用电子测量尺测量TMJ前、后间隙,观察颞下颌关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与TMD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中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分别有8、9例患者发生TMD,两组TMD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均发现关节盘移位;两组治疗前后TMJ各间隙线距发生改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正畸治疗不会导致TMD,但治疗过程中可诱发TMD症状,并有出现TMD重度症状的风险.在成人正畸治疗前对TMJ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

  • 1α,25-羟基维生素D3对人牙周膜细胞Ⅰ型白介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小彤;杨雁琪;杜宁;傅民魁

    目的 比较1α,25-羟基维生素D3(1α,25-dihydroxyvitamin D3,VD3)对幼稚和衰老的牙周膜细胞Ⅰ型白介素1受体(interleukin 1 receptor,type Ⅰ,IL-1R Ⅰ)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增龄因素影响牙槽骨改建的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培养,检测VD3刺激下破骨细胞的生成;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小鼠成骨细胞和骨髓细胞、第3~5代和第17~20代人牙周膜细胞在VD3刺激下IL-1R Ⅰ mRNA的表达.结果 VD3能刺激小鼠骨髓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培养系形成不规则形态的多核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阳性;受VD3刺激共存培养系中成骨细胞表达IL-1R Ⅰ mRNA.VD3能刺激幼稚人牙周膜细胞表达IL-1R Ⅰ mRNA,其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表达比为41%,而VD3刺激下衰老的人牙周膜细胞依旧不表达IL-1R Ⅰ.结论 衰老的牙周膜细胞在骨代谢调节因子VD3刺激下仍不表达IL-1R Ⅰ,推测是成年牙周组织改建迟缓的可能机制.

  • Sagliker综合征颅颌面形态研究

    作者:马丹丹;徐宝华;张凌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并发Sagliker综合征(Sagliker syndrome,SS)患者颅颌面形态特点.方法 经肾内科确诊为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16例,分为两组:①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伴SS(SS组);②单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组(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SHPT 组);两组常规行头颅侧位X线片定位拍摄.结果 SS组患者上颌骨整体体积变大,矢状、垂直方向、下颌骨前部垂直方向明显增大,颌骨水平向测量项目ANB SS组[(14.30 ±7.27)°]明显大于SHPT 组[(4.72±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MPIFH SS组[(38.60±10.06)°]明显大于SHPT组[(27.85±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平面角SS组[(135.81 ±7.30)°]明显大于SHPT组[(127.74 ±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角度测量项目中,SS组[(85.22±8.84)°]明显小于SHPT组[(97.68±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变化和颌骨变化基本一致;牙齿未出现明显的代偿性移位.结论 SS患者颅颌面特定部位发生特异性变化.

  • 恒牙早期Ⅲ类错(牙合)患者前方牵引的骨性和牙性矫治效果分析

    作者:江久汇;Edward F.Harris

    目的 应用Pitchfork分析法研究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的骨性和牙性矫治效果,为早期矫治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非治疗观察6个月后(观察期),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早期矫治6个月(治疗期),随后直接进入固定矫治器治疗.应用Pitchfork分析法对比观察期和治疗期功能性(牙合)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改变.结果 在功能性(牙合)平面上早期矫治造成磨牙关系改变了7.9 mm,包括骨性改变4.2 mm、牙性改变3.7 mm;骨性改变中上颌骨贡献了0.7 mm,下颌骨贡献3.6 mm,牙性改变中上磨牙贡献了1.5 mm,下磨牙贡献2.2 mm.结论 恒牙早期阶段开始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的早期矫治Ⅲ类错(牙合)可取得较大的牙(牙合)关系改善,但对上颌骨的作用有限.

  • 不同角度摇椅弓联合种植体支抗内收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海波;冯雪;吴晓雪;牛茜楠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摇椅弓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牙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效应和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牙列时选择合适的摇椅弓角度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摇椅弓角度为5°、10°、15°时上牙列各牙的移动趋势.结果 当摇椅弓角度从5°增大至15°时,对前牙施加的唇向转矩力逐渐增加,对后牙施加的颊向转矩力逐渐增加,前牙的压低效果和后牙的升高效果逐渐明显.结论 通过改变摇椅弓角度可较好地控制各牙转矩以及明显改善深覆(牙合).种植体支抗内收上牙列时应根据前后牙情况选择适度的摇椅弓.

  • 动态张应力下黏着斑激酶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c-fos和c-jun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庆党;刘丽;胡军

    目的 研究动态张应力刺激下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转录因子c-fos和c-jun mRNA的变化以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c-fos和c-jun 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人PDLF中力学信号转导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刮取牙根中1/3牙周膜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结合组织块贴附法进行PDLF原代培养并传代.用四点弯曲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第六代PDLF分别施加动态张应力,以加入FAK抗体作为抗体组,不加入FAK抗体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动态张应力下FAK对人PDLF转录因子c-fos和c-jun mRNA表达的影响.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所得数据取常用对数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抗体组加力0、0.5、1、2、4h后c-fos mRNA表达量分别为(1.64±0.20)、(1.67±0.28)、(1.57±0.18)、(1.44±0.26)、(1.33±0.29) lg拷贝数/μg;c-jun mRNA表达量分别为(1.56±0.67)、(1.60±0.21)、(1.46±0.31)、(1.41±0.13)、(1.38±0.14) lg拷贝数/μg.c-fos和c-jun mRNA表达量在加力后上调,0.5h达到峰值,0.5h后出现持续性下调.抗体组细胞c-fos和c-jun mRNA表达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但同一时段抗体组较相应对照组高,1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c-fos和c-jun可能在牙周膜对机械力刺激的反应中发挥作用,FAK可能是人PDLF中力学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分子.

  • 蜂胶与厚朴酚混合物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体外研究

    作者:包广洁;高秋爽;黄双盛;郭曼丽

    目的 观察蜂胶与厚朴酚混合物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复方中药防龋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蜂胶、厚朴酚及二者混合液的小抑菌浓度选择实验所需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蜂胶250、125、62.5、31.25、15.625 g/L(蜂胶组),厚朴酚0.0625、0.0313、0.0156、0.0078、0.0039g/L(厚朴酚组),蜂胶与厚朴酚混合液A1(250 g/L蜂胶+0.0625 g/L厚朴酚)、A2(125g/L蜂胶+0.0313 g/L厚朴酚)、A3(62.5 g/L蜂胶+0.0156 g/L厚朴酚)、A4 (31.25 g/L蜂胶+0.0078 g/L厚朴酚)、A5(15.6 g/L蜂胶+0.0039 g/L厚朴酚)(混合组),另设0.95%乙醇组和菌液组作为对照,将蜂胶、厚朴酚及两者混合物分别倍比稀释至各浓度,采用纸片法观察各组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蜂胶及厚朴酚组分别在质量浓度为62.5、0.0156 g/L时才出现明显的抑菌环,而混合组在蜂胶及厚朴酚小质量浓度A5时即出现了明显的抑菌环;蜂胶组、厚朴酚组及混合组的抑菌作用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3组分别在小质量浓度时的抑菌环直径为(0.000±0.000)、(0.000±0.000)、(0.770±0.085) mm,在大质量浓度时的抑菌环直径为(1.515±0.017)、(1.837±0.283)、(2.853±0.229) mm,且5种质量浓度下混合组的抑菌环直径均显著大于蜂胶组和厚朴酚组(P<0.05).结论 蜂胶与厚朴酚混合物抑菌效果较二者单独作用时明显增强,提示复方中药防龋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

  • 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

    作者: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目的 探讨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为其在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牙髓损伤修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第4、8、10和15代人牙髓细胞,从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及p53基因的表达对牙髓细胞进行评价.结果 人牙髓细胞培养至第15代时,胞质增大、胞体扁平,增殖缓慢,第7天时A值仅为0.124±0.017,显著低于第4、8代(A值分别为0.391±0.030、0.317±0.049)(F=126.465,P =0.000);第15代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21.96±4.03) U/g蛋白]显著低于第4、8、10代细胞[分别为(85.67 ±4.64)、(84.22 ±2.99)、(29.64±3.53) U/g蛋白](P=0.000),并出现了大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p53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其相对表达量为(2.3±0.1),与第4代(设为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2,P=0.000).结论 人牙髓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代谢酶指标下降、细胞老化相关酶及p53基因表达升高.

  • 殊异韦荣菌中乳酸脱氢酶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作者:何钟勤;钟丞;高心;薛莹;孙晓宇;刘晓红

    目的 进一步测定殊异韦荣菌中依赖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以期为研究该酶的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并为龋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采用不同时间及6种不同浓度的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h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乳酸脱氢酶蛋白表达,选择佳条件诱导LDH蛋白表达.并经His-标记蛋白纯化柱(HisTRAP FF柱)提纯,用LDH活性试剂盒测定蛋白活性.结果 pET-28a-LDH转入BL21(DE3)和Rosetta(DE3)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适表达条件分别为IPTG终浓度0.4 mmol/L、30℃诱导8h,IPTG终浓度0.4 mmol/L、30 ℃诱导6h.经BandScan 5.0软件分析,pET-28a-LDH质粒转化BL21(DE3)表达相对含量为9.0%,高于Rosetta(DE3)的6.1%;LDH活性试剂盒测定的蛋白活性值为13.79.结论 本项研究获得了LDH蛋白的适诱导条件,并测出殊异韦荣菌中依赖性LDH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LDH的功能及在龋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釉基质蛋白对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

    作者:邹慧儒;王建国;张兰成;秦宗长;沈军;Steven Brookes

    目的 探讨釉基质蛋白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为牙本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将HDPC接种于6孔板(2×105个/孔)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1、10、100 mg/L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分别为EMP 1、10、100 mg/L组)、10-8 mol/L地塞米松及100 mg/L抗坏血酸(dexamethasone and ascorbic acid,Dex-AA组)、单纯基础培养液(对照组).于培养1、5、10 d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成牙本质相关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e matrix protein-1,DMP-1)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e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应用2-△△CT方法得出具体数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Post Hoe 检验,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并定量分析矿化情况.结果 各组ALP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培养1d后各组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d后EMP 10、100 mg/L组及Dex-AA组ALP活性显著增高,分别达到7.573±0.267、6.119±0.502、5.846±0.0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10 mg/L EMP组及Dex-AA组ALP活性增高更显著,分别达21.035±0.149、13.223±0.797,与对照组(5.825±0.4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d后各组DMP-1及DSPP 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0 d后10 mg/L EMP组DMP-1和DSPP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分别达到14.791±0.164、12.238±0.421.培养10 d后各组均有矿化,10 mg/L EMP组钙离子浓度[(191.8±2.0)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81.1±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当浓度的EMP对HDPC的成牙本质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显微超声处理钙化根管的疗效评价

    作者:戴丽霞;郭金陵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老年人钙化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102例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年龄45~ 78岁,共119个钙化根管,均为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不能疏通的根管.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再疏通治疗,去除髓腔内及根管颈、中段钙化组织,并比较其钙化根管各部位的疏通率.结果 99个钙化根管成功再疏通,疏通率为83%,前磨牙及磨牙组疏通率[分别为12/15、77%(4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P>0.05);上、下颌钙化根管疏通率[分别为84%(61/73)、83% (3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05).根管颈段钙化的疏通率为93%(78/84),与根管中、尖段钙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部位靠近根尖时疏通率明显下降.结论 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钙化阻塞根管的疏通率,可有效地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镍钛锉形态变化对其疲劳折断的影响

    作者:陈晓播;岳林;高学军

    目的 研究镍钛锉切割刃形态改变对其疲劳折断的影响,以期为评估镍钛锉的使用寿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使用≥30次的30号HERO642镍钛锉(Micro-Mega,法国,21 mm)共216支,其中06锥度的57支、04锥度的48支、02锥度的111支.在局部照明下用肉眼及体视显微镜7 ~45倍连续变倍观察、分类;从收集的旧锉中取30号02锥度仅切割刃磨损但无缺损的镍钛锉45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用不锈钢根管模型进行疲劳实验,实验分为4组,组1:新锉组(5支);组2:磨耗锉组(15支);组3:磨耗+锉尖3 mm处缺口锉组(15支);组4:磨耗+锉尖5 mm处缺口锉组(15支组).分别测定4组锉的折断时间及折断长度.结果 216支锉在30倍以上显微镜下观察,190支(88.0%)锉刃变平、呈双刃状磨耗;26支(12.04%)锉伴切割刃缺损.疲劳实验结果显示,组1折断时间为(62.28 ±3.36)s,组2折断时间为(62.11±9.90)s,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 >0.01);组3折断时间为(49.80±5.98)s;组4折断时间短[(27.85±8.36)s];组3、4与组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组锉折断位置均在距锉尖5~6 mm处.结论 镍钛锉的缺损需在30 ~45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缺损可以加速镍钛锉疲劳折断.

  •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部的解剖形态研究

    作者:陈红涛;姬爱平;岳林

    目的 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分布、峡部形态和纵向走行变化,为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指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18颗,进行横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牙根全长的根管数目、峡部形态及Hsu和Kim分型.结果 72.0%(85/118)的牙根含双根管,有峡部者占69%(59/85);牙根在根冠1/3段的双根管占99%(84/85),独立双根管和含峡部者均占49% (42/85),含峡部双根管在向根尖走行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为单根管;全根长中根管峡部的横断面形态主要为Ⅳ和V型.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间峡部主要存在于根中1/3,横断面形态与根管通联,根冠向根尖走行过程中渐融合为单根管;提示临床根管治疗中应以渗透性强的冲洗剂充分浸泡,加强对峡部的清理,提高疗效.

  • 三种氢氧化钙制剂对年轻恒牙断裂抗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成皓;金丽梅;刘丹;王祝玲;赵玉梅

    目的 体外比较3种氢氧化钙制剂根管充填后对年轻恒牙牙体断裂抗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氢氧化钙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选取因正畸拔除的人前磨牙140颗,使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分为10组,每组14个样本.其中9组为实验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根管预备后,其中的3组根管内充填Ca(OH)2水糊剂(CⅠ、CⅡ和CⅢ组)、3组根管内充填Metapex糊剂(MⅠ、MⅡ和MⅢ组)、3组根管内充填Vitapex糊剂(ⅤⅠ、ⅤⅡ和ⅤⅢ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根管充填.分别在根充后14 d对CⅠ、MⅠ和ⅤⅠ组、根充后1个月对CⅡ、MⅡ和ⅤⅡ组、根充3个月后对CⅢ、MⅢ和ⅤⅢ组离体牙样本进行断裂抗力测试;空白对照组于3个月时进行断裂抗力测试.使用SNK分析法对每组牙断裂抗力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糊剂根充14 d后对年轻恒牙牙体断裂抗力无显著影响,空白对照、CⅠ、MⅠ及ⅤⅠ组的断裂抗力分别为(591±72)、(536±107)、(547±113)、(570±123)N,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充1个月后3种糊剂均可使年轻恒牙牙体断裂抗力显著下降,CⅡ、MⅡ及ⅤⅡ组的断裂抗力分别为(421±78)、(442±82)、(477±100)N,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根充3个月后CⅢ、MⅢ及ⅤⅢ组的断裂抗力也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Ca(OH)2水糊剂、Metapex糊剂及Vitapex糊剂均可在根充1个月后对年轻恒牙牙体断裂抗力产生明显影响,建议临床中可将氢氧化钙作为短期(1个月以内)根管内封存药物使用;对治疗周期较长的病例,建议1个月后改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技术.

  • 变形链球菌UA159Pfs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对自诱导分子2合成的影响

    作者:黄英;肖刚;李芝香;赵东方;郭青玉

    目的 合成有活性的变形链球菌自诱导分子2(autoinducer-2,AI-2),探讨AI-2在牙面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表达载体pET21a(+)-pfs;诱导表达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denosylhomocysteine nucleosidase,Pfs)蛋白,蛋白质印迹法鉴定;镍柱纯化;Pfs与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LuxS)催化S-腺苷L高半胱氨酸[S-(5’-adenosyl)-L-homocysteine,SAH]合成AI-2,以哈氏弧菌BB170检测其生物活性,并观察Pfs蛋白浓度对AI-2合成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1a(+)-pfs;1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目的蛋白表达4h蛋白表达量高,纯化得蛋白质量浓度为0.8 g/L;蛋白质印迹法证实表达产物为Pfs融合蛋白.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AI-2,其诱导哈氏弧菌BB170发光的强度在5h时强[(815 522 ±73 912) cd].Pfs质量浓度与AI-2相对活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且随着Pfs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0 ~0.38 g/L) AI-2的相对活性逐渐增大(0 ~ 29.14 ±1.35),二者呈正相关(r =0.819,P=0.000).结论 Pfs融合蛋白具备相应的生物功能,可在体外合成有活性的AI-2;线性相关分析表明Pfs蛋白浓度与合成的AI-2相对活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链球菌 变异 Pfs AI-2
  • 上颌切牙根尖周炎骨病损的锥形束CT三维分析

    作者:张杰;张万林;岳林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对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的骨质破坏进行三维结构分析,以期揭示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骨质破坏的立体形貌.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33颗上颌切牙进行锥形束CT扫描,从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大径,同时观察骨皮质是否有破坏.结果 33颗上颌切牙根尖周骨病损切龈向骨质破坏严重,且52% (17/33)的患牙位于唇、腭侧;61% (20/33)的患牙唇腭向骨质破坏的大径大于近远中向骨质破坏的大径;39%(13/33)的患牙骨皮质有破坏,多发生在唇侧.结论 患慢性根尖周炎的上颌切牙骨质破坏可能更多发生于切龈向和唇腭向,在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一例

    作者:倪勇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常畏惧手术风险而选择单纯正畸治疗.传统正畸治疗此类病例的效果有限,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正畸科对一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自凝树脂基托材料与下颌口腔黏膜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静;莫中军;潘韶霞;冯海兰;樊喻波

    目的 通过测量猪下颌黏膜与自凝基托树脂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有限元分析义齿与黏膜间的接触状态提供基础.方法 设计实验装置,制作3个快速自凝基托树脂块,在获知滑动摩擦力以及树脂块和猪下颌口腔黏膜间的正压力下,根据公式: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系数×正压力,用Excel 2007计算滑动摩擦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3个树脂块所得滑动摩擦系数的差异.结果 3个树脂块的滑动摩擦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块和猪下颌口腔黏膜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0.33 ±0.04.结论 本项实验测得自凝基托树脂材料与猪下颌黏膜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可在临床将有限元模型中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设置为滑动摩擦关系.

  • 渗透树脂改善前牙正畸治疗后釉质白垩斑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德利;舒广;陈立;谭建国

    目的 评价树脂渗透技术改善前牙正畸治疗后脱矿形成的釉质白垩斑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其稳定性.方法 选取已完成正畸治疗的前牙区釉质白垩斑患者30例,采用自身配对实验设计,使用渗透树脂(Icon-Infiltrant(R))对白垩斑病损进行治疗.通过拍摄标准化数码照片,使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记录渗透树脂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白垩斑面积的变化.结果 各牙位釉质白斑面积占牙冠部唇面面积百分比的变化表现相同,中切牙治疗前[(41.36 ±13.21)%]与治疗后即刻[(29.29±9.62)%]、治疗后1个月[(22.21±6.94)%]、3个月[(26.43±7.85)%]及6个月[(22.82±8.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9,P<0.001),侧切牙(F=14.07,P<0.001)及尖牙(F =32.09,P<0.001)结果与之相似.结论 应用渗透树脂后前牙脱矿釉质白垩斑面积显著减少,6个月观察期疗效稳定,但长期疗效及稳定性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 金属烤瓷联冠和套筒冠修复扇形移位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风兰;马兰;裴君;赵铱民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骨吸收程度的扇形移位上前牙金属烤瓷联冠和套筒冠修复后牙槽骨的受力特点,为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不同骨吸收程度(无吸收、吸收1/3、吸收1/2、吸收2/3)扇形移位上前牙金属烤瓷联冠和套筒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及斜向加载的情况下分析牙槽骨的受力.结果 牙槽骨无吸收和吸收1/3、1/2、2/3时垂直载荷下金属烤瓷联冠牙槽骨根尖部应力[(2.11 ±0.60)、(3.48 ±0.29)、(5.10 ±1.59)、(7.03±1.80) MPa]大于颈部[(0.77±0.11)、(1.13 ±0.13)、(1.44±0.34)、(1.75 ±0.10) MPa](P<0.05),斜向载荷下牙槽骨颈部应力大于根尖部(P<0.05).牙槽骨无吸收和牙槽骨吸收1/3、1/2、2/3时垂直载荷下套筒冠牙槽骨颈部应力大于根尖部(P<0.05);牙槽骨无吸收和牙槽骨吸收1/3时斜向载荷下套筒冠牙槽骨颈部应力大于根尖部(P<0.05),牙槽骨吸收1/2、2/3时斜向载荷下套筒冠牙槽骨颈部应力与根尖部相似(P>0.05).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骨吸收程度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对松动度大、牙槽骨吸收严重的牙周病患牙,选用套筒冠对患牙的修复治疗效果优于金属烤瓷联冠.

  • 可塑性玻璃纤维桩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的前牙牙体缺损观察

    作者:张磊;李晓利;谢秋菲

    目的 观察可塑性玻璃纤维桩对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38例患者的28颗牙本质肩领完整和23颗肩领不完整的患牙制作桩核-金瓷冠,牙本质肩领完整组包括13件金属桩核和15件可塑性纤维桩-树脂核,牙本质肩领不完整组包括11颗金属桩核和12颗可塑性纤维桩-树脂核.分别于修复后0.5、1年复查,观察修复体和基牙情况并拍摄根尖X线片.结果 27例患者41件修复体完成0.5年复查,14例患者20件修复体完成1年复查,3例患者(3件修复体)失访.复查结束时所有修复体边缘完整、无冠及桩核折断、无松动,患牙无冠折或根折.结论 可塑性玻璃纤维桩修复不完整的前牙牙体缺损,短期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五种形态牙本质肩领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刘诗铭;刘玉华;吕轩;徐玉秀;徐军

    目的 分析牙本质肩领不完整以及缺损部位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桩核冠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锥形束CT扫描数据建立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模型,并设计5种不同形态的牙本质肩领(A组:完整肩领;B组:舌侧肩领;C组:颊侧肩领;D组:邻面肩领;E组:颊舌肩领),加载200 N的侧向载荷(从腭侧向颊侧),分析不同牙本质肩领桩核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结果 侧向载荷下,C组牙本质内等效应力峰值大,为72.415 MPa,A组和B组牙本质内等效应力峰值小,分别为66.353和66.023 MPa;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时修复体-牙本质界面剪切应力峰值较牙本质肩领完整时有所增加.结论 上颌前磨牙舌侧牙本质肩领在抵抗来自腭侧的侧向力时起重要作用;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可增加修复体-牙本质界面的剪切应力.

  •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作者:王天达;王磊;冯海兰

    目的 研究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分子(polyamidoamine dendrimer,PAMAM)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为牙本质敏感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7颗健康第三磨牙制备28个牙本质薄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E、F、G7组,G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A~E组经脱矿后置于含PAMAM的0.25%戊二醛水溶液中4℃24h,然后A~E组分别在再矿化液中矿化0、6、12、18和24h,F组脱矿后直接于再矿化液中矿化24h.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光计(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XS)观察检测.结果 FE-SEM可见各组牙本质样本矿化程度不同,随矿化时间延长,样本表面矿化物逐渐形成,直至完全覆盖样本表面,矿化物可封闭牙本质小管达一定深度.矿化物经EDS和XRD检测证实为羟基磷灰石晶体.结论 PAMAM具有良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在牙本质敏感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拆除前后患者尿和血清中镍铬含量的评估

    作者:郭大伟;杨芳;袁晓;陈正岗;李菁文;梁星

    目的 通过测定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拆除前后患者尿和血清中的镍铬含量,对镍铬合金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方法 选择因怀疑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镍、铬元素对全身有影响,主动要求拆除修复体的患者86例,于修复体拆前、拆后1个月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患者尿镍、铬含量(86例)和血清镍、铬含量(69例).结果 镍铬烤瓷修复体拆除前后86例患者尿镍含量分别为(3.52±3.05)和(3.31 ±3.28) μg/L,尿铬含量分别为(0.81±0.54)和(1.34±1.15) μg/L;修复体拆除前后69例患者血清镍含量分别为(2.04±1.06)和(2.67±2.32) μg/L,血清铬含量分别为(1.07±0.88)和(1.02±0.86) μg/L;拆除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项研究条件下镍铬合会烤瓷修复体释放的镍、铬离子量微小,不足以对人体尿液及血液中的镍、铬含量造成影响.

  • 不同根管封闭剂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作者:梁宇红;王嘉德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5种根管封闭剂的微渗漏量,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制作并检测液压微渗漏装置,将100颗单根双尖牙根管预备后分为5组,每组20颗,分别采用ZOE(A组)、Sealapex(B组)、AH Plus(C组)、Sealite(D组)、Cortisomol(E组)5种根管封闭剂,均使用冷侧压方法进行根管充填,于48 h及3个月后分别用微渗漏测量装置测量微渗漏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α=0.05).结果 根充后48 h和3个月不同封闭剂组间微渗漏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充后48hB组微渗漏量[(5.8±1.1)μl/3 h]显著大于其他4组(P<0.01),根充后3个月B组的微渗漏量减少至(2.5±0.5) μl/3h,与根充后48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根充后48 h[(0.8±0.2) μl/3 h]和3个月微渗漏量[(1.4±0.6)μl/3 h)]均小,根充后48 h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 Plus封闭剂在体外实验中体积稳定、微渗漏少、封闭性能良好,临床选择封闭剂时可以参考.

  • 六种常用冠修复材料的摩擦磨耗性能比较

    作者:张茜;张佩;郭天文

    目的 探讨6种常用冠修复材料与滑石瓷对磨时的摩擦磨耗性能,为口腔常用冠修复材料的摩擦磨耗性能与牙釉质的匹配性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MMJ-5G微机控制高温端面磨损实验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以15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制作的10个试件为对照组,对纯钛(A组)、钴铬合金(B组)、Superporcelain Ti-22体瓷(C组)、喜美乐体瓷(D组)、松风饰瓷(E组)、e.max饰瓷(F组)(每组均为10个试件)与滑石瓷组成的摩擦副在37℃人工唾液润滑工况下进行摩擦磨耗实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曲线、计算体积磨损百分比,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结果 试件体积磨损百分比由大至小为:对照组[(90.17×10-4)%]、A组[(79.23×10-4)%]、C组[(23.31 ×10-4)%]、D组[(20.41×10-4)%]、F组[(19.22 × 10-4)%]、E组[(8.53 × 10-4)%]、B组[(2.54×10-4)%].滑动摩擦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D组(0.65)、C组(0.45)、E组(0.40)、A组(0.35)、B组和F组(0.30).扫描电镜观察显示,E组表面光滑,以下依次是F组、D组、C组.结论 纯钛与天然牙磨耗性能相近,是理想的修复金属材料.4种瓷粉中Surperporcelain Ti-22体瓷磨损滑石瓷少.

  • 酸性环境下牙科非贵金属合金成分与溶出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伟;林红;郑刚

    目的 研究不同牙科非贵金属的化学成分与其在乳酸环境中耐蚀性的相关性,以期寻找对金属溶出量有抑制作用的重要元素.方法 采用静态浸泡实验方法测量4种镍铬合金、4种钻铬合金、2种钛合金和1种含钛的镍铬合金的成分及其在乳酸环境下的金属离子溶出量.结果 金属离子溶出量由小至大为:钛合金(0.86~ 1.41 μg/cm2)、含钛的镍铬合金(4.15μg/cm2)、钴铬合金(4.93 ~6.66μg/cm2)、镍铬合金(6.42~ 30.13 μg/cm2).含84.39%镍的镍铬合金镍离子溶出量(30.13μg/cm2)显著高于其他3种镍含量约60%的镍铬合金.结论 镍铬合金中镍含量过大则耐蚀性较差;含少量钛的镍铬合金耐蚀性显著高于普通镍铬合金.

  • 不同温度热处理后TiO2-SiO2纳米薄膜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作者:张子川;张佩;张茜;杨剑锋;郭天文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热处理后TiO2-SiO2纳米薄膜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修复临床制作工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TiO2-SiO2纳米溶胶液均匀涂附于纯钛试件表面,分别进行300、500、750℃的热处理(热处理组),以表面无纳米薄膜的试件为对照组.测试3个热处理组试件纳米薄膜与钛基底间的膜基结合力以及烤瓷后4组试件的钛-瓷结合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纳米薄膜结构;扫描电镜观察钛-瓷结合界面及钛剥脱面.结果 TiO2-SiO2纳米薄膜经300、500和750℃热处理后,与钛基底的膜基结合力分别为(15.3±0.8)、(22.1±0.5)和(28.5±1.3)N;XRD显示钛表面无金红石相TiO2存在;750℃热处理组钛-瓷结合强度[(35.9 ±2.3)MPa]显著高于对照组[(29.5 ±4.2)MPa];扫描电镜显示750℃热处理组的纳米薄膜较致密,无明显裂缝存在,且钛-瓷断裂位置发生在纳米薄膜内部.结论 经750℃热处理的TiO2-SiO2纳米薄膜可明显改善钛-瓷结合强度.

  • 三种改性方法对钛合金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

    作者:王海蔧;韩栋伟;张旭映;刘国勤;张庆福

    目的 比较表面脉冲等离子渗氮、超声滚压表面纳米化、纳米化后渗氮对钛合金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为提高临床口腔钛合金修复体表面改性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相同规格的钛合金试件24片,通过查随机数字表将试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抛光组(对照组,A组)、表面纳米化组(B组)、表面等离子渗氮组(C组)、纳米化后渗氮组(D组),每组6片.试件表面黏附变形链球菌1h后对细菌进行吖啶橙染色.用荧光显微镜对每片试件选5个点作为观测区并拍照.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细菌计数.采用SPSS13.0对计数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表面变形链球菌为(214 ±29)个/视野,B组为(220±30)个/视野,C组为(162±27)个/视野,D组为(45 ±24)个/视野.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表面等离子渗氮及纳米化后渗氮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钛合金表面性能,并能减少变形链球菌黏附.纳米化后渗氮在减少变形链球菌黏附方面效果明显.

  • 变形链球菌在三种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抛光表面的早期黏附观察

    作者:袁重阳;王晓燕;高学军

    目的 研究变形链球菌在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表面的早期黏附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3种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复合树脂(CR)、玻璃复合体(Giomer)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C),每种材料制备5个试样,试样(8 mm×8 mm×2 mm)经表面抛光和被覆人工唾液后,进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黏附实验.2h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和荧光染色技术观察材料表面细菌黏附情况,并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对死菌、活菌黏附面积百分比(Ad、Av)及二者比值(Ad/Av)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 =0.05.结果 CLSM下可见所有材料表面均有细菌黏附,其中主要为活菌.3种材料间的Ad、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树脂、玻璃复合体Ad[M(Q)] [0.007%(0.037%)、0.011%(0.028%)]显著小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082%(0.082%)],P<0.05;复合树脂、玻璃复合体Av[M(Q)][0.103% (0.162%)、0.067% (0.181%)]显著小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690%(0.482%)],P<0.05.但玻璃复合体的Ad/Av[M(Q)] [0.250(0.188)]显著高于复合树脂[0.069(0.125)]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114(0.051)],P<0.05.结论 变形链球菌在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表面的早期黏附与材料种类密切相关.

  • 温度循环老化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作者:宋琨;李媛;岳林;闫鹏;林红

    目的 了解复合树脂经温度循环老化作用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分析复合树脂组成成分和工艺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和应用复合树脂材料提供指导.方法 选用复合树脂A(Clearfil AP-X,Kurary)、B(Filtek P60,3M ESPE)、C(Filtek P90,3M ESPE)和D(Clearfil MAJESTY,Kurary)制成试样,每组5个样本,在抛光即刻和经10000次及20000次温度循环(55℃和5℃,30s)处理后,用表面粗糙度仪检测试样,获得表面粗糙度R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抛光即刻树脂A的Ra值[(0.16±0.03)μm]显著高于树脂B[(0.09±0.01)μm]、树脂C[(0.09±0.02)μm]和树脂D[(0.08±0.02)μm](P<0.05),树脂B、C、D的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树脂在温度循环10 000次后的Ra值均无变化(P >0.05);20 000次温度循环后,树脂A的Ra值显著增高[(0.20±0.02) μm]较抛光后即刻[(0.16±0.03)μm]和10000次温度循环后[(0.17±0.03) μm]显著增高(P<0.05),其他3种树脂Ra值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短期温度循环老化作用不会导致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变化,延长老化时间后大颗粒玻璃填料树脂表面粗糙度增加;纳米工艺可显著改善树脂表面粗糙度;新型硅氧烷类树脂的表面粗糙性表现良好.

  • 新型环氧树脂聚合体积收缩率及聚合收缩应力初探

    作者:李蕴聪;孙翔;熊洁;陈吉华

    目的 评价新型环氧树脂的聚合体积收缩率和聚合收缩应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3种复合树脂材料:A组:丙烯酸酯树脂(XenoⅢ-TPH);B组:丙烯酸酯树脂(Clearfil SE bond-Clearfil Majesty Posterior);C组:新型环氧树脂(FiltekTM silorane adhesive-P90).3组复合树脂经光照固化后,用显微CT测量聚合体积收缩率,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聚合收缩应力.结果 A、B和C组复合树脂的聚合体积收缩率分别为(3.38±0.17)%、(1.95±0.37)%和(1.05%±0.09)%;C组小,与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B和C组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应力分别为(3.04 ±0.26)、(3.49±0.46)和(1.54±0.15) MPa;C组小,与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低聚合收缩性能.

  • 操作经验对自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徐永祥;林红;孙志辉

    目的 研究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对白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及磷酸酸蚀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对90颗牛切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釉质粘接面,平均分给3组人员:无操作经验组(A组)、4年操作经验组(B组)和10年操作经验组(C组).每组又进一步分为非酸蚀亚组和预酸蚀亚组.非酸蚀亚组采用白酸蚀粘接剂和复合树脂进行牙釉质粘接,预酸蚀组预先使用磷酸酸蚀剂进行酸蚀处理,然后按照非酸蚀亚组的步骤粘接.测试粘接试样的抗剪切强度,即粘接强度,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于非酸蚀试样,A组[(16.32±5.99)MPa]与B组[(21.36± 4.07) MPa]粘接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而A组与C组[(18.77±3.78) MP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对于预酸蚀试样,A组[(21.34±5.62)MPa]与B组[(26.18± 3.57) MPa](P=0.007)、A组与C组[(25.35 ±4.51) MPa] (P=0.023)粘接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非酸蚀试样,还是预酸蚀试样,B组与C组粘接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0和0.672).具有操作经验人员操作后的粘接强度高于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此外,3组操作人员的非酸蚀亚组与预酸蚀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25、B组P=0.002、C组P=0.000).预酸蚀处理增加了白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结论 操作经验对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为了获得佳的粘接效果,不仅需要具有粘接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操作经验,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

  • 存活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宝钟;蔡志刚

    目的 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21例(试验组)及良性肿物10例(对照组)的口腔脱落细胞、唾液、血清及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标本中存活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试验组脱落细胞的存活蛋白表达质量浓度[(43.93±33.30)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8.49±3.73)ng/L] (P<0.01);口腔脱落细胞存活蛋白表达浓度随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存活蛋白mRNA的表达通过相对定量倍数关系比较,为正常组织的3.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存活蛋白在口腔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口腔脱落细胞的存活蛋白检测可早期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并判断预后.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细胞MGMT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一凡;李江;王旭;张春叶;田臻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和人类mutL同源物1(homo sapiens mutL homolog 1,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疗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Aza-CdR分别处理体外培养SACC-83和SACC-LM细胞作为药物处理组,以药物处理浓度0 μmol/L为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法确定5-Aza-CdR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C50);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用药后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且随时间延长变化愈加显著.5-Aza-CdR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IC50分别为(11.816±0.023)、(5.751± 0.049) μmol/L.经5-Aza-CdR处理后,SACC-83和SACC-LM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增高1~5倍,MGMT和hMLH1在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Aza-CdR可改变细胞形态,上调MGMT和hMLH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5-Aza-CdR反转MGMT、hMLH1基因DNA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 自噬在Tca83细胞中的作用及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泽兵;全海英;张桐菲;白宇;赵轩一

    目的 探讨自噬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口腔癌Tca83细胞中的作用,以期为口腔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在口腔癌Tca83细胞株中加入顺铂(cisplatin),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的表达,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Beclin-1在口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19/47)和12/16;MAP1LC3在口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14/47)和10/16,Beclin-1和MAP1LC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顺铂作用于Tca83细胞,随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不断降低,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组荧光染色强度(213±20)显著低于2、6、12、24、48 h组(分别为233±16、315±27、298±46、259±36、225±27),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68%)显著低于2、6、12、24、48 h组(分别为2.25%、3.08%、5.23%、7.56%、9.46%),P<0.05.结论 自噬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不同水平的自噬对口腔癌Tca83细胞的作用不同,Tca83细胞自身基础水平的自噬可以保护Tca83细胞的生存,过度激活的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凋亡一起促进细胞死亡.

  • DJ-1、张力蛋白同源10q丢失的磷酸酶基因和黏着斑激酶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殷操;谢思明;陈希;朱婷婷;张福方;沈丽佳

    目的 探讨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DJ-1、张力蛋白同源10q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ho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作用,以期为口腔癌的早期防治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黏膜牙周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病理标本,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4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单纯增生20例(单纯增生组)、异常增生15例(异常增生组)和健康对照标本1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 J-1、PTEN及FAK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J-1在健康对照组、单纯增生组、异常增生组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3/10、50% (10/20)、10/15和91% (40/4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J-1的表达显著增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健康对照、单纯增生组的阳性表达均为100%,在异常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3/15与45%(20/44),而FAK在健康对照、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0/10、95% (19/20)、14/15和80%(35/44),表明PTEN和FA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D J-1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5,P<0.05),PTEN和FAK间呈正相关关系(r=0.28,P<0.05).结论 D J-1、PTEN、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转化医学与口腔科学

    作者:张志愿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10年来国际生物医学及健康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极大关注.目前,全球有关转化医学的文献已超过65000篇.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转化医学概念的出现对于今后医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成为现代和未来医学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 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钊;严晓东;唐成忠;郭红艳;罗会楠

    目的 观察即刻种植修复缺失牙后软硬组织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 10例患者的种植体20枚(直径为4.1或4.8 mm,长度10或12 mm),其中10枚为即刻种植,10枚为常规种植,在即刻植入的同时进行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骨增量手术.完成义齿修复后随访观察1年,通过X线片分别测量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的硬组织变化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各组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和龈乳头指数,分析即刻种植对牙周软组织有无影响.结果 1年后10例患者的种植体20枚均存留,患者主观全部满意.种植体周软硬组织无病理性异常.1年后硬组织平均吸收值常规种植组(1.76±0.21) mm,即刻种植组(1.80±0.15)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1年后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即刻种植组(2.31 ±0.84)mm,常规种植组(2.27±0.84) 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龈乳头指数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的近期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变化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 环形植骨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郭平川;殷恺;任刚;周贵祥

    目的 观察、评价环形植骨种植修复的临床特点和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牙槽骨吸收严重、不能行满意种植修复患者16例(30个牙位),按照设计要求,应用德国环形取骨钻自下颌正中联合及下颌升支部切割并切取移植骨,取骨前于待取骨中央行穿透性打孔制备环形骨块,将骨块取下并垂直植入受植区,将种植体插入环形骨块中心并植入牙槽骨内,种植体颈部与环形骨块皮质严密接触,使用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取骨、植骨,种植手术一次完成.4~6个月后暴露种植体,连接基台并戴入临时修复体.结果 16例(30个牙位)环形骨块+种植体,Ⅰ期愈合28个牙位;骨块植入后发生感染2个牙位,骨块一定程度吸收,治疗后好转;其余骨块移植后吸收不明显,无种植体脱落,植骨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12 mm,宽度平均增加3.27 mm.结论 环形植骨技术能有效修复种植术区骨量不足,取骨、植骨和种植一次性完成,缩短手术至冠修复的期间造成的植骨吸收,是临床实用的骨三维缺损的植骨方法.

  • 下颌即刻负荷种植覆盖义齿3~5年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俞红;张峰

    目的 探讨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即刻负荷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方法 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就诊的10例牙列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 SynCone种植系统支持的即刻负荷覆盖义齿修复,均为下颌全颌覆盖义齿.10例均在下颌颏孔之间植入4枚种植体,共植入40枚,修复后平均随访3~5年,以共振频率分析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种植体稳定性和边缘骨丢失情况.结果 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存留率为100%;种植体稳定性指数值均> 65,与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一致.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未见X线连续透射影,边缘骨吸收<1 mm.结论 下颌即刻负荷种植覆盖义齿修复3~5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 颏下皮瓣联合重建钛板治疗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组织缺损

    作者:陈巨峰;李金;冼淡;于春梅;李嘉朋;劳均平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口腔科常见病,放射导致的颌骨骨髓炎患者除颌骨骨质破坏,还有相应软组织的纤维化、坏死等,尤其是反复感染、瘘管形成的患者,故手术中除了需要修复颌骨,保持颌骨连续性外,还需要修复软组织,而且后者更加重要.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较为困难.手术切除坏死颌骨是治疗首选,但切骨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是难点,目前多用组织瓣修复,主要有腓骨肌皮瓣、胸大肌皮瓣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颏下皮瓣联合重建钛板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环状外置法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七例

    作者:高巍;张峰

    因骨量严重缺损而先行外植法植骨,待骨愈合完成后再行种植体植入的治疗方式已有很多报道[1-3].

    关键词:
  • 口腔红酵母属的分离鉴定、携带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何淳;齐小梅;李晓新;付静雅;华红;闫志敏

    目的 分析口腔黏膜病初诊患者唾液真菌培养标本中红酵母属的检出率、病原学及分离人群特征,探讨其在口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唾液真菌培养阳性病例,分析红酵母菌的检出状况.30株菌落数> 200 CFU/ml的红酵母菌经API 20C AUX系统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测序鉴定到种,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回顾性分析分离人群的临床特征.结果 2010年和201 1年红酵母属的检出率(占全年唾液培养阳性标本的百分比)分别为2.5%(78/3113)和2.9%(82/2823);30株红酵母菌中2株为黏红酵母菌,28株为胶红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抑制90%受试菌时的小抑菌质量浓度为氟康唑>128 mg/L;伊曲康唑>4 mg/L;伏立康唑=4 mg/L.携带红酵母属的病例以口干[30%(9/30)]和高血糖患者[30%(9/30)]居多.结论 红酵母属可分离自口腔黏膜病患者唾液,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差,其携带可能与口腔及全身状况相关.

  • 复方维甲酸软膏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斑纹型口腔扁平苔藓半年疗效观察

    作者:杜岩;庞劲凡;欧龙;刘荣森;张贤华;刘洪臣

    目的 观察复方维甲酸软膏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斑纹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120例OLP患者,采用随机数法随机均分为3组,试验组局部使用复方维甲酸软膏及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对照1组局部使用复方维甲酸软膏;对照2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试验过程中未按时复诊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不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结束时共有10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3组年龄及男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3个月时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9/37),显著优于对照2组[56%(19/34),x2=4.094,P=0.043],但与对照1组[75% (27/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7,P=0.733);用药6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2/37),显著优于对照1组[64%(23/36),x2=4.303,P=0.038]及对照2组[62%(21/34),x2=5.722,P=0.017],3组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复方维甲酸软膏与白芍总苷胶囊可有效控制斑纹型OLP的临床病损及不适症状.

  • 云南地区HIV感染者疱疹病毒相关口腔损害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史会萍;舒文;李榕;李重熙;白劲松;段开文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中与人类疱疹病毒1、3、4、5、8型相关的口腔损害的发病情况及其与CD4的关系,以期初步明确HIV感染者中常见的口腔疱疹病毒损害的发病特征.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992例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口腔检查,并收集患者CD4计数等资料,采用SPSS11.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992例患者中发生与疱疹病毒相关的口腔损害209例(21.1%),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毛状白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卡波西肉瘤分别占10.8%(107/992)、0.7% (7/992)、9.1%(90/992)、9.3%(92/992)和0.5%(5/992).单纯疱疹和毛状白斑与CD4计数有关(P<0.05),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带状疱疹和卡波西肉瘤与CD4计数无关.结论 云南地区HIV感染者中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相关口腔损害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毛状白斑多见.

  • 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沈雪敏;薛婷君;施琳俊;刘伟;周曾同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索小檗碱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ATCC76615)培养在含不同质量浓度(0.16、0.08、0.04及0 g/L)小檗碱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6、12和24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药物对白色念珠菌(ATCC76615)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 白色念珠菌(ATCC76615)在与小檗碱作用12h时,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高(0、0.04、0.08、0.16 g/L)增殖指数(分别为98.8、82.4、75.6、54.1)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生长周期具有抑制作用,其佳作用时间为12h.

  • 25羟基维生素D3-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昊;肖宇;陈治清;王琪;李伟

    目的 制备25羟基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VD3)-聚乳酸微球,并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增殖的影响,以期为研究牙槽骨缺损修复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以W/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25VD3-聚乳酸微球,检测微球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载药率、包封率及降解特性;与BMSC体外共培养,检测细胞形态、相对增殖率,以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5VD3-聚乳酸微球呈球形,粒径主要为35 ~ 55 μm,载药率为(3.4±0.3)%,包封率为(71.5±2.8)%,降解6周pH值降低了(0.24 ±0.02)、累积释放量为(82.2±5.3)%;1.5×10-3 g/L微球培养基中BMSC相对增殖率高,为(113.8±2.1)%.结论 W/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25VD3-聚乳酸微球粒径均一、包封率较高、缓释效能良好,可有效促进BMSC增殖.

  • 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α的构建及检测

    作者:王淑红;张雄;张劲娥;郭华艳;郭娜;黄远亮

    目的 构建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野生、点突变)的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 α,以期为后续干细胞的基因转染提供适宜载体.方法 根据野生型人源HIF-1α基因序列信息和确定酶切位点的点突变型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然后对目的基因PCR产物及目的载体进行酶切、后用重组PCR方法将目的片段与目的载体连接的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验证重组克隆中插入片段序列与设计的寡核苷酸(oligo)序列是否一致.结果 重组克隆的菌落PCR、重组克隆的酶切结果和质粒克隆测序结果均表明,克隆中插入片段序列与设计的oligo序列一致,HIF-1α基因(野生、点突变)的两个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α构建成功.结论 本项研究成功构建了HIF-1α基因pEGFP-N1-HIF-1α和pEGFP-N1-muHIF-1 α两个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 心理应激后三叉神经运动核神经元两种谷氨酸受体亚单位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逯宜;胡波;朱永进

    目的 观察心理应激对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内神经元谷氨酸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型(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NR-1)和α-氨基-3-羧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2型(glutamic acid receptor-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在夜磨牙症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分层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心理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各40只),采用荧光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理应激1、4、8和12 d大鼠Mo5内NR-1和GluR-2的表达差异.结果 8和12d时心理应激组大鼠Mo5内GluR-2免疫荧光吸光度值(0.152 ±0.056、0.125±0.07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52±0.104、0.342 ±0.100)(P<0.05),其mRNA水平(0.566±0.101、0.384±0.097)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913±0.095、0.892 ±0.099) (P <0.05);而NR-1的免疫荧光吸光度值及mRNA水平可见增高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应激可导致大鼠Mo5内GluR-2表达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可能通过支配颌面部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口颌功能.

  • 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治波;罗奕;孙勇刚;马莲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术中,用自体鼻中隔软骨重建鼻软骨性支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鼻整形术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41例.术中行横跨鼻小柱切口和双侧软骨下切口,内侧脚间切开,显露切取偏曲的鼻中隔软骨,以之为材料修复重建鼻支架结构,整复鼻外形和鼻中隔偏曲.术前术后摄取正侧位面像和头颅CT检查,评价鼻形态变化和鼻中隔偏曲情况.结果 41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通过手术,鼻形态明显改善,术后主观评价手术前后分值平均为2.80;CT扫描显示鼻中隔偏曲程度30例(73%)矫治效果有效,11例(27%)矫治无效,即鼻中隔偏曲程度无改善.结论 以自体鼻中隔软骨为材料重建鼻软骨性支架结构可有效改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并同期矫治鼻中隔软骨性偏曲.

  • 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内镜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柳登高;郭玉娇;姜岚;谢晓艳;张祖燕;俞光岩

    目的 结合造影及涎腺内镜表现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进行分类,分析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造影与内镜图像特点.43例中累及双侧腮腺21例,单侧22例.根据病变程度,采取普通灌洗、机械扩张或球囊扩张等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43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可分为3种,①轻度,主导管存在狭窄和扩张,但1.1 mm内镜可通过;②中度,主导管存在一处重度狭窄,内镜不能直接通过;③重度,主导管存在2处以上重度狭窄或弥漫性狭窄.经3 ~ 17个月的随访,效果评价为显效33侧,缓解18侧,无效11侧,失访2侧;总有效率82% (51/62).结论 涎腺内镜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具有重要诊疗价值.

  • 微量元素锌改善颌骨和胫骨骨强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浩;李斌斌;贾胜男

    目的 比较研究锌对颌骨和胫骨骨强度的改善作用,为颌骨骨丢失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0只3个月龄的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单纯去势组、雌二醇治疗组和锌治疗组(每组10只),给药3个月后显微CT检测下颌骨和胫骨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分离度),三点弯曲实验检测生物力学特性;对结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组间g检验.结果 胫骨处锌治疗组骨体积分数[(0.296±0.067)%]较单纯去势组[(0.141±0.052)%]显著升高(P<0.05),骨小梁数量[(7.01 ±0.83) mm-1]较单纯去势组[(4.54±0.44) mm-1]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分离度[(0.101 ±0.020) mm]较单纯去势组[(0.191±0.026) mm]显著降低(P<0.01).雌二醇治疗组下颌骨的骨密度[(0.972±0.005) g/cm2]较单纯去势组[(0.969 ±0.021) g/cm2]显著升高(P<0.05);锌治疗组下颌骨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参数、大应力和弹性模量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锌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胫骨骨强度,但对下颌骨骨强度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提示下颌骨的骨变化滞后于全身骨变化.

    关键词: 下颌骨 胫骨 骨强度
  • 光固化灯功率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邓淑丽;李聪;朱海华;陈晖

    目的 分析复合树脂充填治疗中可能影响复合树脂固化的光固化灯的使用因素,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光固化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杭州市两家口腔专科医院104盏临床使用的光固化灯的功率密度及相关信息;对其中3盏不同功率密度的光固化灯(分别为1、2、3号灯)以不同距离和角度照射及光固化灯使用不同防护套前、后功率密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4盏光固化灯的功率密度范围为0 ~ 1180 mW/cm2,平均值为(519.7±294.5) mW/cm2.随着光固化灯光导棒照射距离和角度的增加,辐射仪感应窗测得的功率密度值降低,当照射距离增加至8 mm时,1、2、3号灯的功率密度值分别从(1133.7±17.6)、(895.3±7.4)、(401.3±6.0) mW/cm2下降为(545.7±25.1)、(448.0±22.7)、(200.0±7.5) mW/cm2,均为初始功率密度值的50%;加大照射角度至60°,1、2、3号灯的功率密度值分别下降为(269.0±3.0)、(265.3±26.8)和(129.7±4.7) mW/cm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固化灯头使用防护套后,功率密度为初始密度的80.2% ~ 100%,防护套使用前、后的功率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树脂充填治疗时应考虑以上临床影响因素,选择功率密度在600 mW/cm2以上的光固化灯,才能更好地满足光固化树脂充分固化的要求.

  • 第一恒磨牙患龋与乳磨牙患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秦秀荣;邵林琴;马龙;张立霞

    目的 探讨6~10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与乳磨牙患龋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10个区(县)40所小学,对6 ~ 1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680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分析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年龄、性别及乳磨牙患龋之间的相关性,对第一恒磨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ed-filled teeth,DMFT)、龋失补牙面数(decayed-missed-filled surfaces,DMFS)及乳磨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ed-filled teeth,dmft)、龋失补牙面数(decayed-missed-filled surfaces,dmf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10岁第一恒磨牙DMFT为1440,龋均0.39(1440/3680);患龋率20.7% (763/3680),女性患龋率[28.9% (509/1762)]显著高于男性[13.2% (254/1918)] (P <0.0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第一恒磨牙DMFT与乳牙dmf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1,P<0.01),DMFS与dmfs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dmft>3、dmfs> 19时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成倍增长.结论 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性别、年龄及乳磨牙患龋指数有关,对乳磨牙高龋患者应早期对第一恒磨牙采取必要的防龋措施.

  • 正畸研究生理论课程团队学习模式的建立和评估

    作者:许跃;朱萍;王春阳;林界伟;王大为

    目的 初步建立适应基于团队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和相应的评估体系.方法 将TBL教学管理模式引入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将30名正畸专业研究生分为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分别试行TBL教学管理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利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量表对教学结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DREEM量表总分分别为(145.1±5.1)和(130.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L有一定优越性,但还需继续探索完善.

  • 口腔X线检查对细胞损伤的探讨

    作者:郝帅;张智玲;李刚;胡炜;邹冰爽;马绪臣

    目的 探讨常规口腔X线检查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收集24例受试者X线照射前及照射后7~10d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弗尔根染色及快绿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析,计数1000个细胞中出现的微核数及其他类型细胞数,包括基底细胞、双核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碎裂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细胞和核芽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核率比较:拍摄X线前为0.33‰,拍摄X线后为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其他类型细胞数比较,P值分别为0.603、0.547、0.078、0.141、0.470、0.626、0.6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岁与≥18岁受试者照射X线后微核率与微核改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131与0.144.剂量与照射后核溶解细胞改变量有相关性(P =0.03),与微核及其他类型细胞改变量无相关性.结论 口腔常规X线检查的放射剂量与细胞凋亡率相关,<18岁患者并未在X线照射中受到更多损伤.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