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膜及其引导颅骨骨再生的动物实验

    作者:高波;李晓静;林敏;李杨杨;董研

    目的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膜(nanofiber chitosan-collagen membrane,NCM),评价其引导颅骨骨再生的效果,为纳米屏障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胶原、壳聚糖、聚环氧乙烷三者混合液进行静电纺丝可纺性研究,制备NCM,戊二醛蒸气交联.用扫描电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交联前后NCM结构及成分;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评价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在NCM上的增殖情况.将胶原膜组(Bio-gide membrane,BGM)、加压冻干膜(compressed chitosan-collagen membrane,CCM)组和NCM-CCM组材料分别覆盖SD大鼠颅骨骨缺损(每组3只),空白对照组(3只)不覆盖屏障膜;术后6周取材分析各组新骨形成及屏障膜降解情况.结果 胶原、壳聚糖和聚环氧乙烷质量分数分别为4.0%、1.0%和3.5%时,混合液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NCM,交联后结构稳定性较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交联过程并未改变纤维成分.NCM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MC3T3-E1细胞可在NCM表面快速附着并增殖.术后6周NCM-CCM组与BGM组均成骨明显,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3.10±1.49)%、(41.36±2.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CCM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3.10±1.41)%和(7.22±2.46)%](P<0.05).结论 合理配比胶原、壳聚糖、聚环氧乙烷后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NCM,其有较强的引导骨再生的能力.

  • 导航下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

    作者:吕坤;杨荣涛;周海华;李智;李祖兵;杨学文

    目的 为防止邻牙的损伤,对导航下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创伤与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上颌埋伏多生牙患者共5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导航系统辅助拔牙组(导航下辅助拔除多生牙)与对照组(直接手术拔除多生牙),每组25例.每组均包含22例2颗多生牙和3例1颗多生牙患者.统计每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导航设计时间、导航安装时间;并对5名高年资医师(≥40岁)和5名青年医师(<40岁)对导航系统辅助拔牙的认可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航系统辅助拔牙组术前设计时间为(45.0±8.0) min,导航系统安装时间为(15.0±2.8)min,对照组这两项时间均为0 min.导航系统辅助拔牙组平均手术时间为(0.64±0.08)h,对照组为(0.91±0.09)h,导航系统辅助拔牙组显著小于对照组(t=-11.612,P=0.000).青年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对导航下拔牙认可度的VAS评分分别为(9.0±0.3)和(6.8±0.5)分,高年资医师对导航下拔牙的认可度显著低于青年医师(t=8.797,P=0.000).结论 在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中采用导航系统辅助精确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但会增加术前设计时间;相比高年资医师,青年医师对使用导航系统辅助拔牙更认可.

  • 75例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任丽洁;宋心怡;孙杰森;孙秀清

    目的 探讨口腔用局麻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75例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对性别、年龄、报告类型、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药品用量、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5例不良反应中,女性40例,男性35例,3~10岁年龄段发生较多[33% (25/75)];用药后1~10 min和用药后1d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均为20% (15/75),用药后2d次之[15%(11/75)],用药后10~ 21 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 (6/75),各时间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1,P=0.006).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除说明书中已知的不良反应,还出现了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溃疡形成[47%(38/81)],其次为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坏死、瘙痒等皮肤反应,占20%(16/81).结论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注射部位溃疡形成为主,其次是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瘙痒及嗜睡、心悸、冷汗、头晕恶心、低血压等多见,医师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密切注意患者的用药安全.

  •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立山;周福亭;韩成冰;和晓坡;张祖训

    目的 研究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7例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确定佳手术方式及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31%(48/157),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转移患者的肿瘤大小(P=0.026)、组织分化类型(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淋巴结转移常见的是Ⅱ区[33%(16/48)],Ⅳ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7/157),未见跳跃性转移,校正x2检验示当颈部Ⅱ区或Ⅲ区出现淋巴结转移时,颈部Ⅳ区更易出现转移(P=0.000,P=0.000).单因素分析示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的组织分化类型、肿瘤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需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颈部Ⅳ区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结清扫术即可.

  • 微弧氧化电解液MgSiF6质量浓度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作者:袁慕洁;张绍君;刘杰;谈飞

    目的 探讨微弧氧化电解液MgSiFs质量浓度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50个纯钛试件分成5组(每组10个),对照组仅喷砂处理,剩余4组喷砂后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20、30、40 g/L的MgSiF6电解液进行微弧氧化.每组选2个试件,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每组试件烤瓷后选2个试件,扫描电镜观察钛-瓷结合界面并进行能谱分析,每组剩余6个试件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测定钛-瓷结合强度.结果 20 g/L MgSiF6电解液制备的陶瓷膜均匀多孔,孔径为1.0~2.0 μm,其余各组陶瓷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缺陷.对照组钛-瓷结合强度为(27.08±3.16) MPa,10、20、30、40 g/L MgSiF6组钛-瓷结合强度分别为(38.18±2.65)、(44.75±2.21)、(36.44±2.04)、(31.04±2.59) MPa,各MgSiF6组钛-瓷结合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 g/L MgSiF6组钛-瓷结合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MgSiF6组(P<0.05).20 g/L MgSiF6组钛-瓷结合界面质地致密且无明显界限,其他各组均可见孔洞或裂隙.结论 以20 g/L MgSiF6电解液对纯钛进行微弧氧化可有效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关键词: 氟化物 微弧氧化
  • 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崔国胜;曾剑玉;张婧;卢燃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增殖、成骨向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为NGF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3只和正常C57BL/6J小鼠2只,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股骨BMSC.用糖尿病小鼠BMSC(糖尿病组)和正常小鼠BMSC(正常组)进行BMSC成骨能力比较实验(实验一);用糖尿病小鼠BMSC进行NGF对糖尿病小鼠BMSC成骨能力影响实验(实验二),分为糖尿病对照组、NGF组和K252a+NGF组[K252a为NGF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A(tyrosinekinase,TrkA)的特异性阻断剂];K252a+NGF组加K252a 30 min后加NGF;NGF组仅加NGF,糖尿病对照组两者均不添加.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实验一基础培养1、3、5、7d和实验二基础培养1、2、3d的细胞增殖情况;成骨诱导3、5、7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成骨诱导14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每项实验每组均设置5个复孔,所有实验重复3次.结果 基础培养3、5、7d,糖尿病组BMSC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3、5、7d,糖尿病组ALP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正常组(JP<0.05);成骨诱导14 d,糖尿病组矿化结节数量[(23.1±6.4)个/视野]显著少于正常组[(36.9±7.9)个/视野](P<0.05).基础培养1、2、3d,糖尿病对照组、NGF组和K252a+NGF组BMSC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3、5d,NGF组ALP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3、5、7d,K252a+NGF组ALP水平均显著低于NGF组(P<0.05)和糖尿病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14d,NGF组矿化结节数量[(45.2±6.8)个/视野]显著多于糖尿病对照组[(23.1±6.4)个/视野](P<0.05),K252a+NGF组矿化结节数量[(18.0±4.5)个/视野]显著少于NGF组(P<0.05)和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小鼠BMSC体外成骨向分化及矿化能力降低.NGF通过与TrkA受体结合促进糖尿病小鼠BMSC体外成骨向分化,增强其矿化能力.

  • 口腔黏膜温度感受阈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占刚;董腾哲;李杰;陈刚

    目的 从生理水平探讨温度刺激引发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与主观认知感受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阐释温度觉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辅助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从天津医科大学招募的健康在校大学生志愿者42名,男性26名,女性16名,年龄(23±3)岁.按牙位统一将口腔黏膜进行分区,将温控测试仪的帕尔贴半导体片(10 mm×10 mm)置于分区中心部位,分别以37℃为基线温度,以间隔1℃的温度梯度刺激方式测试,记录冷、热温度感受阈值并绘制口腔黏膜温度感知地形图.以50℃作为基线温度,每次增加5℃,高为60℃,上述温度刺激依次置于受试者的舌尖黏膜和下唇黏膜,检测温度刺激引发的SSR变化,同时用Mcgill量表评价志愿者的主观温度觉感受.对所得结果数据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设计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 42名志愿者口腔黏膜不同分区的冷、热感知阈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冷、热温度感知阈值表现为从中线向两侧逐渐增高,并且左右两侧对称,但不同性别之间温度感受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感受阈:男性为(44.8±3.1)℃,女性为(44.8±3.2)℃,OR=1.100,P=0.930;冷感受阈:男性为(18.4±4.9)℃,女性为(20.8±4.8)℃,OR=0.157,P=0.210].舌尖、下唇黏膜为特定区域的SSR振幅值随刺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舌尖黏膜为(4.58±4.04) mv,P=0.001;下唇黏膜为(2.89±3.01) mv,P=0.013],但温度刺激舌尖和下唇黏膜引发的振幅值不受性别的影响[舌尖黏膜:男性为(2.00±2.16) mv,女性为(1.89±1.20) mv,P=0.890;下唇黏膜:男性为(0.94±0.82) mv,女性为(0.85±0.68) mv,P=0.887].SSR振幅值和志愿者在Mcgill量表中的VAS评分趋势一致.结论 同等温度刺激下,口腔内唇颊黏膜、舌背黏膜和牙龈黏膜的主观温度感受不一致,通过SSR的量化评估,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口腔黏膜对温度刺激的反应.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作者:杨琪;李风兰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为阿司匹林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3~4个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分为卵巢切除组48只,假手术组12只.卵巢切除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验证造模成功后,将卵巢切除组分为4个亚组(每组12只):骨质疏松组和3个阿司匹林干预组(A1、A2、A3组).所有大鼠胫骨干骺端植入钛种植体,植入后3dA1、A2、A3组分别按阿司匹林2.06、4.11、8.21 mg·kg-1·d-1灌胃.骨质疏松组和假手术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次/d.植入后4、12周,每组处死6只大鼠,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implant bone connect rate,IBCR)、结合骨板宽度(combinded bone lamella width,CBLW)及骨小梁平均宽度(trabercularwidth,TW).结果 植入后4周,A1组TW和CBLW[(39.60± 2.77)和(27.56±4.14) μm],A2和A3组IBCR、TW和CBLW[A2:(47.21±4.19)%、(48.74±3.20)和(35.91±3.79)μm;A3:(47.35±6.07)%、(50.27±5.25)和(40.66±2.11)μm]均显著大于骨质疏松组相应指标[(33.89±7.17)%、(32.20±6.10)和(19.77±6.80) μm](P<0.05);A3组CBLW与假手术组[(46.11±5.87)μm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12周,A1组IBCR和CBLW[(85.86±3.64)%、(53.12±8.68) μm],A2和A3组IBCR、TW和CBLW[A2:(85.64±3.97)%、(69.42±6.78)和(54.19±3.12) μm;A3:(86.22±3.48)%、(75.43±3.50)和(55.79±5.60) μm]均显著大于骨质疏松组相应指标[(77.20±7.14)%、(55.10±2.26)和(41.77±3.13)μm](P<0.05);A1、A2、A3组IBCR与假手术组[(90.09±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提高去势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率、结合骨板平均宽度及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平均宽度.

  • 选区激光熔化钴铬烤瓷合金的研究进展

    作者:鄢祥;林红

    钴铬合金因其优良的耐腐蚀性、生物安全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而长期用于口腔金属烤瓷基底冠桥的制作.钴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制作一直以传统失蜡铸造技术为主;近年,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因其个性化、精准化以及高效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义齿制作中心和临床医师的重视与青睐.本文重点就SLM钴铬合金烤瓷基底冠的制作流程、组织结构、力学性能、金-瓷结合强度、基底冠适合性以及耐腐蚀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正谋;张莉;温秀杰;刘鲁川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属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神经生长、发育和维持功能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牙齿发育、口腔颌面部肿瘤、神经创伤修复、组织工程等密切相关,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牙体预备定量引导技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忠义;白鹤飞;王勇;孙玉春

    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治疗的基本操作,预备体的质量直接影响修复治疗的效果.如何实现精确定量的牙体预备,一直是口腔修复的主要研究目标.目前,牙体预备定量引导技术主要分为视觉引导、被动约束引导和主动约束引导(自动化牙体预备)3大类,分别以硅橡胶寄存记录法、牙体预备导板和计算机数控切削系统为代表,引导精度逐级增加.近年,学者们也开始探索将机器人系统、数控超短脉冲激光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牙体预备领域.本文归纳总结各类牙体预备定量引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应用效果及其局限性,以期为相关研究与相关方法的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 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作者:张一凡;陈波

    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应用于临床已30余年,证实为疗效可靠的上颌后牙区骨增量技术.虽然该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处理不当仍有可能植骨或种植失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并非一定放弃骨手术,恰当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骨增量效果.对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感染,早诊断、早干预并进行妥善处理,种植体的近期存留率仍较高.本文就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及处理进行讨论.

  • 下颌骨骨内脂肪瘤一例

    作者:周婷;张磊;王铁梅;孙国文

    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 lipoma,IL)是一种良性原发性肿瘤,患病率不足原发骨肿瘤的0.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病,以长管状骨多见,多为单发,也有多发报道[1].发生于下颌骨的IL较罕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下颌骨IL 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原发性下颌骨脑膜瘤一例

    作者:孙屏;孙晓峰

    脑膜瘤由脑膜皮细胞,即蛛网膜细胞构成,大部分发生于颅内、眶内和脊柱内,发生于脑室内或硬脑膜外者少见.颅外脑膜瘤仅占所有脑膜瘤的2%.原发于下颌骨的脑膜瘤非常罕见[1-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1例原发性下颌骨脑膜瘤,治疗后无复发和转移,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57岁,因头颈部MRI发现下颌骨右侧肿物,2017年4月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无明显右侧后牙肿痛病史,无下唇麻木,无龋齿及拔牙史.

    关键词:
  • 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九年纵向观察一例

    作者:雷利红;胡华姣;俞媛媛;谢静忠;孙伟莲

    侵袭性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发病早、进展快,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相对更复杂,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其远期疗效值得期待.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后进行正畸治疗,不仅有利于牙周病的控制和维护,亦可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1].正畸力的牵引作用也为牙槽骨修复再生提供了可能[2],正畸力效应下病理性牙周组织的恢复和重建是牙周医师和正畸医师都感兴趣的临床命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牙周病科收治1例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病例,经过完善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正畸结束后随访7年,效果稳定,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颅颌面种植手术修复眶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兴;陈松龄;黄代营;邓伟;李建平

    评价颅颌面种植体修复眶部缺损的临床意义.3例眶内容物剜除术后患者局部麻醉下于眶周缘植入骨内种植体.Ⅰ期术后6个月以磁性基台接出,在基台上方制作赝复体,共植入10枚种植体,随访11 ~47个月,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未出现松动和脱落;赝复体固位良好,效果满意.以颅颌面骨内种植体为支持的眶部缺损修复术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整复方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糜蛋白酶治疗下颌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莉;胡沛;吴振清;宋晓征

    下颌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以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为主.本文介绍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病灶清理术,术后同时行4000U糜蛋白酶+500 ml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的治疗方法.初步探讨VSD联合糜蛋白酶在下颌骨创伤后骨髓炎病例中的应用效果,证实其对保证引流、控制感染、保留内固定有良好作用并可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环境.以期为下颌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