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炎致病菌的检测

    作者:钟良军;张源明;刘华;梁平;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艾斯卡尔·沙比提

    目的 探讨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3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拟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5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 在31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各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38.7%、Aa 0%、Pi 12.9%、Fn 22.6%、Bf 38.7%;在本组同一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同时检出Pg 5例、Aa 0例、Pi 2例、Fn 4例、Bf 8例,一致率分别为Pg 16.1%、Aa 0%、Pi 6.5%、Fn 12.9%、Bf 25.8%.结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炎相关致病菌DNA的检出,提示牙周炎相关致病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和冠心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 糖基化终产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齐刘英;付云;周燕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对牙周组织修复功能的作用及在伴有糖尿病牙周炎中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牙龈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体外合成的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在不同时间段下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分别测定牙龈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的量和表达Ⅰ型胶原mRNA的水平.结果 2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于牙龈成纤维细胞48、74 h的A值分别为0.016±0.023、0.035±0.008,比其他组A值低(P<0.05),并且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细胞由均一的梭形变成圆形、椭圆形、细长不规则条状等,胞质浓缩,细胞间隙增大;糖基化终产物作用72 h后,牙龈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和胞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减少(P<0.05),Ⅰ型胶原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糖基化终产物能抑制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其合成Ⅰ型胶原蛋白和表达Ⅰ型胶原mRNA,从而可能削弱了牙周组织的愈合能力.

  • 纤维蛋白原对中性粒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及8水平的影响

    作者:葛颂;吴亚菲;刘天佳;赵蕾;孟姝

    目的 研究急性期蛋白成分纤维蛋白原对中性粒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水平的影响,探讨纤维蛋白原在牙周组织炎性反应破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分离纯化、体外培养人外周血中性多形核白细胞,通过夹心ELISA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外源性人纤维蛋白原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分泌IL一1β和IL-8的水平.结果 加入2 g/L纤维蛋白原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于不同时间分泌IL-1β和IL-8的水平分别为(10.41±0.37)~(35.86 ±0.30)ng/L和(93.90±13.95)~(2045.66±53.03)ng/L;加入10 g/L纤维蛋白原后中性多形核白细胞于不同时间分泌IL-1β和IL-8的水平分别为(22.81±0.45)~(57.77± 2.08)ng/L和(115.02±10.61)~(3858.69 ± 25.65)ng/L.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比较,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分泌IL-1β(P<0.001)和IL-8(P≤0.016)的水平显著升高;随加入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分泌IL-1β和IL-8的水平升高(P<0.001).结论 纤维蛋白原可促进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在增强炎性反应和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病理作用.

  • 应用自攻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成年上牙弓前突的临床初探

    作者:王大为;冯志才;朱双林;卢新华;张弘

    目的 应用自攻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成年上牙弓前突,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 选取严重上牙弓前突成年患者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8~31岁.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种植体,以两步法内收上前牙,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观察种植体、磨牙、尖牙及切牙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种植体头部、体部及尾部的矢状向位移分别为(0.42±0.50)mm、(0.18 ±0.35)mm、(-0.15 ± 0.47)mm,垂直向位移分别(0.12±0.21)mm、(0.24 ±0.36)mm、(0.26 ± 0.48)mm;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位移为(0.70±2.45)mm,轴倾度增大(2.06±1.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切牙切端平均水平内收6.86 mm,切牙牙轴平均减少18.03°,切牙阻抗中心平均压人3.28 mm,尖牙平均远移6.83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种植体支抗可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 辛伐他汀对大鼠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远萍;韩光红;晋长伟;史瑞新;侯建华

    目的 明确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促进牙齿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NaCl)、低剂量组(2.5 mg·kg-1 辛伐他汀)、中剂量组(5.0 mg·kg-1 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0 mg·kg-1辛伐他汀),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率低(1、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26.81%、53.38%);②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灰度积分增高明显(P<0.001);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张力区略高于压力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过程中,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的辛伐他汀效果明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加速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促进移动后的牙齿稳定.

  • 变形链球菌AI-2活性测定及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作者:于丹妮;韩育植;韩福胜;陈杰

    目的 构建用于转化变形链球菌的luxS基因缺失的同源重组克隆载体.方法 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报告菌株,对变形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诱导生物发光的能力进行测定,然后分别PCR扩增变链菌luxS基因上下游片段及质粒PJT10的红霉素抗性基因片段,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基因片段依次双酶切后连接入载体pUC19,构建luxS基因缺失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筛选后,抽提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 变链菌国际标准株可诱导哈氏弧菌BB170的生物发光现象,提示变链菌中存在AI-2数量感应通路.构建的重组质粒pUCluxKO经PstⅠ-BamHI双酶切,产物电泳在大约1000 bp和5000 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经BamHI-KpnI双酶切,产物电泳在大约1500 bp和4500 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经KpnI-EcoRI双酶切后,产物电泳在大约1000 bp和5000 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结论 变链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变链菌luxS基因缺陷株奠定基础.

  • 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凌琳;刘天佳;方关贤;李伟

    目的 观察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3例磨牙缺损患者的200颗患牙,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牙100颗.分别采用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患牙.于修复完成6个月和5年复诊.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对患者口内充填体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修复后6个月,嵌体修复成功率为91.8%(90/98),树脂直接充填成功率为91.8%(89/97),经x2检验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5年,嵌体修复成功率为87.9%(80/91),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成功率为67.4%(60/89),x2检验显示嵌体的临床疗效优于树脂直接充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临床疗效良好,其长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 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S"形树脂根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红霞;黄定明;张富华;谭红;周学东

    目的 探讨两种镍钛根管预备器械(ProTaper与Hero642)预备"S"形树脂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 将30个"S"形树脂根管模型分为3组,分别使用机用ProTaper(A组)、Hero642(B组)及ProTaper联合Hero642(C组)预备根管.使用扫描仪扫描获取根管图像,使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预备后根管内、外侧树脂去除量和根管宽度.结果 对比相同型号的器械对根尖部弯曲内侧、根尖孔外侧壁树脂去除量,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对根管内外侧壁的预备较均匀,预备后的根管宽度从根管口到根尖逐渐减小,优于B组预备的根管锥度.结论 ProTaper联合Hero642预备"S"形树脂根管时能在维持根管原形的基础上形成锥度良好的管形.

  • 双层牙冠固定修复牙列缺损一例

    作者:赵克;朱韵莹;周雅彬

    笔者完成了双层牙冠半固定修复牙列缺损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1岁,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主诉:上前牙拔牙半年,要求修复缺失牙.

  • 外伤致下颌骨髁突入颅一例

    作者:杨卫江;梁利荣;施更生;徐亮

    患者女性,24岁.入院前10 h骑车不慎跌落至路边沟中,自觉下颌骨右侧受撞击后致开闭口障碍,事故发生时患者神志清楚,无昏迷,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走自如.就诊当地医院,曾诊断右侧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未成功,遂转院就诊.临床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肿胀,颌面部皮肤无外伤,上下颌骨、颧骨、颧弓未扪及异常骨动度;口腔内无软组织裂伤及牙外伤,舌运动正常;左右颞下颌关节区轻度触压痛,上下前牙无法闭合,呈开(牙合)状态,间隙1.0 cm,大开口度可达1.5 cm.

  •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形态和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姚蔚;赵煜;李冰雁;巢永烈;杜莉

    目的 研究磁性附着体模拟的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形态和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逐步了解磁性附着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施加12.5、125和250 mT的静磁场,加载1、3、5、7 d,对照组不加载静磁场,观察细胞形态、排列及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各组细胞生长良好,均未见静磁场对细胞形态、排列有影响.125 mT和250 mT静磁场加载3 d,12.5 mT静磁场加载5 d后,细胞表面出现较多的微囊泡.结论 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排列无明显影响;静磁场加载后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 纳米载银树脂中抗菌剂的分散及银离子析出的观察

    作者:余日月;周永胜;冯海兰;刘希云

    目的 研究纳米载银树脂中抗菌剂的分散及银离子的析出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加工工艺、抗菌长效性及使用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用球磨法将以磷酸复盐为载体的纳米载银抗菌剂STR-1按一定比例添加到义齿基托聚合物粉体中,制作抗菌剂浓度分别为0、5和10 g/L的3组纳米载银树脂片各6片,其中3片规格为10 mm×10 mm×1 mm,用于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片表面抗菌剂的分散情况;另外3片规格为70 mm×70 mm×2.5 mm,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中,每24 h取样1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银离子的平均析出量,观察54 d.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纳米载银抗菌剂在树脂片中分散较均匀,有少量较小的团聚体,无大的团聚体形成;抗菌剂含量为5 g/L和10 g/L的纳米载银树脂片在人工唾液中浸泡54 d后累积析出银离子分别为0.953 μg和2.520 μg,分别占各自银离子总含量的0.026%和0.034%.银离子析出速度非常缓慢,银离子累积析出曲线呈"S"型,早期析出缓慢,中期析出相对加速,后期又趋于缓慢、稳定.结论 纳米载银抗菌剂STR-1可较均匀地分散于树脂中,54 d内纳米载银树脂中银离子析出微量且速度缓慢.

  • 种植体-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学军;李智勇;夏海斌

    目的 分析种植体一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平台转换连接形式防止或减少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COSMOSM 2. 85软件包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种植体一基台的连接形式分别采用平齐对接(模型A)和平台转换(模型B).采用垂直和斜向两种形式加载,载荷均为200 N,比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种植体一骨界面颊舌侧相同位置的von Mises应力大小.结果 不同加载条件下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颊舌侧骨皮质内,斜向加载时大von Mises应力值高于垂直加载时.模型A和模型B骨组织内大von Mises应力值在垂直加载时,分别为11.61 MPa和7.15 MPa,斜向加载时分别为22.07 MPa和11.87 MPa.距离种植体-基台连接处越远,von Mises应力值越小,骨皮质到骨松质交界处的应力变化明显.与模型A相比,模型B种植体-骨界面相同节点的大von Mises应力值较小.结论 与平齐对接形式相比,平台转换设计可改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降低种植体颈部骨组织所受的应力.

  • 临床研究莫忘有规有矩——浅谈口腔医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刘俊立

    细细拜读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第1期发表的述评<把握方向,赢得未来--发展中国口腔医学事业之我见>,感受颇丰,深受教育与启发."十分可喜的是我们拥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科学家,……是到了可以进行自主创新的时代了.我们要特别爱惜正在默默无闻地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要特别保护好这一批人才,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使他们专心致志地去做研究"[1].

  • 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重建中髁突不同处理方法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

    作者:张韬;毛驰;彭歆;傅开元;俞光岩;郭传瑸

    目的 对髁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后评价患者的临床及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方法 患者4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41例均为累及下颌升支上部且未超过下颌中线的颌骨良性病损,其中应用腓骨替代髁突法重建24例、游离髁突法重建5例、保留髁突法重建12例.采用Fricton TMJ功能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的TMJ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强直,术后大开口度31~53 mm,平均值(42.8±5.7)mm.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面部外形、进食及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TMJ功能指数,即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功能紊乱指数(cramiomandibular index,CM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髁突组患者的TMJ功能优于腓骨替代髁突组.结论 保留髁突的血管化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有助于恢复TMJ功能;以腓骨瓣末端替代髁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重建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对于TMJ的功能有明显影响.

  • 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的关节杂音声电图研究

    作者:邓末宏;龙星

    目的 探讨无症状颞下颌关节(TMJ)的关节杂音特点.方法 利用K6-I系统记录并分析42侧无症状的TMJ在下颌运动时的关节杂音,研究杂音声电图的波形、频率范围、峰值频率及振幅.结果 42侧无症状的TMJ中有25侧在下颌运动时产生关节杂音,根据杂音的声电图波形、频率范围、峰值频率及振幅等,可将TMJ杂音分为4种类型.结论 无临床症状的TMJ在下颌运动时可产生杂音,主要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对大鼠下颌关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梁军;胡敏;韩晔华;肖红喜;张佳莉

    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下,大鼠下颌关节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6只,应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实验模型.6周后动物分别断头处死,完整解剖分离下颌髁突及关节盘,戊二醛固定、喷金、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下显示:实验组髁突表面凝胶不完整,胶原纤维紊乱、断裂、暴露深层胶原组织等,关节盘近髁突关节面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仍较完整,但沟回排列不规则,沟回隆起缩窄降低,沟变浅,而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 长期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可造成大鼠下颌关节超微结构的损伤.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四环素的跨膜转运

    作者:刘宇;刘洪臣;吴霞;鄂玲玲;冷斌

    目的 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对四环素的跨膜转运,为通过根管局部或全身给药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盐酸四环素溶液孵育HPDLF和MC3T3-E1细胞,超声破碎细胞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胞内药物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质量.结果 10 mg/L四环素孵育1、5、10 min后细胞内四环素含量与细胞蛋白质量的比值分别为(0.192±0.008)、(0.212±0.082)、(0.620±0.075)ng/μg.20 mg/L四环素孵育5 min后细胞内四环素含量与细胞蛋白质量的比值为(0.503±0.056)ng/μg.10 mg/L四环素孵育5 min后MC3T3-E1细胞内四环素含量与细胞蛋白质量的比值为(0.666±0.560)ng/μg.结论 HPDLF可跨膜转运四环素.转运与孵育时间及细胞外药物浓度相关.

  • 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痂固化的动物实验

    作者:王磊;周树夏;刘宝林;雷德林;赵英华;卢超;谭爱兴

    目的 明确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牵张成骨中促进骨痂固化的作用,为缩短固定期提供新思路.方法 新西兰白兔20只接受速率为0.5 mm/12 h的双侧下颌骨同步牵张成骨.在固定期早期,向一侧下颌骨新生骨痂中两次注射人类NGF-β溶液(0.04 mg/次),另一侧注射安慰剂.在固定期第14天(n=8)、第28天(n=8)取材,下颌骨标本接受机械强度测试和骨组织学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侧相比,在固定期第14和28天的NGF处理侧,骨痂大负载值和骨量百分比均明显提高(P<0.05).骨量百分比对照侧为(33.0±4.9)%、(52.8±8.8)%,实验侧为(49.8±11.6)%、(66.5±14.9)%.结论 局部注射的人NGF-β溶液能够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生骨痂的固化,这为缩短固定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新年贺词

    作者:王兴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向长期辛勤工作在口腔医学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第一线的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慰问!并对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出版、发行中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的全国口腔医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