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程度及方式

    作者:任颂;赵海礁;潘亚萍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槽骨缺损程度和方式,探讨AgP患者牙槽骨缺损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简单化随机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门诊广泛型AgP患者40例,年龄14~ 36岁,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锥形束CT对入选对象进行扫描,并应用其自带的NNT软件测量分析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齿的牙槽骨缺损程度及缺损方式.结果 40例广泛型AgP患者中,中、重度牙槽骨缺损的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86.6%(3 769/4 352).上颌磨牙区牙槽骨缺损严重[(6.3±0.7)mm],尖牙区轻[(4.8±0.8)mm];下颌切牙区牙槽骨缺损严重[(5.9±0.9)mm],尖牙区轻[(5.1±0.7)mm].上颌尖牙区、磨牙区和下颌前磨牙区同区不同位点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尖牙区和磨牙区同区不同位点间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磨牙近中[(6.9±0.7)mm]和下颌切牙近中[(6.5±1.1) mm]牙槽骨缺损严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13.6% (42/308)]、上颌第一磨牙近中[12.0%(39/316)]及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10.8%(34/316)]易出现斜形骨缺损.结论 广泛型AgP患者大多数位点牙槽骨缺损较严重,其中缺损严重的部位为上颌磨牙近中和下颌切牙近中;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易出现斜形骨缺损.

  • 口腔遗传性疾病系列讲座(三)常见遗传性颅颌骨疾病

    作者:段小红

    根据《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10年版)》,遗传性骨病合计456种,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不乏在颅骨和颌面有显著特征的疾患,如巨颌症(cherubism)、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等;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等病变涉及全身,但在颌面部也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本讲针对这些疾病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 氟影响大鼠牙釉质发育的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作者:陈黎明;汤晔;唐杰

    目的 观察大鼠氟斑牙模型下颌切牙釉质的超微结构,探讨过量氟对牙体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5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均分为3组,对照组用不含氟的去离子水喂养,低氟组用含22.5 mg/L F-(50 mg/L NaF)、高氟组用含45 mg/L F-(100 mg/L NaF)的去离子水喂养;饲养8周后,取所有大鼠下颌切牙,制备用于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的牙体组织切片,分析比较不同氟浓度对大鼠釉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样本釉质中釉柱结构完整,晶体排列紧密,层次清晰;高氟组样本釉柱结构瓦解,晶体松散、弯曲折断;低氟组样本釉柱结构形态的变化介于对照组与高氟组之间.AFM结果显示,对照组、低氟组及高氟组样本釉质中层的平均粗糙度分别为(550.6±32.0)、(415.0±24.2)及(194.3±11.3) nm,高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氟环境下形成的大鼠牙釉质出现明显的结构坍塌,釉柱间无间隙;高氟可造成大鼠发育中牙釉质的釉柱晶体正常结构丧失.

  • 下颌中切牙畸形唇侧尖并迟萌一例

    作者:朱志农;姬莉;曾昭源;王予江

    畸形舌(唇)侧尖是一种牙齿形态发育畸形,为牙齿发育期成釉器内陷入牙乳头中所致,被认为是从正常牙冠舌面或唇面额外突出的一部分,属于牙内陷的一种表现形式,由Mitchell[1]于1892年首次报道.常见于上颌前牙舌侧,磨牙和下前牙少见,发生于下前牙唇侧尤为罕见[2-7].现报道1例下颌中切牙畸形唇侧尖并迟萌.

    关键词:
  • 恶性外耳道炎合并颞下颌关节骨坏死二例

    作者:陈井鑫;陈集敏;邓伟;王涛;廖天安

    恶性外耳道炎(malignant external otitis,MEO)主要发生于外耳道软骨和骨组织连接区域的顽固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均患糖尿病,凡累及颞下颌关节骨组织致骨坏死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差[1-3].现将临床诊治的两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1:男性,72岁,因左侧外耳道肿胀、流脓3个月并张口受限近1个月就诊.口腔科检查:左侧耳廓皮肤轻度肿胀变厚、暗红色,外耳道皮肤肿胀明显、触痛,其前下壁有一3 mm直径瘘口,颞下颌骨关节区肿胀、压痛,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张口中度受限,左后牙开(牙合),颞下颌关节三维CT检查示:左髁突局部有骨质缺损,周围软组织肿胀模糊(图1).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空腹血糖12.3 mmol/L,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C反应蛋白偏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关键词:
  • 人类进化中的口腔疾病——中国古代居民口腔疾病的发现

    作者:曾祥龙

    人类在中国的演化延续200万年,历经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3个阶段.迄今我国发现的直立人生活在170万~20万年前,化石标本包括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和县人、南京汤山人等.

    关键词:
  • 低强度超声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稚辉;范伟伟;郎淼杰;王彦亮

    目的 证实低强度超声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的预防作用.方法 25只实验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实验组接受X射线照射后,又分为实验A组(10只)和实验B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射线照射.放疗结束后1个月,拔除所有动物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实验B组立即予以低强度超声处理20 d,实验A组和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拔牙后2个月,确定ORNJ的形成并比较实验A、B组ORNJ的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观察和病理学检测比较实验A、B组间照射区下颌骨骨质变化.结果 实验A、B组所有动物均发生ORNJ.影像学观察尽管实验A组和实验B组照射区骨密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实验B组骨密度明显好于实验A组.微型CT显示实验B组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值和骨小梁数量分别为(0.187±0.029)%、(0.160±O.039) μm、(12.536±2.558)/mm、(1.227±0.192)/mm,均显著大于实验A组相对应值[分别为(0.103±0.014)%、(0.069±0.013) μm、(5.598±0.731)/mm、(0.522±0.064)/mm](P<0.05).微血管密度检测实验B组大于实验A组.结论 应用低强度超声无法阻止ORNJ的形成,但能明显改善ORNJ的症状.

  • 纤维增强型树脂修复活髓后牙牙尖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林蔚;文冲;刘湘宁

    临床常可见后牙牙尖缺损暂未伤及牙髓的病例,牙尖缺损位于咬合受力区,常规树脂粘接修复易崩脱,而全冠或嵌体修复均需行大范围牙体预备.笔者使用纤维带结合直接法树脂充填技术修复牙尖缺损后牙,并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追踪观察和评价.1.病例选择: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修复科就诊的活髓后牙牙尖缺损患者35例(患牙42颗).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无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生理或心理不适;全口(牙合)力正常,无明显磨耗所导致的牙体缺损;牙髓电活力测试显示牙髓活力正常.其中女性20例,男性15例,年龄25~ 50岁[(35.2±7.4)岁].在患者了解修复方案并签署修复知情同意书后,按照修复方法分为3组:A组13例(患牙15颗),纤维增强型树脂粘接修复;B组11例(患牙13颗),二氧化锆全冠修复;C组11例(患牙14颗),铸瓷嵌体修复.本项研究取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3)伦审批科001号].

    关键词:
  • 咬合接触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周子凌;张渊;石利强;杨磊;刘海波;丁寅

    目的 建立反映个性化咬合接触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咬合接触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1名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整合CT、锥形束CT、MRI和石膏模型表面扫描三维数据,建立可反映牙齿(牙合)面形态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检测牙尖交错位大紧咬时的咬合接触区域,将相应区域上表面固定约束,以模拟咬合接触状况;并构建正常(牙合)与单侧后牙反(牙合)两种咬合关系,对颞下颌关节内部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牙合)双侧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基本对称.单侧后牙反(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患侧应力明显增大;患侧髁突、关节盘、关节窝von Mises应力大值分别为10.35、3.82、3.59 MPa;而正常(牙合)相应区域yon Mises应力大值分别为7.32、3.18、2.84 MPa.结论 反映个性化咬合接触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对咬合接触改变高度敏感,单侧后牙反(牙合)造成的异常咬合接触可导致患侧明显的应力集中.

  • 慢性咀嚼肌痛患者面部感觉功能改变的初步定量评价与分析

    作者:王洋;杨广聚;康艳凤;赵燕平;谢秋菲

    目的 初步定量评价与分析慢性咀嚼肌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面部感觉功能的改变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定量感觉测试,测试20例慢性MMP患者疼痛侧和对侧咀嚼肌及20名健康对照者右侧相同咀嚼肌的冷感知阈变化值、温感知阈变化值、冷痛阈值、热痛阈值、机械触觉感知阈值、机械痛觉阈值、压痛阈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慢性MMP组疼痛侧与对侧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慢性MMP患者疼痛侧或对侧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MMP组疼痛侧和对侧咀嚼肌区冷感知阈变化值[(-1.2±0.5)和(-1.7±0.9)℃]和冷痛阈值[(27.6±2.3)和(27.0±2.0)℃]显著升高,温感知阈变化值[(2.0±1.1)和(2.1±1.2)℃]、热痛阈值[(37.9±3.2)和(39.7±3.9)℃]和机械痛觉阈值[(49.3±34.1)和(111.8±86.3) mN]显著降低(P<0.05);疼痛侧咀嚼肌区机械触觉感知阈值[(1.8±1.4) mN]显著升高(P=0.01).结论 慢性MMP患者双侧咀嚼肌区存在温度感觉、温度痛觉和机械痛觉过敏,疼痛侧咀嚼肌区存在机械感觉迟钝等三叉神经系统感觉功能改变.慢性MMP可能影响了三叉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功能.

  • 唇鼻部肌肉组态的三维有限元研究及临床验证

    作者:尹宁北;吴佳君;陈波;王永前;宋涛;麻恒源

    目的 研究唇鼻部肌肉解剖、生物力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唇裂的完美修复奠定基础.方法 对8例自然流产胎儿的唇鼻标本进行微型CT扫描,图片使用Mimics软件处理,获得了口轮匝肌和鼻肌的三维模型.结合局部解剖、组织切片制作了唇鼻肌肉三维组态模型,并与组织切片进行对比检验.进行唇鼻部相关肌肉生物力学与体表形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在263例隐性唇裂手术中应用验证.结果 唇鼻部肌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唇鼻肌肉复合体.各组张力线彼此交叉作用,构成唇鼻肌肉张力体系.据此设计了新的唇裂修复术式——唇鼻肌肉三维定向重建术,并在隐性唇裂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唇鼻肌肉在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构成了唇鼻肌肉复合体及其肌肉张力体系.唇裂修复应在恢复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取得更加完善的效果.

  • 唾液腺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马大权;高岩

    唾液腺癌占全身肿瘤的比例很小,但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非常多见.唾液腺癌恶性程度不同,高度恶性的唾液腺癌在腮腺占18%,颌下腺占26%,舌下腺占95%;腭部小唾液腺良性、恶性各占50%[1].一、唾液腺癌的临床病理

    关键词:
  • 浅谈正畸学动态咬合目标及相关循证医学的争议

    作者:熊晖;花放;贺红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对错(牙合)畸形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根据傅民魁教授于2000年报告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人群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在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分别为51.84%、71.21%和72.92%[1].错(牙合)畸形在人群中如此高的患病率表明,现代人群中理想正常(牙合)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因此,口腔正畸所面对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以“疾病治愈”为工作目标而言,口腔正畸的工作是尽可能地将错(牙合)畸形引导向个别正常或者理想化的过程,其目标是达到颅颌面部的和谐、稳定和美观.这个目标的内容,有很多客观指标,也有相当一部分指标是非常主观的,受多种社会心理学因素影响,如审美的地区和年代差异.而口腔正畸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必然存在能够为大部分人接受的客观治疗目标.

    关键词:
  • 正畸治疗中咬合、颌位及颞下颌关节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丁寅

    近年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而作为治疗TMD的方法之一,咬合调整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正畸治疗是咬合调整的主要手段.因此,正畸医师对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下颌位置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迄今为止,关于正畸治疗中下颌位置、正中关系、正中(牙合)仍存在不同观点,尚未达成共识.Roth-Williams正畸理论(简称RW理论)更重视正中关系在确立正中咬合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以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 position,CRP)确定正畸治疗应建立的正中(牙合)位,即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一致.此观点受到部分专家的质疑,本期文章“谈正畸治疗中的正中关系”例举了大量相关参考文献,从正中关系的定义,CRP的论述及争议、正中关系的论述及争议、正畸治疗中面弓的使用等方面对正畸治疗以CRP确定正畸治疗目标正中(牙合)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关键词:
  • 谈正畸治疗中的正中关系

    作者:王美青;亓坤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是牙大量缺失后唯一能被较好地重新获得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因而在修复治疗确定颌位关系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2].然而一项对美国7所高校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正中关系的定义并无一致答案[3].由于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研究中有大量关于正中关系的报道,而正畸与TMD的关系是正畸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因此,近年国内外正畸学界对正中关系特别关注[4].现就以正畸手段在正中关系上建(牙合)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