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人髁突软骨细胞培养及细胞库建立

    作者:焦岩涛;马绪臣;张震康;于世凤

    目的建立生物学性状稳定的髁突软骨细胞库,为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缺损及关节盘的生物性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髁突软骨取自因母体健康原因需终止妊娠的人胚胎,经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获得,应用微载体培养技术进行髁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扩增,采用液氮深低温保存细胞,并定期(2周、1个月)对复苏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微载体培养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高成活率的髁突软骨细胞.经液氮冻存的软骨细胞在细胞增殖动力学、表型特征及细胞代谢方面无显著变化,基本上保持了原代培养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论成功的建立了髁突软骨细胞库,可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重建关节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供体细胞.

  • 口腔鳞癌中HPV16、18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研究

    作者:米那瓦尔;阿达莱提;买买提吐逊;拉莱·苏祖克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p53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16、18型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53蛋白产物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组中HPV16、18 DNA总阳性率为48.89%(22/4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22%(28/45).HPV16、18型感染组及p53蛋白过度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期、生存率均低于无HPV感染组(P>0.05)及无p53过度表达组(P<0.05).结论 HPV16、18型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HPV感染、p53表达状况有关.

  • 牙冠轴面突度的变化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

    作者:邓旭亮;胡晓阳;欧阳翔英;李国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增加牙冠轴面突度对牙周龈沟液量(GCF)、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CF-AST)、碱性磷酸酶(GCF-ALP)水平及软垢堆积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牙冠颊面分别增加0.2 mm、0.5 mm和0.8 mm,于1、4和8周时测量龈沟液量,检测GCF-AST、GCF-ALP水平,记录软垢堆积水平.结果牙冠轴面突度增加0.2 mm,各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增加0.5 mm,GCF-AST水平明显增加;增加0.8 mm,GCF-AST、GCF-ALP水平增加显著.结论牙冠轴面突度增加不利牙周健康,增加越大,牙周健康受到的损害越大.

  • 渗出性中耳炎听力损失对腭裂患者术后语音的影响

    作者:刘林;孙勇刚;赵伟;吴蓉

    目的分析腭裂患者中耳及听力状况与术后语音效果的关系.方法记录18例腭裂患者术前中耳及听力状况以及术后各自的言语清晰度,将不同言语清晰度组间渗出性中耳炎(+)及渗出性中耳炎(-)病例数进行比较,将患者术前平均语频气导听阈值与术后相应言语清晰度进行线形相关分析.结果腭裂患者平均语频气导听阈值与术后言语清晰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4,t=-2.349,P=0.032<0.05),而不同言语清晰度组间以声阻抗检查诊断渗出性中耳炎(+)及渗出性中耳炎(-)病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腭裂患者的听力状况与腭裂术后语音状况关系密切,是选择腭裂患者伴发渗出性中耳炎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P物质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作者:孙应明;段银钟;樊成涛

    目的观察P物质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钙离子敏感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成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10-4 mol/L P物质作用后,70%的成骨细胞发生了反应,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荧光值增加(90±18)%].结论钙离子有可能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P物质对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 两种铸造温度对铸接式衔铁性能的影响

    作者:吴国锋;赵铱民;王宝成;沈丽娟;越野

    目的观察两种铸造温度对铸接式衔铁性能的影响,探讨应用高温铸造方法制作衔铁钉帽的可行性.方法取同类成品衔铁分别经中温和高温铸造得到2组衔铁钉帽,对衔铁表面的氧化膜形态与厚度、衔铁与铸造合金结合情况以及衔铁与磁体的磁吸力大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衔铁表面氧化膜的形态明显不同,高温组衔铁各表面氧化膜厚度(表面:7.59 μm,合金铸接面:6.17 μm)均厚于中温组(表面:4.65 μm,合金铸接面:3.95 μm);2组衔铁金属的金相形态及衔铁与磁体磁引力大小(中温组:433.6 g,高温组:433.8 g)均无明显差异;衔铁与各自合金铸接的质量均较好.结论两种铸造温度对衔铁结构和其主要性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可以考虑采用高温铸造制作衔铁钉帽.

    关键词: 牙科材料 铸造 温度
  • 胶原蛋白保存活髓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勇;李玉晶;赵宝荣;葛丽华;孙永强

    目的探讨胶原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Ⅰ型胶原作盖髓剂为小型猪牙盖髓,术后2、4和13周取实验牙,对其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胶原盖髓后2周,有牙本质团块形成,电镜下可见在基质中出现多突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盖髓后4周,大部标本可见形成牙本质桥,电镜下可见在基质中出现退变的细胞.盖髓后13周,大部标本形成牙本质桥,桥表层为骨样牙本质,深层为管状牙本质,电镜下可见致密的基质,内含紊乱的小管.结论胶原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是较好的盖髓材料.

  • 前方牵引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研究

    作者:徐宝华;林久祥

    目的评价早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引起的牙颌面形态学变化及其对前牙反(牙合)儿童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挑选40名年龄8~11岁的骨性前牙反(牙合)儿童,随机分为2组,一组进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另一组作对照观察.2组儿童在治疗或观察期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行X线片头影测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儿童的A点平均前移3.5 mm(对照组为-1.75 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SNPg角明显减小,代表上下颌间关系的测量项目ANB角、NA-PA角明显增大.结论在替牙中晚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可刺激上颌骨前移、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反(牙合)患者的Ⅲ类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 阳极氧化对纯钛氧化膜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革;程祥荣

    目的对阳极氧化法处理的纯钛植入材料表面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腐蚀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阳极氧化对纯钛氧化膜的影响.方法取经打磨、抛光及预处理的纯钛片6片,分别在3种电势下(10 v、24 v、40 v)维持10 min以及在同一电势下(24 v)维持不同的时间(10 min、40 min、2 h),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采用X线衍射法和电化学腐蚀法分析其表面微观结构和耐腐蚀性.结果 X线衍射图谱显示:随阳极氧化电势的提高,纯钛的2.55峰和2.34峰呈倒置趋势,表层钛氧化物的杂峰不多见;随着时间的延长,纯钛的2.55峰与2.34峰、1.25峰与1.23峰、1.72峰与1.47峰明显倒置,表层钛氧化物的杂峰则先增多后减少.阳极氧化处理的氧化膜开路电势明显正移,极化电流减小约100倍.结论控制一定的电势和反应时间可得到相应色彩和结晶度的氧化膜,如何利用钛晶体的腐蚀规律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阳极氧化可大大提高钛氧化膜的耐腐蚀性.

    关键词: 牙科材料 牙种植
  • 钛种植体基台的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

    作者:李梅;杨圣辉;王者玲;李金陆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的4种种植系统基台的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的关系.方法用Talysurf/6p-120型表面形貌仪测定4种基台的表面粗糙度.采用体外粘附实验,了解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在钛金属片上的粘附量受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状况.结果 4种种植基台表面粗糙度的Ra值分别为0.155 6、0.207 3、0.381 1 和0.697 6 μm.变形链球菌在表面粗糙度为0.108 8 μm试片上的粘附量与0.452 8 μm和1.273 8 μm试片上的粘附量差异具有显著性.粘性放线菌在0.108 8 μm和0.221 9 μm试片上的粘附量与1.273 8 μm试片上的粘附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0.4 μm、10个峰谷高度平均值(Rz)<3.4 μm是种植体基台的较为理想的粗糙度范围.

  • 酪蛋白磷酸多肽钙氟磷复合体对牙釉质缺损再矿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琼芝;蔡璠

    目的探讨2%酪蛋白磷酸多肽钙氟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fluoride phosphate complexes, CPP-ACFP)溶液对人工牙釉质表层下缺损的再矿化作用.方法从人第三磨牙切取28块釉质片(每片制备两条表层下釉质缺损),随机平分为4组,每组分别于再矿化液中浸泡1、3、5、10d.将再矿化后的标本切片,显微放身照相,测定矿物质含量.结果经1、3、5和10d再矿化后,矿化液分别取代人工牙釉质缺损丢失矿物质的9.19%、14.27%、29.07%和38.45%(y=8.9316x0.6347, R2=0.9322; y:再矿化率,x:时间).经One-way Scheffe差异多因素分析比较发现:每两组间再矿化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室中CPP-ACFP对人工牙釉质缺损有明显的再矿化作用.

  • 下颌管的走行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作者:李宁毅;赵保东;杨学财;谭成勋;宫大连

    目的研究下颌管的位置及解剖结构,为种植牙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15具成人有牙下颌骨标本在特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纵横径和四壁厚度,观察4具动脉灌注新鲜标本的下颌管内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并近下颌骨下缘;管内血管位于神经之上.结论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方位钻孔,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如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则提示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

  • 功能矫治后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骨钙素基因表达的规律

    作者:叶凌;陈扬熙;罗颂椒;李江宁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有无骨钙素mRNA的表达及其昼夜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SD大鼠,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骨钙素mRNA的表达,以图像分析半定量研究骨钙素mRNA表达的昼夜变化规律.应用宏观、微观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髁突软骨内有骨钙素mRNA的表达,峰值相位约在上午6时左右.戴用功能矫治器后骨钙素mRNA表达增强,其中24 h组升高幅度较12 h组明显.结论生长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骨钙素mRNA的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功能矫治后髁突软骨中骨钙素mRNA含量增加,24 h加力组增高的幅度均高于12 h组,说明戴用功能矫治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 氯己定薄片辅助牙周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和璐;耿素芳;曹采方

    目的评价控释药氯己定薄片(chip)辅助牙周刮治(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经全口SRP后,左右侧象限均至少有一个牙位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5 mm且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选此种牙为受试牙,检查和记录其临床指标,并随机选择一侧的受试牙刮治后放药,另一侧受试牙刮治后不做处理,临床观察6个月.结果用药组在第6个月时的PD减少(1.32 mm)以及附着增加(0.91 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7 mm,0.40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第6个月用药组的BOP阳性率(79.4%)明显低于对照组(92.4%)(P<0.001);两组的牙面着色指数无统计学差别.44.6%的患者反映用药部位不适,主要为牙龈轻度胀痛.结论 SRP+氯己定薄片组在减少PD、增加牙周附着和减轻牙周组织炎症方面优于单纯SRP组,是一种适于牙周维护治疗的有效且安全的局部用药.

  • 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萍;张海华;汪骏;张清;王嘉德;潘洁

    目的评价楔状缺损(简称楔缺)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75例509颗楔缺牙分别用光固化复合体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于修复后1、2及4年用改良的USPHS 系统评价其疗效.结果楔缺修复后的临床成功率从2年时的85.5%下降为4年时的27.7%,并发现1.8%(修复后2年)和6.6%(修复后4年)的患牙原楔缺修复体颈缘下方出现的新"楔状缺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咬合因素患牙组的临床失败率明显高于无咬合因素组.结论楔缺修复治疗的临床成功率受患牙承担咬合力的大小和修复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提示在楔缺的治疗中,除了材料的选择外必须考虑患牙咬合因素的祛除.

  • 人类高分子量唾液粘蛋白抗釉质脱矿的体外超微观察

    作者:徐燕;李颂;乐进秋;江汉;刘从华;陈东

    唾液获得性膜是唾液蛋白对牙釉质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是一层非发育性的无细胞结构的薄膜,具有屏障保护作用.人高分子量唾液粘蛋白(MG1)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有高度亲和力而成为获得性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我们采用全唾液和纯化MG1分别在离体牙釉质表面形成获得性膜,观察此膜是否能减少有机酸对牙釉质表面的脱矿作用.

  • 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弹力纤维的适应性变化

    作者:谷志远;刘建华;吴慧玲;曹之强;胡济安

    弹力纤维(elastic fiber, EF)是细胞外间质的一种组成部分,在关节组织中起着维持组织形态,尤其是关节盘和关节软骨形态的作用,双板区的EF还有预防关节盘过度前移和回拉关节盘的作用.我们通过动物模型对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中EF的适应性改变做初步探讨.

  • 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抗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林李嵩;林国础;陈万涛;郭伟;姚明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侵袭性高,术后仍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化疗亦无满意疗效,且有效药物少.本实验通过新药紫杉醇对ACC体外、体内的抗癌作用研究,探讨其对ACC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过渡到临床治疗ACC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 镍钛合金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评价

    作者:郭继华;彭彬;范兵;边专

    临床上常用的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SS)器械硬度高,在弯曲根管预备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镍钛合金(nickel-titanium, Ni-Ti)器械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及抗扭断性, 适于弯曲根管的预备.我们对ProFile.04机用器械(PF)和 NiTiflex手用器械(NT)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弯曲根管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资料.

  • b-FGF和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慧勇;吴求亮;曹之强;谢志坚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是一种骨生长因子,它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骨组织损伤的修复.我们应用b-FGF与异体骨复合移植,探讨其是否能加速异体移植骨的血管化和促进移植骨的融合.

  • 种植体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的检测

    作者:李智勇;王贻宁;夏海斌

    前列腺素E2(PGE2)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本项研究检测种植体周围龈沟液(GCF)中PGE2的浓度,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失败和正常种植体之间有无差异,初步探讨PGE2与种植体周围炎症的关系.

  • 唾液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研究进展

    作者:夏登胜;王松灵

    外界硝酸盐进入体内后,其中98%在胃和肠道上段被吸收,经血循环在唾液腺浓集后主动分泌到唾液中,而唾液中的硝酸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已被认为是一种强致癌物.新研究发现一氧化氮是一种人体血管舒张因子,使人们对与NO有密切关系的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又有了新的认识[1].由于唾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就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来源、转归及对机体的影响综述如下.

  • 颞下颌关节及相关肌肉慢性疼痛的外周机制

    作者:朱美玲;刘洪臣

    近年来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疼痛理论和有效的临床诊治新技术.尤其是对慢性疼痛的认识,已明确在疼痛的病因、末梢及中枢的感受和传导机制、病理生理、疼痛表现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急性痛与慢性痛之间存在很大差异[1].这一认识改变了过去临床上用急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待慢性疼痛,以致疼痛治疗效果不佳,易引起医源性疾病的状况.颞下颌关节疼痛及颌面疼痛的内容涉及到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口腔、耳鼻咽喉和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引起的口面部慢性疼痛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口腔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对其发生疼痛的神经末梢机制也有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 计算机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志刚;俞光岩;施晓健;胡晓宏;王勇

    目的通过对面神经功能正常者的计算机化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quantitative facial muscle functional estimating system,QFES)测定并与以前QFES手工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证明计算机化的QFES系统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50名面部表情运动无明显不对称的面神经功能正常者,在相同条件下(距离、相机参数)拍摄静止及抬上额、闭眼、皱眉、耸鼻、微笑、撅嘴、大张口共7种表情像.通过数码相机将其分别输入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化的QFES测定.测定结果与以前QFES手工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与1991~1994年研究的手测结果相比各指标均值仍在0.70~0.90范围,但各指标标准误差明显小于手测结果.结论 QFES是一个理想的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计算机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小了系统误差,该系统可在面神经功能评价领域中推广应用.

  • 艾滋病口腔表征的诊断和治疗(上)

    作者:栾文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所致,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它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及死亡率高的特点,截至1999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达3 430万人,已有1 8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估计有艾滋病感染者60万人,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我国将有1 000万感染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之前的很长时间内无症状,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本人、家属及社会均不知其患病情况,但他们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不可能做HIV血清学普查的情况下,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防止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据国际上的研究及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患者可出现各种典型的口腔病损,这是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重要指征.

  • 对牙周病新分类系统的说明

    作者:曹采方;孟焕新;阎福华;韩劼;骆凯

    编者按本刊2001年9月第5期已向读者介绍了由1999年国际研讨会专家们提出的牙周疾病新分类.为便于读者了解该分类制定的原则和精神,特将研讨会组委会主席G.Armitage所写的题为"制定牙周疾病和状况的分类系统(Development of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conditions)"的文章内容简要介绍于下.该文发表于美国牙周学会主编的<牙周病学年刊(Annals of Periodontology)>1999年第4卷第1期(1-6页).一、增加了"牙龈病"部分新分类法制订了详细的牙龈病及其病损的分类,将牙龈病分为牙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两大类.牙菌斑性牙龈病的临床表现可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系统性因素,如内分泌紊乱,②药物性,③营养不良.非菌斑性牙龈病中列出了许多可影响牙龈的疾病.二、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代替"成人牙周炎"成人牙周炎这一名词给临床医生在诊断上造成了困难.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经验显示,常见于成年人的牙周炎也可见于青少年.因此,与会者认为,用非特异性名称,如"慢性牙周炎"来界定这一类破坏性牙周疾病较为准确.一些与会者对慢性牙周炎这一术语也提出异议,认为"慢性"可被一些人理解为"不可治愈的",然而,终还是决定用慢性牙周炎,只是不将其看作是对治疗无反应的.传统观念认为,该型牙周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但也有资料显示,某些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快速进展.因此,不应以疾病进展速率来排除慢性牙周炎的诊断.

  • PERI0SOFT碳纤维超声工作尖

    作者:

    关键词: 碳纤维 超声
  • 碧兰公司根管治疗新产品

    作者:

    关键词: 根管治疗
  • 口腔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士芳;刘雁鸣;平飞云;胡济安;刘建华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口腔癌中表达水平以及与口腔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口腔粘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口腔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同时检测口腔癌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口腔癌组织iNOS阳性表达率为63.41%,淋巴结阴性组和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9例正常口腔粘膜表达均为阴性;在iNOS不同表达组间MVD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VEGF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NOS在口腔癌中高表达,并与肿瘤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VEGF促血管生成作用.

  • 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凤和;俞光岩;李盛琳;武登诚;傅嘉;彭师奇

    目的研究精氨酸-天冬氨酸(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转移的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RD对SACC-LM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粘连的影响,用改良Boyden chamber方法观察RD对SACC细胞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以及趋化运动能力的作用.结果 RD在5 mg/L时能抑制SACC-LM与细胞及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而对SACC-LM与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无明显作用.RD在1、5、25 mg/L时能明显抑制SACC-LM对人工基底膜的侵袭.RD在25 mg/L时能抑制SACC-LM的趋化运动.结论体外实验表明RD有抗SACC转移的作用.

  • 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治疗舌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洪章;王安训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舌鳞癌细胞系的治疗作用.方法 RT-PCR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Tca8113舌鳞癌细胞系后TK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 AdCMV HSV-TK可在舌癌细胞中表达TK基因并具有高转染率;HSV-TK/GCV系统对舌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杀伤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但该系统的旁观者效应差.结论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舌鳞癌细胞系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 粘液表皮样癌中热休克蛋白70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表达与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政华;张引成;刘军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在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4例MEC中HSP70和p27表达,选用10例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s, PAs)作对照.结果 HSP70在MEC中表达明显高于在PAs中(P<0.05).p27在MEC中表达显著低于在PAs中(P<0.01).在MEC和PAs中,HSP70和p27表达呈负相关(P<0.05).在MEC中,HSP70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p27表达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SP70表达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HSP70可能是MEC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p27对MEC预后预测有一定意义.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