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型下颌骨囊肿开窗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鹏程;陈琪琪;邵侠;方一鸣

    目的 探讨大型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研究根尖暴露于囊肿内的患牙牙髓活力恢复状况,为临床处理该类患牙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5例诊断为大型下颌骨囊肿的病人,通过监测其术前及开窗术后1、3、6、9、12、24个月根尖暴露于囊腔内56颗患牙的牙髓电活力变化来观察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开窗术前根管暴露于囊腔内的56颗牙齿中50颗牙髓活力明显下降或无活力,而开窗术后牙髓活力逐渐恢复,表示下牙槽神经功能得到改善.57%的牙髓活力得以保存.结论 根尖暴露于囊腔内牙髓电活力测试迟钝而非死髓的患牙建议保留牙髓而不是根管治疗.

  • CB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方案设计及术中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慧敏

    目的 探讨CB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方案设计及术中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筛选出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重叠的36例患者行CBCT检查,进一步了解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根据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行术前方案设计及术中风险评估.结果 CBCT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在阻力分析、术中去骨部位、选择合适便利的入路、减少邻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不同方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作者:李振兴;张会涛;都广艳

    目的 分析评价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与Akinosi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校某临床教学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实验组患者采取Akinosi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程度以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回抽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肿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采用Akinosi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较采用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神经阻滞麻醉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作者:刘清武;丛悦;关志亮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面部美容顾客42例,使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时间1.5~2.5 h,完全能满足面部美容操作的需要.结论: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面部美容手术,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减少顾客就诊成本,麻醉效果好.

  • 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苗莹莹;付升旗;刘恒兴;邓晓慧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下颌骨标本10例、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和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20例,分别暴露出下颌管截面、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和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观察下颌管的形态、走行和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后牙牙根尖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呈椭圆形,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短距离分别为(8.19±0.87) mm(左)和(8.29±0.88) mm(右)、(7.38±0.85) mm、(3.30±0.66) mm、(2.98±0.77) mm(左)和(2.92±0.75) mm(右)、(3.82±0.63) mm(左)和(3.86±0.64) mm(右).结论: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作者:王晓霞;王兴;李自力

    牵引成骨术[1]在颌面外科主要用于矫治小下颌畸形、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并在上下颌骨宽度不足、严重上颌后缩畸形、下颌骨或牙槽骨缺损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位于骨性下颌管中,在下颌骨牵引过程中会同时受到牵拉,这是否会损伤IAN 的形态结构,能否完全恢复,目前意见不统一.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IAN形态结构的动态影响.

  •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实验效果分析

    作者:朱叶玲;吴发印;朱雅文

    目的 探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对本校区2010级口腔班的39名学生进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分析显效部位及顺序、麻醉感受、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显效部位及顺序:34.2%从同侧下唇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15.8%从同侧牙槽黏膜至同侧牙列、同侧后牙、同侧前牙、及同侧舌,13.2%从同侧后牙开始至同侧前牙、同侧牙列、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舌,13.2%从同侧舌开始至同侧牙槽黏膜、同侧牙列、颊黏膜及皮肤及同侧下唇及黏膜,10.5%从颊黏膜及皮肤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前牙、同侧后牙、同侧舌及全舌,5.3%从同侧舌前1/3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牙槽黏膜、颊黏膜及皮肤,5.3%从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及皮肤、同侧舌,然而同侧下唇、牙槽黏膜无麻醉效果;麻醉感受:97.4%感受明显,69.2%厚重感,64.1%肿胀感、咀嚼无力,51.3%舌运动迟钝,41%感吞咽不适,30.8%张闭口困难,28.2%牙浮出感、牙伸长感、及发热刺痛等;维持时间:55.3%持续3小时以上;39.5%维持2~3h;5.2%维持1~2 h;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范围包括下唇及黏膜、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以厚重感、肿胀感明显,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 埋伏齿合并中心性骨癌1例

    作者:陈世润;李文博;张祖学

    下颌骨中心性骨癌是一类少见的恶性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多由残留的牙板上皮或囊肿上皮恶变而来.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埋伏齿合并中心性骨癌报告如下.患者,女性,70岁.因左下颌埋伏齿伴感染入院.患者于8年前行全口义齿修复,三年前开始出现左下颌角部反复疼痛肿胀,抗生素治疗后消失.曾作过二次脓肿切开引流.一周前再次出现左下颌部肿痛,口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经门诊摄左下颌骨正侧位X线片见升支下颌体相接处有一埋伏齿.临床检查:面部外形不对称,左下颌角肿胀,压痛阳性,无波动,张口Ⅱ度受限.牙槽粘膜光滑无溃疡,左下颌磨牙后三角区肿胀,压痛阳性.左下颌骨正侧位X线片示:左下颌升支和体部相接处有一埋伏齿,呈磨牙形态,牙冠向颊侧倾斜,周围骨松质有不规则破坏吸收影,骨皮质完整未见破坏.手术所见:入院后经抗生素治疗肿胀消失,张口度恢复正常.在左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埋伏齿摘除感染灶刮治术,经升支前缘向下至牙槽粘膜切口,沿骨膜下向舌侧分离后,见骨质无破坏.用骨凿去除部分舌侧骨皮质,开窗显露埋伏齿,拔除牙齿,观其形态为智齿.刮出周围包膜及周围部分骨松质,冲洗后缝合切口,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包膜组织送病理结果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建议再次手术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放弃治疗出院.术后两个月出现下唇麻木,三个月出现软组织下肿物,未再复诊,失访.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霞;王兴;李自力;杨朝晖

    目的 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青年恒河猴16只,全麻下行下颌角部骨截开术及牵引器置入术,术后第5天开始以0.5 mm×2次/d的速度牵引,共15 d.采用八导肌电图仪,表面电极在颏孔处刺激,针电极在卵圆孔附近记录,分别在术前、牵引完成后0、2、4、6、9、12周时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测试.结果牵引完成时潜伏期较术前增加22.18 %,其后逐渐降低,至牵引完成后12周时仍较术前高10.70%.牵引完成时波幅降至术前的28.54%,牵引后12周时恢复至术前的99.84%.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的功能会产生暂时性影响,随着神经髓鞘和轴突的再生,神经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 第一届北京国际口腔种植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学组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学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德国精粹国际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口腔种植会议于2000年10月13~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日本、南韩、新加坡及欧洲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会议是我国口腔种植学专业有史以来规模大的学术会议.会议邀请了现代口腔种植学奠基人、瑞典哥德堡大学Branemark教授,原欧洲种植学会主席、现德国修复学会主席、德国阿亨大学Spiekermann教授,现任德国种植学会主席、德国爱尔兰根大学Neukam教授,瑞士苏黎世大学牙学院院长Scharer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牙学院院长Watzek教授,德国Feldstadt种植医院院长、IMZ种植系统发明人Kirsch博士以及四川大学口腔种植中心吴大怡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兴、林野教授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 分叉下颌神经管的研究概述

    作者:李庭庭;刘亚林;李长义

    分叉下颌神经管(Bifid Mandibular Canal,BMC)是下颌神经管的一种常见变异,因其主要位于下颌骨升支,磨牙区及磨牙后区,涉及下颌第三阻生齿拔除、种植体植入术、自体骨移植、根管治疗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等操作时易发生下牙槽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因高分辨率及图像精确能够清晰显影颌骨解剖结构,而通过锥形束CT检测到分叉下颌神经管的发生率约为10.2%-65%[1-9],且分叉下颌管之磨牙管在CBCT中的发生率与尸体解剖的发生率基本一致[10],因此可见CBCT可以准确的判断分叉下颌管,明确其位置、走向.本文对分叉下颌神经管的发生原因,分型及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的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 不同结扎方法对失神经支配大鼠牙周炎的影响

    作者:高艳;孙静;高玉光;郭晶晶;王青山

    目的:比较牙颈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正畸结扎丝结扎+高糖饮食对失下牙槽神经支配下大鼠牙周炎进展的影响。方法:将80只2月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离断下牙槽神经+丝线结扎下颌第一磨牙+高糖饮食组(P1组);离断下牙槽神经+正畸结扎丝结扎下颌第一磨牙+高糖饮食组(P2组);单纯诱导牙周炎组(P3组);单纯离断下牙槽神经组(P4组);假手术组(N组)。分别在1周、2周、4周、6周取标本,进行临床指标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P4组和N组未见牙周炎表现, P1、 P2、 P3组均出现牙周炎, P1组较P2、 P3组牙周损害出现早且严重。结论:丝线结扎下颌第一磨牙+高糖饮食更容易诱导失神经支配的大鼠形成牙周炎。

  • 低频脉冲超声对失下牙槽神经后下颌骨病理改变修复的影响

    作者:杨博;吴庆庆;张亮;郭彦君;宫苹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超声对于神经损伤导致的骨质病变的修复效果,并探讨超声作用的佳剂量.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法经颊侧入路截断大鼠下牙槽神经,对接缝合后每日行低频脉冲超声干预,术后4周行下颌骨取材,进行感觉功能的恢复测试,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显微CT定量观察骨质改变,并通过HE、Masson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病理变化.结果 截断神经后超声干预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同时提高骨小梁厚度与连续性,且占空比越高,效果越明显.结论 低频脉冲超声可促进神经损伤导致的骨质病变修复.

  • 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相关的下颌管解剖研究

    作者:华泽权;刘妍琼;宋九余;陈志洪;佟浩

    目的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和位置关系,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用30具完整的干燥下颌骨标本,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 3mm呈冠状锯开下颌骨,观察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第二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87%,中间型占13%;在连线切面的位置内侧型占92%,中间型占8%;在下颌孔下3mm平面内侧型占98%,外侧型占2%.越接近下颌孔,颊侧骨皮质越厚.结论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及比邻关系,可避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中下齿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 下牙槽神经挤压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卜令学;李宁毅;杨学财;蔡圳;童庆春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大白兔下牙槽神经挤压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下牙槽神经挤压伤后,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用药组.对二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作比较.结果 NGF能使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增加;术后相同时间NGF组神经传导速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下牙槽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 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测试方法研究

    作者:杨朝晖;王晓霞;谢秋菲

    目的寻求测试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16只恒河猴68次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测试,比较口内进针法及口外进针法,找出记录感觉动作电位稳定的测试方法.结果其中3只恒河猴用同心针电极口内进针法记录到的感觉动作电位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操作困难.16只恒河猴采用口外进针法均可得到清晰、稳定的感觉动作电位.结论采用同心针电极口外测试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上、下牙槽神经麻醉区域异位1例

    作者:朱勇海;朱国光

    患者,女,37岁.因右上后牙龋坏多年反复肿痛,于2000年11月9日前来本科要求拔除患牙.患者全身无其他不适症状,8|残冠、探(-)、叩(±)、略向颊侧错位,牙周无明显充血.普鲁卡因皮试阴性.抽取2%普鲁卡因注射液4ml,常规消毒后于7|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粘膜皱折处,向上、内、后方向进针约2cm深度,针尖有碰及上颌结节之感觉,回抽无血即注射麻药约3ml,同时再于右侧腭大孔注射麻药约1ml.约五分钟后检查:8|腭侧牙龈已无痛感,颊侧牙龈分离时尚有痛感,认为患者将触觉误为痛觉,即用牙挺试之,痛不能忍受,并诉上牙不麻,但感到右下唇部及舌尖部有麻木肿大之感觉.疑为患者叙述不清,再观察约3分钟,仍为上述症状.考虑为对普鲁卡因的敏感性差异而另取2%利多卡因稀释液4ml,以上述同样方法注射行右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5分钟后再次拔牙仍有痛感,同侧舌尖及下唇麻木肿大之感觉,再观察5min,仍为上述同样感觉,牙挺挺之不能忍受.

  • 神经支配与拔牙窝的骨愈合

    作者:林海;王承勇;王锦;卢萌;陈伟辉

    背景:拔牙窝的新骨形成与骨量保持受体内外多种因素调控,神经系统通过介导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骨代谢.目的:观察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的调节作用,探讨神经支配与拔牙窝骨愈合的相互关系.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以未切除侧为对照,拔除失神经支配侧和正常侧前磨牙,放射影像学方法检测术后2,4,8,12 周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和CT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拔牙窝唇颊侧牙槽嵴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0.01),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或0.01).提示失下牙槽神经支配影响拔牙窝的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相关下颌支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马嘉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的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明确目前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1至2011年收录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文章共计26篇。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骨切开位置密切相关的下颌小舌区域骨松质的分布情况、与劈开过程相关的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骨松质的分布以及与固定过程相关的下颌管在角部及角前部的定位和走向,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问题。针对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手术过程,制定出术前 CT 检查的具体项目,依据所测量的数值指导临床操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解剖学测量的基础研究能更大程度地应用于临床。

  • 以成人体外下颌骨标本进行下颌管多断面数据观测

    作者:浦铁民;朱辛奕;李剑锋;刘丽梅;甄昌浩

    背景:近年牙种植以及正颌外科手术日益普及,下颌管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国内外实体标本测量数据报道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实体下颌骨标本,经过测量明确下颌管及邻近组织的解剖数据,为临床进行牙槽外科手术、牙种植以及正颌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以及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3/09在吉林医药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完整下颌骨标本20具.方法:选取16具牙列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和4具无牙下颌骨标本,测量下颌骨,在矢状剖面和颏孔后区每个牙位截面上有关磨牙、牙槽嵴以及下颌管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颏孔的位置、颏孔前缘到颏管前缘水平距离、下颌孔的位置、下颌管与磨牙根尖及各方向上骨板的距离.结果:下颌管位于下颌骨体内下方走行中偏舌侧,并近下颌骨下缘,与下颌第三磨牙根尖距离近,在颏孔前方转向后外和颊侧出颏孔.下颌管在无牙下颌骨上与牙槽嵴顶距离明显缩小.结论:通过对下颌骨离体标本做多断面的观察和测量,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使得临床医师能更好的制定手术方案,预防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以及下颌角骨折和颌骨的侧壁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