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峰;吴春兴;查悦明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准确度.方法 选取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SPECT/CT骨显像,分析患者的脊柱骨转移瘤诊断结果 .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SPECT/CT骨显像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准确度为9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91.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95.7%.脊柱骨转移瘤的转移部位:除5例多发转移患者外,其余42例患者共发现脊柱骨转移灶73处,其中以胸腰椎转移病灶为主,腰椎有19处,胸椎有45处.结论 SPECT/CT骨显像在脊柱骨转移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 SPECT/CT(16层)骨显像对356例鼻咽癌放疗前的骨评价

    作者:黄庆强

    目的:探讨SPECT/CT(16层)全身骨显像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骨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356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行SPECT/CT(16层)全身骨显像和常规颅底部融合显像、远处转移灶融合显像;统计分析骨显像阳性率,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骨显像阳性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以阳性部位统计,颅底的阳性率高(93.6%),其次为肋骨、脊柱、骨盆、四肢、胸骨、肩胛骨;不同临床分期骨显像的比较,随着分期增加,骨显像阳性率增加;不同病理类型骨显像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NPC患者放疗前常规进行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颅底融合显像,对鼻咽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血清CA15-3和B-AKP检测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雁;张霞;袁士强

    为探讨血清CA15-3和B-AKP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对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CA15-3和B-AKP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①血清CA15-3和B-AKP的值随着骨转移分期的增高而逐步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血清CA15-3和B-AKP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呈正相关;③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63.3%,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94.5%;血清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59.6%,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73.5%;当血清CA15-3<25U/mL同时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CA15-3和B-AKP测定在乳腺癌术后骨显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乐乐;吴文芳;刘任从;杨瑞;王晓雯;王峰;王自正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 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 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全身骨显像多处异常浓聚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兴勇;姜敏;耿峻;胡德胜;何健;范贤东

    为探讨全身骨显像有多处异常放射性药物浓聚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及结果分析.对7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病灶组36例和疾病对照组37例,行全身骨显像和血清五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37名无肿瘤病史的体检健康人为正常组,行血清五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分别对病灶组和疾病对照组以及病灶组与正常组进行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和CA19-9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36例全身骨显像有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病灶的病灶组与37例无异常骨显像的疾病对照组比较,两组中仅CE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5),其余四项肿瘤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组与正常组比较,CEA、CA125和CA19-9三项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临床实践中全身骨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有机结合,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99Tcm-MDP在SPECT/CT骨显像中两种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亚清;廉昊燃;曹莹

    目的 探讨 99Tcm-亚甲基二磷酸(MDP)应用头皮针生理盐水静脉开路及常规静脉注射方法对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 99Tcm标记化合物MDP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然后进行 SPECT/CT断层显像扫描,可显示骨骼位置、形态、血供和代谢情况及病变范围.本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520例全身骨显像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0%与对照组7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DP注射显像剂的准确度及剂量是保证全身骨显像扫描图像清晰度的可靠前提[1],经本组研究头皮针生理盐水静脉开路是安全有效的注射方法,能确保注射显像剂的准确度,此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无损伤等优点,可供临床实施参考.

  • 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和CT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龙奎;王迎秋;牛晓南;刘学军;王力金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亲骨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患者无骨痛症状时已有转移,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多数已处于晚期,因此,判断肺癌骨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意义.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发现转移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EA和降钙素(CT)是肺癌诊断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2].本文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CEA和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 99mTc-MDP骨显像诊断肾性骨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燕;商红

    近20多年以来随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和进步,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可是肾性骨病的患者并没有减少,且由于内科透析因素的影响,铝中毒而导致的骨骼变化,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导致的骨、关节病变,慢性肾性骨病的病例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它现已成为慢性肾衰和透析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慢性肾衰尿毒症期骨病的发生率甚高,尤其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率更高.由于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而核素骨显像有助于肾性骨病的早期诊断.

  • 强直性脊柱炎核素骨显像与病理

    作者:李俊雄;奚宝珊;欧阳亮;林琛;罗修文

    目的利用核素骨显像与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的病理活检结果,探讨核素骨显像骶髂关节与骶骨核素比值测定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10例临床诊断AS的患者,共19个骶髂关节(正常关节1个,CT诊断为 0、Ⅱ、Ⅲ、Ⅳ期骶髂关节炎18个).先行核素全身骨显像、骶髂关节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 ,1~3日后均行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病理活检显示18个为骶髂关节炎关节分别有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血管翳侵入、骨质破坏等病变.核素骶髂关节显像发现核素比值升高者15个.10例患者均有全身其他关节或脊柱病变. 结论核素骨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有利于AS的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对AS的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评估骨肉瘤侵袭范围初探

    作者:冯瑾;杨芳;邓志平;张连娜;程晓光

    目的 寻找一种评估骨肉瘤侵袭范围的骨显像半定量方法,探讨骨显像如何更准确测量肢体骨肉瘤骨侵袭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骨肉瘤患者,均于术前行全身骨扫描.设计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变化率阈值法,放射性计数变化率R=(T-NT)/NT×100%,公式转化为T=R×0.01×NT +NT,假设多个R值,获得多个肿瘤边界T值,手工移动T值感兴趣区,即可获得肿瘤范围测量值,同时采用骨显像目测法测量肿瘤范围,以病理范围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方法准确性.结果 骨显像目测法与病理范围有显著性差异(t=-3.041,P=0.006<0.01).骨显像阈值法R取80%(t=-1.519,P=0.143 >0.05)、100%(t=-0.642,P=0.527> 0.05)、120%(t=0.192,P=0.850 >0.05)、140%(t =1.178,P=0.252 >0.05)时与病理范围无显著性差异,R取100%及120%时平均差值小.骨显像目视法测量结果与病理测量结果误差在10mm内、20mm内及30 mm内的病例数比率分别为39.1%(9/23)、56.5%(13/23)及73.9%(17/23),骨显像丰定量分析法,R=100%时相应比率为65.2%(15/23)、87.0%(20/23)及95.7% (22/23),R=120%时相应比率为69.6%(16/23)、91.3% (21/23)及95.7%(22/23).结论 在评估骨肉瘤远关节面骨侵袭范围方面,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变化率阈值法提供了较目视法客观准确的测量值,建议R阈值取100%或120%.

  • 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异位骨化诊疗的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靳会宾;杨吉刚

    异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骨组织以外的正常软组内的异位畸形成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1918年,Dejerine 和 Cecillie 首次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脊髓受伤病人的软组织内的异位成骨,并称之为关节周围骨关节病( raosteoanhropa_thy),这也是早期对异位骨化的命名[1]。因异位骨化的早期临床表现与局部炎症相似并且多发生于肌肉组织内,故不少文献至今仍称之为骨化性肌炎( myositis ossificans,MO)。但Lima等学者认为,异位成骨并非仅发生于肌肉组织,如此命名并不确切,应将发生于骨组织以外的异常骨化统称为异位骨化[2]。

  • 骨显像中肾脏不显影或淡影的研究

    作者:戴儒奇;李伟

    目的探讨肾脏不显影或淡影在骨显像中的意义. 方法复习骨显像病例,选出肾脏不显影或肾影较正常肋骨影淡的所有病例,了解这些病例在疾病中的分布.结果复习4709例患者的骨显像病历,发现153例出现肾脏不显影或淡影,除外45例为肾功能不全,剩下的108例中 ,102例出于有恶性肿瘤的病例,4例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2例为良性骨疾病.在有恶性肿瘤的102例患者中,82例有骨转移,同时侵犯2个区域以上的72例,同时侵犯3个区域以上的62例,同时侵犯4个区域以上的48例,全身侵犯的36例,且有16例呈"超级影像”表现.82例有骨转移的病例主要出于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和肺癌.在153例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中出现23例(15.0%);在38例有骨转移的胃癌中出现4例(10.5%);在206例有骨转移的乳腺癌出现9例(4.4%);在983例有骨转移的肺癌中出现29例(4.0%).结论除外肾功能不全,骨显像时出现肾脏不显影或淡影,提示有广泛的代谢旺盛性骨疾患存在可能,且多见于前列腺癌和胃癌的广泛骨转移及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 骨显像时淋巴瘤摄取99Tcm-MDP 1例报告

    作者:禹晖;张智勇;张放林

    患者男,49岁,因腰部扭伤后引起腰痛、胸痛1月余,干咳,发热1周,以纵隔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格检查:疲倦面容,左腋下可触及绿豆大淋巴结1个,腹肌紧张,腹部膨隆,压痛不明显.化验:白细胞14.69×109/L,红细胞2.83×1012/L,血红蛋白80×1012/L,血小板61×109/L,血沉30mm/h.MRI检查:①后纵隔、腹膜后、腹腔多发占位,考虑为淋巴瘤.②左侧胸腔积液.③脾大,多为淋巴瘤侵犯,并有坏死、出血.左侧胸腔穿刺:抽取液体1000ml,见淋巴细胞较多.临床诊断为淋巴瘤.因患者腰痛怀疑有骨转移,故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全身骨骼显示清晰,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缺损区.

  • 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核素示踪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监测疗效、探测术后转移病灶、判断预后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间碘苄胍(MIBG)显像、骨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显像、PET、PET/CT显像等在神经母细胞中的应用以及MIBG和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 全身骨显像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程光华;顾红;黄钢

    目的为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浓度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PCa、24例骨显像分级2级以上患者治疗后行骨显像及血清PSA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PCa患者血清PSA测定阳性率高,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而骨显像对于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4例骨显像分级2级以上的患者骨转移程度与血清PSA含量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骨显像与血清PSA浓度联合检测对于PCa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同机CT图像伪影对骨断层显像衰减校正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澎;谭建;张富海;贾强

    目的 评估同机CT图像中的伪影对SPECT/CT骨断层显像衰减校正(AC)图像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78例患者骨断层显像资料,观察CT图像(及CT衰减图)中有无伪影,并对比非衰减校正(NC)图像,计算伪影区累及的局部骨骼放射性计数的变异系数(CV)及差值百分比(PD),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判断CT图像中伪影是否对骨断层AC图像结果造成影响.结果 38例同机CT图像产生伪影的病例,相应CT衰减图中均产生了同样形态的伪影信息,包括视野截断伪影、胸腹气体伪影、光子不足伪影等.受到伪影影响的骨断层AC图像中,除了局部骨骼的均匀性(CVAC 17.62%±4.13%,CVNC 11.19%±3.81%;t=2.13,P<0.05)和放射性计数分布(PDAC 16.98%±3.31%,PDNC 9.84%±1.62%;t=2.46,P<0.05)均受到影响.结论 同机CT图像中出现的伪影也会在CT衰减图中生成错误的校正信息,必要时应采用NC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 18F-FDG SPECT/CT与99Tcm-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洁;韩丽君;屈婉莹;李伟

    目的比较18F-FDG SPEC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8例有骨转移,共发现47个转移灶.18F-FDG SPECT/CT发现8例骨转移,99Tcm-MDP骨显像发现7例骨转移(P>0.05);18F-FDG SPECT/CT发现45个转移灶,99Tcm-MDP骨显像发现26个转移灶(P<0.01).18F-FDG 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95.74%,特异度89.47%,准确度93.94%;99Tcm-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55.32%(P<0.01),特异度为94.74%(P>0.05),准确度66.67%(P<0.01). 结论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18F-FDG 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应进一步行18F-FDG SPECT/CT显像,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 99Tcm-MDP骨显像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痛中的应用

    作者:高海燕;赵德善;张宝牛;刘炯;梁宏伟

    目的 探讨99 Tcm-羟基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显像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骨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RA患者,均接受99Tcm-MDP骨显像,同期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MCV)、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G(LgG).通过勾画ROI技术测出代谢活跃关节的高计数(Maxcount),以其作为因变量,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axcoun与RF、anti-CCP、anti-MCV、GPI、ESR、CRP、LgG的相关性.结果 anti-MCV对Maxcount具有显著性影响(Beta=0.414,P=0.008),且呈正相关(B=0.031,P=0.008),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7.862,P=0.008);其余6项血清测定值与Maxcount无明显相关(P均>0.05).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单侧检验显示anti-MCV与anti-CCP、ESR与CRP均显著正相关,且关系较密切(r均>0.50,P均<0.001).结论 99Tcm-MDP骨显像不仅可早期诊断RA患者软骨和(或)骨破坏,还可间接提示RA是否处于活动期.

  • 99mTc-MDP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

    作者:白砚霞;YANG Fang;陆敏秋;PENG Jing-jing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结果 86例患者用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阳性率为97.7%,共发现病灶447处,脊柱、肋骨易受累.其中87.7%骨显像异常表现为放射性浓集:肋骨多为多处点状放射性浓集,脊柱为多处条状放射性浓集.12.3%病灶为放射性减低.骨显像比X线摄片发现病灶多,其与X线摄片发现病灶的符合率为45.3%.治疗监测:缓解期患者有74.3%(26/35例次)可见原病灶放射性浓集程度减低,检查13例次进展期MM骨显像示病灶数增多.结论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监测意义,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规手段之一.

  • 乳腺癌放疗后肋骨骨折的骨显像表现分析

    作者:林琳;贾莹莹;郑容;刘琳;耿建华;陈盛祖;乔士珍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放疗致肋骨骨折的骨显像增高灶的形态、位置、出现和消失时间及X线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18例诊断为放疗后肋骨骨折的乳腺癌患者的骨显像系列片. 结果该组增高灶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多为轻、中度放射性摄取,多发者线性排列,位于第3~7肋腋前线上或第2肋中部.增高灶出现距离放疗结束的时间为9至39个月.X线示相应肋骨局部骨质密度增高、骨痂形成或断裂不愈合.结论 根据肋骨增高灶的形态、位置、与放疗的时间关系及X线表现有助于与骨转移鉴别.

203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