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解邦杰;刘成龙;任在上;赵鑫;张萌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修复牙周牙槽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治的牙周牙槽缺损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30例进行随访调查,采用牙周X射线片新生骨量和形态,探索自体骨、Bio-oss骨粉以及二者联合修复牙周牙槽缺损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自体骨移植组良好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100%,联合材料组总有效率达到100%,均优于Bio-oss骨组的90%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X射线检测发现,联合材料组的骨区密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的骨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对牙周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自体骨、Bio-oss骨粉二者融合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具有极佳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骨移植效果,在实践中值得借鉴。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作者:王晓霞;王兴;李自力

    牵引成骨术[1]在颌面外科主要用于矫治小下颌畸形、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并在上下颌骨宽度不足、严重上颌后缩畸形、下颌骨或牙槽骨缺损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位于骨性下颌管中,在下颌骨牵引过程中会同时受到牵拉,这是否会损伤IAN 的形态结构,能否完全恢复,目前意见不统一.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IAN形态结构的动态影响.

  • Bio-Oss结合 SIS 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武堂

    目的:应用 Bio - Oss 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牙槽骨缺损,探讨 SIS 能否增强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槽骨嵴,两壁骨缺损的雌雄各半的骨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B、C、D 四组,每组均为15只。A 组缺损处给予 Bio - Oss 骨粉+ SIS 填充;B 组缺损处给予 Bio - Oss 骨粉填充;C 组缺损处给予 SIS 填充;D 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 X 线片观察植骨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 CT 检查,以邻牙为参照测量植骨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A 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 B、C、D 组;采用 Bio - Oss 骨粉+ SIS 联合治疗的A 组疗效显著优于 B 组和 C 组,骨缺损区有新骨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Bio - Oss 骨粉结合 SIS 修复牙槽骨缺损能有效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修复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鑫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患者修复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患者外伤导致上颌牙槽骨粉碎性骨折且牙齿折断无法保留,估计骨质缺损量大,高度、丰满度不佳不能行满意修复患者18例,在一期手术同时植入Bio - OSS骨粉并覆盖Bio -Gide膜,术后10日拆线,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结果:所有患者无不良症状和体征,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Bio - OSS复合人工骨植入区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植入区内人工骨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明显改善了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GBR技术是理想的骨增量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 牵引成骨术重建下颌牙槽骨缺损的研究现状

    作者:尹雪莱;张陈平;徐立群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切开骨组织,保留附着骨膜及伴行血管,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延长或重建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目的的技术[1].牙槽牵引成骨技术是利用牵引成骨原理,缓慢牵拉附着有黏骨膜的游离端骨段(牵引盘),使牵引盘和基底骨段之间的牵引间隙形成新骨的技术.

  • 人工骨加自体骨修复中老年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福琴;朱菲;张昊;张丽军

    目的 探讨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修复中老年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3例中老年因外伤前牙牙槽骨缺损需植骨者,用nHAC加术区游离的自体骨修复缺损,采用固定正畸技术对松动牙进行固定.术后1、2、3、6、12个月复诊,术前术后均对病损部位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缺损程度及新骨形成和骨密度改变.结果 nHAC加自体骨修复中老年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愈合成功率95.65%,脱位牙复位固定治疗成功率88.23%,所有患者无不良症状和体征,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明显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植入区可见新生骨小梁,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有所改善,植入骨与宿主骨组织融为一体,牙槽骨缺损修复.结论 nHAC加自体骨修复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可以增强牙槽骨密度,恢复牙槽骨的丰满度,保留了更多的牙齿,也为义齿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 牙槽骨扩展增加骨量后的植牙术

    作者:王银龙;孙少宣;周健;何家才;王元银;唐燕

    目的观察运用致密羟基磷灰石(HA)微粒,在颌骨萎缩患者牙槽嵴上行牙槽骨扩展术后行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HA颗粒采用牙槽骨扩展术和粘骨膜下隧道法,对26例颌骨萎缩患者增加牙槽骨骨量后行人工种植牙。结果牙槽骨扩展术后置入HA颗粒不移位不弥散,与基骨牢固相接,人工种植牙时间为术后3.2个月,26例全部成功;粘骨膜下隧道术6 例置入HA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移位、弥散,与基骨大多为纤维性包裹及部分新骨长入,人工种植牙时间为术后4.8个月,1例失败。结论运用牙槽骨扩展术大大地扩大了人工种植牙的适应证、缩短疗程和提高成功率。

  • 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修复兔下颌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星纲;邓旭亮;邹超;吕培军;王新知

    目的 观察自行研发的2种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制备10mm×8mm箱状骨缺损,分别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与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2种支架材料,分别在4、6、8、12周时各处死2只.采用肉眼观察,锥形束CT与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效果与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在各时间点成骨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在12周时,完全修复骨缺损.结论 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可以快速、有效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

  • 错(牙合)畸形伴牙槽骨缺损及其治疗方式

    作者:孙良龚;王博;房兵

    正畸治疗的关键行为是使牙根在牙槽骨中移动,牙根周围包绕的牙槽骨是否健康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回顾相关研究,探讨自然状态下牙槽骨缺陷存在与否,其存在的危害性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作者:凌均棨;韦曦;刘红艳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常见的多发病,可引起牙齿及颌面部剧烈的疼痛和肿胀.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患牙仍存在4%~15%的失败率~([1]).经过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仍迁延不愈的病例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2]),表现为复发性根尖周脓肿和进行性骨质破坏,并导致牙槽骨缺损和牙齿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牙髓病临床治疗的新难点,也是专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

  • 一种新型的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作者:鄂玲玲;王东胜;师占平;吴霞;吕燕;王家柱;刘洪臣

    目的:探讨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牙槽骨缺损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2.5kg)麻醉后,在其下颌骨门齿远中做10×4×3mm的缺损,术后0d及术后12w对缺损部位进行X线检查、苏木素伊红及甲苯胺蓝组织学染色.结果:X线及组织学染色显示,于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做10×4×3mm的缺损未伤及门齿及颏神经.术后12w,缺损处未见明显新生骨生成.结论: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牙槽骨缺损模型.本研究为探讨重建牙槽骨缺损及评估植骨材料在颌骨的成骨能力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中小型动物模型.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模型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凝胶重建牙槽嵴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郑谦;周立伟;魏世成

    目的:研究n-HA/PA66凝胶注入牙槽嵴缺损后的重建效果及修复过程.方法:在犬两侧前磨牙区建立牙槽嵴缺损模型,在一侧缺损中注入n-HA/PA66凝胶,另一侧作空白对照.术后4,8,12,16周比较两侧牙槽嵴的高度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牙槽嵴表面形态良好.凝胶修复侧牙槽嵴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第4周凝胶周围尚未见成骨迹象;直至第16周时,包裹凝胶的肉芽组织才出现早期的片状钙化基质.结论: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凝胶可有效重建牙槽嵴.术后第16周凝胶周围开始成骨,与牙槽基骨形成骨性融合.

  •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作者:张贤华;沈辉;杜岩;王照五;欧龙

    目的:研究口腔锥形束CT(CBCT)在评价根分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28颗下颌磨牙,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曲面断层片与CB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BCT对所有根分叉病变能够准确分度,和传统曲面断层片比较,在评估根分叉区域的牙槽骨缺损和颊、舌侧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从三维立体评估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在根分叉病损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曲面断层片更为准确.结论:CBCT在根分叉病变的分度诊断方面较传统曲面断层片方法更为准确,同时牙槽骨破坏形态学描述上提供更多的信息.

  • 局部牙槽骨缺损自体下颌块状骨onlay植骨重建种植技术

    作者:蒋析;邱立新

    种植体的成功存活需要三维空间中足够的骨组织覆盖,而拔牙的手术创伤、长期的无牙状态、不合适的局部义齿、根尖周感染、其他手术创伤、先天缺牙或者外伤致牙列缺损,都有可能导致牙槽骨的高度或(和)宽度不足,限制了种植体在颌骨中的植入.重建缺损牙槽突的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引导性骨组织再生、牵引成骨等.

  •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治疗牙周炎骨下袋的临床体会

    作者:关焕英

    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后导致牙齿松动,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牙周炎治疗的重点在于消除炎症的基础上有效修复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拔牙窝骨愈合

    作者:李淑慧;戴晓玮;张文丽;陈诚;吴佩玲

    背景:牙槽骨骨量不足将不能满足种植修复的审美和功能重建的要求。目的:观察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新西兰兔拔牙创窝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7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均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窝内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复合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窝植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模型组牙槽窝不植入任何材料。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兔牙槽嵴及黏膜明
      显凹陷,宽度变窄;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兔牙槽骨骨壁厚度、牙槽骨宽度、高度差值、骨密度增加,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骨骨壁厚度、牙槽骨宽度、高度差值、骨密度大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骨小梁排列情况优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模型组。②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在拔牙窝内能够起到促进拔牙窝骨质生长,达到促进牙槽骨生长与修复的目的。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修复骨质疏松性牙槽骨缺损

    作者:文艺;杨鸿旭;刘倩;梁源;刘竹影;丁寅

    背景: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雌激素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血管内皮祖细胞也可提高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功能。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修复去势大鼠牙槽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将制备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血管内皮祖细胞膜片植入去势大鼠牙槽骨缺损处,或不植入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2,4,8周分别取材,通过Micro-CT扫描的方法评价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单一的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以及单一的正常血管内皮祖细胞膜片,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具有更强的成骨活性以及骨修复能力。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诚;李淑慧;张文丽;李一鸣;周晶;吴佩玲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能否提高其体外增殖的能力是促进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方法:兔耳中央动脉抽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置于新鲜的DMEM培养液中,分别于37℃下静置7,14,21,28 d,收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检测析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抽取兔骨髓进行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收集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配制成条件培养液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高,21-28 d是质量浓度增长快阶段,在28 d时达到高峰;同一刺激浓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在0至1 d降低,1至2 d明显升高,2至3 d为平缓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快的是150 ng/L组。实验证实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析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含有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50 n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条件培养基中培养两三天时,增殖速度为快。

  • β-磷酸三钙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植入拔牙窝位点保存牙槽骨

    作者:庄艳琴;陈慧敏;吴齐越;王泽华;吴明月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能促进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再生,而β-磷酸三钙作为支架材料负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二者不仅功能互补,且能充分发挥骨诱导及骨传导的双重效应.目的:以β-磷酸三钙骨粉为支架负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在兔下前牙拔牙位点保存实验中的作用及对牙槽骨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n=9),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建立拔牙窝位点保存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 β-磷酸三钙骨粉/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复合物,材料组植入单纯 β-磷酸三钙骨粉,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及药物,造模后4,8及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大白兔,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测量以及影像学测量评价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影像学结果,造模后4,8及12周剩余牙槽骨的相对长度为:实验组>材料组>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锥形束CT可见:随着时间推移,造模后4及8周实验组和材料组材料逐渐降解,实验组新生骨量较材料组和空白组明显,12周时实验组拔牙窝基本完成重建,材料组及空白组仍有部分骨缺损;②组织形态学表明:造模后4周实验组见明显骨沉积线,骨小梁增宽;材料组及空白组新生骨较少.造模后8周实验组内可见少量未降解的支架材料,见成熟的板层状骨,材料组新生骨量增多,空白组成骨细胞明显.造模后12周实验组拔牙窝内骨改建基本完成,材料组仍可见少量支架材料,见致密板状新骨;空白组新生骨趋于成熟,见明显板层状结构;③结果表明,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能够有效保存拔牙窝剩余牙槽骨长度,促进新骨形成,具有保存拔牙位点的作用.

  • 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与可靠性

    作者:夏金圣

    背景:临床可以采取植骨方式治疗牙槽骨缺损,其中所选用的植骨材料对终植骨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63例牙槽突裂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8-15岁,均实施骨移植治疗,按照所选用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n=32)和骨诱导活性材料组(n=31)。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植骨效果、骨密度、未萌尖牙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未萌尖牙情况:自体骨组7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4颗向植骨区移动,1颗未出现明显改变;骨诱导活性材料组6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2颗未出现明显改变,2颗向植骨区移动。③牙槽骨密度:两组修复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修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排异及植骨材料脱落等不良事件。表明利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可以获得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可靠性。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