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 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姜虹;孙鲁雁;王耀钟;官群立;赵保东

    目的 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出52例病人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记录方法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后痊愈率为100%,无神经损伤情况.结论 临床上对牙周疾病等原因引起牙脱落拔牙等情况,病人可使用位点保存技术拔牙后实施种植术可达到有效治疗,并对人体无神经损伤,临床上可推广.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章欢

    目的:观察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5月收治的46例患者120颗种植体,分别通过即刻种植、微创拔牙及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植入拔牙位点,2个月后,对种植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个月后,40例患者120颗种植体均成功种植,且颊舌向间宽度下降2 mm,拔牙位点的牙槽嵴高度下降1 mm,其他均属正常。结论通过对拔牙位点进行即刻种植、微创拔牙及引导骨再生交叉结合使用,能有效的提高拔牙位点的保存效果,提升种植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 采用唇舌向分根方法拔除前牙残根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丹;刘长春

    目的 评价采用唇舌向分根方法拔除前牙残根的拔牙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6月在我科特诊室就诊的位于龈下不能保存的前牙残根患者68例(85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唇舌向分根法拔除,评价拔牙后效果.结果 拔牙窝唇侧骨板无破坏、唇侧牙龈无撕裂、邻牙间牙槽骨无损伤.结论 采用唇舌向分根方法拔除前牙残根,对牙槽嵴和拔牙位点保存有明显的意义.

  • 同种异体骨材料及其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作者:贾新华;张志军;于德明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材料及其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因牙周病变而接受拔牙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拔牙结合位点保存术,而基于此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材料进行充填.比较两组术后骨吸收量及骨密度CT值.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吸收量、骨密度CT值等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材料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对牙槽骨吸收予以有效预防,且还可提升骨密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景辉;杨瑛;张方明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拔除下颌磨牙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拔牙后即刻在拔牙窝内植入 Bio - Oss骨粉,创口表面覆盖 Bio -Gide胶原膜,对照组20例患者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定期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拔牙窝愈合情况,于拔牙后即刻与拔牙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 CT(CBCT),观察和测量牙槽骨垂直向吸收量、牙槽骨高度与宽度、骨密度和新骨轮廓的变化,评价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结果拔牙后6个月实验组牙槽骨垂直向吸收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新骨轮廓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CBCT 测量统计学分析后证实两组间牙槽骨高度与宽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位点保存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因拔牙而造成的牙槽骨吸收,很好地维持拔牙位点的骨量,从而为后期的种植牙修复提供良好的位点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修复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鑫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患者修复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患者外伤导致上颌牙槽骨粉碎性骨折且牙齿折断无法保留,估计骨质缺损量大,高度、丰满度不佳不能行满意修复患者18例,在一期手术同时植入Bio - OSS骨粉并覆盖Bio -Gide膜,术后10日拆线,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结果:所有患者无不良症状和体征,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Bio - OSS复合人工骨植入区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植入区内人工骨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明显改善了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GBR技术是理想的骨增量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 两种骨替代材料复合用于上颌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可行性

    作者:王艳;李淑慧;尼加提·吐尔逊;张晓倩;吴佩玲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复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上颌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随机分成三组,拔除上颌左右第二切牙后,A组植入PRF+CHA,B组植入CHA,C组为空白对照,4周、12周分别处死3只犬,取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形态学测量,组织学观察,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骨密度来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游标卡尺测量:统计学分析所有时间点上三组唇舌侧牙槽嵴宽度差值存在差异,且A组差值小(P<0.05);大体观察:4周与12周时拔牙窝唇侧骨吸收程度A组<B组<C组,12周A组牙槽嵴丰满度优于B组和C组;CT值显示不同愈合时期A组拔牙创CT差值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A组拔牙窝内新生骨组织数量质量均好于B组和C组,12周A组新生骨排列较B组、C组规则,成骨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结论 PRF+CHA应用于上颌前牙位点保存中可以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组织修复,达到拔牙位点保存的目的。

  • 下颌智齿位点行异种骨保存后骨壁厚度与吸收关系研究

    作者:樊佳东;吕源;李岩峰;张颖;韩奕诗;胡品;杨椿浩;李长健

    目的:探讨一种脱蛋白猪骨矿物基质(DPBM,The Graft(R))与脱蛋白牛骨矿物基质(DBBM,Bio-Oss(R))在下颌智齿位点保存后颊舌侧骨壁厚度与垂直吸收、水平吸收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例双侧下颌智齿中高位垂直阻生需拔除患者,左右两侧随机植入The Graft(R)和Bio-Oss(R),双侧均覆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R)).分别于术后即刻(T0)、术后12周(T12)、术后24周(T24)时均拍摄锥形束CT,测量两组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厚度及相应高度、宽度.利用SPSS21.0对双侧下颌智齿位点保存后(含两种异种骨)的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初始厚度与相应高度、宽度改变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下颌双侧智齿拔除行位点保存术后24周,舌侧骨壁初始厚度(L)与其高度(HL)、宽度(WL)的改变值具有相关性;颊侧骨壁初始厚度(B)与相应高度(HB)改变值具有相关性;骨壁初始总厚度(Th)与总高度(H)、总宽度(W)的改变值具有相关性.进一步对上述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L与HL、WL改变值,B与HB改变值,Th与H改变值具有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815X+0.073、Y=-0.762X+ 1.459,Y=-0.102X+0.546,Y=-0.145X+0.721.结论:下颌智齿拔除行位点保存24周内,牙槽窝骨壁初始厚度分别与其垂直向、水平向吸收呈负相关关系.

  • 两种异种骨在双侧下颌智齿位点保存后配对比较及组织学观察

    作者:吕源;李岩峰;祝洁;孙小雪;胡品;李长健

    目的:脱蛋白猪骨矿物基质(DPBM,The Graft(@))与脱蛋白牛骨矿物基质(DBBM,Bio-Oss(@))在位点保存后配对比较并观察二者成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双侧下颌智齿阻生患者,将二者随机植入左右两侧,均覆盖屏障膜.分别于本后即刻(T0)、12 周(T12)、24周(T24)拍摄锥形束CT,测量两组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厚度及相应高度、宽度.利用SPSS21.0对两侧牙槽窝前12周(T0-T12)、后12周(T12-T24)、总24周(T0-T24)时各指标的改变值做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24周时取部分患者植骨术区少量骨块,经HE染色,镜下观察两种异种骨成骨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双侧牙槽窝颊舌侧骨壁厚度、高度及宽度改变值在T0-T12、T12-T24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T0-T12与T12-T24时,Graft侧舌侧厚度、高度改变值,Bio-Oss侧舌侧高度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12-T24与T0-T24时,Graft侧舌与Bio-Oss侧舌侧厚度、舌侧高度、宽度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24周时两种异种骨材料周围均有新形成的骨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紧密结合,受检区均未发现炎性反应.结论:The Graft(@)与Bio-Oss(@)用于下颌智齿健点保存后,在牙槽窝骨壁吸收速率及程度上表现相似;且较薄的舌侧骨壁垂直向、水平向吸收远多于颊侧骨壁,骨吸收多发生于前12周;The Graft(@)与Bio-Oss(@)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

  • 生物玻璃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诗逸;王宏远;曹庆堂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缺失后,拔牙窝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吸收与黏膜萎缩,而拔牙窝的剩余牙槽骨骨量不足会对后期的临床种植与修复造成极大的困难与影响.拔牙位点保存术常用于牙拔除术同期或随后,行牙槽骨修复术,以延缓骨吸收、保存牙槽骨骨量与软硬组织形态,而临床上拔牙位点保存术常用的方法即为拔牙窝生物材料移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作为一类性能优良的骨替代修复材料,具有良好骨传导性、骨诱导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可塑性,可在材料与骨组织界面之间形成化学键合,诱导骨的修复与再生.目前生物活性玻璃已作为良好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

  • 作者:

    关键词:
  • 应用RBX复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立勋;王馨;高艳宇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与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用于犬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种犬,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双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一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及上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另一侧为实验B组,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C组空白对照组。A组植入PRF复合植骨材料RBX,B组植入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 OMA),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1只犬,制备组织标本,大体观察、CBCT检查评价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RF复合植骨材料RBX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复合骨移植材料,具有引导骨再生作用,可减缓拔牙后牙槽嵴吸收,达到保存拔牙位点的目的。

  • 基于拔牙位点保存的骨充填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乔峰;陈刚;张俊江;周志敏

    拔牙位点保存(ARP)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促进新骨生成、维持牙槽窝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的一种手段,在口腔种植领域具有普遍意义.随着骨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迅猛发展,对拔牙窝内移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已成为位点保存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旨在对近几年拔牙位点保存中骨充填材料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

  • 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露露;王立军

    目的 探讨使用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种植科门诊采用微创技术拔除磨牙的患者45例,试验组20例,拔牙窝内植入珊瑚骨粉,组织补片覆盖表面关闭拔牙窝;对照组25例,拔牙后常规处理.1、3、6个月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拔牙前及拔牙6个月后进行口内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并拍摄X线牙片,分别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使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两组拔牙前至6个月期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变化的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临床观察除有一例组织补片脱落外,试验组其他拔牙窝均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牙龈色、形、质与邻牙协调;而对照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显著缩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改变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相比,二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有效保存了进行种植牙修复所必需的骨量,是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术的合适材料.

  • 前牙区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于博涵;邓春富;赵宝红;张翀

    目的 评估经位点保存技术处理后牙槽窝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改变.方法 拔除6条杂种犬各自上、下颌两侧第二切牙,随机分两组,在一侧即刻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为实验组;另一侧不作处理,对照组.术后3个月处死获得样本,利用图像分析进行组织计量及形态的评估.结果 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平均骨量吸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牙齿拔除后,拔牙窝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能明显减少牙槽嵴萎缩吸收程度.

  • 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井斌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沈阳沈河长征口腔门诊部收治的因牙周病变需拔除磨牙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拔牙位点保存,对照组拔牙后自然愈合,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牙槽骨宽度、高度吸收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牙槽骨吸收.

  • PRF及其单独应用于位点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彧赟;陈玉友

    拔牙后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以及角化龈的保存对于种植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从全血中提取的纤维性血液制品,它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及纤维结构蛋白,近年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离心力以及转速对PRF的制备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探索,得到不同种类型的PRF.本文就PRF的类型以及其单独应用于口腔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PRF CGF A-PRF 位点保存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拔牙窝骨愈合

    作者:李淑慧;戴晓玮;张文丽;陈诚;吴佩玲

    背景:牙槽骨骨量不足将不能满足种植修复的审美和功能重建的要求。目的:观察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新西兰兔拔牙创窝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7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均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窝内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复合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窝植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模型组牙槽窝不植入任何材料。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兔牙槽嵴及黏膜明
      显凹陷,宽度变窄;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兔牙槽骨骨壁厚度、牙槽骨宽度、高度差值、骨密度增加,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牙槽骨骨壁厚度、牙槽骨宽度、高度差值、骨密度大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骨小梁排列情况优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模型组。②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在拔牙窝内能够起到促进拔牙窝骨质生长,达到促进牙槽骨生长与修复的目的。

  • β-磷酸三钙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植入拔牙窝位点保存牙槽骨

    作者:庄艳琴;陈慧敏;吴齐越;王泽华;吴明月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能促进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再生,而β-磷酸三钙作为支架材料负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二者不仅功能互补,且能充分发挥骨诱导及骨传导的双重效应.目的:以β-磷酸三钙骨粉为支架负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在兔下前牙拔牙位点保存实验中的作用及对牙槽骨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n=9),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建立拔牙窝位点保存动物模型.实验组植入 β-磷酸三钙骨粉/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复合物,材料组植入单纯 β-磷酸三钙骨粉,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及药物,造模后4,8及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大白兔,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测量以及影像学测量评价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影像学结果,造模后4,8及12周剩余牙槽骨的相对长度为:实验组>材料组>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锥形束CT可见:随着时间推移,造模后4及8周实验组和材料组材料逐渐降解,实验组新生骨量较材料组和空白组明显,12周时实验组拔牙窝基本完成重建,材料组及空白组仍有部分骨缺损;②组织形态学表明:造模后4周实验组见明显骨沉积线,骨小梁增宽;材料组及空白组新生骨较少.造模后8周实验组内可见少量未降解的支架材料,见成熟的板层状骨,材料组新生骨量增多,空白组成骨细胞明显.造模后12周实验组拔牙窝内骨改建基本完成,材料组仍可见少量支架材料,见致密板状新骨;空白组新生骨趋于成熟,见明显板层状结构;③结果表明,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能够有效保存拔牙窝剩余牙槽骨长度,促进新骨形成,具有保存拔牙位点的作用.

  •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毕小成;危伊萍;胡文杰;詹雅琳;徐涛;甄敏;刘云松;张波

    目的 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6颗患牙)和自然愈合组(5例,共7颗患牙).分别在拔牙后经位点保存或自然愈合后行种植治疗,6~8个月后接受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 ~ 30个月.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包括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乳头指数(PI)及种植修复体食物嵌塞与否.修复后每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边缘骨丧失量(MBL).根据Karoussis等2004年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计算种植体成功比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获得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整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两纽种植体修复后12 ~ 30个月存留率均为100%;位点保存组成功比例为100%,自然愈合组为42.9%.种植体负重1年时两组的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B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与自然愈合组种植体修复后1年时近远中MBL均<1mm,两组的远中M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种植体修复1年后每年边缘骨丧失均<0.2 mm,近中为(0.03±O.16)mm,远中为(0.05±0.10)mm.两组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均>85.结论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为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修复后12~ 30个月的成功比例高于自然愈合组,是可靠的牙槽嵴增量方式.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