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永胜;魏宝刚;吕龙;王伟

    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例的随访,与传统手术病例进行比较,探讨导航辅助手术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7例61膝(导航组),与随机抽取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82膝(传统组)作对照.所有病例均为初次置换,术前内外翻畸形均<1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X线资料、软组织平衡变量、术后出血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等.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72月,平均34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导航组为80~120 min;传统组为65~100 min,有统计学差异(P <0.05).髋膝踝经线(mFTA):导航组为(0.94±0.96)°,传统组(1.76±1.53)°,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α、β、γ、δ及Q 角,无显著差异(P >0.05),但导航组分布类似于标准正态分布,取值较为集中,极值范围小.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导航组为2°以内;传统组为2~4°,有统计学差异(P <0.05).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导航组为2~4 mm;传统组为5~7 mm,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24 h引流量:导航组为600~850 ml,传统组为550~800 ml,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OXFORD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红外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截骨精确性,使假体位置安装更精确、软组织平衡更佳,同时降低了假体位置和下肢轴线偏差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

    作者:侯利军;刘红振

    目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髁及胫骨髁间棘起止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12例.结论:计算机导航设备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可精确等长定位、明确骨隧道方向,有效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率.

  • 三维CT计算机导航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彪;孔荣;黄炎;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刘兵;沈点红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三维CT导航系统辅助下.对导航组13例患者植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65枚,其中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症2例;在x线透视下对传统组14例患者植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70枚,其中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术后均行CT扫描,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术后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导航组螺钉位置优62枚(95.4%),良3枚(4.6%),差0枚;传统手术组优57枚(81.4%),良10枚(14.3%),差3枚(4.3%).两组置钉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脊髓损伤.24例随访0.5-1.0 a,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结论:三维CT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手术精度高,并发症少.

  • 计算机导航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张耀;赵德伟;芦健民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股骨颈骨折首先牵引床牵引,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良好后,摄正侧位图像保存于计算机中,然后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指引器引导下完成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位置理想.手术平均时间为22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3s.经6~18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个月.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用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使手术过程更简便、直观,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成功率,同时显著减少了术中射线的辐射.

  • 计算机导航辅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作者:吴磊;吴京亮;张丛笑;魏更生;王东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空心钉内固定在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3-09-2014-09对22例无移位股骨颈骨折行经皮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其中12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导航组),10例采用传统经皮内固定技术(传统组),比较分析2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钻孔次数、手术时间、颈干角偏离角度、前倾角偏离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导航组在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钻孔次数、手术时间、颈干角偏离角度、前倾角偏离角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能够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钻孔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内固定置入的准确性.

  • 计算机导航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作者:刘峰;张勇;吕晓峰;任静;李智;赵爱彬;朱庭标

    目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术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并做初步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7例患者共行47枚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术后复查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并与传统空心钉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47枚空心拉力螺钉位置良好,螺钉长度选择合适。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固定的空心钉与颈干角和前倾角的偏离角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下术中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少于传统组(P <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术可有效提高空心钉准确性,并可减少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

  • 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海涛;江建中;谢兆林;李颖;韦英婷;黄圣斌;陈国平;甘锋平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椎结核患者46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男16例,女7例)和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各23例.导航组年龄37.7±16.7岁,对照组年龄39.2±18.4岁.合并神经功能障碍17例,导航组7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2例),对照组10例(C级6例、D级4例).术后门诊随访记录植骨融合的时间、VAS评分、ASIA分级及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SIA分级、VAS评分及脊柱后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导航组术中出血量为447±139.6ml,对照组为627±251.3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术中C型臂X线透视累计曝光时间为31±14.2s,对照组为96±44.6s,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手术时间为158±73.6min,对照组为213±88.2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切口裂开1例,缝合后治愈;导航组1例术后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2个月后治愈.对照组术前6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3例;4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术前5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2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的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及骨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D0.05).结论:在工作通道下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术中射线暴露.

  •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样骨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涛;张清;牛晓辉;鱼锋;李远;赵海涛;刘巍峰;马珂;杨发军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样骨瘤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切除骨样骨瘤手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8岁(7~35岁).26例患者肿瘤位于股骨干9例、股骨粗隆部4例、股骨颈2例、胫骨干5例、胫骨近端干骺端1例、髋臼2例、耻骨1例、脊柱附件1例、桡骨干1例.术前均经局部X线及CT扫描明确诊断.其中4例采用CT数据导航,22例采用Iso-C 3D C型臂术中实时导航.术中导航指引定位,精确切除瘤巢.结果 全部病例均完成导航手术,其中行开窗刮除12例、整块切除14例;植骨21例、未植骨5例.26例患者均经术中肉眼判定、术中导航指引器确认、术后X线和(或)CT扫描确认瘤巢去除充分.全部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骨样骨瘤,术后疼痛即刻缓解.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0.6个月(12~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疼痛复发.结论 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样骨瘤的外科治疗,不仅使术中瘤巢定位更精确,而且对于复杂部位瘤巢的切除可以达到骨结构微创治疗的目的.对于骨干部位的骨样骨瘤,Iso-C 3D C型臂术中实时导航较CT数据导航更有帮助.

  • X线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作者:张辉;冯华;洪雷;王雪松;耿向苏;王满宜

    目的 探讨X线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隧道位置的精确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共行X线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30例(导航手术组),同期使用传统关节镜手术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40例(传统手术组),术前进行股骨、胫骨隧道理想位置的设计.术中C臂透视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传输入计算机系统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固定股骨、胫骨追踪器.手术工具装配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通过捕获追踪器发射的信号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叠加在工作界面上,达到导航的目的.本文对导航手术组进行总结,术后进行胫骨隧道位置测量,并与传统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测量,导航手术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值45.90%(41.00%~49.80%,标准差2.36%),传统手术组胫骨隧道位置在41.05%(范围25.00%~54.00%,标准差6.0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导航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延长20 min,透视次数为4次.术后短期随访(1~3个月),两组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X线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通过术前规划,可以使股骨、胫骨隧道位置更精确.

  •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眼眶骨折整复术

    作者:刘炯;王京;禹政钰;杨光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整复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 对16例(16眼)眼眶骨折施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眼眶骨折整复术.术前获取患者眼眶CT影像学资料,输入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手术设计及手术演练,术中在导航系统辅助下行眶壁骨折整复、羟基磷灰石骨板填充及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眶缘.对骨折复位情况、影像学资料、眼位、眼球突出度、手术进程及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设计及术中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骨折复位满意.术前16例均有眼球内陷,术后10例完全矫正,4例基本矫正,2例改善.术前9例复视,术后4例完全矫正,3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术前7例眼球运动受限,术后5例恢复正常,2例改善.未出现术后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眼眶骨折整复术,可实现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可显著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 导航手术系统在眼眶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李寅炜;范先群

    导航手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发展和研究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通过术前设计规划、术中导航、术后评估等步骤,旨在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并进一步综述了导航手术系统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眼眶肿瘤手术和眼眶减压手术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 23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陈昊亮;孙国文;唐恩溢;胡勤刚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近颅底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中,经颈侧入路7例,经腮腺入路4例,口内入路2例,经下颌骨劈开入路4例,联合入路6例.在7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中,3例采用术中导航,肿瘤平均长径为5.7 cm,平均手术时间3.5 h;4例未采用术中导航,肿瘤平均长径5.0 cm,平均手术时间4.0 h.术后病理显示,常见的为多形性腺瘤(8例)和神经鞘瘤(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8~72个月,23例均未见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近颅底的高位咽旁间隙肿瘤,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辅助精确判断肿瘤与颅底的位置关系,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旋转力线定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想;王岩;董纪元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旋转力线对于患者术后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十分重要.近年来,针对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方法和手术技术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应用,使得关节假体的旋转力线更为精确.本文就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旋转力线对术后功能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导航的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治疗髋臼四边体骨折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程鑫葵;侯福山;潘耀峰;尹芸生

    髋臼四边体作为髋臼的内侧面支撑着髋臼,并联通髋臼前后柱的重要结构,其重要意义越来越被骨科医生所认识。四边体紧邻髋臼,手术中对于四边体的修复其实质是通过对四边体的复位间接复位髋臼。该文从复位四边体的常用手术入路、四边体的修复、手术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几年复杂型髋臼骨折中四边体修复的现状和进展。

  • 计算机导航与C臂透视下颈椎弓根置钉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登将;杨进顺;陈为坚

    目的 对术中计算机导航与普通C臂透视辅助下颈椎弓根置钉精确性的对比实验研究.方法 筛选出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校解剖教研室提供的经甲醛浸泡过成人颈椎标本(C1~T1)16个,要求保留完整的后方、侧方结构,CT扫描排除骨质疏松、椎弓根结构细小不能置钉的标本,随机分为两组.1组标本在普通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下进行C2~C7实体置钉,另1组标本在术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颈椎椎弓根,评估置入螺钉的精确性.结果 普通C臂透视下置入螺钉96枚,优60枚(62.5%),可20枚(20.8%),差16枚(16.7%);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螺钉96枚,优88枚(91.7%),可6枚(6.2%),差2枚(2.1%).两种置入颈椎螺钉方法的成功率比较(83.3% vs.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法置钉较普通C臂透视下置钉准确性有明显提高.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观察

    作者:赵江涛;李洪涛;宫云昭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51.3岁,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A组16例)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20例)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比较两组置钉位置和术中使用X线次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两组螺钉位置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卫春;黄文俊;汪光晔

    随着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技术为外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技术是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如CT、MRI、PET所得到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模拟手术操作,同时结合空间定位导航系统,实现术中实时三维可视定位,从而进行手术导航(3D Navigation),使外科手术更趋于精确和微创。特别是近几年来导航在骨科中的应用,在导航下开展创伤、脊柱、关节已成为近期热点,其特点是定位精确,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减少了手术时间及X线的照射量,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本文从导航的发展、系统组成、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 计算机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作者:刘峰;张勇;李智;任静;赵爱彬;吕晓峰;朱庭标

    目的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并做初步分析.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7例患者共行76枚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76枚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螺钉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安全性高.

  • 导航系统辅助下胸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配合

    作者:温惠玲;王莉;董伟强

    椎弓根钉内固定由于其稳定可靠的力学特定,在胸椎及腰椎骨折、肿瘤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胸腰椎弓根直径小与之相邻的解割结构复杂.重要组织脏器多,给椎弓根钉置入增加难度和风险.在导航系统辅助下,提高椎弓根钉王入的精确性使手术更容易[1].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导航系统下椎弓根钉固定操作较复杂,手术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方能更充分发挥其优势.我院骨科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进行了20例导航下胸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手术配合过程报告如下:

  •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治疗上颌骨纤维骨病变的护理

    作者:沈华婷;徐康鑫

    对7例上颌骨纤维骨病损患者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精准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8~48个月.额面部CBCT检查示临床愈合,所有患者双侧面部对称;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眶下区麻木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和术前准备,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