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应用

    作者:郎均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可促进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健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胸膜腔粘连、肺不张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微刨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疗效确切,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 螺旋CT检查在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巍

    目的:分析纵隔肿瘤的螺旋CT图像特点,探讨螺旋CT在本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6例纵隔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状及密度、强化方式进行重点观察.结果:本组胸骨后甲状腺7例,良性畸胎瘤8例,淋巴瘤5例,胸腺瘤6例(其中侵袭性胸腺瘤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例).结论:纵隔肿瘤具有典型的CT图像特点及强化方式,螺旋CT可以较直观的了解肿瘤对周围脏器的浸润情况,可作为临床医生诊断本病的影像学依据.

  • 罕见胸腔巨大复发肉瘤切除术1例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郭剑强

    胸腔内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巨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更大。我院在2011年曾手术切除治疗1例胸腔巨大肉瘤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继续对其进行治疗。本文通过对该例复发肉瘤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简述,供同行参读。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兴松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患有纵隔肿瘤.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均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胸骨正中切开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当,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术后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术后止痛剂应用时间与时照组相比显著较短;住院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胸腔粘连、肺炎、肩关节僵硬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不仅能显著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手术方式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麦麦提热夏提·苏帕吉;阿卜拉·太外库力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的2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切除术的2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胸腔镜辅助切除术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传统开胸手术的疗效高,而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121例

    作者:林涛;胡述提;金冰;金哲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1例纵隔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到114例患者,随访4个月~10年,死亡9例,复发12例.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提高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招贤;潘小杰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份-5月份收取的60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经胸骨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治疗为研究组,开胸手术治疗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3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胸肿瘤切除手术,研究组患者进行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手术.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研究组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后均取得成功,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没有出血、肺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6%,;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有4例出现肺感染,总体手术成功率仅为80%,明显低于研究组.结论 采用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不仅创伤喜爱,且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治疗后恢复较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周清;朱家宏;陶娥红;毛贵兵;安乐

    目的:研究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纵隔肿瘤患者84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微创组42例(行电视胸腔镜术),对照组42例(行标准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①观察指标: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4.3)mL、(355.6±110.8)mL、(3.2±0.5)d、(7.8±2.6)d,对照组对应为(25.2±11.4)mL、(655.6±135.8)mL、(4.5±1.1)d、(9.6±2.1)d,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总有效率:微创组(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电视辅助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纵膈肿瘤X射线鉴别诊断与临床研究

    作者:胡俊;侯新民;方心华

    目的:采用X射线对原发性纵隔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65例纵隔肿瘤患者,采用X射线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纵隔肿瘤X射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提升确诊率.结论:利用X射线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若需进一步确定纵隔肿瘤类别,还需要采用CT或MRI进一步检查.

  • 阅读疗法对肺纵隔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作用

    作者:李新芳;李云兰

    目的 探索阅读疗法在肺纵隔癌化疗中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在化疗的同时运用了阅读疗法辅助治疗.50天后,运用Zung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 阅读疗法对肺纵隔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康复疗法.

  • 用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

    作者:戈烽;王志勇;曹智理

    尽管传统开胸手术仍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切除,但胸腔镜(VATS)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纵隔手术.本文分析了我院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以评估其临床价值.

  •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学民;郑华;姜格林

    目的:回顾性总结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巨大纵隔肿瘤30例,其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完整切除27例,分块切除3例.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心肺功能不全3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经治疗均恢复良好.随访1~6a,1例恶性淋巴瘤术后1 a死于广泛转移,6例失访,余均健在.结论:巨大纵隔肿瘤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线、CT、MRI及B超等检查,并对麻醉选择、手术体位及手术方式提供帮助;术中仔细探察,尽快解除瘤体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关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诊断 手术
  •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37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贤亮;徐美清;马冬春;魏大中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3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75例;年龄13~78岁,平均34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7例患者,全胸腔镜下手术110例(80.3%),辅助小切口25例(18.2%),中转开胸2例(1.5%)。135例完成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105±48) min,术中出血量(92±36)mL,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4.8±1.7)d,术后住院时间(5.2±1.8)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137),其中胸腔活动性出血行再次手术止血2例,术后肌无力危象3例,膈肌麻痹2例,单侧肢体无汗1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原发性纵隔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殷庆凤;董成功;丛振杰

    患者男,48岁。因后背及右侧胸部疼痛10个月,于2013年10月22日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4年前曾在外院行后纵隔单纯血肿切除术。 CT 检查:平扫见后下纵隔一约6.6 cm ×6.4 cm ×4.2 cm 的异常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CT 值约42 Hu,其内见斑点状高密度灶;相邻胸椎体受侵,T10椎体前缘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毛糙;肿块相邻右后胸壁亦见一约1.8 cm ×1.4 cm ×1.2 cm 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后纵隔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 值89~108 Hu,右后胸壁结节亦示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3。 MRI 检查:平扫肿块呈混杂短 T1略短 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部分包绕胸主动脉,受累椎体信号增高,T2抑脂像上呈片状高信号,T1 WI 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亦呈不均匀强化。右后胸壁软组织结节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与后纵隔肿块相似,肿块相邻胸膜增厚、强化。见图4~6。诊断:后纵隔恶性占位。手术治疗,术中于右后纵隔可见一约7 cm ×6 cm ×5 cm 肿物,呈实性,肿瘤有包膜,同时可见斑点状黑色物质沉着,分离肿瘤与纵隔胸膜,可见肿瘤组织出血较多,局部取肿瘤组织约1 cm ×1 cm ×0.5 cm 送病理检查。

  • 巨大纵隔肿瘤影像学与手术病理

    作者:梁雄斌;陈汉章;钟源波;吴哲凡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影像学与手术难点及病理诊断. 方法分析了1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术前临床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要点. 结果 12例中胸腺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畸胎瘤2例,神经鞘瘤1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脂肪肉瘤1例.12例均成功行肿瘤全切除术.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7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手术治疗是巨大纵隔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术中行肿瘤分块切除或先行瘤内减张的方法,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切除率.切除肿瘤后缓慢胀肺,并在术后24小时内行人工辅助通气对防治复张性肺水肿有重要意义.

  • 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叶伟标;徐咏强;梁远秋;何建芳;杨湘玲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胸背部不适半年余,CT发现纵隔肿物3天人院.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隔脊椎旁,边界相对清晰,肿物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黄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结构多样,以乳头、假乳头结构为主,可见囊性变、小梁状和筛孔状结构;局部脉管内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高柱状,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GFAP、CD56、ER、PR均(+).结论 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上容易误诊,熟悉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胸腺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剑平;印洪林

    胸腺是由上皮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免疫器官,也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胸腺内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胸腺瘤的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15.9%[1].下面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回顾.1胸腺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 高分化胎儿型肺腺癌

    作者:郭爱桃;韦立新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间断性咯血伴胸闷近2周来我院就诊.胸部X摄片及CT显示:食管奇静脉窝内见一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大小为3.8cm×2.8cm×7.0cm.考虑"右后下纵隔肿瘤可能性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食管腔内超声示:距门齿25~30cm食管壁外有一偏强回声肿块,边界尚清,与食管关系不密切.术中探查胸腔无粘连及胸水,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大小为8cm×6cm×4cm,紧贴纵隔邻近食管,中间段支气管旁见数枚肿大淋巴结,互相融合成团,行右中、下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

  • 纵隔化生型胸腺瘤二例

    作者:严礼平;黄渊;毛卫波;龚伟;曹淑艳;朱忆凌

    例1女,54岁。因体检发现左上纵隔肿块5 d 于2013年11月20日入院。胸部 CT 示左上纵隔见一约7.2 cm ×3.4 cm团块影,边界较清,密度欠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平扫 CT 值约28~47 HU,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图1)。临床初步诊断:纵隔肿瘤,胸腺瘤可能性大。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上前纵隔心脏前方,实性,包膜完整。

819 条记录 1/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