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姗姗;杨栋;周旭辉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于1951年早由Friemen描述,发生率低,罕见于女性.由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无特殊性,致其术前诊断十分困难[1].本研究对1例女性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进行报道,复习文献并总结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等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成年男性后纵隔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一例报告

    作者:赵伟刚;陆世春;石维平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于2012-02-15因“左胸壁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壁疼痛,无胸闷气喘,无咳嗽咳痰.查体示左上肺语颤减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低下,生殖系统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后段近脊柱旁见一约5.2 cm×4.5 cm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缘稍欠光整,密度尚均匀,CT值39 HU,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影,邻近肋骨局部骨质密度减低,皮质欠光整;纵隔居中,气管及主要支气管通畅,纵隔见淋巴结影,大小16 mm×17 mm(图1A).

  • 纵隔结核误诊为纵隔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庆云;黄建光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因进食阻噎感8个月,胸闷、憋气1个月,于2000年4月20日入院。既往无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病史。查体:体温36.9℃,呼吸、血压、脉搏正常,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未及异常。肝、肾功能及血象正常。胸部CT报告上纵隔食管左后方一占位病变,与食管关系紧密,密度均匀,食管被推向右前方,诊断:纵隔肿瘤。纤维食管镜检查报告距门齿20~25cm食管后壁见外压性改变,局部粘膜无异常。于2000年4月2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纵隔胸膜肥厚粘连,肿物位于上段食管后壁,分离过程中流出干酪样坏死物质约10ml,术中考虑结核而行病灶清除术,局部撒链霉素后关胸。术后病理报告:送检物为纤维结缔组织、神经及脂肪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坏死,并见郎罕细胞及类上皮细胞。

  • 儿童纵隔肿瘤误诊五例分析

    作者:位风芝;程红明;张小妍

    收集莱阳中心医院 1990~2000年小儿纵隔肿瘤患者18例,其中5例为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儿童 误诊
  • 纵隔生殖细胞瘤临床分析

    作者:刘吉福;王树寿;武姗姗

    目的:分析生殖器外纵隔生殖细胞瘤诊断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65例纵隔生殖细胞瘤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单纯完全摘除肿瘤59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摘除联合肺叶切除或胸膜纤维板剥脱术3例;开胸探查2例.恶性生殖细胞瘤术后均行辅助放、化疗.结果:良性畸胎类肿瘤手术摘除或合并肺、胸膜切除后效果良好.恶性生殖细胞瘤,尤其是精原细胞瘤切除后,辅助放、化疗仍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3年生存率66.7%.结论:纵隔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诊断后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 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

    作者:吕军吉;王丽冰

    为了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对48例前上纵隔肿瘤行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术,其中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69±1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 mL,平均术后住院(8±1.5) d.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叶俊;杨劼;古卫权;王飞;杨胜利;肖叶;罗灵均;张小文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临床诊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1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4例,女性41例,年龄17 ~75岁.肿瘤平均大直径4.5 cm.前纵隔肿瘤78例,中纵隔肿瘤3例,后纵隔肿瘤34例.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15例患者中,有111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4例仅行活检手术.102例患者行VATS切除,91例采用3个套管口,11例采用2个套管口,9例术中延长切口8 ~10 cm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 ~ 24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50~1200 ml,平均100 ml.术后留置胸管引流2~6d,平均3.5d,术后住院7~16 d,平均8d.所有患者手术及恢复顺利,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微创、有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微创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青锋

    目的 探讨微创胸腔镜切除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72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11.1±5.6)cm、出血量(697.9±203.7) ml、手术时间(267.5±41.4)min、住院时间(10.7±3.5)d、引流管放置时间(3.8±1.9)d和切口疼痛评分(7.5±2.4)分,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7.1±2.3)cm、出血量(368.6±183.5)ml、手术时间(179.6±33.1) min、住院时间(7.01±2.6)d、引流管放置时间(2.6±1.5)d和切口疼痛评分(4.1±1.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胸腔镜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疼痛感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精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马永富;褚剑;刘阳;李捷;张涛;郭俊唐;梁朝阳;李敏

    目的 探讨精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中施行精准解剖肋间神经分支冷冻止痛,对照组患者施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观察记录镇痛药物用量、疼痛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 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殷勇

    目的 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其刀口液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值,胸腔镜组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应激反应轻的优点,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 儿童前上纵隔巨大未成熟畸胎瘤一例

    作者:肖叶;杨劼;古卫权;叶俊;朱乐伟;杨胜利;王飞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20 d人院.人院后胸部CT(图1)提示左前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肿瘤压迫左上肺,致部分肺不张.左肺内少许感染.患者于2014年11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VAST辅助左前外侧切口左前纵隔肿块+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中见左前纵隔肿块,大小约20cm×15 cm×10cm,质硬,有完整包膜,位于主动脉弓和心包之间,侵犯左上肺及膈神经,与左前上胸壁粘连,肿块内含毛发、黄色豆渣样组织及脓性液体.胸腔吸出约100 ml淡黄色积液,无胸膜结节.采用电钩、超声刀交替切开肿瘤包膜,包膜下游离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的左上肺组织.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畸胎瘤
  • 胸腺瘤的多模式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杰;王平;宋勇春

    目的 通过分析胸腺瘤的长期生存结果,评价预后因素对胸腺瘤的影响,进而找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4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SPSS软件包,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Masaoka分期的各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3.1%、34.4%,Ⅳ期0、0.伴重症肌无力者30例,其中全身型19例,眼肌型11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0.0%,有3例患者终死于重症肌无力.不伴重症肌无力者11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2.0%.手术治疗116例,根治性切除84例,姑息性切除9例,仅取活检23例.放疗89例,术后放疗55例.单变量分析中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终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结论 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组织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影响胸腺瘤长期生存重要的因素为Masaoka临床分期、治疗方式.

  • 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47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政涛;王金万;杨林;王竟;张雯

    目的 发探讨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7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6岁;8例(17.0%)精原细胞瘤,39例(83.0%)非精原细胞瘤.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7.5%和34.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0.0%和27.3%,8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中,7例生存满5年.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结论 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较好;纵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明显提高了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作者:周建凤;白春梅;杨堤;陈书长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M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P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6.1岁,肿瘤均来源于前纵隔,平均大径16.0 cm.其中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5例(17.2%),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MNSGCT)24例(82.8%).PMGCT常见症状是憋气、咳嗽与胸痛,其治疗采用化疗、手术、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PMNSGCT组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5.3%和28.1%.PMSGCT组均长期生存,预后优于PMNSGCT组(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局限于纵隔、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PMNSGC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MGCT以PMNSGCT为主,主要治疗手段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PMNSGCT预后明显差于PMSGCT,并与病变范围、化疗与否相关.

  • 纵隔异位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一例

    作者:杜淼;张哉根

    患者女,51岁.4个月前不明原因胸闷、心累,均在夜间出现,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其他不适.院外CT示右下肺块影.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显示,支气管黏膜炎症改变.入院检查:颈部无包块,CT示前中纵隔肿块,以畸胎瘤可能性大.

  • 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作者:王索宇;徐仁根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纵隔占位性病变42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11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不同质地的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性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71.4%(30/42).结论CT检查是提高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术前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马秉灵;武军;张沛刚;贺丕瑞

    患者 女,60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5d于2011年8月23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左肺门有一高密度肿块阴影,部分与心影重叠(图1).胸部CT示:左前中上纵隔有大小8.5 cm×7.0 cm×5.6 cm不规则囊性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图2).入院诊断:纵隔囊性占位,性质待定.

  • 胸腔内脊膜膨出二例报告

    作者:舒凯;雷霆;李龄;陈启福;汤应雄

    例1女,39岁.右侧胸闷气短2年,伴右下肢麻木3个月,CT及MRI示胸椎管内占位病变并向胸腔膨出,T4-6椎体骨质部分吸收,T6右侧椎弓孔破坏,椎间孔扩大,呈喇叭口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大径16cm×10cm,全脊髓MRI未见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考虑为囊性神经鞘瘤可能性大,入院诊断为后纵隔肿瘤.术中见囊内充满清亮脑脊液,无神经组织,T6椎间孔扩大,直径约3cm,从椎间孔探查椎管内见脊髓受压被推向左前方,结构尚正常.囊壁病检提示符合胸内脊膜膨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胸闷、下肢麻木等症状消失.

  • 前上纵隔切开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跃建;李凤萍;朱肇峰;陈伟雄

    目的探讨侵入前上纵隔头颈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6例患者,其中颈段气管癌1例、甲状腺癌3例、鳃裂癌转移和气管瘘口复发癌各1例.采用切除胸骨柄和患侧1/3锁骨的方法,切开前上纵隔,切除肿瘤以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例颈动脉肿瘤受侵处同期植入125 I粒子组织间放疗.3例气管缺损分别应用前臂皮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和气管端-端吻合修复,并应用胸大肌瓣充填前上纵隔.结果6例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随访3年以上.4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4周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3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8个月和1年因感染引起颈动脉大出血或舌根部、气管局部复发而死亡.结论常规CT或MRI检查明确肿瘤范围制定手术方案,依据术中肿瘤切除后气管缺损范围采用不同方法整复,应用胸大肌肌瓣充填前上纵隔,保护大血管.同时2例颈动脉肿瘤受侵处术中植入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了疗效.此手术方法术野暴露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可独立完成,不失为减轻患者痛苦或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法.

  • 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刘杰;徐震纲;刘向阳;刘绍严;王晓雷

    目的 评价采用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转移的安全性、合理范围及肿瘤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头颈外科单一治疗组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治疗1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统计其转移淋巴结的部位、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上纵隔清扫标本检出淋巴结8~19枚,平均14枚,全组病例均检出阳性淋巴结.不同分区受累比例包括2R 83.3% (15/18),2L 72.2% (13/18),4R 55.6% (10/18),4L 16.7% (3/18),3a 38.9%(7/18).低位气管旁淋巴结(4R或4L区)转移的病例均伴随同侧的高位气管旁淋巴结(2R或2L区)转移.全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9/18).上纵隔清扫相关并发症包括胸骨裂开1例,胸腔积液1例.全组病例随访时间18~120个月,全部生存,上纵隔局部控制率为94.4% (17/18).结论 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广泛纵隔淋巴转移安全有效的术式,清扫标本应包括心包以上两侧纵隔胸膜间大血管表面及间隙的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腺.

819 条记录 7/41 页 « 12...45678910...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