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家庭干预

    作者:冯英芝;王琤沨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炎症性疾病.[1]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表现.目前全世界哮喘患者达1亿,我国已逾千万,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2.0%,个别地区高达5%.因此,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积极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在在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时,注重家属和患儿的家庭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1例

    作者:许优;王勃

    患者,男,9岁.以"间断咳嗽,咯血9个月于2000年7月9日入院.9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咯血(色暗红,量约50ml).在丹凤县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给INH:0.3g/d,RFP:0.3g/d,EMB:0.75/d治疗,病情无好转.8d前,患儿又出现咯血,复查胸片病变无改变,即来我院.患儿病后有盗汗、低热.按计划预防接种,否认结核病接触史.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Hb 114g/L,RBC 3.84×1012/L,WBC 4.0×109/L,N65%,L 35%,ESR 4mm/h.痰菌3次均阴性,PPD阴性,结明阴性.肝功:ALP:243μ/L,余项均正常.胸片:右肺中野可见斑片影.入院诊断:右中继发型肺结核,涂(-),复治.入院后给INH:0.4g/d,RFP:0.3g/d,EMB:0.75g/d,PZA:0.75g/d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片,无明显改变,期间患儿仍间断咳血.胸部CT:右肺下叶上段斑片渗出影,考虑炎症,即停用抗痨药物,给头孢唑啉钠2.0g/d抗感染治疗,10d后再复查胸片病变仍无明显改变.仔细追问病史,患儿有生食溪蟹史,即查血嗜酸细胞:0.74×109/L.在第四军医大学寄生虫教研室查肺吸虫皮试(+),肺吸虫ELISA(++),即给吡喹酮治疗15d,患儿再无咯血,复查胸片病变完全吸收,治愈.后诊断为肺吸虫病.

  • 肾嗜酸细胞腺瘤误诊肾癌1例

    作者:沈小燕

    1 临床贸科患者,女性,56岁,因体检B超发现左肾实性占位1周,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入院时体检无任何阳性体征.B超见左肾上极实质可见大小约4.3cm×4.1cm低回声占位灶,边界欠清,稍向肾外突出,内部回声欠均匀.CT检查提示上述位置可见大小约4.5cm×4.6cm占位病灶,密度欠均匀,局部可见钙化灶,平扫CT值28Hu~64Hu,增强后早期见不均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考虑: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同年9月5日在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4cm×5cm,位于左肾上极,包膜完整,周围无粘连,切面呈灰褐色,肿瘤中心未见出血坏死灶及瘢痕.

  • 哮喘患者外周血及痰嗜酸细胞计数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俊娣;殷凯生;张希龙

    目的:研究哮喘时外周血、痰液中嗜酸细胞数目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66例哮喘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测定,同时对66例患者进行痰液、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哮喘组SIL-2R为903.15±132.51 μ/ml,痰液中EOS阳性率为98%,外周血中 EOS计数为473.24±91.32×106/L,哮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哮喘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血EOS计数呈高度正相关(r=0.764),与痰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773).结论:哮喘发作与血SIL-2R水平升高密切相关,痰液EOS计数比外周血EOS计数更敏感、更直接,反映患者支气管炎症状况.

  • 组织嗜酸细胞染色化学研究

    作者:王岩青

    组织嗜酸细胞是正常骨髓中少见的一种网状细胞,细胞大小形态具有一般网状细胞特点,唯一区别在于胞浆中含有多量、粗大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这种细胞占健康人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01%.现通过以下几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证明这种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多种酶类,糖类和脂类,这对了解组织嗜酸细胞的细胞化学的特点有一定参考价值.

  • 86例小儿喘息性疾病诱导痰检测嗜酸细胞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文宁;李锦亮;顾春晓

    目的:探讨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喘息性疾病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初次出现喘息的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痰液嗜酸细胞测定,并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IgA、IgM)。出院后对所有患儿随访2年,记录再次出现喘息的例数,比较其再次喘息发生率。结果57例痰液嗜酸细胞增高者(增高组),再次喘息为38例,发生率为66.7%;29例非增高者(非增高组),再次喘息的患儿为4例,发生率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液嗜酸细胞检查能较好的反映喘息性疾病患儿的预后,为临床早期判断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转归提供理论依据,为儿童哮喘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以双上臂淋巴管炎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作者:杨军

    患者男性,42岁,已婚,汉族.因双前臂条索状红斑,伴轻痛1周就诊.患者自述于3个月前有不洁性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茎硬节,无明显痒痛,当时未注意,1周后硬节自行消退,且无特殊不适,故未到医院就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红斑,双上臂亦出现条索状红斑,沿淋巴管走行,对称分布,且伴轻痛,并偶有轻度发热,体温不超过37.5℃,曾自服"先锋霉素Ⅵ”,症状无明显缓解,条索状红斑呈逐渐上延趋势,由腕部渐延至腋部,后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心肺及腹部无特殊可述.皮肤科情况:双手掌部数个暗红斑,斑片0.5~2 cm大小,伴轻度脱屑;由双手大鱼际背侧始,至双腋部内侧,可见条索状红斑,沿淋巴管走行,对称分布,且伴有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轻压痛;生殖器未见特殊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7×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1,嗜酸细胞0.01;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50×109/L,梅毒血清确诊试验1∶640,梅毒快速血清试验(RPR) 1∶32,诊断为二期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1次,1周后条索状红斑消退,疼痛消失,连用3周后手掌部红斑消退,复查血象正常,RPR为1∶16,1个月后复查RPR为1∶8.

  • 嗜酸细胞激活趋化因子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mRNA表达及哮喘的关系

    作者:冷曙光

    背景和目的:嗜酸细胞激活趋化因子(eotaxin,EOT)1在嗜酸细胞相关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健康人群与哮喘患者中E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EOT1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数,PC20值(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下降20%所需的乙酰甲胆碱的浓度)的关联,以及SNP对EOT1产生过程的影响.方法:测定了22名健康人和21名哮喘患者EOT单核苷酸多态性、血浆EOT1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数和PC20值.结果:在哮喘患者中,EOT-576C>T 和 EOT-384A>G多态性及单体型(ht1和ht4)与血浆EOT1水平显著相关(P<0.001~0.040).血浆EOT1对数值与血浆总IgE对数值在健康人和哮喘患者中相关(P =0.012 和P =0.004),与PC20对数值在哮喘患者中相关(P=0.014).DNA-蛋白复合物仅形成于EOT-384A>G,而在其他启动子SNP不形成.其相互作用在低频等位基因型中强于常见等位基因型,并受TNF-α下调.以TNF-α刺激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具有纯合低频等位基因型者表达EOT1 mRNA水平较携带常见等位基因型者为低.结论:EOT-384A>G SNP通过形成抑制因子结合位点参与EOT表达调节,通过EOT-384A>G 可能预测哮喘发病.

  • 母乳宝宝过敏了怎么办?

    作者:刘海燕

    眼前的宝宝只有50天,看着这张小花脸,真有些心疼,孩子母亲对我说,孩子是纯母乳喂养.经检查,孩子的嗜酸细胞数值比较高,一定是过敏惹的祸.询问了一下孩子母亲日常的饮食情况,孩子母亲日常高蛋白高脂白食物比较多,每天都要吃两个鸡蛋,为了下奶,猪蹄汤,鱼汤等也喝得多.这种饮食隋况在中国还是很常见的.当孩子表现出过敏情况的时候,哺乳期妇女该如何正确的饮食还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 平喘合剂对寒性哮喘患者白介素2及其受体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向明;曹世宏

    目的:观察平喘合剂及普米克、氨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SIL-2R、IL-2的影响.方法:运用ELISA法测IL-2、SIL-2R.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外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两组嗜酸粒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则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IL-2、 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平喘合剂可降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SIL-2R、IL-2水平,而治疗哮喘.

  • 六味地黄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戴琪;陈钢;田心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和过敏有关[1].临床表现为喘憋哮鸣,呼吸困难,喘息不得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等症状[2].该病属中医哮病范畴,发于肺、脾、肾三脏,且哮鸣多有"宿根",即过敏原与过敏史,其病机与痰饮、瘀血、气滞,火郁、本虚密切相关.中医哮喘病治疗素有"喘分虚实、哮分寒热"之说.治疗方面,《丹溪心法·哮喘》指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并总结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证治规律,标本缓急,各适其所.

  • 临床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

    作者:曹小玲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1 年5 月至201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2 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有5 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居临床症状之首,占到所有患者的41.6%,所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经确证后,接受激素治疗,全部得到治愈并未复发.结论 临床上应该做好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激素是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效、安全的药物,及时准确进行诊断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

  • 葛根中不同提取物对外周血免疫细胞R 调节机理研究

    作者:宋淑珍;董振南;谷峰;田亚平

    目的:探讨葛根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鲁米诺介导的化学发光方法,研究葛根的不同提取部分(水溶性部分,醇溶性部分)对PMA 刺激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LC)及嗜酸细胞(EC)产生活性介质的影响.结果:水溶性部分对LC及EC具有激活作用,可以促进PMA 体外刺激LC和EC产生多量活性介质,而且其增强作用与水溶部分浓度呈正相关;但醇溶部分则相反,它对PMA刺激LC,EC所产生的活性介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强度同样与醇溶部分浓度相关.结论:同一种中草药葛根对实验细胞具有双向作用,其物质基础来自于它所具有的不同化学成分.

  • 哮喘大鼠T辅助细胞功能异常与嗜酸细胞凋亡

    作者:胡晓光;李昌崇;罗运春;陈小芳;张维溪

    为观察哮喘大鼠T辅助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 TH) - TH1/TH2平衡及嗜酸细胞(eosinophil, EOS)凋亡率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哮喘组(A),每组10只.卵清白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 ELISA法检测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气道壁EOS凋亡率.结果显示A组大鼠BALF中IFN-γ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01);而A组血及BALF中的IL-4水平则均高于C组(均P<0.001),表现出明显的Th1/Th2失衡.A组大鼠气道壁的EOS浸润明显增多,但凋亡细胞却很少看到,EOS凋亡率为(5.28±2.21)%明显低于C组(15.88±2.39)%(P<0.001).以上研究表明哮喘大鼠在气道壁EOS凋亡减少的同时表现为明显的Th1/Th2失衡.

  • 实验性哮喘大鼠肺组织及血管中溶血磷脂酸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

    作者:伍妘;刘玺诚

    研究哮喘大鼠肺组织及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水平的变化及地塞米松治疗对其变化的影响.将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激素治疗组,每组10只,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用有机溶剂提取,采用薄层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终用定磷的方法测定溶血磷脂酸. 结果显示哮喘组肺组织的LPA(158.59±78.80)nmol/g显著高于正常组(68.94±32.57)nmol/g(P<0.01);激素治疗组肺组织的LPA(75.27±37.94)nmol/g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的LPA水平与BALF中的嗜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P<0.01).各组血浆LPA含量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提示LPA参与哮喘的发病,但主要参与气道的局部炎症反应.

  • 肾小细胞型嗜酸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于文娟;李建英;袁文敏;赵鹏;种道臣;刘燕;王科嘉;蒋艳霞;李玉军

    目的 探讨肾小细胞型嗜酸细胞瘤(R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3例罕见的小细胞型RO,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 ~53岁,均体检发现.巨检:肿瘤境界清楚,直径3 ~9 cm;切面1例囊实性,2例实性,灰白、灰黄色,其中1例中央可见纤维瘢痕.镜检:3例瘤组织均主要由巢团状或实性片状排列、形态一致的小圆形瘤细胞组成,瘤细胞淡嗜酸,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或无;部分区域可见密集的小腺泡、假菊形团及散在的管囊状结构.2例局部可见典型嗜酸细胞瘤区域,1例仅见很少量散在的嗜酸性瘤细胞.瘤组织间质稀少,2例局部有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免疫组化:3例肿瘤小细胞免疫表型与典型嗜酸细胞基本一致,AE1/AE3、EMA、E-cad、CD117、MOC31和mitochondria均强(+),CK7、pax-8、ksp-cad和p504s灶状或弱(+);vimentin、CD10、CAⅨ、RCC、S-100A1、CD56、CgA、Syn、TFEB、HMB45、melanA、CD99、WT-1、CD34和SMA均(-);Ki-67阳性指数均≤5%.患者随访12 ~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小细胞型RO是一种非常罕见的RO亚型,组织学形态以一致的小细胞呈片、团状排列并伴有多量假菊形团结构为特征,免疫表型与典型RO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肾原发性或转移性小细胞肿瘤鉴别.

  • 嗜酸细胞性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

    作者:耿建祥;石群立;张新华;马恒辉

    患者男性,57岁.右侧肢体无力10个月,加重伴头痛2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侧肢体无力,行走时易向右侧摔倒.头颅CT示全脑室系统扩大,考虑为老年性脑萎缩.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发作性头痛、头晕,每次持续3~5 min,并伴视力明显下降.MRI示第四脑室下部占位,考虑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梗阻性积水.行第四脑室下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直径3.5 cm,灰红色,表面呈细小乳头状、结节状,血供丰富,部分脆软,部分较硬,肿瘤与小脑组织有界限,但无明确包膜.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

  • 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于兵;李玉婷;杨光;刘惠铭;陈文静;翟丽丽;刘洪羽;房艳春;曹维海

    患者男性,74岁.平素健康,除脑梗塞病史2年外,无其他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血,无其他伴随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全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6.36×109/L,嗜碱细胞绝对值升高0.07×109/L;血生化钠(132 mmol/L)、尿酸(207 u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8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 U/L)和肌酸激酶(14 U/L)下降.以咳血待查收治入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平稳后行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

  • 高嗜酸细胞综合征的分类研究进展

    作者:安志明

    高嗜酸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往HES的预后非常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展,HES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包括一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增加了HES治疗药物的选择,但同时又增添临床用药的复杂性.本文将主要讨论HES的分类及其各亚型的特点(包括治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

  • 发生于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后的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张芬;刘艳辉;庄恒国;李丽;骆新兰;许洁

    患者女,70岁.因自觉右耳后肿块3个月、持续低热1个多月于2008年7月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纳差、乏力,体重明显减轻.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CT示双侧颈部、耳后、腋下、纵隔、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8×1012/L,血小板计数96×109/L.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活跃,嗜酸细胞比例增高.取右腋下淋巴结活检.

441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