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冬末春初说"痄腮"

    作者:常泽禾

    流行性腮腺炎,亦称"痄腮".它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耳下腮部肿大、疼痛为特征.此病多发于冬末春初,常见于2~15岁的儿童.痄腮发病较急,开始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说话、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部分病人再过3~4天,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及时,有的男孩还会并发睾丸炎,女孩可引发卵巢炎,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少数患儿甚至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胰腺炎或甲状腺炎等.

  • 230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分析

    作者:郭熙英;努尔古丽

    目的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方法,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23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均有发热且伴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56例出现头痛(占24.3%),恶心、呕吐10例(占4.3%),腹痛10例(占4.3%),睾丸肿胀2例(占0.9%).18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7.8%),睾丸炎2例(占0.9%),胰腺炎10例(占4.3%).结论患者以5-10岁居多(占72%);发病季节以冬春季3-5月为主;230例中有并发症32例,并发症多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18/230),其次为睾丸炎和胰腺炎.经积极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以5-10岁发病为主,患者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睾丸炎和胰腺炎,及时有效的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处置及调查分析

    作者:李娟;卢莉;潘静彬;王凤双;唐滢

    目的 分析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一所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探讨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并评价在该起疫情中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本起暴发疫情和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流行性腮腺炎罹患率评价疫苗效果.结果 此起疫情共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例,罹患率为2.4%.1剂和2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覆盖率分别为82.4%和32.8%.93.5%的学生末次疫苗接种时间超过5年.结论 发生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为2剂疫苗覆盖率低、后1剂接种时间距发病的时间间隔较长.为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工作,提高2剂次疫苗接种率.

  • 2004-2017年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初迪;跃华;郭卫东;姜晓峰;宋健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内蒙古2004-2017年流腮病例的个案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空间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特征,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间年均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4-2017年,内蒙古累计报告流腮病例494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3/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 562.59,P<0.01),其中2012年高(44.12/10万),2004年低(2.59/10万),病例随时间呈双峰分布,第1个高峰在4月至7月(占总病例数的47.29%),第2个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占总病例数的29.90%);各盟市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 391.02,P<0.01),呼伦贝尔市高(21.88/10万),乌兰察布市低(4.67/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179 958.01,P<0.01),其中5~9岁组高(91.87/10万),≥25岁组低(1.17/10万);男性发病率(16.87/10万)高于女性(11.89/10万)(x2=1 466.13,P<0.01).共报告流腮暴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暴发疫情29起(69.05%).结论 发病高峰期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5~9岁男生高发,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为流腮发生的重要场所.

  • 遂昌县2001年疾病监测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立壮;徐昌和;万春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人类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5-14岁的儿童.

  • 济宁市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黄文国;卜庆联;刘伟

    目的探讨济宁市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疫情动态,控制流腮传播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济宁市3年流腮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3年全市共登记流腮病例1431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12.70%.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为0.41:1,在托儿园所、小学、中学时有多发、暴发疫情.1431例流腮病例中有发热病例1127例,腮腺肿大者1163例,颌下腺肿大者389例,并发症共665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2例(55.94%),脑膜炎132例(19.85%),胰腺炎95例(14.2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9:1,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0岁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6~10岁学龄儿童及农村人口是实施免疫控制策略的重点.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作者:李亚姿;卜连顺

    2000年3~4月份,我县城内一全寄宿式私立小学,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暴发流行.经对所有病例个案调查,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病例.

  • 2005-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君;黄辉;黄辞冬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腮监测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实验室监测资料,分析东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报告本地区流腮病例159例,年平均发病率11.2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15岁,占67.30%.学生发病占55.35%;3~5月发病占33.33%;有免疫史发病占50.31%.麻风腮疫苗免疫期限小于5年与免疫期限大于5年、无免疫史间差别显著.结论 提高麻风腮疫苗接种率的同时,适时地加强免疫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 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

    作者:殷大鹏;樊春祥;曹玲生;王华庆;周玉清;梁晓峰

    目的 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情况,为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全国2004-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全国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27 724、293 181、273 242,年平均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春季为高发季节;8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4~15岁儿童.结论 应将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并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

  • 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红星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分析

    作者:刘戟;刘仁湘;张桂林

    2000年12月25日至2001年4月3日张流街红星小学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发病135例,罹患率为23.28%,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

    作者:符剑;陈恩富;李倩;何寒青;赵艳荣;唐学雯;蒋征刚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4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生、幼托机构.结论 2005-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数和发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加强幼托机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 国产与进口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后阳转率的Meta分析

    作者:韩叙;刘东磊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评价二者免疫学效果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筛选国产与进口腮腺炎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的流行病学现场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产组与进口组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7,95% CI为0.92 ~ 1.03,Z=l.03,P=0.30),其中国产腮腺炎单价疫苗与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 CI为0.92~1.05,Z =0.41,P=0.68)、国产MMR疫苗与进口MMR疫苗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6,95% CI为0.90 ~1.04,Z=1.02,P=0.31).结论 国产与进口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区别.

  • 2005-2011年山西省古交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杨铁链;韩发维;李华

    目的 了解山西省古交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对古交市2005 - 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 -2011年古交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20例,年均发病率48.30/10万.2006 - 2007年和2010-2011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季节性高峰出现在每年的4-6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街道和矿区街道、乡镇高于农村乡镇.2 ~14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3.06%,男女病例性别比1.70∶1.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9.31%、26.94%和10.00%.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古交市发病率较高的前10位传染病之一,必须采取以2~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为主的控制措施,同时做好小学、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 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张丽文;朱宗龙;苑新海;王海红;许颖;吴杨

    目的 分析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疫苗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控制相应传染病,完善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昌平区20个镇街分成3个等级镇街,每级镇街随机抽取2个镇街,共6个镇街作为监测现场.每个镇街随机选取6岁儿童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入组308名儿童,各采集静脉血3 ml,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水平,在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后35~ 42 d,共采集274名儿童静脉血各3ml,分析接种MMR前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变化.结果 加强MMR接种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6%、87.99%和72.40%,加强接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加强接种前分别为999 mIU/ml、469 U/ml和44IU/ml,接种后分别为1 700 mIU/ml、2 293 U/ml和107 IU/ml.加强接种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x2=16.524、35.150和88.549,P=0.001;GMC比较t=-7.425、-10.001和-16.913,P=0.001).结论 MMR加强接种前抗体阳性率下降,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接种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上升明显,昌平区6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

  • 2000-2009年天津市汉沽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吕秀芝;董晓静

    目的 了解天津市汉沽区2000-2009年近10年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9年汉沽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汉沽区2000-2009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79/10万,2003年为发病流行年.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11-2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90%,5~9岁组发病数高,累计497例,占发病总数的46.28%.在此期间共发生暴发疫情11起,病例620例,占总病例数的57.73%.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结论 天津市汉沽区流腮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大防控力度,积极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

  • 2004-2011年浙江省金华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张玲;庞志峰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金华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金华市共报告流腮17 9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07/10万,病例集中在4~ 14岁,占79.32%.在此期间共发生暴发疫情10起,病例398例,占总病例数的2.22%.所有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 流腮发病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已经成为影响金华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陕西省铜川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刘新利;白芳玲;李跟平;李悦玲;王云婕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川市2004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采集腮腺炎患者唾液标本分离病毒,并在铜川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检测腮腺炎IgG抗体.结果 铜川市2004 - 2009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55例,年均发病率为22.87/10万,发病呈现两个季节高峰,以5~15岁儿童发病为主,职业分布上以中、小学生为多;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样452份,腮腺炎抗体阳性率74.7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830.51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及GMC均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抗体阳性率7~10岁高为100%,GMC 5~6岁高为1923.14 U/ml,以后随年龄增加抗体阳性率及GMC均略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C均低,分别为2.38%和10.12 U/ml,各年龄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腮腺炎病例唾液标本35份,分离到腮腺炎病毒3株,均为F基因型.结论 近年来铜川市腮腺炎发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铜川市腮腺炎流行是由腮腺炎病毒F基因型引起,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重点人群是7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

  • 2004-2010年杭州市余杭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方杭燕;王来根;胡永勤;唐爱奇

    目的 了解余杭州市杭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资料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 -2010年流腮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杭州市余杭区2004 -2010年共发生流腮病例258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43.86/10万,其中男性发病数为1612例,女性发病数970例,性别比为1.66:1,两者年平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3,P<0.0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结论 杭州市余杭区流腮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建议借鉴国内外经验,除18 -24月龄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外,应在6岁组即学龄前儿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以加强免疫效果,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和暴发.

  • 2005-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作者:张茂棠;曹桂华;林琳;刘渠;李刚;张起文;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刘峰;孙春云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 -2010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 -2010年流腮病例数4866例,年均发病率为19.15/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高峰为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5.08%),次高峰为12月及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2.42%);年龄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72.1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7.18%、19.87%和16.13%;男女性别比为1.89:1.结论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腮发病高峰为4-8月,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流腮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及流腮疫苗预防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 安徽省六安市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评估

    作者:秦伟;刘艳;张丽杰;杨涛;王瑶;许小康;孟祥梅;赵昌军;黎少毅;解少煜;李开春;吕勇

    目的 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5-2016年在六安市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结果 接种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仅接种1剂次,其中接种1剂、2剂和3剂MuC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9.35%(95%CI:36.03% ~ 59.89%)、66.04%(95%CI:45.54% ~ 78.83%)和85.96%(95%CI:1.80% ~ 97.99%).接种第2剂与第1剂的时间间隔为3~4年时的保护效果高,为78.68%(95%CI:34.30% ~ 93.08%).MuCV随接种后时间间隔的增加其疫苗保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接种1剂后4年内的保护效果好为72.78%(95%CI:39.29% ~ 87.29%),4~6年降至52.73%(95%CI:38.31% ~ 63.79%),超过10年后仅为27.67%(95%CI:-24.15% ~ 57.86%).接种1剂麻腮风、麻腮或单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4年内能均能提供较好保护,但麻腮风疫苗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累积风险随接种后时间推移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增加而衰减,4年内疫苗保护效果好.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1剂,接种第2剂与第1剂时间间隔3~4年保护效果好,应尽快建立2剂免疫策略.

2563 条记录 1/129 页 « 12345678...1281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