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在CBFβ/MYH11阳性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颜晓燕;蒋丽媛;贾志强;谢旭磊;林凤茹

    多形性腺瘤基因(PLAG)家族为锌指蛋白的新亚科,包括PLAG1、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PLAGL)1和PLAGL2 3个成员, 三者有高度的同源性.其中PLAG1在染色体8q12的易位的多形性腺瘤涎腺、成脂细胞瘤、肝毒细胞瘤中表达升高[1-3].

  • 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在CBFβ/MYH11阳性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颜晓燕;蒋丽媛;贾志强;谢旭磊;林凤茹

    多形性腺瘤基因(PLAG)家族为锌指蛋白的新亚科,包括PLAG1、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PLAGL)1和PLAGL2 3个成员, 三者有高度的同源性.其中PLAG1在染色体8q12的易位的多形性腺瘤涎腺、成脂细胞瘤、肝毒细胞瘤中表达升高[1-3].

  • 颌下腺癌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雨雷;李智林;武乃旺

    颌下腺是涎腺中第2对大腺体,颌下腺癌的发生率高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50%,或恶性略多于良性.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38例颌下腺癌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分析,以提高颌下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 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

    作者:李大海;栗建辉;邸桂新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18/24),误诊6例.结论 高频彩超对早期发现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张付美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免疫组化特点、临床病理分型情况以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涎腺肌上皮癌患者23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的误诊率4.3%(1/23),病理检查的误诊率8.7%(2/23)。手术根治治疗涎腺肌上皮癌预后情况:6例腮腺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血循环转移。患者病死率8.7%。结论:涎腺肌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确诊率。同时给予高效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化、放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癌症扩散速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米库利奇病1例报告

    作者:刘开金

    米库利奇病(Mikulicz Disease)比较少见.多发于腮腺和泪腺.发生在颌下腺者比较少.90%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是一种以损伤涎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诊断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疑点,因此还要进一步研究.我科1999年10月收治1例老年男性病例,发生在颌下腺,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米库利奇病.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胃窦黏膜下涎腺异位切除病例1例

    作者:张霞;王雷

    病历资料患者,男,16岁,未婚,因"餐后反酸、恶心2年,加重1周"为主要症状于2009年7月20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餐后反酸、恶心,无烧心、吞咽困难、呕吐及胸骨后疼痛,无腹痛、腹泻.经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后好转,上述症状呈反复发作.到当地医院检查:乙肝标识物表面抗体阳性,肝功能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窦良性占位性病变.患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差,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平素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无异常.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诊治,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隆起性病变(黏膜下可能);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伴胆汁返流.腹部B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大小便正常.超声内镜探查提示:病变来源于固有肌层,呈均匀低回声改变,提示黏膜下病变.并于2009年7月21日在内镜下行胃窦固有肌层占位剥离术,术中常规进镜,于胃窦小弯后壁见一包快样隆起,表面光滑,注射后用针刀和HOOK刀进行剥离,切除物1.4cm×2.0cm,局部形成一约1.8cm×2.5cm创面,手术顺利,术后手术创面愈合良好.切除组织物病理活检提示:胃窦部黏膜下涎腺异位(符合颌下腺异位).

  • 腮腺嗜酸性细胞癌2例报告

    作者:莫顺青;周泉

    癌是腮腺嗜酸性细胞涎腺原发的高度恶性肿瘤,较罕见,自2000年至今我科收住2例现报告如下.病历资料例1:女性,75岁.因"右侧腮腺区包块7年,明显增大伴疼痛近1个月"于2000年4月入院.体检:右侧腮腺区扪及大小约5cm×4cm×2cm椭圆形肿物,基底部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界不清,质地硬,呈结节状,右腮区及颈上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术前针吸活检报告:可见嗜酸性细胞.全麻下手术治疗"右腮腺及肿瘤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细胞增生活跃.

  • 干燥综合征怎样辨治?

    作者:陶春祥

    答:干燥综合征(SS),又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或其它粘膜干燥为主,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为眼部干燥、口腔干燥、涎腺肿大、关节疼痛.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替代和补充疗法,并应用激素和免疫制剂.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燥证"、"燥毒症"范畴.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SS,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毒副反应,可长期使用.中医可分如下证型辨治.

  • 如何治疗干燥综合征?

    作者:苗华为;董燕平

    答: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症状外;尚有多系统损害的症状.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发生于无任何潜在疾病的情况下,后者多发生于结缔组织病中.根据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具备以下4点即可诊断.(1)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涎腺检查有受损表现,如唾液流率减少,腮腺造影、涎腺同位素检查阳性.(2)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眼部体征有滤纸试验和角膜染色阳性.(3)下唇腺病理活检示腺体破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灶≥1.(4)自身抗体:抗SSA和抗SSB阳性.本病与中医学"燥证"类似,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分以下几型辨治.

  • 涎腺细胞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作者:丛馨;孟庆娱;吴立玲

    紧密连接广泛存在于所有上皮细胞间连接的顶端,是物质经过旁细胞途径进行转运的结构基础,具有"栅栏"和"屏障"功能.以往研究发现,紧密连接参与了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泌、肠上皮细胞的屏障保护以及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等生理功能.近年来发现,在涎腺上皮细胞也有紧密连接的表达,一些促分泌药物和促炎因子可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的表达、结构和功能进而调控涎腺的分泌.本文重点综述了涎腺细胞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包括涎腺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类型和功能,探讨紧密连接对涎腺分泌的影响,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紧密连接 涎腺 分泌
  • 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白玉萍;岳常丽;张勇;邢莉;贾双双;刘红刚

    目的 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 ~ 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 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关键词: 涎腺 癌肉瘤 病理学
  • 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忠;傅文达;刘启榕;李辉;陈刚

    目的 探讨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的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均生长缓慢,肿瘤包膜完整,未浸润周围组织;镜下肿瘤组织以筛状结构为主(50%).免疫组化:瘤组织腺腔面CK、EMA和CD117(+),腔外基底样细胞CK5、p63、S-100和SMA(+),Ki-67增殖指数<1%.结论 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较为罕见,需要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癌、多形性腺瘤、导管内癌等进行鉴别.

  • 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伴导管内生长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冠男;王哲彦;周小鸽;谢建兰

    目的 探讨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伴导管内生长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例伴导管内生长的涎腺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具有一般MALT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滤泡植入及淋巴上皮病变.特殊之处在于肿瘤细胞在多个扩张的导管内生长,且充满整个导管,导管内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单核样B细胞外观,免疫组化导管内肿瘤细胞CD20及bcl-2(+).结论 涎腺MALT淋巴瘤伴肿瘤细胞导管内生长,这种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也许对于诊断MALT淋巴瘤有一定意义,但尚需收集更多的样本来验证.

  • 涎腺嗜酸性细胞癌1例

    作者:董都选;石萍霞;李允利;李维华

    患者男性,57岁.发现右下颌角外侧包块半年,无任何不适.查体:右下颌角后方可触及3cn× 3cn肿块,肿块下方4.5cm处可及1cm×1cn淋巴结1枚.临床考虑鼻咽癌转移,行肿块局部切除送检.病理初诊:淋巴结低分化癌转移(同送鼻咽黏膜未发现癌).局部放疗2个疗程,2个月后行第2次颈肿块根治手术,标本送检.

  • 支气管涎腺混合瘤1例

    作者:赵峰;王振华;李瑞光;张瑾

    患者女性,62岁.咳嗽、咳痰1个月.查体:左肺上叶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CT及X线显示左肺支气管内结节影,考虑良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总支气管入口内侧壁有直径2 cm圆形肿物阻塞管腔,肿物表面黏膜光滑,质韧,有增生的血管,活检时打滑,仅留窄缝通气,左肺各支气管口通畅(图1).术中见左肺上叶实变,不能膨胀,有少量胸水,切开左主支气管,见2 cm×2 cm×2 cm大小的肿块,有蒂,边界清,表面光滑,手术切除.

    关键词: 支气管 涎腺 肿瘤
  • 涎腺嗜酸细胞癌合并胸腺瘤1例报道

    作者:毛蕊琪;刘晓红;耿明;曹永成;丁吉元;辛萱;王翠翠;毕利泉

    嗜酸细胞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大嗜酸粒细胞癌等,以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活性与浸润性生长为特点,可以发生在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肺和鼻腔等)[1],临床上极少见,占所有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0.5%和所有涎腺上皮性肿瘤的0.18%[2].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年龄多> 60岁[3].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涎腺嗜酸细胞癌合并胸腺瘤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

  • 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乳腺肿瘤(二)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3 富含酶原颗粒的癌3.1 腺泡细胞样癌乳腺腺泡细胞样癌(acinic cell-like carcinoma)属于涎腺样乳腺肿瘤一类,Roncaroli等(1996年)报道第1例,至今文献只报道2例.

  • 涎腺始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穆红;盖俊芳;刘云云;李家诚;吕翔

    涎腺始基瘤非常罕见,目前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报道.该瘤患者绝大多数为出生后数天至6周的婴幼儿,并明显以男婴多见.患儿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窘迫、缺氧及进食困难等.肿瘤常以细蒂附着于鼻咽部的中线部位,瘤体很容易脱落.镜下肿瘤表面被覆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向深部间质内延伸,形成分支的网状、条索状及腺样结构.在肿瘤内瘤细胞常呈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很少有核分裂象.肿瘤为良性,切除后不复发.而在手术过程中务必保持警惕,严防因肿瘤脱落而导致患儿呼吸道阻塞及窒息.

  • 涎腺成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穆红;盖俊芳;吕翔

    成涎细胞瘤为一种发生于腮腺或颌下腺的具有潜在侵袭性的肿瘤,通常出生时即已存在,肿瘤重现了原始涎腺的始基结构.成涎细胞瘤非常罕见,其临床表现虽然具有一定的特点,但肿瘤在组织学形态方面与多种其他肿瘤有重叠,诊断往往较为困难,而且预后很难预测,因此,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着重对成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作一探讨.

516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