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

    作者:李大海;栗建辉;邸桂新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18/24),误诊6例.结论 高频彩超对早期发现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腮腺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乔星;张轶华;张珊珊;刘洪波;王彦

    目的 探讨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1例,研究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患者男性,27岁,腮腺区无痛性肿物,肿物呈结节状,切面囊实性.镜下Warthin瘤瘤体内可见黏液表皮样癌结构,为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两者存在移形区.结论 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明确的黏液表皮样癌形态及二者上皮成分存在移行,分子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 耳鼻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巴图;艾尼娃尔·巴巴依

    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耳鼻喉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所有患者耳鼻喉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征.结果:在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中绝大部分的黏液表皮样癌为高分化,肿瘤细胞CK、CEA、EMA、CK8等均为阳性.结论:可根据相关组织学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耳鼻喉黏液表皮样癌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光;丁华野;皋岚湘;杨光之;李静;李琳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细胞为主,混杂有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有黏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AE1/AE3、34βE12和E-cadherin弥漫(+),S-100局灶(+).结论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腺鳞癌、腺样囊性癌或黏液癌鉴别.

  • 黏液表皮样癌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胜美;吴铭;陈灼怀

    目的了解p53,bcl-2和c-erbB-2蛋白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分布,评价其对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黏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p53,bcl-2和c-erbB-2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正常涎腺的分布特征为导管上皮全部阳性(10/10),而腺泡上皮仅有1例阳性(1/10);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低于正常涎腺,但阳性强度高于正常涎腺;p53蛋白在正常涎腺及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5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p53蛋白在高低分化两组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也有差别(P<0.05);bcl-2在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有高于正常涎腺的趋向结论在正常涎腺中c-erbB-2 主要分布在导管上皮.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涎腺在p53,bcl-2和c-erbB-2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差异.p53阳性表达的患者多具有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征,但未能发现在黏液表皮样癌表达bcl-2和c-erbB-2的预后意义.

  • 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冯振中;刘德纯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SP法)观察.结果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左下肺团片状阴影,手术中见隔离肺有异常血管供应,病变肺组织呈慢性炎症和纤维增生改变.支气管内肿物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黏液细胞组成,巢状排列,其中含少量黏液样物.免疫组化示低分子质量CK强(+),EMA(+),高分子质量CK(-),AB染色(+).结论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蒋依娜;王鸿雁;邓元;杨喆

    目的 研究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镜下可见典型Warthin瘤区及向黏液表皮样癌过渡的移行区.1例为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另1例为中级别黏液表皮样癌.PAS染色胞质内及间质内浸润黏液呈紫红色.Warthin瘤内层柱状细胞CK7和CK19(+),外层细胞CK34βE12和p63(+),黏液化生细胞及黏液表皮样癌的黏液细胞CEA(+).结论 诊断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除典型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癌结构外,必须出现两肿瘤的移行过渡区域.

  • 腮腺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宋志刚;宋欣;石怀银;王殿军

    目的 探讨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5例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研究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以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 ~ 63岁,平均年龄45.6岁.临床均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物.肿物呈结节状,其中2例有完整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包膜不完整区域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切面大多为实性、灰褐色.镜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位于Warthin瘤瘤体内或肿瘤一侧,两者之间可见移行区.其中4例为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1例为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瘤嗜酸性上皮CK34βE12 、CK5/6和CK7(+),p63、CK20和CEA(-);黏液表皮样癌黏液细胞CK7和CEA(+),CK5/6、p63 、CK34βE12和CK20均为(-);Warthin瘤的基底细胞及黏液表皮样癌的表皮样细胞CK5/6、p63和CK34βE12均(+),而CK7、CK20和CEA(-);Ki-67阳性指数在黏液表皮样癌区域高于Warthin瘤区域.黏液细胞PAS染色(+).结论 Warthin瘤上皮成分恶变为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有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明确的黏液表皮样癌形态及二者上皮成分移行.

  • 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赵红艳;叶明福;王亚丽;汤金梁;叶家伸;孔莹琴

    患者男性,51岁.反复咳嗽、咳痰3年.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主要为干咳,伴有少量痰液,痰液呈灰褐色,晨起较重.查体:心、肺、腹均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 食管黏液表皮样癌伴肺软骨瘤样错构瘤1例

    作者:樊祥山;孟凡青;周强;吴鸿雁

    患者男性,69岁.3个月前出现进食梗噎感伴嗳气、上腹部饱胀感,症状逐渐加重,无呕血、黑便史.X线示食管中段见长约3 cm的环形狭窄区,表面不整,有小龛影,通气扩张,表面黏膜不清;另见左下肺肿块1个,大径1.6 cm.

  •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袁修学;阎红琳;成红豆;袁静萍

    患者男性,14岁.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血,多为成口鲜血,一天数口,量不多,无发热、盗汗、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增强CT示气管下端(近分叉处)右侧壁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肿瘤性病变.肺动脉血管造影示支气管内占位,考虑为肿瘤性病变.肿瘤标记物全套检查正常.局麻下行纤支镜活检术及全麻下电子支气管镜气道肿瘤切除术.术中见气管远端近右主支气管开口处有一个椭圆形结节,基底宽,表面尚光滑(图1).

  • 伴显著淋巴浆细胞浸润的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赵焕芬;何春年;李萍

    患者男性,19岁.咳血20余天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活动度一致,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双肺纹理走向及分布正常,左上肺肺门上方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5.5 cm×3.5 cm.余肺内未见实质性病变.于全麻胸腔镜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上叶后段,大小约为6 cm×5 cm×5 cm,肺裂发育差,切除左肺上叶及肿物,清扫肺门及主动脉窗区域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 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于兵;李玉婷;杨光;刘惠铭;陈文静;翟丽丽;刘洪羽;房艳春;曹维海

    患者男性,74岁.平素健康,除脑梗塞病史2年外,无其他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血,无其他伴随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全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6.36×109/L,嗜碱细胞绝对值升高0.07×109/L;血生化钠(132 mmol/L)、尿酸(207 u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8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 U/L)和肌酸激酶(14 U/L)下降.以咳血待查收治入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平稳后行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

  •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道

    作者:平小佳;刘艳琳;吕晶;张雪;杨建峰

    黏液表皮样癌是肺癌中很少见的一种类型,具有低度恶性的特点.该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儿童少见[1].现报道1例4岁儿童肺黏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

  • 原发性肺的侵袭性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一例

    作者:李百周;付燕飚;王国凤

    患者男,65岁.因阵发性咳嗽8个月,痰中带血6d,于2011年2月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曾于当地医院查胸片及肺部CT,提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下叶阻塞性肺炎可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下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表面血管丰富,易出血,未取活检.既往曾有胆总管结石和左腹股沟疝手术史,余无殊.体检:左中下肺呼吸音略减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决定行左剖胸探查,左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胸腔少许粘连,无积液.叶问裂部分未发育,左下肺背段肿块,阻塞左下支气管开口,胸膜凹陷,大小约4 cm x4 cm×5 cm,质中,切面呈鱼肉样,纵隔见肿大质硬的淋巴结.遂解剖左下叶支气管,平左下支气管开口处离断支气管,保留左上肺.术中冷冻考虑为黏液表皮样癌,终诊断待常规病理.

  • 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

    作者:黄焰;武春燕;吴伟;侯立坤;张莉萍

    目的:探讨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 PMC )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分析55例手术切除PMC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RMS)法对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者女性32例,男性23例;发病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为36岁。肿瘤均位于段及以上支气管内。肿瘤大径0.7~5.5 cm,平均大径2.4 cm,肿瘤无明显包膜,大多呈息肉样突向管腔,界限尚清。镜下观察PMC由产生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53例为低级别,2例为高级别且均有淋巴结内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5例PMC中所有肿瘤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阴性、Napsin A 阴性、细胞角蛋白(CK)7阳性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Ventana D5F3)阴性;55例PMC中部分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CK5/6、p63均阳性;并示52例PMC中部分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p40阳性,3例p40阴性;55例PMC中产生黏液细胞CK5/6、p63及p40均阴性;低级别PMC中Ki-67阳性指数<10%,高级别PMC中Ki-67阳性指数80%~90%。特殊染色显示腺腔内黏液样物质及产生黏液细胞PAS阳性。有随访结果的3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死亡。31例PMC均无EGFR基因突变。结论 PMC是主要发生在中央气管的一种少见的涎腺型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为中青年,组织学上绝大多数为低级别,其患者预后较好,高级别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小活检诊断本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TTF1的表达有利于与其他肺原发肿瘤鉴别。无EGFR基因突变。

  • 低分化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进展

    作者:孙健;杨堤;崔全才

    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概念的提出已超过25年,用来描述在临床病理特点上介于分化型癌(滤泡癌和乳头状癌)与未分化型癌(间变性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PDTC曾被冠以多种名称,如低分化滤泡癌、实性型滤泡癌[1]、低分化乳头状癌、梁状癌[2]及岛状癌[3]等.虽然20多年的研究均支持存在这样一种类型的甲状腺癌,但对其具体定义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近年来,有关PDTC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一、PDTC的定义从PDTC的概念提出伊始,就存在对此种肿瘤各种不同的具体定义.1983年,Sakamoto等[4]学者基于日本的研究经验,将具有实性、梁状或硬化结构的甲状腺滤泡癌或乳头状癌定义为PDTC(不论其是否存在高级别的细胞特点如核分裂象较多及坏死).1984年,Carcangiu等[5]将具有岛状生长方式,出现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的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定义为PDTC.自此以后,文献中对于PDTC的解释就变得十分多样.其中日本学者普遍采用Sakamoto的定义[6],而欧美学者遵从Carcangiu定义的较多[3].此外,尚有学者将此两种定义综合后使用,或者将PDTC的定义扩展到包括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柱状细胞癌的范畴[1].

  • TGFβ1和HIF-1α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作者:梁军;吴振婵;林宇静;游云华;张华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6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20例高分化、16例低分化)中TGFβ1和HIF-1α的表达。结果TGFβ1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及低分化MEC中的表达均依次增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TGFβ1随着HIF-1α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结论TGFβ1和HIF-1α的高表达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及增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TGFβ1和HIF-1α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作者:梁军;吴振婵;林宇静;游云华;张华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6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20例高分化、16例低分化)中 TGFβ1和 HIF-1α的表达。结果 TGFβ1和 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及低分化MEC中的表达均依次增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 TGFβ1随着HIF-1α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结论 TGFβ1和HIF-1α的高表达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及增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更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梁军医师于本刊2013年8卷9月第9期822-824页发表的文章《TGFβ1和HIF-1α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因我刊排版疏忽致使该文章在2013年8卷10月第10期893-895页重复刊登。特此刊登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18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