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定量分析在不同超声造影特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念芬;戚庭月;孙红光;封淏;诸林海;丁永玲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在不同超声造影特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9例患者共计77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动态录像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取得所有结节与其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定量参数.根据PI值分为高增强组和低增强组,比较两组结节中恶性结节所占比率及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低增强组中恶性病变的比率(66.6%)明显高于高增强组(28.9%)(P=0.002).低增强组中结节大直径小于2.0 cm的比率(80.8%)显著高于高增强组(36.4%)(P=0.018).低增强组中良性病变AUC大于恶性病变(P<0.05).高增强组中定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增强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常见超声造影表现;大直径大于2.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表现为高增强;甲状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超声造影表现为低增强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甲状腺乳头状癌3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王玉琳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3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常规病理检查,且用光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实施形态学结构分析观察,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经分析,乳头状与毛玻璃样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形态学特征,除此之外,其形态学特征还有砂粒体、核体积增大、核内假包涵、核重叠以及核沟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异常增生乳头状结构且伴毛玻璃样核的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早期对其实施诊断对于该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判所具指导意义非常重要。

  • 甲状腺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麦海浪

    目的探讨本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诊断及鉴别诊断,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5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其组织学类型.结果乳头状癌15例(60%),滤泡癌7例(28%),髓样癌2例(8%),未分化癌1例(4%).结论本地区甲状腺癌主要以乳头状癌为主,区分组织学类型有重要临床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春丽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TMC患者70例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20例,分析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并对两组声像表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照.结果:边缘毛糙、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结节内部有微小钙化、结节内部血流丰富在两组患者中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诊断敏感性较低.结论:彩色超声对PTC诊断正确率较高.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随诊中的价值

    作者:李爱华;高亚杰;林惠芬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随诊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癌患者48例,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乳头状癌43例(89.5%),术后复发6例.27例术后残余甲状腺呈粗糙、不均匀低回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乳头状甲状腺癌复发后的首选诊断方法.若可疑病变诊断有困难,应给予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和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的影像诊断

    作者:上官中力

    目的:分析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的影像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收治儿童脉络丛肿瘤患者8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47例.结果:该例脉络丛乳头状癌被误诊,当时拟诊断为高级别脑胶质瘤.CT平扫表现为侧脑室轻微高密度结节影,密度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团块状高密度钙化影,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中有6例对象伴有脑积水,3例伴有钙化.脉络丛乳头状癌患者M R I检查T1W I上呈稍低信号,T2W I高信号,可见钙化,并伴有血管流空影,肿瘤信号欠均匀,可有坏死、周围水肿.结论: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癌极易被误漏诊,需要关注那些不典型、伴恶性影像学表现特征的肿瘤.

  • 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病变诊断思路

    作者:王静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良性结节患者42例,包括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恶性肿瘤10例均为乳头状癌.良性结节与恶性肿瘤的边界、形态、内部结构、钙化和回声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可借助超声检查进行,对于检查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结节的形态、性质和血流信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定性诊断,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

  • CT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发鹏;任伟;常宝;卢军;冯文娜;周国胜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对30例患者进行甲状腺CT动态增强检查,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19~56岁,平均42岁,均经病理证实,乳头状癌16例,滤泡状癌9例,混合型癌4例,未分化癌1例.甲状腺检查:所有患者中总T3、T4及游离T3、T4、TSH均在正常范围内,2例TmAb升高,1例TpoAb升高.

  • 外阴浸润性派杰氏病1例报告

    作者:唐兆瑞;卜燕燕

    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绝经11年,1986年曾以"膀胱乳头状癌"切除全膀胱并给化疗;1989年外阴部出现瘙痒,以"老年性外阴炎"给予中西医外敷药膏交替治疗3年,疗效不佳,相继外阴部出现瘙痒、疼痛、潮红及白斑,活检病变处确诊为"外阴派杰氏病",于1992年11月行外阴切除术.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敬彦;蒋宁一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全球年增长达4%[1],并有年轻化的倾向,部分患者以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甲状腺肿瘤虽只占全身肿瘤的1%,却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及混合型.DTC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和内分泌治疗.自1946年首次报道131I用于治疗DTC以来,经过近70年的发展,131I治疗已成为继DTC术后处治的重要手段[2].DTC术后即行131I清除残留功能性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可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起到极大的预防作用,而131I清灶则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但具备摄碘功能的DTC转移灶.本文结合国内外出现的一些新方法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 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徐晓丽;周学科;陆洪芬;水若鸿;朱雄增

    目的 复习并讨论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MFPT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例MFPTC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MFPTC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结果 MFPTC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多数巨大滤泡、富含胶质、细胞核形态不典型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19、HBME-1和Galectin3同时表达,呈弥漫或大部(+).结论 MFPTC 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等良性病变.CK19、HBME-1、Galectin3等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日焕;梁兆煜;江浩;杨瑞亮;区小卫;张少锐;谢学羿;邱磊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常规病理检查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并用SP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CK/34βE12)、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特点.结果 400例中共检出微小乳头状癌19例,检出率为4.8%.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17例高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16例上皮膜抗原、19例甲状腺球蛋白均呈(+).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高分子质量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强阳性对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东;周本成;赖日权;田野;冼江

    目的探讨CK19、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甲状腺病变中CK19、CK20蛋白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26/27,经典型)和83.3%(5/6,滤泡变异型),且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节性甲状腺肿(0/23)和甲状腺腺瘤(1/15)基本不表达或仅弱阳性表达.与CK19相比,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率低且其阳性病例CK19也均阳性.结论CK19阳性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滤泡变异型具有辅助诊断作用,并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有鉴别诊断作用.而CK2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则有限.

  • 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吸取细胞学观察

    作者:任玉波;刘超英;李平;解建军

    目的探讨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吸取细胞学的特点.方法以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对照,光镜下观察高细胞型乳头状癌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形态特点.结果胞质丰富嗜酸性,柱状细胞易见,对于区别高细胞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显著意义;核多形性较明显,但光镜下不够客观;核沟和包涵体量多,背景常见淋巴细胞.结论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表现有特征性,应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容易诊断.

  • 甲状腺混合性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晶;苗雨春;李合;连婧;徐恩伟;杨宣琴

    目的 探讨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近诊治的4例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TG、TTF-1、calcitonin、Syn、CGA、galectin-3、mesothelia、CK19、TPO、CD56、B-raf和Ki-67免疫标记染色,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1例为甲状腺髓样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另l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免疫组化:4例中髓样癌区域calcitonin、Syn和CGA均(+);滤泡癌区域TG和TTF-1(+),calcitonin、Syn和CGA(-);乳头状癌区域galectin-3、mesothelia、CK19和B-raf均(+),而TPO、CD56、calcitonin、Syn和CGA均(-).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混合发生在临床是十分少见的,其来源存在多种学说,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其诊断.

  •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玉波;李平;解建军;白艳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取同时有术前FNAC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4例,其中资料完整者140例.分别对其组织学切片和细胞学涂片进行亚型诊断.结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经典型91.6%,滤泡型75%,高细胞型90%,高级别型85.7%.结论经典型、高细胞型和高级别型乳头状癌的亚型诊断准确.滤泡型和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容易低诊断为滤泡性肿瘤和嗜酸细胞肿瘤,实体型、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亚型诊断有待进一步总结.

  • 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定荣;阎晓初;傅春玲;卫惠杰;吴彤;刘凤;李伟

    目的 探讨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19岁.肿块位于甲状腺右叶,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组织学见肿瘤主要由上皮及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征,约占40%;间质主要由长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呈束状或编织状,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染色质细腻,可见清楚小核仁,少量细胞有轻度非典型性,偶见核分裂象,间质成分约占60%.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CK19、TG和TTF1(+),梭形细胞SMA和vimentin(+).结论 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亚型,其梭形间质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特征,该亚型的预后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鉴别诊断包括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纤维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未分化癌等.

  •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潘敏鸿;胡永春;贡其星;李海;张炜明;范钦和

    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1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均为女性,年龄47 ~ 81岁,病程10天~2年,其中左侧乳腺8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均为乳腺肿块,3例伴乳头溢液;肿块大小1 ~3 cm.镜下特征为厚的纤维性包膜内见大量纤细的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状结构,部分呈实性的上皮单一性增生(实性乳头状癌);肿瘤细胞核呈低中级别形态,囊内及囊壁周围完全缺失肌上皮;极少数病例可伴导管原位癌、浸润或转移.肿瘤细胞ER、PR均(+),仅1例HER-2(+);4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随访6~33月均存活.结论 囊内型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生长缓慢,预后极好;治疗原则应推行现行导管原位癌的方案,首选肿块切除,术后辅助治疗视浸润程度而定.

  •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欣;刘梅;杨丽;李席如;郑一琼;范军振;石怀银

    目的 提高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术中诊断准确性,考察快速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在术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的抗体CK5和SMMHC,进行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IHC)染色,以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常规冷冻切片诊断与快速诊断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本组90例冷冻诊断包括,6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头状瘤合并导管原位癌(DCIS),3例未明确具体类型癌,1例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癌,14例延迟诊断.快速IHC检测流程耗时约10 min,结合快速IHC的术中诊断准确率(98%)显著高于常规冷冻诊断(P<0.01),其假阴性率为0和延迟诊断率为2%,均显著低于常规冷冻诊断(P<0.01).结论 快速IHC可提高术中诊断准确性,符合诊断时限要求,常规应用于术中诊断的可行性较高.

  • 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位嘉;王燕;赵丽华;石柏;林竞;皋岚湘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0岁.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大体呈结节状,似有完整包膜,切面五彩状,可见黏液及钙化.组织学见肿瘤由充满胶质或稀薄黏液的滤泡结构和实性片状区域构成,未见明确乳头结构,但可见泡状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引人注目的是实性区域部分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显示TTF-1、Tg、galectin-3和CK19(+),HBME-1、降钙素、CD10、RCC和vimentin(-).特殊染色:AB-PAS(+).结论 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组织形态学易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混淆,免疫组化及PAS染色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457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