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欣;刘梅;杨丽;李席如;郑一琼;范军振;石怀银

    目的 提高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术中诊断准确性,考察快速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在术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的抗体CK5和SMMHC,进行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IHC)染色,以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常规冷冻切片诊断与快速诊断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本组90例冷冻诊断包括,6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头状瘤合并导管原位癌(DCIS),3例未明确具体类型癌,1例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癌,14例延迟诊断.快速IHC检测流程耗时约10 min,结合快速IHC的术中诊断准确率(98%)显著高于常规冷冻诊断(P<0.01),其假阴性率为0和延迟诊断率为2%,均显著低于常规冷冻诊断(P<0.01).结论 快速IHC可提高术中诊断准确性,符合诊断时限要求,常规应用于术中诊断的可行性较高.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杨文涛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对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及特殊类型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病理分析

    作者:陈昊宾;侯波;张敏

    目的 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 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00 ~2009年间存档资料中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伴或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癌变)、“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的病例共107例,根据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有关乳腺乳头状病变分类标准,由两位病理医师重新复习上述病例的HE切片,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这些病例进行研究,筛选出实性乳头状癌7例,并进行CK5/6、P63、Syn、CgA、P53、Ki-67和ER、PR、c-erbB-2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07例乳腺乳头状病变中,女性99例,男性8例,患者年龄27 ~ 80岁,平均年龄59岁;筛选出实性乳头状癌7例,该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69岁;7例SPC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导管内实体性生长,乳头状结构形成假菊形团,肿瘤细胞形态较温和,细胞内外均见黏液分泌;免疫组织化学上表现为ER、PR强阳性表达,CK5/6和P63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周边的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的Syn和CgA染色呈强阳性,P53和c-erbB-2染色呈阴性,肿瘤细胞的Ki-67增殖指数在低范围(<20%).结论 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病变的合理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药物治疗有赖于病变性质的准确判断.

  • 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活检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分析

    作者:周洁莹;唐杰;罗渝昆;付帅;宋青;徐清华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行穿刺活检的超声可视乳腺病灶4453例,其中,经穿刺病理诊断为乳腺乳头状病变207例,随后行外科手术90例,随访大于1年者110例,失访7例.依据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病灶超声声像学分类(BI-RADS)及不同穿刺方法分别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低估率.结果 90例术前诊断为乳头状病变、随后行手术切除的病灶中,术后病理组织学低估共29例(32.2%),恶性低估22例(24.4%).2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的病灶中,11例(47.8%)被低估.137例穿刺病理为良性且病理影像学相符的病灶中,8例(5.8%)被低估.25例穿刺病理为良性但病理影像学不符的病灶中,10例被低估(40.0%).18G、16G空芯针穿刺活检的组织学低估率分别为17.9%(P=0.017)、16.0%(P=0.023),均明显高于真空辅助穿刺活检的0.结论 真空辅助穿刺活检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比16G及18G空芯针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更高.对于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为乳头状病变伴非典型增生或病理影像学不符的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进一步行真空辅助粗针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切除明确诊断.

  • 83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术中和术后病理分析

    作者:樊达维

    目的:探讨如何认识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特点和提高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诊断能力。方法对83例乳腺乳头状病变的术中和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3例乳腺乳头状病变内,81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 P),其中6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普通型上皮增生(I P伴UDH),10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IP伴ADH),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IP伴DCIS),1例为乳头状导管原位癌(乳头状DCIS),1例为囊内乳头状癌。其中7例术后病理较术中病理分级提高,3例术中未能辨认为乳头状病变。结论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异质性包含不同程度的增生直至癌变,术中病理往往不易准确诊断,需结合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分析。

    关键词: 乳腺 乳头状病变
  • 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新进展

    作者:李香丹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乳头状病变,可分为中央型乳头状瘤(通常位于乳晕附近)及周围乳头状瘤(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WHO(2003年版)建议不再采用乳头状瘤病的名称,因为该名称在实际工作中既被用于描述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又被描述于导管上皮增生,容易引起混肴.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①硬化性乳头状瘤:中央型乳头状瘤中出现显著硬化时,可称为"硬化性乳头状瘤",此时导管壁及其周围也可发生硬化,陷入其中的上皮索或腺管可形成假性浸润的图象,应注意鉴别,假性浸润的腺管缺乏不典型性,仔细观察部分腺管仍保留上皮和肌上皮双层结构,腺管周围常有炎症细胞浸润或含铁血黄素沉积,且腺体不浸润至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必要时可采用免疫组化衬染肌上皮细胞加以证实.②乳头状瘤还可发生各种继发性改变,如炎症、坏死、肌上皮增生、大汗腺化生、鳞化、皮脂腺化生、黏液化生、骨和软骨化生等等.其中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梗死性坏死和鳞化.乳头状瘤穿刺后,或乳头状瘤的蒂或某些分支发生扭转后均可导致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中央型病例.缺血性梗死与肿瘤性坏死的区别在于前者累及整个乳头,包括腺上皮、肌上皮和纤维血管轴心,可见到与坏死周围残留成分基本一致的鬼影细胞,而肿瘤性坏死仅累及腺上皮成分.缺血性梗死时,梗死周围的腺上皮可发生退变,如细胞核深染并出现多形性等,需引起注意.乳头状瘤中上皮的鳞化往往是梗死后的反应性或修复性改变,可发生于穿刺后.少数情况下鳞化可以非常广泛,加之乳头状瘤的间质发生硬化,可能会误诊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需要特别注意[1].③当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出现导管上皮高度增生时,需要与不典型乳头状瘤鉴别.其鉴别要点可参照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与不典型增生的鉴别诊断[2].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作者:武莹;李忠武;薛卫成

    目的 将空心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病变的病例与其穿刺后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估二者的一致性及穿刺诊断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癌的准确性.方法 对342例穿刺诊断为乳头状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后接受肿物切除的病例,分析比较前后2次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CNB诊断乳头状癌与手术切除诊断一致率100%,CNB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者,手术切除病变升级比例48.8%(65/133),其中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6.8%(49/133),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共计12.0%(16/133);CNB诊断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后诊断升级为癌比例为31.8%(34/107).部分病例(11.7%)切除组织病理诊断病变级别下降.结论 CNB诊断乳头状癌与手术切除诊断一致性较好,而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均存在一定的病变低估比例.对CNB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例应完整切除病变,避免恶性病变漏诊.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现状

    作者:李俊杰;吴焕文;梁智勇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乳头状病变,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不足1%.尽管国内病理医师对该病已有了解,但实性乳头状癌在临床病理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现就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个案报道

    作者:张万勇;龙晓兰;卢森;曾长;张雪纯;吴娟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breast,EPC)又称乳腺包裹型乳头状癌[1]、乳腺囊内乳头状癌[2],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乳腺癌,尽管其组织病理有特征性,但不容易与导管内增生的乳头状肿瘤相鉴别,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E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赵明辉

    目的 研究乳腺乳头状病变穿刺与切除病理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乳腺乳头状病变进行穿刺检查和切除病理组织检查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准确性.结果 穿刺检查结果主要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准确性为57.5%(23/40)、非典型乳头状瘤42例,准确性为59.52%(25/42)和乳头状癌33例,准确性为100%(33/33).结论 乳腺乳头状疾病穿刺检查对于诊断乳头状肿瘤有一定的误诊或漏诊,而病理诊断乳腺乳头状疾病更为准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