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忠;傅文达;刘启榕;李辉;陈刚

    目的 探讨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的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均生长缓慢,肿瘤包膜完整,未浸润周围组织;镜下肿瘤组织以筛状结构为主(50%).免疫组化:瘤组织腺腔面CK、EMA和CD117(+),腔外基底样细胞CK5、p63、S-100和SMA(+),Ki-67增殖指数<1%.结论 以筛状生长为主的涎腺BCA较为罕见,需要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癌、多形性腺瘤、导管内癌等进行鉴别.

  • 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中易与癌混淆的良性病变

    作者: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

    本文介绍六类穿刺活检中易与癌混淆的良性前列腺病变,其中萎缩后增生、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和硬化性腺病以小腺泡增生为主,易与低级别癌混淆,但这类良性小腺泡均有34βE12标记(+)的基底细胞层,无明显增大的核仁,也缺乏腺腔内黏液或类结晶体.单纯性萎缩和高级别PIN均为大腺泡结构痛变,前者核/质比增大,后者有核的不典型性,但它们都保留小叶结构和基底细胞层,并缺乏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梗死诱发的鳞化、基底细胞增生-基底细胞腺瘤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都有成巢、成片增生的细胞,在穿刺中易与高级别癌混淆,但这些良性增生的细胞均缺乏高级别前列腺癌的细胞异型性和明显的浸润性生长方式.34βE12和KP-1等免疫标记也有助于诊断.

  • 舌下腺基底细胞腺瘤1例

    作者:潘涛;刘兆玉

    患者女,62岁,2个月前偶然发现左侧舌下区一包块,偶有疼痛,进食不适,无反复肿大,以“左侧舌下腺囊肿”收入院.查体:颜面对称,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口内见左侧舌腹下肿块,界清、质软、无触痛;伸舌时舌尖呈“M”型,舌不能抬起,无法完全伸出口外,舌尖不能触及腭部.MRI:左侧舌下腺区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邻近组织结构未见受侵,脂肪间隙清晰;舌部形态结构正常,内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未进一步做增强MRI;图1A~1C).诊断:左侧舌下腺占位,考虑良性肿物可能性大.在全麻下行左舌下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舌腹,沿肿物表面切开,内容物为淡黄色蛋清样液体.术后病理诊断:左舌下腺基底细胞腺瘤(图1D).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孙世宁;杜伟;周舟;邓娟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鼻咽部基底细胞腺瘤一例

    作者:张中华;王海燕;王学海

    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因查体发现鼻咽部肿物2d于2012年12月26日收入威海市立二院耳鼻喉科.患者平时偶有头痛感,无明显鼻塞、流涕,无涕中带血,无嗅觉异常,无耳鸣、耳闷感,无发热等不适.患者入院后鼻咽部查体见鼻中隔后端与鼻咽顶后壁之间淡红色圆形肿物,直径约0.5 cm,表面光滑,双侧咽鼓管扁桃体未受挤压(图1).余各项专科查体未见异常.鼻咽部CT扫描示鼻咽部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密度均匀,CT值约38 Hu(图2).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肿物切除术.术中鼻内窥镜下探查肿物位于鼻中隔后缘,蒂部位于鼻咽顶后壁,淡红色,直径约0,5 cm,表面光滑.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MRI特征分析

    作者:潘桂海;张雷;田国强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2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均进行MRI扫描,观察患者的临床与MRI特征.结果 20例患者的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4例为腮腺浅叶,4例为腮腺深叶,2例为兼具腮腺浅叶与腮腺深叶;经检测,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直径<3 cm,信号呈不均匀状态;2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肿瘤囊变,9例患者可见包膜,4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除此之外,不排除个别多发现象.依据MRI检测结果,3例患者行肿瘤与腮腺共同切除手术,其余17例患者仅行肿瘤切除术,并且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随访6个月,17例患者未复发,3例患者复发.结论 对患者进行MRI检测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作者:刘媛;范小晶;郭发金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对照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00%边界清晰、内部无钙化,形态70%为椭圆形或类圆形,30%为分叶状,内部60%为低回声,40%为混合回声,血流分级0级10%,Ⅰ级25%,Ⅱ级30%,Ⅲ级35%.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眼眶基底细胞腺瘤1例

    作者:丁建辉;李勇;杨民;孟祥英

    患者,女,38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眼上睑深部、眶内肿物,生长缓慢,无其他不适,于2012年1月11日入院.专科查体:左右眼视力均1.0.右眼上睑中央深部、眼球上方可扪及一大小约为1cm×1cm×1.2cm肿物,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质地中等硬,无压痛,活动良好,余均未见明显异常.

  • 具有筛状结构的基底细胞腺瘤2例报告

    作者:王兆元;任美思;钟鸣

    发生在涎腺的基底细胞腺瘤,根据肿瘤细胞排列方式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实性、梁状、管状和膜性结构,其中可间杂有局域性的筛状结构.同一肿瘤中可以有一种以上的排列方式,通常以一种类型为主,而以筛状结构为主者十分少见[1-2],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它极易与筛状型腺样囊性癌相混淆,尤其在冰冻切片检查中,由于取材的局限性,在显微镜下常常只见典型的筛状结构,而更易导致误诊,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

  • 腮腺多形性腺瘤呈基底细胞腺瘤分化1例

    作者:赵森;邬玉龙;姜晓军;郭慧妮

    病人,男,回族,54岁.发现无痛性右耳下肿物20 d,查体:左耳垂下腮腺区可触及一蚕豆大小圆形肿物,囊样感,界清,可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及瘢痕,口内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溢脓,同侧扁桃体及咽旁未见异常,无面瘫症状,彩超检查示:

  • 口咽部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作者:魏从全;郝光远;石林平

    目的 探讨口咽部小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口咽部小涎腺BCA临床与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5±18.6)岁.结果 7例口咽部小涎腺BCA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口咽腔突出的软组织肿块.MRI信号均匀,可见轻度或明显强化改变,肿块内无坏死或囊样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结论 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口咽部小涎腺BCA的部位、形态、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关系,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求.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王正花;吕翔;王康

    目的 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探讨.方法 对4例腮腺BCA标本做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并对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4例患者中有3例为典型的BCA,肿瘤主要由两种瘤细胞所构成,显著的特点为基底细胞样瘤细胞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的周围呈栅栏状排列.1例为膜性BCA伴恶性变,特点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及多形性,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内及其周围有多量玻璃样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结论 本文对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起源、良恶性BCA的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探讨.BCA应与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瘤及多形性腺瘤等相鉴别.

  • 腮腺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徐文华;李佐强;田野;果海娜

    腮腺腺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嗜酸性腺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等.我们收集了我院近年内180例腮腺腺瘤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对163例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手术方式与复发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何慕真;张盛箭;马明平;黄海建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22例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张维文;吕静荣;向明亮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手术疗效,寻找其特点,以期与其他腮腺良性肿瘤相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0年10月~2013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且资料保存完整的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双侧发病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渐大肿块,多见于耳垂下区,其中累及腮腺深叶9例.肿瘤大小为1 ~4 cm,平均为(2.00 ±0.84)cm.影像学征象为以均质为主的实质性、边界清、圆形肿块.2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肿瘤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为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术后随访0.5~11年,出现轻度面神经功能受损者4例,HBⅡ级,其中3例半年后恢复为HB Ⅰ级,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须依靠病理结果.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良好.

  • 双侧腮腺肿瘤不同病理类型1例报告

    作者:魏巍;李耀俊;王磊;高春娜;黄远亮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s,BCA)和基底细胞腺癌(basal cell adenocarcinoma,BAC)是唾液腺肿瘤中较少见的上皮性良性和恶性肿瘤,因其少见.文献中很少有报道.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征象

    作者:陈静;夏彦奇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CT平扫的密度、边缘、部位、大小及增强后CT征象.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7例均为单发,边缘光整,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界清;6例位于浅叶包膜下,1例向腮腺深叶生长;4例为实性密度,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CT值45~55Hu;3例为少许囊性密度;7例病灶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显示,4例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高达189Hu,其中1例静脉期轻度减退,约123Hu,另3例均匀持续强化;3例囊实性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7例均无肿瘤侵犯周围情况,仅1例较大病灶对周围血管有推压改变.大部分病灶呈"快进慢出"型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虽然少见,但据其特殊强化方式可以和其他腮腺肿瘤鉴别.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金鑫焱;时开元

    涎腺肿瘤占所有肿瘤的3%.其中大多数是良性多发于腮腺[1].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少数良性的上皮细胞性肿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1%~3%,低于临床常见的多形性腺瘤和Wathin瘤[2,3].因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发病率低,关于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影像学研究报道较少,探讨此类肿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作者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回顾分析本院确诊的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报道如下.

  • 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徐瑶;印洪林;陆珍凤;余波;周晓军

    目的 观察CK7、Calponin、CD117、Ki-6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中的免疫表型及其病理组织形态学差异,以提高对该类肿瘤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发生于涎腺的26例BCA和17例ACC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并免疫组化标记(CK7、Calponin、CD117、Ki-67).结果 临床特点为两种肿瘤的发病年龄相似,但发生部位不同,ACC好发于腮腺以外的小涎腺,BCA多数发生于腮腺;病理特点为前者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并累及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显示两种肿瘤存在免疫表型差异:其中CD117在ACC和BCA之间的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BCA和ACC之间的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C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病理特点上与BCA鉴别主要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形态学检查,CD117和Ki-67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前列腺基底细胞腺癌

    作者:黄志勇;章宜芬;龚平;聂进军;周祀侨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腺癌和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对基底细胞腺癌3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复习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及进行随访.再次常规切片HE染色和采用LSAB法,对PSA、PAP、CK、CEA、PCNA、bcl-2、p53和c-erbB-2 8种抗体标记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前列腺基底细胞腺癌为分化差的实体癌呈基底细胞癌样排列,核分裂象多,癌巢中央伴坏死,可见局灶性鳞状细胞、移行细胞或腺管分化,也可出现腺样囊性癌样结构.而基底细胞腺瘤内增生的基底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增生结节周界清,无浸润性边缘和坏死.8种抗体的免疫酶标记在前列腺基底细胞腺癌和腺瘤的鉴别诊断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前列腺基底细胞腺癌和腺瘤在诊断上,主要根据HE染色观察,形态上典型,结合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即可确诊.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