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宝石能谱CT在去除常见CT图像伪影中的应用

    作者:宣伟玲;赵凯宇;刘淼

    常规CT扫描图像中产生的射束硬化伪影、金属植入物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大,而且伪影无法很好地消除.本文主要阐述宝石能谱CT去除CT图像伪影的独特方法.

  • 能谱CT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璐;侯阳

    CT是通过测量X线在物体中的吸收系数进行成像的,不同能量级别的X线可得到不同的X线衰减系数,将其重建成CT图像即为能谱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多参数、定量分析等特点.能谱CT的单能量图像、特异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以及基物质图像等成像技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分析病理类型、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不但能够准确指导临床进行肺癌分期及制定进一步诊疗计划,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本文就能谱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 宝石CT能谱成像原理及其扫描射线剂量

    作者:沈云

    目前CT已成为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常规CT相比,能谱CT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工具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其独特的多参数成像模式给长期习惯于单一诊断模式的影像科医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熟悉其成像原理、影像表现与应用价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回顾了能量CT研发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随后深入剖析了单源瞬时kVp切换能谱成像的物理基础,并介绍了实现该技术所必需的解析技术;接着从基础实验的角度,展现了能谱成像能够在更低剂量条件下保证同常规CT一致的图像质量.

  • 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段勇;李洪利

    多排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能谱CT成像从理论走向实践。与常规多排CT相比,能谱CT及时实现了包括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基物质图像及相应基物质的定量分析、有效原子序数等多参数成像,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宝石CT能谱成像血基图与Hb、总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吴兴旺;刘斌;王乐;王洁;王万勤;周勇;李小虎;张帅;陈恳;沈云

    目的 初步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中血(碘)基图成像与血液中血红蛋白、总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5例患者的胸部宝石CT能谱成像(GSI)的平扫图像,将原始数据经0.63 mm重建后传至AW 4.4工作站.在CT检查前24 h以内进行实验室检查,测定患者血红蛋白和总蛋白的含量.在GSI view模式下,选择血-碘、血-水组成基物质对代表血液的X值衰减,分别测定两种血基图中ROI内血液的含量,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其测定的结果与实验室测得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基图中测定的血-碘、血-水两种基物质对的血液含量均值分别为1042.56 mg/ml和1574.24mg/ml,前者与实验室测得的血红蛋白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57,P<0.001),与实验室测得的总蛋白之间无相关性(r=0.03,P=0.81);后者与实验室测得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无明显相关(r=0.08、0.51,P=0.03、0.81).结论 可以选择血-碘组成基物质对来代表血液的X线衰减.

  • 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林林;侯阳

    后处理技术如多元成像方法、单能级重建、有效原子序数成像及虚拟平扫等使能谱CT在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化、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成分分析及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能谱CT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CT能谱单能量成像用于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

    作者:廖海;邓德茂;黄增超;万荣超;陈燕静;袁捷;陈加军;李敏;何欣

    目的 探讨CT能谱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脑血管能谱CTA检查的患者,获得5组单能量图像(50、70、90、110、130 keV)、1组质量控制(QC)图像.分别测定6组图像的噪声、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图像的CNR及噪声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 ruskal-Wallis H)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6组中,70 keV组与90 ke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组图像CNR、图像质量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 keV单能量图CN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70keV单能量图、QC图及90、110、130 keV单能量图的CNR、图像评分均依次递减.结论 能谱CT 50keV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预测兔腋窝淋巴结性质

    作者:王博;谭红娜;王攀鸽;侯平;梁盼;高剑波

    目的 探讨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定量参数预测兔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纯种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兔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组)与炎性淋巴结动物模型(炎症组).于建模后第4周末对实验兔行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扫描,扫描完成后摘取腋窝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并与CT图像逐一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和灌注参数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诊断实验兔腋窝淋巴结性质的效能.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动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基值(NIC)和40~70 keY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均高于炎症组(P均<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佳联合参数(BF+动脉期λ+静脉期λ)的AUC为0.942,以0.65为临界值,其诊断实验兔腋窝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8%、95.92%、92.91%和82.70%.结论 一站式CT能谱灌注成像定量参数鉴别兔腋窝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好,联合参数(BF+动脉期λ+静脉期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能谱CT碘基图定量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模型研究

    作者:胡伟杰;刘文冬;刘斌;吴兴旺;潘景润;胡君梅;刘咸英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 将离体猪小肠与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5种注射流率(0.1、0.2、0.3、0.4、0.5 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对不同出血流率的猪小肠进行能谱成像(GSI),分别延迟15、40 s扫描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利用能谱CT基物质碘基图,分别测量动脉期肠腔内总碘含量值(IC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总碘含量值(IC门静脉期),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血流率[V测定=(IC门静脉期-IC动脉期)/(△t×ρI)],初步估计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分析真实流率与测定流率间的关系.结果 真实注射流率分别为0.1、0.2、0.3、0.4、0.5 ml/min的模型测定流率分别为0.071 2、0.256 6、0.358 7、0.468 5、0.559 4 ml/min;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间的误差率分别为28.77%、28.30%、19.57%、17.13%、11.88%.经过回归分析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呈正相关(r=0.984,P=0.002).结论 利用能谱CT碘基图像测量碘含量计算小肠活动性出血流率,并以此评估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能谱CT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雷立昌;陈建宇

    多排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能谱CT成像从理论走向实践.能谱CT从球管和探测器等方面进行革新,尽可能同时、同相位获得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图像,从而重建出40~140 keV的高清单能量图像、多种基础物质密度图像、虚拟图像以及特异能谱曲线,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

    作者:陈丽红;薛蕴菁;段青;孙斌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9例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单源双能CT GSI三期增强扫描;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碘基图、水基图,应用ROI技术测得病灶的碘、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35例.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13.88±3.83)(100 μg/ml)和(14.82±6.68)(100 μg/ml),静脉期分别为(18.98±5.26)(100 μg/ml)和(23.43±6.49)(100 μg/ml),实质期分别为(18.28±4.47)(100 μg/ml)和(22.95±5.51)(100 μg/ml).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比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0.17±0.07和0.18±0.06,静脉期分别为0.48±0.15和0.61±0.16,实质期分别为0.63±0.15和0.81±0.21.两组间静脉期和实质期碘浓度、碘浓度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碘浓度、碘浓度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760;以碘浓度比>0.757作为诊断阈值(实质期),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可达65.7%,特异度达84.4%.结论 胃癌病灶内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均与其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GSI图像中的碘浓度、尤其是标化后的碘浓度比能为术前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 双源CT能谱成像定性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

    作者:王云玲;宋娟;杜江华;韩秉艳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定性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为胃癌的67例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双源CT腹部平扫和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淋巴结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绘制能谱衰减曲线,并计算其斜率.对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比、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P=0.006)、0.881(P<0.001)、0.865(P<0.001)和0.834(P<0.001).以短长径比=0.734为阈值,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5.72%、特异度93.64%;以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223为阈值,敏感度69.81%,特异度91.20%;以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92为阈值,敏感度78.33%,特异度85.63%.胃癌转移淋巴结与非淋巴结的双期能谱曲线呈下降型,动脉期曲线斜率为6.860时,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3.24%,特异度为84.72%;静脉期斜率为6.660时,敏感度为64.62%,特异度为97.70%.淋巴结短长径比、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4%和87.83%;淋巴结短长径比、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诊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敏感度80.13%,特异度90.31%.结论 胃癌患者淋巴结短长径比、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动静脉期斜率是评估其转移性的主要参数;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双源CT能谱成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 CT小肠造影及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效能

    作者:仰肖敏;俞咏梅;过永;吴树剑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和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并接受CTE检查的54例CD患者,其中38例接受能谱成像,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将其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观察并比较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CTE影像学特征和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变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量、“靶征”、“梳齿征”、肠系膜增大淋巴结、肠腔狭窄后扩张以及脓肿或瘘道7个影像学征象,对患者进行CTE综合评分,以ROC曲线评价能谱曲线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效能.结果 活动期CD患者中,肠腔狭窄后扩张、“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比例高于缓解期(P均<0.05);“假憩室征”、均匀一致强化在缓解期出现比例高于活动期(P均<0.05).CD活动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48±0.49、4.33±1.39、5.55±1.15,缓解期斜率分别为1.29±0.32、3.15±0.46、3.82±0.68,活动期和缓解期平扫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斜率活动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5).动脉期、门静脉期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0.87和0.93,敏感度为81.8%、77.3%和87.5%,特异度为62.5%、81.3%和81.8%.结论 CTE综合评分和CT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C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能谱CT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作者:张军;邓克学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60例(其中30例并发EVB,30例无EVB)及肝脏正常的30例患者资料.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价根据门静脉期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和胃冠状静脉(GCV)直径预测EVB的诊断效能.选取敏感度高的肝叶碘浓度与GCV直径联合行判别分析,评价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当肝左、右及尾状叶的碘浓度及GCV直径预测EVB临界值分别为17.56 mg/ml、18.29 mg/ml、23.01 mg/ml、5.8 mm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74、0.701,0.726,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86.7%、70.0%、73.3%和66.7%、76.7%、60.0%、63.3%,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5.2%、62.1%、66.7%和70.6%、78.8%、63.6%、69.2%.联合肝右叶碘浓度与GCV直径判别分析提示样本回代符合率为88.3%.结论 CT能谱成像技术可用于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EVB的风险.

  • 能谱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

    作者:庞冉;姜敏;刘明;王玲璞;刘冰;赵晶

    目的 探索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30次),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GSI模式增强CT扫描,测量/计算手术前后病灶大面积(S)、大径(L)、强化区大径(LE)、中心区和边缘区CT均值及碘含量均值变化率;分析WHO、RECIST、mRECIST标准及CTm-rec、Im-rec标准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情况稳定(SD)、病情进展(PD),有效(CR+PR)、无效(SD+ PD)患者的1年期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OS)差异.结果 WHO、RECIST、mRECIST及CTm-rec标准下,1年期生存率随疗效变差而下降.RECIST标准下PR、SD、PD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RE-CIST、mRECIST标准下SD与PD患者、CTm-rec标准下PR与PD患者、Im-rec标准下PR与SD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3、0.03).CTm-rec及Im-rec标准下有效与无效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结论 Im-rec标准更敏感,CTm-rec标准可对术后病灶复发进行预测.能谱CT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疗效的早期、全面评估.

  • CT能谱成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林吉征;张亮;邹婧;杨蕾;王松松;王军伟;张传玉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将79例接受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分为恶性组(54例)、炎性组(14例)及结核组(11例);分别测量增强早期及晚期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各能谱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两期扫描中,3组之间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均为炎性组大、结核组小,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能谱成像有助于定性诊断SPN.

  • 能谱成像技术减除125I粒子植入术后体内伪影

    作者:赵兴圣;张洪伟;李丽新;刘金刚;周茂义;岳奎涛;邵伟光;沈婷婷;张帅;曹会志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 keV(间距10 keV)重建6种单能量图像及对应的MARs能谱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主观评价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计算125I粒子邻近病变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及伪影指数(Al).结果 ①70 keV图像质量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②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70 keV图像的125I粒子邻近组织CNR佳(0.81±0.20),且主观评分高(2.79±0.21);80 keV图像的AI低71.78±20.70;110 keV图像中伪影长度小[(2.67±1.24)mm];③MARs能谱图像中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1粒子不同程度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110 keV图像中金属伪影的长度小于混合能量图像及MARs能谱图像(t-3.42、3.97,P均<0.05);MARs能谱图像与混合能量及70 keV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5,P均<0.01).结论 GSI技术能有效减少CT图像中125l粒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改善125l粒子植入术后邻近组织的显示情况.MARs技术不能有效消除放射性粒子产生的伪影.

  • 体外实验中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血管成像佳单能量图像的选择

    作者:汪洁;王万勤;刘斌;王乐;张帅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血管成像的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2 ml硬塑料试管中,浓度依次为1.04、1.17、1.56、2.08、2.34、3.13、4.17、4.69、6.25及9.38 mgl/ml.用猪肉包裹试管后置入水槽中,并加以固定.使用能谱CT进行GSI模式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40~70 keV间距为5 keV的7种单能量图像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CNR、SNR和噪声;并根据管壁边缘锐利度、肌肉及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及噪声3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 keV(13.28±3.06)及55 keV图像的CNR(14.68±3.7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50 keV及55 keV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55 keV图像的SNR(22.18±3.9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与混合能量图像比较,65 keV图像的噪声降低程度(23.08%)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P=0.002).55 keV的图像质量评分(11.76±0.33)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X2 =73.05,P<0.001).结论 本实验中,55 keV图像是能谱CT GSI血管成像的佳单能量图像,图像质量优于140 kVp混合能图像.

  • 能谱CT佳单能量成像去除体模对比剂硬化伪影及图像噪声

    作者:王万勤;刘斌;周勇;吴兴旺;余永强;汪洁;王乐;张帅;沈云

    目的 选择CT能谱成像的佳单能量水平,以小化对比剂所致的线束硬化伪影(BHA)和图像噪声.方法 9支含有不同浓度碘溶液(浓度分别为100.0、50.0、30.0、20.0、10.0、5.0、2.0、0.7、0.4 mg/ml)的硬塑料试管,将浓度高者置于塑料体模的中心,将其余8支按浓度梯度依次等距环形排列于体模周边.分别采用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模式和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共获得1组120 kVp混合能量和21组单能量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目测评分,测量并比较图像内指定区域(硬化伪影明显处)的噪声值(以SD值表示)及BHA.选取噪声及BHA低、图像主观评分高的单能量图像,与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选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21组单能量图像中,85 keV和9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高,图像噪声及BHA低.与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比较,上述两组单能量图像噪声分别降低了约82.5%和82.0%(P均<0.001),BHA分别降低了约96.1%和95.7%(P均<0.001),主观评分提高了1倍.但85 keV及90 keV两组单能量图像间噪声和BH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0.817).结论 与传统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相比,CT能谱成像能够提供一系列单能量图像,其中85 keV和90 keV佳单能量图像能够显著降低图像噪声和对比剂产生的线束BHA,提高图像质量.

  • 体外区分泌尿系结石成分:对比观察CT能谱扫描与常规扫描

    作者:李小虎;余永强;王万勤;刘斌;张艺飞;张帅;吴兴旺;陈垦;周勇;王乐

    目的 观察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与能谱CT单能量图区分体外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已知单一成分的84枚泌尿系结石(尿酸类结石11枚,鸟粪石结石17枚,胱氨酸结石10枚,磷酸钙结石31枚,草酸钙结石15枚)分别置于猪肾中,采用宝石CT行能谱成像(GSI)扫描及常规120 kVp扫描,测量并计算GSI图像的单能量(40~140 keV,间隔10 keV)CT值、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成分结石CT值的差异.结果 在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上,5种不同成分结石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种结石单能谱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上述5种结石在50 keV时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结石能谱衰减曲线斜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5种结石间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相比,单能量CT值可以有效区分上述5类结石.能谱CT单能量50 keV为分析体外泌尿系结石成份的佳参数.

235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