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4腰椎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峡部垂直距离的X线研究

    作者:高山松;王虎虎;高智;张军武

    目的 探讨第4腰椎(L4)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L5)峡部的距离与L5双侧峡部裂及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病患者77例,将其分为A组(无L5峡部裂及滑脱组)17例,B组(L5双侧单纯峡部裂组)22例,C组(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组)38例.分别在腰椎左、右45°前斜位X线片上用Digimizer测量软件测量三组L4下关突顶点至L5峡部的垂直距离(d)以及L4椎体前后高度均值(h),再用d/h作为L4下关突至L5峡部的垂直距离.比较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及腰椎同侧d/h值.结果 A组和C组的平均年龄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前斜位X线片上A、B、C组的d/h分别为(0.117±0.050)、(0.056±0.035)、(0.023±0.030),左前斜位上A、B、C组的d/h分别为(0.121±0.040)、(0.052±0.033)、(0.022±0.031),A组的d/h均显著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d/h均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4下关节突距L5峡部垂直距离越短越容易发生L5峡部裂并进而发展为峡部裂性滑脱,可通过对该距离的测量来评估L5峡部裂的风险及预测L5峡部裂是否进展为滑脱.

  • 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峡部裂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潘科;张坚;陈欣杰;狄海庭;谢海松;狄勇伟

    目的 探讨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峡部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45例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腰椎滑脱而后行CT反角度扫描的病例,分析其特点.结果 45例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其中L5两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椎体滑脱23例,L4两侧椎弓崩裂伴椎体滑脱1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4滑脱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5滑脱1例;退变性滑脱者9例,其中L4退变性滑脱8例,L5退变性滑脱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CT反角度扫描仍是目前明确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王黎明;宋锦程;吴耀刚;孙锋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4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17±95) min(165~29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3±307) mL(550~1250 mL).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或脊神经根损伤等.随访1-5年,平均26个月.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DI(25.7%±4.71%)显著低于治疗前(59.1%±10.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5.9±2.1)分vs (15.2±1.3)分,(P<0.001).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4.44%.无滑脱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疼痛状况;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 短节段RF椎弓根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并峡部不连

    作者:赵建彬

    腰椎滑脱并峡部裂是引起下腰部疼痛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院自1994年5月~1999年5月,应用短节段RF椎弓根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治疗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2.6岁;病史3月~8年.滑脱部位:L411例,L516例;滑脱程度:Ⅰ度3例,Ⅱ度19例,Ⅲ度5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间歇性跛行,鞍臀区及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低,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影像学检查伴有间盘突出或脱出者5例,关节突增生肥大,椎管狭窄者4例.

  • JR型脊柱胸腰椎融合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孙元;姜延洲;王珍君;江霞

    脊柱后路固定手术已发展多年,内固定器种类繁多,但内固定是暂时的,骨性融合才是永久的.后路手术常忽略这点,故长期随访常发现缺乏可靠支撑而断裂失败而需再手术的病例.笔者改进国外的TFC、BAK等系列产品和器械,研制出了JR型脊柱腰椎融合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制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之脊柱常规椎板切除减压、关节突切除、椎孔扩大成型、脊柱二次手术或脊柱不稳施行固定手术、腰椎间隙变窄、腰椎假关节、复位不理想(仍有1°滑脱)及峡部裂滑脱的纠正等的脊柱融合器,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症状,提高骨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再手术率.

  • 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诊断

    作者:李丙曙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35例发生于L3椎体1例,L4椎体7例,L5椎体27例,均为双侧.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斑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显示清晰,三维多平面重建图象对峡部裂的显示达到100%,能显示峡部裂的部位、形态及腰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讨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

    作者:张杰;卜庆丰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21例中,双侧19例单侧单侧2例,腰515例,腰46例.21例均表现为椎弓峡部层面关节突间的低密度裂隙,断面呈锯齿状,即"裂隙征",裂隙边缘骨质硬化,周围可见碎骨片,呈现"假肥大小关节",16例伴椎体滑脱,呈现"假性间盘突出征"及"双边征".结论:CT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并可同时显示其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CT
  • 腰椎峡部裂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程斌;李锋涛;宋金辉

    目的 对比腰椎峡部裂滑脱三种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方法 腰椎峡部裂滑脱76例,横突间植骨(A组)22例,椎体间髂骨植骨(B组)29例及融合器植人(C组)25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优良率、融合率及滑脱率.结果 A组优良率为86.4%,融合率为81.8%.B组优良率为93.1%,融合率为89.7%.C组优良率为92.0%,融合率为92.0%.B、C两组术后、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均比A组好,随访时滑脱率B、C两组也比A组低(P<0.05).结论 椎体间髂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比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及优良率高,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亦优于后者.

  • 重度腰椎峡部裂滑脱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卜保献;孙彦鹏;吕振超;史相钦;张俊;赵庆安

    目的 探讨重度腰椎峡部裂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33例.结果 33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5个月.除3例手术失败外,其余患者均复位良好,椎间植骨愈合良好,腰椎失稳和神经症状消失.结论 准确坚固的椎弓根钉置入,椎间隙松解复位,彻底神经根探查减压,椎间隙自体骨植入和术后患者的管理均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环节.

  • 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分析

    作者:赵枫;邓潇;康宝林

    目的 比较后外侧融合与后外侧融合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及放射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同定32例(A组),后外侧植骨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20例(B组).结果 患者获随访1~7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结论 对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外侧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两者在临床及影像学有效率方面疗效相当.

  • 改良Scott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植骨融合探讨

    作者:谭俊铭;冯水云;梁再跃;杨德兴;徐伯城;吴群峰;许祖福

    目的为提高改良Scott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融合率而对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从1993.2~2000.5对82例(男56例、女26例)共182处峡部裂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3.4岁(17~66岁),平均随访2.6年(1~8年).结果后外侧融合标准通过正、侧、双斜位X线片和外科探查融合骨块明确;如有疑问,内固定取出后可行应力位摄片和CT检查进一步明确.76例病人共173处峡部融合.结论此手术的主要优点是融合率高、创伤小、手术简单、内固定稳固.单一椎体节段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充分的植骨接触面和植骨量、植骨床与移植骨间的紧密接触、植骨处血运快速重建和充分的术后止动等,是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关键.

  • 经Wiltse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

    作者:周虹羽;徐双;王高举;王清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4例L5S1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82(150~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40 (200~800)ml.22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由MeyerdingⅣ度恢复至Ⅰ度,1例由MeyerdingⅢ度恢复至Ⅰ度.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100%,无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通过充分松解不仅能获得神经充分减压,而且使滑脱椎体更容易复位;经Wiltse入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颗粒状植骨不仅能大限度保留腰椎运动节段,而且能维持脊柱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

  • SOCON椎弓根钉钩系统在青少年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铮;李振宇;罗新乐;颜滨

    目的应用SOCON椎弓根钉钩系统治疗青少年椎弓根峡部裂,观察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对16例青少年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患者行椎弓根钉钩系统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脱.结论SOCON椎弓根钉钩系统是治疗青少年椎弓根峡部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内固定
  • 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发生峡部裂1例原因分析

    作者:郜顺兴;吴琳琳

    腰椎峡部裂常发生在单一的脊柱节段,通常累及一侧或双侧椎体峡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多节段腰椎峡部裂[1].但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再次峡部断裂临床上并不常见.本院出现1例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峡部断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女,44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半年余”于2012-03-20入院.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体位变化及久站时疼痛明显,休息可减轻,当时未系统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约行走500 m后出现双大腿后外侧疼痛,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曾行非手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当地医院摄X线片显示L5椎体前滑脱.来本院就诊,以“腰椎滑脱症”收治入院.入院查体:下腰椎前屈稍增大,于L5棘突处触及台阶感,L5S1棘突间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不伴下肢放射痛,双下肢无皮肤针刺觉减弱.

  • 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邢学锋;韩生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扫描进行诊断和多螺旋CT( MSCT)扫描三维重建,后把X线、CT扫描和MS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比发现, MSCT扫描三维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扫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CT扫描结果与X线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有利于更加清楚的反应病变部位,提高了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检出率,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和CT扫描。

  • 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并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2例

    作者:孙茂钦;吴学元;张建华;樊源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改良PLIF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视觉模拟量表( 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来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0±47分钟、术中平均失血量413±103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 VAS评分由术前7.16±1.3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为2.63±0.48;JOA由术前15.52±2.10升高至末次随访时为24.63±1.52;椎体间高度由术前的13±2.4mm增加至术后的25±2.4 mm;所有患者术后1年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等。以上测量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PIL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2种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韦振飞;罗任;蒙芝健;劳世高

    目的:探讨后外侧融合内固定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患者共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8例)和B组(58例),分别采用后外侧融合内固定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优良率,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随访滑脱率和矫正丢失率等.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B组(p<0.05);2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A组、术前(p<0.05);同时B组患者术随访滑脱率和矫正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2种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临床疗效接近;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方案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则能够有效促进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远期滑脱和矫正丢失风险.

  • 环360°减压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孙良业;窦强兵;凤晓翔;管立新;谢晓东;袁先发;吕波;王启伟;丁旗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路环360°减压植骨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32~58岁,平均(40.2±9.8)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融合情况、椎管成形情况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对术后疗效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ODI、VAS评分差异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9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900 ml,平均500 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症状均消失,23例患者腰部持续疼痛消失,11例腰部劳累及长距离行走后疼痛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融合失败及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现象发生。原位回植椎板无吸收,椎体后方及椎体间均成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定分级,优32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
      结论: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既可充分显露行神经根管减压,又可重建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预防术后瘢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

  •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

    作者:董玉雷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综述,并且包括了近年来微创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

  • 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家立;王忠磊;钟远鸣;袁长深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2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滑脱节段行椎体间+横突间+峡部植骨7例,横突间+峡部植骨4例;峡部裂而无滑脱节段均行峡部+横突问植骨.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80~26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ml,平均80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以后失访;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后外侧融合或后外侧+椎间融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