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加权字典学习方法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

    作者:章程;张健;杜强;李铭;刘景鑫

    为了减轻X射线辐射对病患的危害,CT扫描设备的设计需要考虑降低辐射剂量的需求.源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字典学习重建算法可用于求解不完备投影数据的CT图像重建问题,然而该算法的正则约束项无法有效区分噪声和低对比度信息,重建图像容易丢失软组织边缘细节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加权字典学习重建算法,基于每次迭代的结果,利用字典稀疏表示的残差设计正则约束项的权重因子,使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对图像不同区域施加不同程度的平滑效应,从而在平滑噪声的同时保留低对比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有效的保留了软组织边缘信息,与原算法相比,明显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

  • CT重建及CTA技术在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索杰;孙欣;邵亚军;刘建舟;罗晓辉;吴顺安

    目的 探讨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肾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肾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00例,采用术前行MSCT检查并行肾血管重建及肾脏三维重建,了解患者肾脏病灶冠状位结构及血管与病变关系;对照组100例,术前仅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中改开放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能提供病变更直观冠状位图像,且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能清楚显示肾动脉支数及变异,甚至瘤体二级血供或异位血管压迫输尿管等特殊情况;其中改开放手术患者10例,均为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为(58.7±9.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9.1±13.5)min(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为(46.5±7.0)mL,明显少于对照组(97.3±16.8)mL(P<0.05);试验组术后渗血量为(31.5±9.7)mL,明显少于对照组(86.7±30.2)mL(P<0.05);术后,试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1.0)d(P<0.05);术后,试验组总住院时间为(8.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8±1.6)d(P<0.05).结论 三维CT及CT肾动脉成像技术安全、快捷、无创,可清楚显示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情况,结合肾脏三维重建,能在术前明确病变范围、病因、为术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大限度降低肾脏手术风险,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术后渗血量,减少平均住院时间,不仅对于泌尿系肾脏疾病,也对其他相关外科疾病及介入诊疗有帮助,前景广阔,值得各级医院广泛推广.

  • 三维C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 肝静脉、门静脉CT重建在TIPS中的应用

    作者:彭蓉;代远斌

    目的: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门静脉、肝静脉的CT血管重建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患者34例,按是否行上腹部的CTA、CTV分为实验组(是):22例,术前行上腹部增强CT,并用后期处理技术显示肝静脉及门静脉各吻合支走形和空间位置关系;对照组(否):12例,因紧急情况(如消化道出血等),未能及时完善上腹部增强CT而行TIPS的患者.结果:实验组:22例患者均行了肝静脉、门静脉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地显现出肝静脉和门静脉3级以上分支位置、管径,同时能够评估门静脉侧支循环分布情况,其中有20(91%)例患者行TIPS并穿刺成功;对照组:12例患者术前未行上腹部增强CT+CTA/CTV,其中有7(58%)例成功完成TIPS.结论:增强CT能清楚地显现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为TIPS术前评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解剖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双层字典学习的低剂量CT图像重建算法

    作者:朱雪茹;李勇明;李传明;李志超;王健;刘燕

    目的 低剂量投影条件下的CT图像重建.方法 采用双层K-奇异值分解(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字典训练的学习方法进行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字典学习方法中采用K-SVD算法,稀疏编码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训练库进行第一层字典训练,然后利用第一层训练的字典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重建.进而将重建图像作为第二层待重建图像的输入,这样使得第二层输入图像含有较多的高频细节信息,因此能在重构的过程中恢复更多的细节信息,让高分辨率重构图像达到较好的效果.结果 双层字典重建效果明显优于K-SVD算法,重建图像更接近于原始高分辨率CT图像.结论 本研究对双层字典训练学习的框架进行反迭代投影的全局优化改进,改善了图像的重建质量.

  • 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评估意义

    作者:赵亮;王宝军;高化;白晓冬;李亚东;刘振宇;陈文韬

    目的 对比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骨折的评估的异同及其对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收集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骨折病例资料29例,整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术前数字X线正、侧位片,术前螺旋CT扫描并矢状位、冠状位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根据X线、CT重建检查结果,分别确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O分型、关节面内骨折块数目、是否有关节面背侧骨折及骨折块的厚度、分离移位距离等指标.结果 X线AO分型A型10例,B型2例,C型c1为5例,c2为5例,c3为7例;CT分型A型1例,B型1例,C型c1为1例,c2为3例,c3为23例.RxC卡方检验McNemar-Bowker 法,卡方值=20.0,P=0.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比术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块的数目(t=-13.09,P=0.001)、骨折块的分离移位距离(t=-2.326,P=0.031),经配对比较t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数字X线及CT三维、二维重建评估关节内骨折,各有特点.CT重建,对于明确关节内骨折信息更精准,可靠,更具有指导意义.

  • 双指数积分法计算有限希尔伯特变换的研究

    作者:姬长国;崔毅东;贾鹏翔;包尚联

    目的 研究在单精度或双精度浮点数计算条件下,通过双指数变换(DE)计算有限希尔伯特变换(FHT)的有效性.方法 为了避免浮点数溢出,我们由浮点的大值作为输入参数,然后根据积分级数N计算出积分步长.结果 如果把数组长度作为积分级数,采用单精度或双精度浮点数计算,双指数变换方法的FHT相对误差的数量级为10E-7~10E-5.结论 双指数变换法可以被应用到某些领域进行快速FHT,如CT重建中.

  • 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吻合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永宣;鲁亚南;吴昊;刘锦纷;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探讨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资料,利用CT影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其前方心房层面的投影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结果 对27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心脏增强CT影像进行重建.将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的投影落在左心房区域称为左心房型(6例,22.22%),落在右心房区域称为右心房型(12例,44.44%),落在两侧心房中间称为中间型(9例,33.33%).18例单纯性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病例无手术死亡,在8个月(4~45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及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1例病例出现右上肺静脉左心房入口处回流梗阻.8例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病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心房层面的投影是以偏离左心房、偏向右心房为主的.术前通过CT重建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并针对中间型和右心房型的患儿进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和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是可行的新方法,对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梗阻的风险有积极作用.

  • 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法重建技术对肝脏CT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沈仁福;严忠浩;王瑾

    目的 评价应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法重建技术对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6-06/2017-06间在宁波明州医院行肝脏CT增强扫面和重建检查的6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技术进行重建,A组使用自动曝光技术,B两组采用自动曝光联合迭代重建模式(迭代次数3次).比较3组患者CT图像中不同部位的CT值、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3组患者CT图像中肝实质、门静脉和椎旁肌等部位的CT值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CT图像的图像噪声、小解剖结构的可视性、像素化表现和整体诊断信心等主观质量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CT图像噪声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较A组更为显著(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57 mSv±0.86 mSv和6.92 mSv±0.51 mSv,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32 mSv±1.01 mSv(P<0.05).结论 在肝脏CT检查中应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法重建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邢学锋;韩生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扫描进行诊断和多螺旋CT( MSCT)扫描三维重建,后把X线、CT扫描和MS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比发现, MSCT扫描三维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扫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CT扫描结果与X线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有利于更加清楚的反应病变部位,提高了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检出率,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和CT扫描。

  • CT重建颈椎椎弓根轴线投影点的定位研究

    作者:薛峰;张培训;张殿英;付中国;姜保国

    目的 通过CT测量C3~C7椎弓根所得的相关数据,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高速螺旋CT扫描测量30例健康志愿者C3~C7椎弓根的置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椎弓根松质骨宽度、椎弓根松质骨高度、椎弓根深度,根据所得数据重建出椎弓根的形态.结果 CT重建显示C3~C7椎弓根松质骨宽度逐步变大,椎弓根的深度比较均一;椎弓根倾斜角度在33.76°~47.20°之间,C3~C7倾斜角度逐步变小;椎弓根进钉点与正中线的距离比较均一.各项数据左右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男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重建CT所得数据为临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提供重要参考.

  • 局限期前列腺癌放疗精囊临床靶区勾画范围的研究

    作者:亓昕;高献书;李飞宇;张敏;李洪振;李晓梅;王庆国;秦尚彬;马茗微

    目的探讨局限期前列腺癌精囊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范围.方法 114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限期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定位CT扫描,对比欧美指南共同参考的精囊亚临床灶范围的病理结果,得到精囊长轴距起点1.0 cm和2.0 cm处的精囊截面,确定精囊近端1.0 cm和2.0cm的解剖范围,然后测量两个截面距精囊起始平面的大垂直距离(D10H、D20H)和小垂直距离(D10L、D20L),并与欧美指南规定的勾画范围对比,进一步指导高剂量区精囊CTV的勾画范围.结果D10H、D10L、D20H、D20L平均值分别为(10.6±1.8)、(2.1±2.0)、(17.2±2.9)和(8.8±2.7)mm,包括95%病例的D10H和D20H分别为13.5和21.5 mm,多因素分析显示,D10H和D20H与精囊倾斜角度和横断面大径相关(R2=0.64和0.77,P<0.01).对比欧美指南规定的精囊靶区勾画方法,即自精囊起始平面开始沿人体长轴方向垂直向上勾画1.0 cm或2.0 cm作为CTV时,分别有65.8%(75/114)及17.5%(20/114)的病例无法完全包含根部1.0 cm或2.0 cm的精囊.结论 局限期中、高危前列腺癌勾画高剂量区精囊CTV时,按照现行欧美指南的画法存在部分亚临床病灶漏照风险.若要包含1.0 cm近端精囊,推荐前内侧部垂直向上勾画1.4 cm、后外侧部垂直向上勾画0.5 cm可包含95%病例的亚临床病灶;若要包含2.0 cm近端精囊,前内侧部垂直向上勾画2.2 cm即可,后外侧部可适当降低,但不低于1.4 cm.

  • CT冠状位重建对腹腔镜左半结直肠癌手术的价值

    作者:余辉;杨春康;陈加优;卓长华;陈昌江;简锦亮

    目的 探讨CT冠状位重建对腹腔镜左半结直肠癌手术的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7年2—8月期间该科收治的左半结直肠癌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将左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腹部增强CT分别按6 mm和2 mm进行冠状位重建.统计分析两组图片在明确肿瘤位置、脾曲高点、发现肠管迂曲、明确重要血管走行方面的区别.结果 CT冠状位重建6 mm和2 mm在明确肿瘤位置、 脾曲高点、 发现肠管迂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现IMA、LCA血管走行方面,6 mm和2 mm分别为11例(32.4%)、6(17.6%)vs 25例(73.5%)、22例(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左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使用冠状位重建CT图像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其中2 mm重建更具优势,增加手术可预见性.

  • 小型猪头颈部动脉血管的解剖结构与三维建模

    作者:苏卓经;黄海龙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标本和CT重建三维模型技术探讨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制作一例小型猪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过128层螺旋CT扫描铸型标本,并重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三维模型.结果 铸型标本清晰显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分布及其走行特点,其三维数字化模型逼真、立体感强,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显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走行及分布吻合情况.结论 采用铸型标本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分布及走行特点进行了探究,为建立猪脑血管模型从实体标本与虚拟化模型两方面提供了形态学的参考依据.

  • CT重建评价颈椎螺纹融合器植骨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付索超;雷伟

    目的:探索利用CT重建评价颈椎螺纹融合器植骨融合的可行性.方法:随访因颈椎病行颈椎螺纹融合器+钛板植入术后患者51例,随访时间6~15个月,其中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4±2.4)岁,于术后7天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随访时摄颈椎过曲过伸位和正侧位X线片,并行颈椎CT重建,分别采用X线法和CT重建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CT法分优、良、差三级.结果:X线法观察植骨融合率为100%,CT重建法观察植骨融合率为94.1%,两种方法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植骨融合进行评估时,和X线相比,CT重建法更加准确和直观,能对植骨融合生长情况进行了解,值得临床推广.

  • 衍射增强成像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胡春红;段敬豪;罗述谦

    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高衬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新型成像技术,和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相比,它可满足生物软组织微观成像条件,获得软组织的丰富内部微观结构细节.衍射增强成像(DEI)是相衬成像技术的研究热点.利用基于DEI的信息提取和CT重建等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获得生物样品高质量图像及三维精细微观结构,更好地显示样品内部的结构和细节.结合DEI的理论和图像处理方法介绍了DEI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 三维CT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键钢;王生瑜

    目的:探讨三维 CT 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三维CT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结果三维CT能够清晰定位埋伏牙,对患者上、下颌骨三维骨透明重建及口腔曲面重建,重建后能够清晰显示多生牙、阻生牙的位置、深度及与周围牙齿的关系,明确牙弓畸形程度及牙齿拥挤、不齐程度。结论三维CT在口腔正畸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眶老化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作者:韦昕;杨柠泽;王志军;张晨;胡刚;孟庆瑜;贾华锋;翁文采;朱承峰

    目的 应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大连地区汉族人群眶区骨老化的形态学特点,为面部年轻化临床诊疗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抽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303例颅骨发育正常的汉族成人患者眼眶128层螺旋CT扫描资料为研究样本,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 ~59岁)、老年组(≥60岁);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CT原始图像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眶顶长度、眶底长度、眶上角、眶下角、眶口宽度、眶口面积及眶上缘和眶下缘形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男性研究对象中,老年组的眶底长度较中年组显著增大(P=0.005);老年组的眶口宽度较中年组有所增大(P=0.017);眶宽轴上的40点至眶上缘的垂直距离,老年组较青年组(P=0.012)、老年组较中年组(P=0.020)均有所增大.(2)在女性研究对象中,老年组的眶口面积较中年组有所减小(P=0.013);眶宽轴上的90点至眶下缘的垂直距离,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增大(P=0.008);余测量指标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连地区汉族人群随着老化发生了眶区骨容量的改变,而且骨沉积或者骨吸收的发生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有所不同;局部形态学改变或不如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那样明显.

  • CT三维重建下中老年人下颌管在骨与软组织表面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段浩博;李真胜男;白芃;程凯亮;韩莹莹;李浩;李幼琼

    目的 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相关结构的标记和测量,包括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投影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颌管在皮肤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有1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获得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的体表投影参数,其各参数的测量为相关颞下颌支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横窦与颅外骨性标志线位置关系的CT重建图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镇滔;孙嘉良;李书轩;白芃;程凯亮;王玉发;李幼琼;罗祺

    目的:采用枕外隆凸和乳突低点连线作为标志线定位横窦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为小脑幕上下手术入路时避免横窦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结构标记和测量,以枕外隆凸高点(A)与乳突低点(B)连线作为标志线描绘横窦沟至该标志线的距离和横窦沟宽度.结果:横窦沟中部标志点J处横窦沟宽度d右边测量值大于左边(t=5.232,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BE、BD、BJ和BI的左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d、BE、BD、BJ和BI的男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重建图像在二维平面上可精确地获得横窦沟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数据,该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且术中易于操作,对术中开颅保护横窦具有指导意义.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