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型猪头颈部动脉血管的解剖结构与三维建模

    作者:苏卓经;黄海龙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标本和CT重建三维模型技术探讨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制作一例小型猪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过128层螺旋CT扫描铸型标本,并重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三维模型.结果 铸型标本清晰显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分布及其走行特点,其三维数字化模型逼真、立体感强,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显示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走行及分布吻合情况.结论 采用铸型标本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型猪头颈部血管的分布及走行特点进行了探究,为建立猪脑血管模型从实体标本与虚拟化模型两方面提供了形态学的参考依据.

  •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 kg人群中的效果

    作者:陈钰;朱元利;薛华丹;王沄;李玉梅;张竹花;金征宇

    目的 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 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7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例,70 kV组采用20~25 ml对比剂和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100 kV组采用40 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技术.采用3分法对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及对比剂滞留范围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70 kV组有效剂量较100 kV组下降约58%(t=-18.14,P<0.001).70 kV组20例患者中,16例(80.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6例(37.5%,6/16)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7例(36.8%,7/19)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380).70 kV组20例患者中,13例(6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2例(15.3%,2/13)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13例(68.4%,13/19)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01).结论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 ~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较100 kV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对比剂滞留范围明显减低,静脉伪影与100 kV组相近.

  • 64排螺旋CT诊断头颈部动脉变异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康虹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动脉变异诊断应用中的进展及研究现状.方法 选择100例同种头颈部动脉变异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组和多层(64排螺旋)组各50例,分别进行单层螺旋CT和64排螺旋CT的血管成像,记录处理图像所需时间.并将两组图像进行双盲实验,以相同标准对两组图像的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 单层组和多层组图像处理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图像分析结果得相关系数为0.88,两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P<0.01),多层组质量更佳.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更省时,所得图像质量更高,与单层螺旋CT相比,在头颈部动脉变异诊断的临床应用中进展幅度大.

  • 256层极速螺旋C T对33例脑梗死病人头颈部CTA检查效果分析

    作者:曹黎明;关健伟;朱治山;陈建文;黄旭明

    目的:研究256层极速螺旋 CT对脑梗死病人头颈部动脉的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意义。方法用256层极速螺旋 CT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33例病人进行头颈部联合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头颈部动脉:中度狭窄发生率(13.8%)>轻度狭窄率(11.9%)>重度狭窄发生率(1.8),动脉闭塞的发生率(8.3%)较多,动脉变细(11.0%)常见。动脉狭窄、闭塞的好发部位是:左、右椎动脉(20.5%,23.1%),其次是右、左颈内动脉(17.9%,12.8%),颈动脉分叉处(12.8%,5.1%),后是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在左右颈内动脉(26.3%,24.6%),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14.0%,8.7%)、颈动脉分叉处(10.5%,8.7%),后是基底动脉(0)和大脑中动脉(0)。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部位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3.0T MRA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文永霞;王静;李建红;马艳茹;刘彩云

    目的 探讨3.0T MRI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或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8月行头颈部3.0T MRI(3D TOF)或CEMRA检查的患者资料371例,原始和减影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容积重组(VR)、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大密度投影多平面或曲面重组(thin sliceMIP,TSMIP),比较各组图像对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371例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18例(检出率4.9%,18/371),位于基底动脉11例(检出率3.0%,11/371),其中10例位于基底动脉起始处,1例位于基底动脉干;位于椎动脉入颅底段3例(检出率0.8%,3/371);位于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18例中,3例(16.7%,3/18)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合并动脉瘤.结论 CEMRA或3D TOFMRA能清楚显示和诊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者:包雪平;顾美芳;曹亮;刘晓艳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的有关技术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144例,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检查.结果:144例CTA均能清楚显示4级或4级以上脑动脉血管分支,其中阴性33例、动脉闭塞11例、动脉变细或狭窄72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16例、其它20例.23例行DSA检查的病例中:CTA检查5例动脉狭窄病例仅1例DSA证实有狭窄,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CTA检查9例动脉瘤DSA均证实有动脉瘤存在;CTA检查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另6例包括动静脉瘘、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术后,两种检查结果基本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对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证实;脑肿瘤患者加行静脉相成像对手术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 症状性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张晓杰;买买提力·艾沙;卡合尔曼·卡德尔;柳琛;张杰;成晓江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3例、颈总动脉慢性闭塞3例、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5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3例.结果 24例中,22例目标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91.7%(22/24),术后头晕、乏力等症状得到改善;2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未开通,后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头部CTA、DSA造影均显示灌注良好.1例左侧颈总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出现血栓脱落,造成同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术中通过急诊行SolitaireTM FR取栓治疗,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术后随访5~14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为较术前有所改善,均无缺血性卒中事件再发生.结论症状性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具有可行性,近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基于头颈部CT动脉成像的永存原始三叉动脉分型

    作者:曹丽珍;杜祥颖;刘佳宾;李鹏雨;李坤成

    目的 利用头颈部CT动脉成像方法探讨永存原始三叉动脉(PPTA)的科学分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头颈部CT动脉成像检查诊断为PPTA的25例患者的图像,依据Weon法和Salas法将其分型,并对PPTA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25例PPTA,左侧13例,右侧12例.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24例,1例起源于颈内动脉终末段(C1段).起源于颈内动脉C4段的24例中,依据Salas法分型,外侧型23例,中间型1例;依据Weon法分型,1型11例,2型3例,3型5例,4型3例,5型2例.PPTA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分级为0度5例,1度6例,2度4例,3度7例,4度3例.结论 PPTA的Weon分型和Salas分型辅以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程度分级能够更加全面地涵盖PPTA的各种解剖特点,准确地评价PPTA的各种变异,清晰地揭示临床症状和外科手术风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头颈联合CTA对动脉成窗变异的评价

    作者:唐翠松;汤光宇;李伟;李宝平;沈永菊;刘勇

    目的 探讨头颈联合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对动脉成窗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行64排容积CT头颈联合CTA的患者资料1042例,对获得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曲面重组(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等后处理,比较各组图像对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显示情况,分析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检出率、部位、CTA表现、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等.结果 1042例中,头颈动脉成窗变异58例,共计61处,位于基底动脉24处、椎动脉16处、大脑前动脉12处、前交通动脉区7处、大脑中动脉2处.根据CTA表现分型,42处为裂隙型,19处为凸透镜型.58例成窗变异中12例伴有颅内动脉瘤,8例伴有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伴有右侧椎动脉行径异常,10例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结论 头颈联合CTA可以立体、直观、准确地显示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等,有助于指导临床对伴发的血管性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3.0T MR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城;李文彬;李明华;胡丁君;乔瑞华

    目的 探讨3.0 T MRI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或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 MR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行颅颈部3.0 T MRI 3D TOF或CE MRA检查的患者资料371例,发现18例头颈部开窗畸形动脉,原始和减影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容积重组(VR)、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大密度投影多平面或曲面重组(thin slice MIP,TS MIP),比较各组图像对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371例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18例(检出率4.9%,18/371),位于基底动脉11例(检出率3.0%,11/371),其中10例位于基底动脉起始处,1例位于基底动脉干;位于椎动脉入颅底段3例(检出率0.8%,3/371);位于右侧大脑前动脉Al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18例中,3例(16.7%,3/18)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合并动脉瘤.结论 CE MRA或3D TOF MRA能清楚显示和诊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 VCT对头颈部血管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晓燕;王杰;丁国成;黄淑芹;孟波;宋伟;谢召勇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 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 320排CT头颈部动脉成像“双低”扫描应用初探

    作者:陈鹏飞;梁奕;陶静雄;周杰;王剑;杜柏林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的“双低”模式行320排CT头颈部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60例行头颈部CT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使用120kV管电压,优维显370mgI/mL对比剂;B组30例,采用100 kV管电压,碘克沙醇270mgI/mL对比剂,余参数设置相同。测量两组患者头颈动脉的CT值、背景CT值及噪声值,计算对比噪声比;记录设备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剂量。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头颈部动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技术结合迭代重建行320排CT头颈部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 MSCTA对头颈血管变异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泽标;吴宗山;郭磊;刘文思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各种血管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头颈部血管的CTA成像资料,采用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er reformation,CPR)对所采集的头颈血管源图像进行影像重建。由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一致的诊断结果。结果229例头颈部CTA共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56例,开窗类变异11例,发育不良类变异25例,动脉血管重复或缺如类变异22例和其他变异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A可较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各种血管病变、解剖变异,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能力。可作为头颈部血管变异检查的首选方法。

  • 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的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对比分析

    作者:李寿相;岑炳奎;杨军克;黄茂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先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后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分叉段(分叉上下各4 cm)、大脑前动脉A1-2段、大脑中动脉M1-2段、椎动脉V1-5段(每例10段,共1000段)的CTA、DSA显示血管狭窄的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显示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100例病例中,CTA及DSA影像均显示满意,与DSA相比较狭窄的总敏感度为99.2% (253/255),特异性为99.7% (743/745).结论 CTA头颈部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 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3D CE-MRA诊断价值

    作者:李瑗;田为中;陈锦华;张继

    目的 探讨3D CE-MRA(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头颈部3D CE-MRA检查患者5 284例,确诊动脉开窗畸形患者111例,对原始和减影图像进行容积重组(VR)及大密度投影(MIP),分析动脉开窗畸形的特点及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等.结果 111例(112处)开窗畸形中,位于基底动脉26处,位于椎动脉41处,位于大脑前动脉37处,位于颈内动脉4处,位于大脑中动脉2处,位于大脑后动脉2处.111例椎基底动脉开窗中,10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3D CE-MRA能准确诊断显示动脉开窗畸形.

  • 3D-TOF-MRA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彭伟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sCAD)的MRA特征,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sC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诊断的sCAD患者的MRA原始图像、MIP图像及DWI图像,观察sCAD的发生部位、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累及范围、假腔内血栓、夹层动脉是否瘤样扩张、有无急性期脑梗死等.根据sCAD发生部位分为颅内组和颅外组.结果 颅内组14例,其中颈内动脉C4段夹层2例,颈内动脉C4~C7段夹层1例,颈内动脉C6~C7段夹层1例,颈内动脉C7段夹层1例,大脑中动脉M1段夹层6例,椎动脉V4段夹层1例,基底动脉夹层4例;颅外组6例,其中颈总动脉夹层1例,颈内动脉C1段夹层2例,椎动脉V1段夹层3例.MRA显示真假双腔20例,剥离内膜片20例,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夹层动脉瘤样扩张5例.DWI显示急性期脑梗死8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中颅内组6例,颅外组2例.结论 3D-TOF-MRA检查无创,可作为目前sCAD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 MSCTA诊断头颈部动脉变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郭海东

    头颈部动脉变异尤其是WILLIS环变异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更是显著.头颈部动脉变异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内弹力膜变性、中膜缺损致使动脉供血不足或动脉瘤形成.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头颈部动脉变异特点,可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