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1、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活跃学术交流,传播神经病学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成果,介绍国际上的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推动我国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有关专业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基础与临床、诊断与预防、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针。内容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他神经内外科的疾病以及临床各学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经验总结、治疗通讯、短篇与个案报告、综述、教学园地、论著摘要、学会建议、学术动态、专题讲座、临床病理讨论、护理经验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神经病学的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如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的临床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及基础医学的教师、研究生等。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发表的论文能够反映神经病学领域的较高水平。
2、作者登陆后在线投稿(格式详见论文模板),自留底稿,署名作者均应对文章内容负责,并按次序排列,相关证明材料(单位介绍信或基金证明)请一并上传附件或寄往编辑部。录用后经正刊发表,并赠送样刊二本。
3、来搞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搞做文字修改、删节,遇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如有异议,请事先声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影响因子:0.75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官网网址:http://zfsj.chinajournal.net.cn/WKC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fsj
中华骨科杂志投稿要求请在网站的期刊详情页,也可在杂志官网阅读http://zhgkzz.yiigle.com/
不是,是核心期刊杂志
是的,是中文期刊杂志
杂志属于一类期刊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研究miRNA-145和miRNA-146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血液学检测的收集包括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目在内的研究资料.实验方法是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iRNA-145和miRNA-146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收集好全部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病例组血清中miRNA-145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iRNA-145的表达水平(P<0.05);(2)病例组血清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iRNA-145的表达水平升高;(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降低.
目的 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 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 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NIHSS≤4、5~20和>20分作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5例).TCD屏气试验测定CVR.结果 病例组左侧MCA和右侧MCA的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左侧MCA和右侧MCA的BHI较轻度组明显降低,重度组上述指标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BHI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而与B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CVR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作为预后状况的评价指标,为脑梗死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意义.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GALN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与同期来我科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通过实验检测急性脑梗死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GALN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表达情况及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GAL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GALN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呈正相关(r=0.263,P<0.01),且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46,95%CI 1.160~4.743,P<0.05).结论 GALNT2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并且通过检测GALN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能够对急性脑梗死的基因预防与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目的 用两种方法建立颞叶耐药癫痫模型,探讨哪种方法更适合建立多药耐药颞叶癫痫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130只,10只作为正常组,120只分别制作杏仁核和匹罗卡品模型,模型成功后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进行筛选,分别选择10只杏仁核模型和匹罗卡品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级别、脑电图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成功制作杏仁核模型31只,匹罗卡品模型29只,匹罗卡品模型癫痫发作频率(2.09±0.044)高于杏仁核组(1.01±0.037),持续时间(61.37±4.22)长于杏仁核组(43.16±5.91),而癫痫发作的级别无明显差异;经过耐药性癫痫模型的筛选,选出杏仁核耐药模型8只,匹罗卡品耐药模型12只.匹罗卡品模型与杏仁核模型相比脑电频率更高,波幅增宽,超微结构的损伤更严重.结论 匹罗卡品模型自发性率高,耐药率高,脑电变化明显,超微结构损伤重,更适合耐药性癫痫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责任动脉血栓以及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显示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脑病科收治入院的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发病时间为72 h以内,均给予MRI检查,序列包括T1 WI、T2 WI、DWI、MRA、SWI及(aterial spin labeling,ASL).选取发病24 h内患者30例,测量并比较SWI与ASL显示缺血梗死区范围;观察80例患者SWI序列对于责任动脉血栓以及缺血梗死区HT显示.结果 SWI和ASL对于发病24 h内缺血梗死区范围显示无统计学意义(t=-2.865,P=0.08).SWI对该组责任动脉血栓即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显示率为61.25%(49/80),HT显示率为28.75%(23/80).结论 SWI能够快速、无创评估IP范围、责任动脉血栓及HT,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形态及其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d、3d、7d、14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在1 d、3 d、7 d、14 d测两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的含量,并取肾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梗死后模型组在3 d、7 d、14 d时血清Cr、BUN、Cys C浓度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含量在第14天高,BUN含量在第7天高,Cys C含量在第3天时高;光镜观察发现脑梗死大鼠的肾组织细胞在1d、3d时有轻微肿胀,至7d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刷状缘消失,第14天时损伤持续加重.结论 大鼠急性脑梗死后其肾脏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一定损害.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在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β25-35组、Ru360组、Spermine组,并进一步采用线粒体特异性抗氧化剂MitoQ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探针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钙离子浓度、ROS生成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凋亡,Ru360显著减少Aβ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而Spermine发挥相反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显著增加低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线粒体ROS生成水平,Ru360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线粒体ROS生成水平的升高,而Spermine发挥相反作用;(3)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显著增加,Ru360显著减少Aβ25-35诱导的GRP78、CHOP和caspase-12表达的增加,而Spermine发挥相反作用;(4)与Aβ25-35组相比,MitoQ组显著减少线粒体ROS产物水平,并减少GRP78、CHOP和caspase-12表达.结论 (1)MCU在Aβ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抑制MCU可减少细胞凋亡,而激活MCU增强细胞凋亡;(2)氧化应激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在MCU参与Aβ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本实验研究知母皂苷BⅡ(Timosaponin B-Ⅱ,TB-Ⅱ)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老年对照组(15只)、青年大鼠对照组(15只)、TB-II 1 mg/kg组(15只)、TB-II 2 mg/kg组(15只)和TB-II 4 mg/kg组(15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测量动物逃避潜伏时间;Elisa法测定脑脊液IL-6和TNF-α含量;TUNEL法检测海马区凋亡神经元;HPLC法检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结果 水迷宫实验显示老龄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比青年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脑脊液IL-6和TNF-α浓度下降(P<0.05);给药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减少(P<0.05);给药组DA、NE和5-HT含量增加(P<0.05).结论 知母皂苷BⅡ通过抑制大脑炎症介质生成和抑制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提高神经递质含量,明显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颅内静脉窦血栓(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易栓症( thrombophilia)是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1] ,现将1例遗传性易栓症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报道如下.
血管内大 B 细胞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结外病变亚型,临床罕见,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 ~1. 1%,多见于老年人,预后差,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1]. 现结合1例我院收治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传统概念认为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典型表现是单侧或双侧视神经炎合并长节段性脊髓炎,无其他部位受累证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即视神经炎与脊髓炎的简单组合. Winger-chuk等[1]研究发现NMO患者血清中存在水通道蛋白4抗体( AQP4-IgG) ,并且证实部分NMO患者存在颅内非特异性病灶,提出了NMOSD的概念. NMO/NMOSD的临床表现比既往所认识到的更为丰富,其影像学也存在较大差异,且伴发疾病各不相同.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例NMOSD病例进行报道,以加深对此综合征的认识.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um disoders,NMOS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由Wingerchuk 等于2007 年首次提出[1] ,2010 年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EFNS)进行明确定义,特指一组潜在发病机制与NMO 相近,但临床累及范围较广,不完全符合NMO 诊断标准的相关疾病[2] ,根据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的表达,将NMOSD 分为AQP4 抗体阳性和AQP4 抗体阴性的NMOSD[3] .在2015 年NMOSD 诊断标准中,该病有6 类核心临床表现[4] ,即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发作性嗜睡或急性间脑症状伴MRI 显示的NMOSD 典型的间脑病灶,以及大脑综合征伴NMOSD 典型的大脑病灶.而表现为极后区综合征的NMOSD 在临床上很特殊,易被人们漏诊而误治,尤其伴有难以纠整的顽固性低钠低氯血症的病例更少见.本文特报道1 例,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减少误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局限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球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且未见累及神经系统以外的证据,病理上大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1]. 近期我院诊治2 例以记忆力下降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自身免疫性脑炎( 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 [1]泛指一大类由于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的疾病,以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认知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自2007 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脑炎被发现以来[2] ,陆续发现了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突触蛋白的自身抗体,目前以抗NMDAR脑炎常见,约占AE的80%,其次为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 LGI1 )抗体相关脑炎与抗 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GABABR)抗体相关脑炎,关于抗谷氨酸脱羧酶(GAD65)抗体相关脑炎报道的较少,现就我科收治的1 例抗GAD65 抗体相关脑炎报道如下.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ueli-tis,ADEM)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及危重症之一,常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由于目前ADEM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起病急,成人少见,在临床实践中极易被误诊. 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被延迟诊断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起始和发展与免疫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的渗入,T淋巴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均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在此,我们综述了目前关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免疫系统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其功能为高效地识别、捕获、呈递抗原,从而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因此在固有免疫应答( innate immune response )及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睡眠障碍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常见. 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良好睡眠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与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存储功能密切相关. 各种睡眠障碍疾病导致睡眠时间及质量不足,常与多种精神疾病伴发,会影响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导致情绪、认知和社会心理问题. 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睡眠障碍疾病包括: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异态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 尽管睡眠障碍性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期较常见且危害严重,但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关注较成人睡眠障碍疾病仍显不足. 本文就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进行综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萎缩,进行性加重. 其病因、发病机制均不明确,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5 y. 其中5% ~10%为家族性ALS( fALS) ,90% ~95%为散发性ALS( sALS). 本文综述ALS在临床表现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ALS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等技术的应用,利于临床明确诊断.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一种亚型,是脑组织微量渗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出血倾向的病理状态,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容易被忽视. 随着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 GRE-T2 WI )和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广泛应用,CMBs 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目前的研究表明, CMBs 与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卒中后出血转化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脑淀粉样变等)以及总体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开始关注CMBs患者使用抗栓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本文从CMB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影像表现及分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CMBs与抗栓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伴有CMBs的卒中患者的合理抗栓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阿替普酶( rt-PA) 为治疗发病在时间窗内(4. 5 h)的急性脑梗死的金标准. 然而在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较低. 新5个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单纯机械取栓要优于静脉溶栓治疗[1~5]. 因此新指南推荐对发病在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后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即桥接治疗[6]. 相关研究发现桥接治疗能够促进更好的血管再通,从而改善临床预后[7,8]. 然而Coutinho JM等人研究发现桥接治疗对比单纯的机械取栓,并没有提供更好的临床效果[9]. 因此桥接治疗是否要优于机械取栓目前没有统一定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桥接治疗和机械取栓两者间血管再通及临床预后情况,探讨桥接治疗是否优于机械取栓.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9 10 11 12 |
2011 |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5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中风与神经疾病的审稿流程很规范,我在期刊上投了一篇有关治疗通讯的文章,历经三次的修改被收录,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推荐大家投稿。
审稿速度很快,外审专家提出了5个问题,都很中肯,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修改,然后就被收录了,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
投稿后两个月外审返回,编辑给了大修,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回复,之后被收录,编辑校稿很认真,对文章中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标注,很细致,以后还会来投稿的。
去年10月10号投的稿件,11月25号送外审,12月底返修,外审专家主要针对文章中的实验提出了问题,认真修改补充,终于取得了好的结果,很开心。
审稿速度很快,1月13号投的稿件,3月25号直接被收录,个人觉得文章创新性强,质量好,还是很好中的。
去年8月中旬在中风与神经疾病上投了一篇文章,9月中旬返修,提出的问题都很有建设性,经修改后被收录,12月底收到了录用函,第一篇发表的论文,还是很开心的。
8月1号投的稿件,直到11月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期刊的外审专家还是很专业的,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极大的帮助了修改文章,我的文章能顺利被收录,脱离不了编辑和外审专家的帮助,整体而言,这次投稿我还是很满意的,
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综述,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被收录,外审专家给出的审稿意见还是很有价值的,文章有创新性的话可以尝试投稿。
10月2号投的稿件,送审了两个外审专家,一个外审专家十天返回审稿意见,提出了6个问题,都很有针对性,还有一个专家等了好久,期间催了两次稿件,12月23号才返修,编辑建议小修后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左右。
7月20号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稿件,10月27号接收到录用通知,编辑认真负责,每次咨询都会耐心的解答,修改期间也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帮助,很感谢。
我的文章是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反复修改了三次被收录,外审专家和编辑都很专业,审稿很仔细,对文章中的标点都会进行标注,很敬业,值得称赞。
在中风与神经疾病上投过两篇稿件,都被拒了,第一篇是投稿后第二天被拒,给出的回复是文章不符合期刊的收录方向,建议转投其他刊物,还有一篇是外审返回被拒了,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我指引了修改方向。
文章是经几次的修改被收录的,很开心,第一次投稿就能被核心期刊收录,虽然整个流程还是比较坎坷的,但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很感谢外审专家和编辑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后还会来投稿的。
整个审稿流程还是很顺利的,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正好历时三个月的时间,2月份投的稿件,历经两次的修改,5月收到录用通知,期刊越来越注重文章的质量了,有创新性的文章可以在期刊上投稿。
9月9号投的稿件,历经两次的修改,12月14号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第一次在中风与神经疾病上投稿,还是很受鼓舞的,个人觉得期刊还是很好中的,大家有文章的话可以尝试下。
小硕的时候写了一篇综述,投稿后二十几天给出修改意见,编辑给了十天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一个月后打电话咨询,编辑说是被期刊收录了,效率很高。
第一次在中风与神经疾病上投稿,5月9号投的稿件,6月11号外审返回,历经两次的修改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编辑的态度很好,会主动的打电话商讨文章中的细节问题,强烈推荐来投稿。
编辑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我的文章是投稿后两个月被收录的,期间小修了一次,编辑校稿时,还特意打电话很我确认,很是敬业,大家可以考虑投稿。
审稿速度很快,两周返回审稿意见,历经两次修改,10月24号提交修改稿件,11月12号接收,编辑很敬业,每次都会及时的回复信息,值得称赞。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中风与神经疾病的编辑老师处理稿件很及时、很仔细,文章是历经几次的修改被收录的,外审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