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A技术在外周血管闭塞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徐立峰

    目的 讨论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3年间外周血管闭塞患者74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分析CTA在血管闭塞症的影像特点.结果 74例患者共诊断415处狭窄,2级狭窄191处占46%、3级狭窄138处占33%、4级狭窄54处占13%、5级狭窄32处占8%;钙化253处,其中,轻度钙化148处占58.5%、重度钙化105处占41.5%.结论 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怀疑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时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64排螺旋CT头部血管造影对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春慧;孙妍;巩晓艳;范芬;王汝良;冯华

    目的:探讨头部开窗畸形的64排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3例患者头部CTA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453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24例,其中12例位于基底动脉,8例位于前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颅内段椎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8例为裂隙型,6例为凸透镜型。24例中8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低剂量双源CT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 性及在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宏亮;郑敏文;段维勋;李剑;石明国;王晋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前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133例临床可疑ATAAD患者,接受头—盆腔CTA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 kV,参考管电流300 mAs,开启自动管电流调控.记录每例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对每例病例进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评估与手术相关的头颈部血管CTA征象及颅内Willis环变异.结果 经临床或CTA证实的ATAAD患者共123例.123例患者的平均CTDIvol为(3.4±0.3)mGy;DLP为(314.1±29.3)mGy·cm.123例图像均满足诊断,图像质量计分为(1.18±0.40)分.头颈部CTA检出:夹层撕裂累及颈部血管58例(47.2%)、一侧颈动脉密度减低10例(8.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例(12.2%)、椎动脉发育不良12例(9.8%)、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4例(3.3%)、右迷走锁骨下动脉3例(2.4%)、颅内动脉狭窄19例(15.5%)及颅内动脉瘤7例(5.7%);与手术相关的颅内willis环解剖变异共检出57例(46.3%).结论 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低辐射剂量CTA扫描是可行的.头颈部动脉的增量信息为临床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

  • 曲面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CTA诊断准确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佳宾;李坤成;杜祥颖;梁志刚;李鹏雨

    目的 探讨曲面重建(CPR)方法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分别由两位具有2年和10年心血管影像学临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对20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诊断分2次进行,2次的间隔时间为3周.第1次诊断使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第2次诊断使用MIP、MPR加曲面重建(CPR)方法.所用图像工作站为TERARECON(泰瑞)公司的Aquarius,诊断结果采用LABMRMC软件进行ROC分析,用Excel2003绘制ROC曲线.结果 使用CPR重建方法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特别能提高低年医师的诊断特异性.结论 结合应用CPR、MIP和MPR图像重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的准确性.

  • 冠状动脉CTA诊断中应用第三方后处理工作站的初步体会

    作者:杜祥颖;李坤成;梁志刚;刘佳宾;李鹏雨;穆新莉

    本文介绍了冠状动脉CTA诊断中第三方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了第三方后处理工作站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周围血管病的应用

    作者:石佳滨;任克;姜飚;杨永平;茅亭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在血管动脉期进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重建动脉血管的三维图像.结果:6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1例髂动脉闭塞,21例股浅动脉闭塞,6例股浅动脉狭窄,4例动脉闭塞.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 双源CT肺动脉栓塞低剂量高浓度优维显对比剂的应用

    作者:殷月慧;王荣芳;孙希芹;王文刚

    目的:探讨双源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优维显对比剂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30例肺动脉血管栓塞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优维显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80mL、生理盐水20mL;B组:采用优维显370mgI/mL对比剂剂量为5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4mL/s.根据原始图像和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小动脉分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非标准部位,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存在显著性差异, B组明显高于A组.肺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双源CT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成像使用优维显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 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活体形态的显示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是消化道的主要供血动脉,SMA本身或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SMA活体成像中的应用得到较快开展.本文就MSCT的优势、SMA的活体形态学特点、SMA的MSCTA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椎-基底动脉病变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作者:林磊;宋玉强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 PCI) 患者椎-基底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9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CT 血管成像( CTA) 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与NPCI组相比,PCI组椎-基底动脉异常率显著增高,病变多在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多发性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 < 0??05);椎动脉一侧优势、椎动脉颈段、基底动脉及前循环病变情况与NPC 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CI患者椎-基底动脉病变呈多发性,常见的血管病变部位为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

  • 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颖洁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在腹主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5月的腹主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由专业临床检测工作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CTA检测,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TA检测5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检测准确率96.00%(48/50).CTA与DSA检测方法在肿瘤分型、形态和部位等影像学方面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测诊断准确率高,可提高医师术前对瘤体分型、形态及部位评估的准确性.

  • 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楠;王改莲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疾病发作后6 h予以CT血管成像、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及CT平扫检查,比较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CT血管成像与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应用效果.结果 CT平扫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34例无明显异常,22例有可疑缺血区.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内CBF、CBV、TTP明显改变,梗死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V和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半暗带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而CBV差异不显著(P>0.05).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2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与心理满意度分析

    作者:吴海江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脑动脉瘤患者共40例,将进行CT血管动脉成像资料视为观察组,将进行血管动脉造影技术视为对照组,对两种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40例发现动脉瘤48个,对照组40例发现动脉瘤50个;观察组的灵敏度为95.8%,特异性为100%,准确率达到96%;对照组的灵敏度为97.9%,特异性为100%.观察组在动脉瘤个数、特异性、灵敏度和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观察者患者对检查过程及结果的心理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结论 针对脑动脉瘤,选择CT血管造影能更加简便快捷的完成诊断,并指导诊断后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作者:王永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诊疗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s-SAH患者中抽取58个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及DSA技术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58例病人中,CT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有22个,DSA诊断技术下呈阳性的病人23个,两种诊断结果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DSA标准之下,CTA诊断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准性依次达到96.96%,100.00%和98.82%.按从高低的顺序,CTA诊断技术图像处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曲面重组以及高密度投影图像.CTA技术下动脉瘤直径是(5.67±3.93)mm,瘤口直径是((1.97±1.113)mm,与DSA诊断技术下的结果进行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64患者的诊疗中,可以推广应用排螺旋CTA诊断技术,但是与DSA结合起来使用将更有意义.

  • 双低剂量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杜昊;沈利利;丁翔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2例行主动脉术后给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120kv与60ml对比剂;B组给予80kv与30ml对比剂.两组均选择迭代算法重建.比较两组扫描结果.结果:(1)两组图像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对比噪声比略低于A组;(2)B组辐射剂量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结论:B组扫描不仅可降低对比噪声比,另外还减小了辐射及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1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效能分析

    作者:崔文民

    目的:分析比较16层螺旋C T A和D S 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对这74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C T 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 A)检查,通过对两者影像下动脉瘤显示情况的观察对比,分析二者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特异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差异.结果:C T A诊断准确率98.65%与D S A诊断准确率97.33%无显著差异,(P>0.05);C T A诊断灵敏度为98.65%与D S A的灵敏度98.65%无显著差异,(P>0.05);C T A诊断特异度100.00%明显高于D S A诊断特异度50.00%,(P<0.05).结论:CTA和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都较高,但是在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手段推荐特异度相对较高且操作方面安全无创的CTA,而DSA更适合于阴性患者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结果,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CT血管成像对手部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光明;晏伟;胡宇鹏

    目的:分析C T血管成像诊断手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病理学确诊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接受C T血管成像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手部动静脉瘘患者10例均清晰呈现血管重建图像,CT血管成像CTA清晰显示病症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明确病变区域及累及肌肉组织,且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血管成像无创性成像技术准确度高,在诊治手部动静脉瘘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手部动静脉瘘诊断中.

  • 浅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CT诊断

    作者:朱品泽

    目的:探讨动脉瘤的C T临床诊断的表现与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24例,对其临床C T诊断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4例动脉瘤患者中C T扫描结果,小型动脉瘤7例,中型动脉瘤12例,大型动脉瘤4例,巨大型动脉瘤1例,24例动脉瘤中21例存在破口.结论:C T检查为诊断动脉瘤时的可靠检查手段,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涛;李松;邹红群;李品江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 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冯飞

    目的:观察颅脑CT血管(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施行CTA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86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估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证实,CTA检出率为96.5%(83/86);共检出动脉瘤98个,呈不规则状12个,呈梭形30个,呈囊状56个;小脑下动脉、椎动脉各1个,颈内动脉6个,大脑中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28个,前交通动脉46个;CTA检查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64排128层CTA的检查结果可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 CT血管成像用于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万长春

    目的:研究C T血管成像用于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其检查结果。结果:CT血管成像能够将患者血管损伤的性质与位置清晰的显示出来,有40例患者的血管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血管损伤的患者有10例。10例血管损伤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造影剂出现明显外渗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了假性动脉瘤影,2例患者为动脉挫伤闭塞,其中1例为臀上动脉,1例为髂外-股动脉。结论:C T血管成像用于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551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