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E LCV血管机图像故障分析

    作者:王成波;王卫;张德昌

    GE LCV DSA数字血管减影X线机在国内是一种装机量较大,使用率较高,图像显示故障也比较常见的设备.由于该设备图像显示电路较为复杂,维修较困难,为此,针对无图像和有图像而显示不正常的两类故障的排除过程进行分析讨论.

  • 基于FPGA的实时数字血管减影系统

    作者:夏明新;张辉;胡广书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数字血管减影系统.重点介绍了在数字血管减影过程中图像对数放大、减影、像素移位以及大充盈等特殊要求的实现.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地实现了X光图像1024×1024大小每秒30帧的实时减影处理,并可期望短期内应用于临床.

  • 医学图像数据库

    作者:庄海红;唐庆玉

    0 引言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医学成像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图像变的越来越数字化和多样化;新出现的技术包括诊断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波谱(M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字血管减影(DSA)、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磁源成像等等.传统的X射线或计算机放射线照相(CR)仍被广泛用来检查颅骨、乳房、腹部和骨骼,这些无格式的X射线胶卷现在也可以用许多胶片数字化方法,如激光胶卷扫描仪、电晶体照相机和视频照相机,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处理和归档[1].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

    作者:赵刚;王春友;熊炯炘;陈立波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2/2002-09本科收治的1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共有14例患者通过数字血管减影明确出血部位,用弹簧圈栓塞动脉近端后成功止血者12例,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2例.3例患者未找到出血主支而行手术止血,3例患者反复出血进行多次栓塞.后共有5例患者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结论:放射介入治疗研迅塞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有效的栓塞止血,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出血时首选的紧急治疗方法.

  • 双介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强;钟青;高杰;方立德;杜建伟

    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占各类肿瘤的首位,并且多数肺癌病例在发现时已属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相当一部分病例因癌肿与心脏、大血管及肺门结构紧密粘连无法分离而放弃手术〔1〕,所以,其他非手术疗法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自1996年至2000年,对9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病例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途径介入治疗(DAI),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96例肺癌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38~67岁,平均56岁;癌肿大小8~18?cm,平均12?cm。病理类型为腺癌44例,鳞癌38例,未分化癌14例。按肺癌国际TNM分期标准为III~IV期。肺癌不能切除的原因:肺门冰冻、肺癌与上腔静脉紧密粘连无法分离、肺癌侵及心脏及胸主动脉、肺癌在胸顶与肋骨、血管不能分离等。 在每次介入治疗前,都进行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造影,以明确动脉供血情况。本组所有病例未经全身静脉化疗。 肺动脉介入治疗(PAI)。自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至肺动脉,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选择性地将导管插至肺癌的肺动脉供血支,保留导管,肝素帽封口。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胸主动脉,勾挂支气管动脉开口,推注造影剂确认位置后,注入化疗药物,然后退出导管,穿刺局部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原发性肺磷癌用顺铂(CDDP)+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TX)方案和CDDP+MMC+诺维苯(NVB)方案,腺癌以CDDP+MMC+阿霉素(ADM)方案,小细胞癌以CDDP+MMC+足叶乙甙(VP-16)方案。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剂量相同。灌注药物和剂量见表1。 结果双途径介入治疗后,明显缓解气急47例(49.0%)、胸痛41例(42.7%)、肺不张复张9例、颈淋巴结缩小7例、锁骨上淋巴结缩小5例、上腔静脉梗阻改善4例。介入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者32例,占33.3%。术后平均生存期19个月。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肿瘤大小变化的判定指标,96例病例完全缓解53.1%,部分缓解27.1%,无效19.8%。 本组96例双介入治疗后,1例出现下肢感觉障碍,经保守治疗好转;3例出现气胸,其中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另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DAI后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未出现严重的肝心肾及造血功能损害。

  •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成像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刘迎军;胡跃峰

    16层螺旋CT动脉成像可以近于无创性的方法显示下肢动脉.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相对佳扫描方法与数字血管减影(DSA)相比较的优越性及准确性,报告如下.

  • 计算机辅助微创骨科手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和对策

    作者:王满宜;王军强

    骨骼和其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构成了人体重要和复杂的运动系统.在手术中,如何避开错综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以小的手术侵袭,准确地固定和修复骨骼,一直是骨科医生的梦想和面临的挑战.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出现,使这种梦想变为可能.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及控制能力,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从技术上提供支援,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的一门新技术[1].CAS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CAOS).它综合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先进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字血管减影(DSA)、超声成像(US)以及医用机器人(MR).利用CT、MRI、PET、DSA等的图像信息并结合立体定位系统(stereotactic localizationsystem),可对人体肌肉骨骼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定位,在骨科手术中利用计算机和医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干预[2].CAOS为骨科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在提高手术定位精度,减少手术损伤,实施复杂骨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虽应用时间较短,但应用日益广泛,受到各国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 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锦州;陈新晖;李爱国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13例加作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5例加作行CT检查,6例加作DSA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5例小肠间质肿瘤中,发病部位位于十二指肠9例,占36.00%,良性间质肿瘤6例,恶性间质肿瘤3例;位于空肠12例,占40.00%,良性间质肿瘤3例,恶性间质肿瘤9例;位于回肠4例,占16.00%,良性间质肿瘤2例,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及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表现为病变区肠管内充盈缺损,伴中央钡斑形成;肠腔偏心性狭窄;黏膜皱襞平坦或破坏、消失。CT表现为肠腔内、外不规则肿块,可有“分叶”改变;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有粘连;肿块内出现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DSA显示动脉血管增粗扩张,静脉回流早显;肿瘤血管边界清楚。结论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联合CT、DSA检查,是本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主要和可靠方法,是临床治疗较准确的依据。

  • 双功能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作者:卫月;蔡艳;许杨明

    目的 比较双功能超声(DUS)和磁共振造影(MRA)诊断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通过双功能超声和磁共振造影和数字血管减影检测临床可疑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根据DSA评价DUS和MRA的结果.结果 85例患者中168个肾脏动脉检测,DUS检测显著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88%.磁共振造影可以获得满意的成像质量(仅有1例除外).磁共振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93%.结论 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优于DUS,DUS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

  •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期应用的优越性

    作者:罗秀状;黄芳艳;李君丽;李成香;黄芬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期的优越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需化疗患者196例,按手术根治部位及肘部静脉情况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经盲穿和(或)在血管减影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132例;对照组经肘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64例;术后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6%及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并发症的例数较实验组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三维CT定量分析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艾芳;王世伟;靳文剑;王力平

    口腔医学中所涉及的疾病众多,而对疾病的检查方法中就影像学检查就有超声、数字血管减影、X线、全景片、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精密,功能复杂,由于窦腔较多,无论是X线还是全景片显示的结构前后重叠,常影响诊断和治疗甚至是功能修复.而普通CT显示的是某一层面,组织的结构情况图像清晰,但提供的仍是二维图像,缺乏立体感.三维CT是将连续断层CT扫描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创建出立体图像,伪影明显减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通过三维CT作定量分析,利用不同轴面的旋切,可以制作出立体动画,通过综合分析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为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字模型,并用数字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现结合临床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高永华;张鹏飞;张小艳;薛武荣;杨喜银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穿透性溃疡(PAU),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较少。临床上可表现为胸背部疼痛不适,缺乏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在病理机制和影像学上具有许多不同特点。CT血管造影(CTA)具有无创、安全、方便、直观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以往的“金标准”--数字血管减影(DSA)[1]。现就128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128-SCTA)对急性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

  • 多排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江枫;贺锋;李晓红;蔡毅;陈林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肝肿大、压痛及腹腔积液或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误治,预后凶险.病理上主要以肝细胞淤血坏死为病理基础的肝后型门脉高压征,可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1-3].既往影像学数字血管减影(DSA)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4,5],但因其有创、有辐射、费用昂贵等使其应用于临床明显受限.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SCT)的飞速发展,使其在BCS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其MS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MSCT对BCS诊断及临床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 DSA导向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

    作者:毛桂珍;陈艳;李岳勇;吴晓萍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7例肺内肿块的患者,经DSA引导,行细针穿刺活检,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同时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结果:128例患者成功获取活检组织,穿刺成功率为93.4%;术后并发气胸6例,少量肺内出血2例,血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经有效治疗及护理,患者均在3日内痊愈.结论:DSA引导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临床应用价值高.

  • 3D-TOF-MRA大密度投影法与多平面重建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献伟;杨小庆;刘文;肖朝勇;柴学;马清;曹季祥;曹平;许云;黄清玲

    目的:探讨3D-TOF-MRA 的大密度投影法(MIP) 及多平面重建法(MPR) 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0 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的病例行3D-TOF-MRA 检查,并分别用MIP 及MPR 法诊断,以3D-DSA 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D-DSA 共检出86 个动脉瘤.MIP 诊断出动脉瘤72 个,MIP 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83.7%、98.9%、98.6%、86.5% ;MPR 诊断出动脉瘤73个,MPR 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84.9%、98.9%、98.6%、87.4% ;MIP+MPR 诊断出动脉瘤80 个,MIP+MPR 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 分别为93.0%、98.9%、98.8%、93.8%.结论:3D-TOF-MRA 的MIP 与MPR 两种后处理方法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

  • 基于组合不变量配准的数字减影算法

    作者:王金玲;王保华

    在现代医学中,DSA是X光片血管可视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DSA中图像配准对消除运动伪影起着关键作用.运用一种基于组合不变量的相似度测量的模板匹配和弹性TPS算法配准减影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进.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并有效地去除运动伪影,其速度和血管图像质量均比较理想.

  • 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志刚;张晓磷;罗仕华;张志刚;亓小虎;熊雄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影,动脉早期肿瘤周边染色,随时间延长,染色不均匀加深,呈“渐进性”染色特点.介入栓塞支气管动脉后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咯血即刻停止.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中未予输血.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DSA表现较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对控制其出血及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 杂交手术室的设计探讨

    作者:蒋伟浩;李军

    目的 研究满足现代介入手术需求,布局合理,实用性强,有一定前瞻性的杂交手术室设计方案.方法 通过设计规划新建放射外科大楼的过程,总结了新建杂交手术室要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如:机房面积、功能分区、操作流程、无菌规范等,设计了符合介入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操作要求,功能全面的杂交手术室.结果 充分论证、科学设计是建设杂交手术室非常重要的环节,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需求.结论 规划新建DSA手术室时,要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的要求规划,合理分布各个功能区块;结合开放性手术和介入手术功能,设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的杂交手术室.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家长;魏杰;李亮;邵平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疑似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50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测,其中30例患者自愿在CTA检后1周内接受数字血管减影( DSA)检测,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例患者CTA的图像质量及分辨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参照 DSA的结果, CTA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情况(≥50%)的准确度为95.55%(275/288),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98.1%(106/108)与93.9%(169/180),两组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999)。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 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宏骞;熊东林;蒋劲;肖礼祖;张强;张德仁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48个间隙,其中C4~512个间隙,C5~628个间隙,C6~78个间隙,所有病例均经MRI确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结果: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疗效,术后1天、1周、1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远期评分用ODOM分级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月、1月、3月、6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8.5%、73.4%、78.91%、80.22%.术后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