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老年主动脉壁内血肿破裂1例

    作者:李杰;苗冬梅;李珊;刘宏伟;代政学

    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是指血管壁中层发生血肿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没有内膜的破裂口,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两腔,不与主动脉腔相连通[1]. AIH为AD的一种特殊变异,是AD的一种早期状态或先兆,发生率约占AD总数的10.0%~12.8%,终多会进展为AD,同样具有破裂的倾向. 近年来,AIH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高血压及主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改变被认为是主要的易感因素,好发年龄为55~81岁.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张浩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收治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13例,对其多层螺旋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A型4例,B型9例;主动脉壁呈现新月形或者环状增厚;平扫呈现环形或者新月形高密度影6例,等密度影5例,混杂密度影2例;显示血肿边缘强化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1例,钙化斑块内移10例,穿透性溃疡9例;并发胸腔积液9例,主动脉瘤4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多层螺旋CT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在临床鉴别诊断中予以推广应用。

  • 主动脉壁内血肿78例临床分析及研究

    作者:郝晓斌;谢鹏;强海峰

    目的 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做好疾病类型的分型,并结合其病情、个人意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保守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2例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自行停止服用降压药物,于出院3个月后活动时突然死亡;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患者共16例,其中1例为首次住院后选择保守治疗,出院后规律服药,但2个月后再发胸痛,复查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病变进展为典型的Stanford B型夹层,再次入院行腔内隔绝术,接受介入治疗的16例患者,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无支架移位、内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情况;2例患者接受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经保守治疗后5个月再发胸痛,主动脉病变进展为Stanford A型夹层.结论 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主动脉疾病,在做好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病变分型、合并症发生情况、临床表现、高危影响因素及患者的意愿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治疗主动脉壁内血肿经验及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彭冉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治疗经验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收治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17例,回顾总结临床经验,并总结17例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17例患者治疗2周后均顺利出院,3个月、半年后复查回访,16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未遵医嘱,停用降压药物,于饮酒后猝死.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保守治疗效果满意,对于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有内壁透壁性溃疡患者可应用介入覆膜支架治疗.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杜鹏;杨冬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4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实施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等分析血肿部位、形态及溃疡,是否存在胸腔积液等,探讨诊断价值.结果:4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血肿大厚度为14.8m m,受升主动脉大直径54m m,降主动脉大直径42m m;可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成像,平扫表现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且没发现内膜片和撕裂口.单纯型22(45.83%)例,溃疡型26(54.16%)例.结论:针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且具有无创性优势,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 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一例

    作者:胡小莹;王国干;叶绍东;丰雷;李喆;李岩;张旌

    患者,女,5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平时未监测血压,以“突发胸闷、意识丧失1 d”收入本院。患者入院前1天患者小便后突发胸闷、憋气,伴腰部酸痛,继而意识丧失,约3~4 min 后自行恢复意识,至当地医院就诊,HR 140次/min,血压测不出,TNI 19 ng/mL,WBC 15×109/L,胸部 CT 示中大量心包积液、右侧胸腔积液,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征象(图1)。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后血压可维持。次日转至本院急诊,入院后查体:BP 122/88 mmHg (1 mmHg =0133 kPa),HR 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瓣膜杂音,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对称。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无 ST-T 改变。UCG 示 LV 38 mm, EF57%,中量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WBC 1754×109/L,TNI 0816 ng/mL,D-二聚体1595μg/mL。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需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心包炎等疾病。外院CT 检查结果已排除前两种疾病可能,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较少出现心包积液,故 ACS 暂不支持,拟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排除。患者补诉半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白细胞、CRP 等炎症指标升高,不排除急性心肌心包炎可能,故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多巴胺升压、利尿等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胸闷症状有所缓解,将多巴胺逐渐减停。但入院第6天,患者突发剧烈胸痛、背痛,伴腰痛、大汗,查体:BP 108/85 mmHg,HR 99次/min,律齐,未及瓣膜杂音,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对称。ECG 示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01 mV。因考虑不排除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的可能,遂首先复查主动脉 CT,结果明确为Ⅰ型主动脉夹层(图2)。次日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支架象鼻术,术中显示,血性心包积液,升主动脉壁呈紫色并有渗血。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好转出院。而此时再次仔细观察患者第一份胸部 CT 隐约可见升主动脉壁有新月形增厚(图1箭头所示),考虑为主动脉壁内血肿可能性大。

  •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诊疗进展

    作者:徐争鸣;李田昌;郑宏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是指具有相似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不完全相同的一组心血管危重急症.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本综合症相对少见,但该类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需要临床医生快速的采取救治措施.现就本组疾病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选择策略、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AS的认识,以便能够快速的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迅速确诊,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

  • 双源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阿丹;郭海燕;武乐乐;贺汝东;王冰;武晓亮;于团结;曹辉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无破裂口及内膜片,未见"双腔"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7例,Stanford B型29例.结论:DSCTA对IMH的确诊、分类、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腔内治疗的临床进展

    作者:刘浩;黄小勇;吴文辉;郭曦;刘光锐;黄连军

    作为自然病程为凶险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之一,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IMH)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主动脉壁内血肿发病率国内缺乏大规模的统计数据,国外报道发病率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 ~ 25%,发病部位依次为升主动脉(30%)、主动脉弓(10%)、降主动脉(60%~70%)[1].Stanford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因药物治疗病死率同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多,多主张急诊治疗.

  • 以胸背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孤立性胸主动脉周围炎一例报道

    作者:陈阳;车武强;熊洪亮;张宇清;王朋;杨瑶瑶;蒋雄京;宋雷;邹玉宝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是罕见的慢性系统性风湿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腹主动脉并侵及邻近组织脏器.该文报道了一例以胸背痛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慢性胸主动脉周围炎的罕见病例,有助于完善对慢性主动脉周围炎的认识.

  • 主动脉壁内血肿导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王涟;高玲;戴庆;宋杰;徐标

    患者男,66岁,因“突发腰痛伴胸闷6 h”入院。患者入院前6h突发腰部胀痛,随即咽部堵塞感、胸闷、恶心、大汗。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查白细胞23.2×109/L,中性粒细胞78.1%;血肌酸酐196.7μmol/L;尿白细胞++,尿蛋白++,隐血(-)。予抗感染、止痛治疗。患者在输液时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1 min后自行苏醒。转入本院急诊室后再发晕厥。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颤),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 mV,Ⅰ、aVL、V1~V5导联ST段压低(图1)。既往高血压史10年,近2年自行停用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及吸烟史。查体:血压143/107 mmHg (1 mmHg=0.133 kPa),双上肢血压对称,心率105次/min,律齐,A2亢进,未闻及杂音,肺部及腹部查体无特殊,双下肢无浮肿。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室颤、原发性高血压。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疗现状

    作者:向俾桃;杨阳;丘俊涛;黎力梦;罗新锦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主动脉病变,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并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目前,IMH的定义、病因和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故本文就IMH的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 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红;曹成瑛;朱友义;王生元;罗焕;马院林;张海青;周署泉

    主动脉壁内血肿(AIH)也称为不典型夹层,是指主动脉滋养血管的破裂导致血肿,没有内膜撕裂.AIH被广泛认为是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状态或先兆.AIH与典型AD的区别是没有内膜片或中层与动脉腔之间的交通.AIH与AD相似,也有很高的危险性及致死率[1].故早期诊断AIH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确诊为AIH的患者23例,分析其CT影像特征,以期提高对AIH的认识.

  • 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与围术期管理

    作者:史艺;黑飞龙;顿耀军;于存涛;钱向阳;郭宏伟;田川;孙晓刚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10.3)mm,血肿厚度(15.9±6.4) mm;术前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16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休克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5例.术前平均等待时间(3.4±2.4)d.术后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7~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月.结果 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2例.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51例,其中杂交全弓手术19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9例.体外循环时间(137.1±40.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27.3) min.院内死亡率2.5% (2/80),均为急诊病例.术后呼吸机时间(37.8±65.9)h.出院病例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A型血肿的手术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积极急诊外科手术;对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杂交全弓技术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再认识

    作者:陈正希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的致死性大血管疾病,以急性的胸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动脉综合征分为三类: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与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IMH是发生于主动脉血管壁中层的血肿,无可视内膜撕裂口,主动脉壁厚度>5 mm呈环形或星月型增厚,且与主动脉管腔无直接交通[1].IMH早于1920年被Krukenberg尸检时所发现,描述其为“没有内膜破口的夹层”.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对于IMH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下面将对主动脉IMH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间血肿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作者:李江;周大勇;沈利明

    目的分析高血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于本院的22例高血压伴IMH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4例单纯性高血压伴IMH患者内科保守治疗,4例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因病情平稳亦采用药物治疗,其余14例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或腹主动脉瘤患者给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死亡,影像学检查提示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少,主动脉无明显扩张。结论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应据入院时主动脉增强CT薄层横断面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单纯性高血压伴IMH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若可见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或溃疡样突起病灶的急症患者建议积极行血管腔内治疗,无症状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国飞;倪一鸣

    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是一种急性、致命性主动脉综合征,以无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和无真假腔血液直接流动为特点,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30%~([1]).早期的研究认为IMH是一种不典型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或AD的非常早期阶段,但是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目前已趋于认为IMH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转归以及诊断和治疗与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有明显的区别,且处理不当极易发展成AD~([2-3]).本文结合主动脉壁内血肿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 40例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史艺;孙晓刚;刘雁翔;常谦;钱向阳;楚军民;刘文超;方方

    目的 评估急性A型主动脉血肿的外科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 ±10.3) mm,血肿厚度(15.9±6.4) mm.急诊手术16例(40%),择期手术24例(60%).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12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8例.术后随访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2年.结果 院内死亡2例(5%),均为急诊病例.术后住ICU(1.5±0.7)天.出院病例随访2年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血肿消失,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急性A型血肿的病变程度和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术式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60岁以上非外伤性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李江;赵建廷;沈利明;黄利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非外伤性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期为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36例60岁以上非外伤性IMH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明确患者发病及影像学特点,评估治疗方案.结果 17例无症状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19例急症患者中,7例完成急诊手术;9例患者内科治疗期间转手术治疗;3例患者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血肿消失,2例进展.全组无死亡.16例行主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5~48个月,平均(23.9±10.30)个月,预后良好,目前无需再次手术干预.随访期间,手术患者主动脉增强CT提示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少,无症状患者病情稳定,所有获得影像学随访资料患者的主动脉均未见明显扩张.结论 老年IMH多见于男性,其中又以Stanford B型多见,非症状性患者的IMH伴多发溃疡,但血肿范围较局限,病情进展不明显,可考虑行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性患者血肿通常累及范围广,多由单个微小溃疡所致,病情多进展,内科治疗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行血管腔内治疗修复主动脉.

  • 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董海波;李晖;王波;罗雪芬;朱海东;史信宝;沈天真

    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irosis ulcer,PAU)是指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破溃脱落形成深浅不一并可穿透中膜乃至外膜的病变,临床上与典型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一样,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2].目前国内外影像学研究,特别是治疗随访报道较少,收集2005至2007年间我院20例PAU病人16排螺旋CT的表现及临床诊治经过,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