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夹层动脉瘤误诊为三叉神经痛1例

    作者:李武雄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患高脂血症10年,糖尿病2年,否认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患者于2003年1月初始无何诱因突然出现右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发作性、电灼样剧痛.每次发作持续1~3s,伴局部面肌抽搐,每日发作10余次至数10次不等,咀嚼、吞咽时可诱发.

    关键词: 动脉瘤 误诊
  • TCD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明涛;康德智;林元相;于良宏;方文华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在锁孔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TCD监测下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27例,采用TCD技术确定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载瘤动脉血流速度,了解周围联通血管的代偿情况,实时客观动态监测指导动脉瘤夹闭及判断瘤体夹闭是否完全.并指导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结果:TCD监测指导下调整瘤夹位置6例,指导去骨瓣减压术者3例,术后恢复良好者25例,运动性失语1例,昏迷1例.术中TCD监测下血管的通畅程度与术后颅脑CTA检查结果一致率100%.结论:TCD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客观、迅速地检测动脉瘤夹闭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颅内血管代偿情况,指导动脉瘤夹闭及术后相应的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左颈位主动脉弓动脉瘤腔内治疗二例

    作者:吴惠芳;刘好钟;李永欣;刘绪奎;鲍霞;李长风;王豪夫

    颈位主动脉弓(CA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约20%的合并动脉瘤.CAA动脉瘤传统外科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血管替换术、转流手术和直接吻合术.本文报道2例左颈位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取得良好效果.

  • 颅内血管性疾病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作者:王立淑;何文;刘会昭;赵继宗;王硕;郭志祥

    目的 探讨颅脑血管性疾病的回声和血流变化特点,指导精确手术.方法 204例颅内血管性疾病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确定病变的数目、位置、深度、大小、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寻找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术后评价手术切除情况.结果 (1)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佗畸形血管团,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位置和走行,其诊断畸形血管团残留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100%.(2)66例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引导下均快速找到病灶,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3)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超声清晰显示9例,并可评价动脉瘤内有无血栓形成.(4)35个血管母瘤术中超声发现32个,囊结节型及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术中超声探查结果与MRI结果一致.结论 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血管性疾病,确定病变边界,评价病灶内血流动力学特征,指导精确手术,及时发现病灶残留.

  • 主动脉夹层5例误诊分析

    作者:常绍云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较常见也是复杂,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且病性凶险,死亡率极高.因此必须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尤其基层医生.

  • 多发结核性腹主动脉瘤一例

    作者:卢双动;王会哲

    结核性主动脉瘤相当少见,自1895年以来文献报道仅50余例,平均发病年龄60岁,其中88%为假性动脉瘤,且多为单发,而多发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仅4例.治疗结核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必须是抗结核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一经确诊,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早手术治疗,瘤体的大小不是决定是否需要手术的决定因素.本例患者为60岁,女性,确诊结核感染,经血管造影诊断为多发结核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在主动脉根部可见大径约5cm×6cm的假性动脉癌,基底约3.5cm;在主动脉降部及腹主动脉可见各有2个假性动脉瘤,直径均约2cm.经抗结核治疗感染得到控制,,由于经济原因,家属放弃手术治疗,现患者仍健在.

    关键词: 多发 结核性 动脉瘤
  • 集束化护理对动脉瘤破裂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影响

    作者:李静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动脉瘤破裂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动脉瘤破裂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CVS发生率(55.26%)显著高于观察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早期预见及发现脑血管痉挛现象,有利于及时预防与治疗,有效降低动脉瘤破裂术后CVS的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曾志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配合高质量护理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瘤弹簧栓塞术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高质量护理.治疗后观察并记录27例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25例患者顺利渡过再出血高峰期,成功地进行了动脉栓塞术,经过高质量护理以及后续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未成功患者中1例由于治疗后发生脑梗死死亡,另一例不治死亡.发生再出血2例患者,占总例数的7.40%.除2例死亡患者,其余25例患者有16例对高质量护理非常满意,9例患者比较满意,总满意率高达100%.结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曾志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配合高质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动脉瘤弹簧栓塞术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高质量护理.治疗后观察并记录27例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25例患者顺利渡过再出血高峰期,成功地进行了动脉栓塞术,经过高质量护理及后续治疗后痊愈出院.发生再出血2例患者,占总例数的7.40%.除2例死亡患者,其余25例患者对高质量护理总满意率高达100%.结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弹簧圈填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

    作者:雷勇前;华力明;刘剑萍

    目的:评价弹簧圈填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弹簧圈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弹簧圈填塞治疗,总有效率93.3%,同期对照组为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脊液内皮素、一氧化氮、平均血流速度、血压方面,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簧圈填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确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伟万

    目的:探讨CT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采我院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诊断有19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后循环动脉瘤.经过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CT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显示出动脉瘤破裂的特征性表现并做出准确的定位,为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斌;李孝生;罗忠平;邓仁富;姜志远;白桂斌;谭智灵

    目的:探索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在我院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出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患者30例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中患者30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7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且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26.67%)略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0.0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3.33%、4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作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

  • 血管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国敏;李忠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血管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痛持续时间、颈项强直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分析

    作者:吴飞海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H)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82.4%)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例(17.6%)好转。住院时间15~32 d,平均(24.6±1.5)d。CT复查结果表明,患者脑室正常25例(73.5%),明显缩小6例(17.6%),稍微缩小3例(8.8%)。治愈32例(94.1%),脑积水复发2例(5.9%),经再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容易并发脑积水,CT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预后。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韶辉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状态、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2005-2014年收治SAH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头颅CT明确诊断22例,腰穿明确诊断6例,在院死亡4例,恶化6例。在外院行DSA明确脑动脉瘤7例(其中介入治疗5例,梗阻性脑积水行腹腔脑脊液引流术1例,介入术中死亡1例)。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治疗棘手,早期DSA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岚;张明芳;刘泉;赵龙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SAH患者62例,发病后3 d均行DSA检查,观察检查结果情况。结果:治疗后,DSA正常者疗效稍优于DSA异常者;DSA正常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DSA异常患者(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SAH的主要原因,及早实施DSA能够直接有效确定引起出血的病因,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DSA检查正常的SAH患者病情较轻,预后相对较好。

  • 腘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马韧石;刘凯;王蕾;陈光

    腘动脉瘤是常见的外周动脉瘤,多发生于65~80岁男性人群。但是,在临床中大多数腘动脉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其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高。增加对腘动脉瘤疾病的认识,可以早期对其进行及时诊断,避免因为疾病进展而导致不可逆的肢体缺血性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白塞氏病合并复发性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鹏;袁凯;梁卫;张纪蔚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合并动脉瘤治疗后复发的治疗经验,并且对手术方式和药物治疗进行探讨。方法2013-03至2014-12收治2例白塞氏病合并股动脉瘤反复发生患者,终采用杂交手术方式,直接暴露穿刺人工血管或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术。结果2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随访18个月和8个月,无动脉瘤再发。结论针对白塞氏病合并复发性动脉瘤,利用腔内隔绝技术结合手术暴露合适的穿刺部位,以及药物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 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作者:方征东;胡何节;王晓天;孙小杰;葛新宝;程灿

    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各种腔内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4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腔内治疗,根据夹层形态不同,分别应用腔内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烟囱”技术、移植物开槽、颈部血管旁路手术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结果42例患者中,腔内直接封堵LSA32例,发生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6例,2例通过LSA栓塞好转。术后出现1例下肢截瘫,1例盗血综合征,2例上肢缺血,均行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通过“烟囱”技术重建LSA,2例发生Ⅰ型内漏。4例通过“开窗”技术保留LSA。2例通过颈部血管旁路重建左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中长期随访中,所有分支动脉支架均保持通畅,大部分内漏逐渐消失,3例术后持续存在内漏,但瘤体直径无变化。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严格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术式的情况下,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韩喜文;闫世军

    目的:探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直接夹闭颈内动脉眼动脉大型及巨大动脉瘤的入路及方法.方法:经头颅CTA成像术前确诊.术中先暴露颈内动脉颈部,置粗线用作临时阻断,后行同侧侧裂入路,暴露颈内动脉床段、后交通动脉,后分离和暴露动脉瘤及其周围结构,临时阻断颈内动脉颈段及交通段之前,抽吸颈内动脉颈段,使动脉瘤塌陷后直接夹闭动脉瘤颈.术中颈内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是否被夹闭完全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支血流是否通畅.结果:患者全部清醒,2例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対侧轻偏瘫,1例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颅内外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抽吸,直接夹闭动脉瘤颈,术中颈内动脉造影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巨大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3947 条记录 1/198 页 « 12345678...1971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