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C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 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

    作者:张丽娜;吴青青;姚苓;马玉庆;王莉;张铁娟;韩吉晶;孙丽娟;李晓菲

    目的:探讨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分析。方法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偏大、偏小、近闭合、闭合,卵圆瓣冗长、膨出瘤时,测量卵圆孔内径,观察卵圆瓣形态及活动幅度,卵圆瓣呈弧形膨出时,测量其顶点至卵圆孔内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圆孔处血流方向,血流频谱形态及流速;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12个月。结果产前超声发现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共25例;1例急诊剖宫产分娩,2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分娩;生后随访发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超声随访观察其孕期变化及生后情况,对产前分娩方式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咨询提供重要依据。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循环通道异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娜;吴青青;韩吉晶;姚苓;王莉;张铁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循环通道(FCc)异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并随访至妊娠结局的FCC[静脉导管(DV)、卵圆孔(FO)、动脉导管(DA)]异常病例共131例,总结其超声表现及妊娠结局. 结果 131例FCC异常中,有46例DV异常,其中DV缺如6例,内径细窄2例,血流异常38例;合并异常有NT增厚、胎儿颈部水囊瘤、胎儿全身水肿等.有53例FO异常,包括FO内径异常45例,卵圆瓣异常6例,血流异常2例;合并异常有永存左上腔静脉、右心发育不良、心内膜垫缺损等.有32例DA异常,包括DA缺如5例、形态异常12例、走形异常3例、血流异常12例;合并异常有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右位主动脉弓等.131例FCC异常胎儿中,胎儿总存活率为49.6%,DV、FO、DA异常在各通道病例中存活率分别为13.O%,92.5%,56.3%. 结论 产前超声监测FCC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通过观察FCC内径、走形、血流方向及频谱改变,为临床咨询、评价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三叉神经痛的卵圆孔及翼突上颌裂刺法

    作者:王爱成

    本文从卵圆孔、翼突上颌裂的解剖位置及针刺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根据下颌神经、上颌神经出颅部位的解剖结构进行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即卵圆孔刺法和翼突上颌裂刺法.其临床应用时受累神经定位须准确,要求针感与受累神经分布区一致.

  • 食道超声监测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作者:王庆欣;张秀辉;张玉春;李勇;刘薇;庞广辉;马洪亮;孙念梓

    目的 探讨单纯食道超声监测经皮股静脉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治疗PFO合并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外科经超声心动图及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诊断为PFO的15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16~56岁;PFO大小(4.1±0.4)mm,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64.13±3.20)分,心功能正常.均采用单纯食道超声监测下经皮股静脉置入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治疗.观察并对比手术前后残余分流及HIT-6评分,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15例卵圆孔未闭均封堵成功,食道超声监测卵圆孔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伞牢固,周围结构无影响.手术时间5~20 min,平均(12.40±4.91)min;住院时间(1.6±0.8)d.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3、6个月HIT-6评分分别为(52.13±1.92)、(41.47±2.26)和(41.93±1.8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22、21.322、27.546,P值均<0.05).术后1、3、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TCD发泡实验,结果显示1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均无分流.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封堵器脱落,无血栓或栓塞发生,无心包积液、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股静脉穿刺处无感染、血肿、股动静脉瘘等情况发生.结论 单纯食道超声监测经皮股静脉封堵卵圆孔未闭治疗偏头痛,微创、简便、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 卵圆孔穿刺术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沈兴模;朱亚文

    目的:总结卵圆孔的应用解剖研究成果,探索卵圆孔佳穿刺方法.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卵圆孔的形态、位置的解剖研究及三叉神经痛卵圆孔穿刺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卵圆孔的位置、形态、开口方向,及卵圆孔穿刺术的不同方法、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卵圆孔位于颅中窝,可分为椭圆形、肾形、梨形、圆形、长条形5种形状,其位置恒定,内有三叉神经下颌支穿过.临床上常采用CT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穿刺路径有前路和侧入路两种.结论:半月节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方法,卵圆孔是穿刺路径中的一个重要骨性标志;掌握卵圆孔的相关解剖知识,对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指导穿刺具有重要意义.

  • 三室五腔心新生儿一例尸检

    作者:蔡辉;刘丽萍;夏敏;姜蕾

    新生儿,男.胎龄39+1周,于2001年6月22日经剖宫产出生.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 于生后30 min时死亡.尸检:男性新生儿尸,外观足月新生儿貌,皮肤青紫,身长48 cm, 左手内翻、内旋90度,双足内翻.体重3 000 g.脑重350 g.心重27 g , 外观似球形,表面可见前、后、左3个室间沟,将心室分为右侧心室、左前侧心室、左后侧心室3部分.右心房、右侧心室肥大.右心房见卵圆孔,直径0.3 cm,通向左心房.

  • 1例Ebstein畸形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作者:姚华红;季瑾

    三尖瓣下移畸形于1866年首先由Withelem Ebstein所描述,所以又称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1],但在我国并不太少,本病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叶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右心室被分为两个腔,畸形瓣膜以上的心室腔壁薄,与右心房连成一大腔,是为"心房化的右心室"其功能与右心房相同,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的流出道为"功能性右心室",起平常右心室相同的作用,但心腔相对的较小.常伴右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可发生右心房压增高,此时如右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则可导致右至左分流而出现紫绀[2].

  • 胎儿卵圆孔正常参考值的测定及其与孕龄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歆;张华斌;赵秀莲;荣美玲;赵华巍

    目的 规范正常胎儿卵圆孔通道的测量方法,建立其二维超声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自在我院就诊的单胎孕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 088例胎儿.对所有受检胎儿进行规范化检查及数据存储分析,建立胎儿卵圆孔通道内径及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研究其与孕龄的关系.结果 通过统计和分析,建立了胎儿卵圆孔通道内径及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发现了胎儿卵圆孔通道内径及血流速度随着孕周的变化规律.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对胎儿心脏结构进行准确的评价,各个孕龄段卵圆孔通道正常值范围的建立能够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提供辅助作用.

  • 胎儿卵圆孔早闭并发左室发育不良超声诊断与随访1例

    作者:王月美;刘传玺;刘村

    卵圆孔早闭是胎儿发育中一种少见的生理异常,如过早的发生,可严重影响左心室发育,造成左心室发育不良.现将检查的1例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

    作者:陈小英;刘传玺;王磊

    孕妇,26岁.G1P0,孕24周.心脏超声检查所见:四腔心切面左右心腔基本对称,卵圆孔直径5mm,可见卵圆瓣,左室长轴切面,于左心室侧壁至心尖部见一管状动脉血流(图1),流速0.9 m/s,至心尖部折向左室流出道(图2),流速变快,高达1.7 m/s,似于舒张期进入左室流入道.胎儿其余部分扫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胎儿冠状动脉左心室瘘.随访:足月顺产一男婴,生后未见有任何异常表现,于3个月时来我院做心脏超声检查,于左室长轴切面左心室后壁外侧仍可见一管状动脉漏入左心室(图3),提示:冠状动脉左室瘘.

  • 彩超诊断胎儿房间隔缺损1例

    作者:石洪柱;冯丽丽

    孕妇,42岁,孕2产1.闭经32周,孕20周时曾在外院作胎儿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现来我院行孕期检查.超声所见:脐右上方探及胎头,头环显示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78 mm.脊柱呈两排串珠样排列,连续性好.胎心搏动可见,律齐,145次/分.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图见到:各心腔大小、形态正常,室间隔连续性好,各瓣膜结构未见异常,房间隔卵圆孔直径约5.5 mm大小,活瓣活动幅度大,开放时可达左房腔的1/2处(图1).

  • 超声心动图与介入性治疗

    作者:张桂珍;耿斌;韩玲

    1928年Forssmann首先将一根导管在荧光透视下由上肢静脉送入右房取得成功,从此右心导管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Dotter及Judkins 于1964年首先采用硬的心导管进行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扩张.但是直到1966年美国小儿心脏内科医师Rashkind及 Miller成功用球囊导管经未闭卵圆孔造成房间隔缺损(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治疗大动脉转位,取得了很好的姑息治疗效果,从此以后介入性治疗才逐渐成为心脏病的规范治疗.

  • 实时三维超声双平面技术评价胎儿卵圆孔处血流的应用

    作者:雷文嘉;张润;张颖;王彧;孙雪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双平面(Bi-plane)技术在评价胎儿卵圆孔处血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86胎无心内外畸形的正常胎儿,获得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冠状切面.于该切面测量卵圆孔内径(DFO)及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内径(DIVC),计算两者的比值(DFO/DIVC),并分析该比值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DFO/DIVC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r=-0.228,P>0.05).中孕期(21~28周)胎儿共155胎,DFO为(4.46±0.57)mm,Dwc为(4.55±1.22)mm,DFO/DIVC为1.03±0.22;晚孕期(29~36周)胎儿共31胎,DFO为(5.20±0.43)mm,DIVC为(5.90±1.33)mm,DFO /DIVC为0.92±0.17.DFO/DIVC均值95%可信区间为(0.98,1.04),个体值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0,1.44).结论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Biplane技术可获得胎儿心脏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口冠状切面,可观察到下腔静脉血流在进入右心房后正对房间隔上缘,并被房间隔上缘分为两部分的血流走行全程,在评价房间隔卵圆孔处血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燕;华泽权;李欣欣;鲍海宏;朱浩;王金宝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三维CT导向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

    作者:刘垒;吴承远;于明光;翟淼;沈凌;孟凡刚;孙召花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应用三维CT引导以明确卵圆孔位置,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的临床比较

    作者:曹启旺;徐慧巧;程云高;文赛勇;谭琳;吴礼平;谷思汉

    目的: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疗效比较.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A、B两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分别进行经翼腭窝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DSA下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法的近、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后者.

  • C型臂引导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王君;张雪宁;韩悦;夏庆来;郑宝森

    目的: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根据影像学将卵圆孔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按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穿刺针分别位于卵圆孔内侧、中部、外侧区域.行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疼痛缓解度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12月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当日、治疗后7天、14天、1月、6月、12月VAS和有效缓解例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和12个月VAS评分均降低(P<0.05).12个月随访观察A组有效率为76.7%,B组有效率为76.7%,C组有效率为73.3%.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 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王志剑;章勇;喻燕波;罗凯;张达颖;张学学

    目的:观察和分析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依据其受累分支不同分为三组:A组-Ⅱ支,B组-Ⅲ支,C组-Ⅱ、Ⅲ支;通过卵圆孔分区及进针深度确定不同受累分支的治疗位点,进而行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和术后即刻、3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和12月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术后即刻、3天VAS均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月和12月各组有效率均达60%以上,其中单纯Ⅲ支受累者为95.7%,有Ⅱ支受累者相对较低(60%~75.6%).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热凝术为治疗第Ⅱ、Ⅲ支三叉神经痛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CT引导下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顺;廖丽君;张达颖;许周亮;胡馨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 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个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个月第Ⅱ支复发.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 +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205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