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鼻骨骨折的诊断及鼻内镜下整复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徐海亮;周勤生;马魁;孙梦茹;王月

    目的:对早期鼻部外伤性骨折的准确诊断方法及鼻内镜下整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63例鼻部外伤患者的鼻骨进行颌面部多层CT三维重建扫描并进行分析,确诊鼻骨骨折后行鼻内镜下鼻骨复位钳手术整复.结果:双侧鼻骨骨折109例,单侧鼻骨骨折120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3例,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8例,鼻骨、上颌骨和鼻中隔复合骨折13例.其中237例均行鼻内镜下鼻骨复位钳手术整复.234例复位满意,3例一般.结论:颌面部多层CT三维重建扫描能够直观立体对鼻骨骨折进行诊断,鼻内镜下鼻骨复位钳复位能够对鼻骨骨折达到近似精确复位.联合使用对鼻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及整复提供了重要价值.

  • 三维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李世芳;谭宜昌

    目的:探讨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三维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6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采用三维CT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穿刺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量较多(P<0.05).结论:三维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相似,三维CT引导治疗具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C型臂X线机引导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骨水泥量.

  • CT检查在尿毒症血管通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先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尿毒症血管通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临床怀疑血管通路不良,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动静脉内瘘通路30例,均发现狭窄,颈内静脉带卡夫双腔导管通路20例,19例发现狭窄。结论:三维CT检查可以确定尿毒症血管通路病变情况,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等优点。

  • 新疆汉族与哈萨克族腰椎椎弓根解剖的对比与临床意义

    作者:于建华;李勇贤;安伟

    目的:比较新疆托里县汉族与哈萨克族腰椎椎弓根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CT测量汉族50例与哈萨克族50例L1~5椎体的横径和矢状径。结果:男性腰椎椎弓根矢状径与横径均大于女性(P<0.05)。同性别比较,哈萨克族腰椎横径及矢状径明显大于汉族(P<0.05)。结论:哈萨克族与汉族腰椎椎弓根横径及矢状径存在较大差异,应考虑哈萨克族解剖的特异性。

  • 三维CT用于锁定加压重建钛板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体部骨折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峰;刘杰;文松海

    目的:探析不稳定性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重建钛板治疗中应用三维C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70例不稳定性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5)、研究组(n=35).参照组患者予以锁定加压重建钛板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维CT,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予以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分别为97.1%、7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能够重建肩部立体解剖结构,可于术前准确评估患者骨折类型、损伤程度,进而为手术方案制订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不稳定性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重建钛板治疗中应用三维CT,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 三维CT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斌;李锋;梁博程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病理变化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髋臼缺损、股骨头发育不良及头臼非同心对位关系[1].在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仅以X线片及二维CT作为临床影像诊断的依据,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十分有限,且由于三维结构的重叠,测量结果也不准确.从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与螺旋CT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三维CT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并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成人肱骨形态学三维CT测量

    作者:李建武;王臻;宦怡;孙晶;孙银中

    目的:研究肱骨尤其是肱骨远端的特殊解剖形态,命名新的解剖名词,准确描述其结构特点,促进肱骨内固定器材的研究和改进.方法:选用青壮年不成对的肱骨12根,用3BCT(Three Dimensoinal Computed Tomography)进行扫描并重建,对骨表面特性及髓腔进行全方位的测量.结果:肱骨干大小结节以下大致呈圆柱体,其远段距髁部6.54±0.63cm(前屈距)处有向前的弯曲,称前屈角,为13.98±0.48度.髁上部逐渐变薄向内外扩伸形成内上髁及外上髁,而被鹰嘴窝和冠突窝分隔形成的两支称内上髁支和外上髁支,其中内上髁支宽:1.46±0.10cm,厚:1.38±0.10cm,外上髁支宽:2.07±0.09cm,厚:1.58±0.7cm,与纵轴的夹角称内上髁角和外上髁角,分别为:28.29±0.57度和34.15±0.65度.髓腔于髁上变宽薄,逐渐闭锁.结论:肱骨干髓腔无明显狭部,上端略大,向下端逐渐减小,末端矢径减小,冠径逐渐增大,不向内外上髁支内延伸.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测量值变异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关键词: 肱骨 三维CT 形态学
  • 椎动脉沟环三维CT相关影像解剖与研究

    作者:赵文俊;邓丽珠;段少银;钟华;陈雍君

    目的 利用三维CT显示寰椎椎动脉沟环(PP),进行PP分类与解剖测量,为相关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PACS系统中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三维重建数据的63例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三维影像解剖显示与测量,测量参数包括PP前后径(AD)、上下径(VD)、椎动脉V3段直径(D-VA)、PP高点到相应侧枕骨的距离(D-RO)、PP到正中线的距离(D-RL)、寰椎后弓结节到枕骨的距离(D-NO).结果 三维CT显示PP变异共63例,男53例,女10例.左侧PP 49例,完整型23例、不完整型26例;右侧PP 55例,完整型22例,不完整型33例.左侧PP测量值AD、VD、BD、D-VA、D-RO、D-NO、D-RL分别为(5.02±1.17)、(3.59±1.26)、(3.91±2.51)、(3.88±0.78)、(2.15±2.58)、(18.62±3.01)mm;右侧PP分别为(5.13±1.29)、(3.87±0.88)、(4.02±2.77)、(3.59±0.89)、(2.14±2.63)、(4.89±3.36)、(18.89±3.74)mm.统计学比较显示,PP的AD均值>VD、D-VA值,双侧PP的BD均值>单侧,且>D-VA值,单侧PP的BD值不完整型.结论 CT三维成像显示PP形态与椎动脉等结构清楚、直观,PP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左右侧PP的分型、发生率、大小形态相仿.PP的AD值>VD值,其影响VA值上下活动,完整型PP更明显.双侧PP的不完整型开口较单侧大,可能与退化演变有关.

  • 延误诊断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宏刚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延误诊断的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对初诊为“气管支气管炎”而后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异物吸入史患儿31例,呼吸音改变患儿32例,单侧或单个肺叶呼吸音减弱患儿31例,肺三维CT可见肺叶气肿和气管堵塞。结论:无异物吸入史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 三维CT导向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

    作者:刘垒;吴承远;于明光;翟淼;沈凌;孟凡刚;孙召花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应用三维CT引导以明确卵圆孔位置,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

    作者:吴承远;孟凡刚;刘玉光;徐淑军;王宏伟;孙召花

    目的:总结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45例半月神经节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528例,良好336例,无疗效72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97例,1年内复发122例,复发率为11.1%,2年内复发274例,复发率为24.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

  • 三维CT在测量小儿股骨颈前倾角的应用及方法比较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龚雪鹏;黄耀添;宦怡;郑敏文

    目的研究比较螺旋CT二维法和三维法在小儿股骨颈前倾角(FNA)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1例正常小儿共计82髋,分别采用二维法和三维法进行FNA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维法总平均值为(31.28±12.63)°,三维法总平均值为(37.72±12.06)°,平均相差约6.5°,经配对t检验分析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经相关性分析,r=0.906,P<0.001,二者呈显著相关.结论三维CT测量法是一种新的更准确、直观、方便的FNA测量方法,与二维测量值有相关性;同时结合三维图像,能对相关手术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 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宦怡;龚雪鹏;彭勇;李昌宏;韩月东

    目的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CDH患儿17例,其中双髋脱位10例,单髋脱位7例,共计手术髋26个,未手术髋8个.采用Picker 公司PQ 6000螺旋CT机,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于手术前后对股骨头颈、髋臼及臼头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并测量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的变化.结论三维CT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结构,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从而构成CDH诊治的新模式:立体观察、三维测量、针对治疗.

  • 三维CT在诊断骨盆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劲;张雪林;李树祥

    骨盆结构复杂.X线平片因结构重叠,图像变形,难以清楚显示病变.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力较高,可以避免前后结构重叠,但仍缺乏立体感和直观感.90年代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的出现,对病变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调查结果证明3D技术改变了45%的原有手术入路[1],对50%的病例综合利用2D与3D技术更好地确定了病变.通过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手术操作等演练,缩短了真正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质量.

    关键词: 三维CT 骨盆
  • 三维CT重建影像增加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作者:魏伟明;郑建河;叶握球;杨艳琴;杨周生;张育斌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能否增加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方法 48例髋臼骨折分别由4名主治医师使用Judet-Letournel及AO分型进行分类.入院时,对患者行X线片和二维CT影像评价.4周后,对X线片和三维CT影像进行评价.8周后,重复上述两轮评价.结果 与二维CT影像相比,三维CT影像可使4名观察者本身和观察者间可靠性的契合度水平由良增加至优.结论 先进的三维CT影像技术在评价髋臼骨折分型时比二维CT更加可靠.

  • 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研究(附13例报告)

    作者:周文钰;陈扬;李振宇

    目的 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 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 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 CT精确定位穿刺与常规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小彬;贺宝荣;郝定均;闫亮;昌震

    目的 通过和常规穿刺的对照研究,探讨CT精确测量定位单侧穿刺在治疗Kümmell's病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1-01-2013-01诊治的64例Kümmell's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CT精确定位组,B组为常规穿刺组,2组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 64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9个月,A组射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Kümmell's病患者,CT精确定位穿刺法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常规穿刺组,该技术操作简单,明显减少了患者和术者的射线暴露次数,安全性更高.

  • 三维CT重建不同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

    作者:朱求亮;袁剑锋;颜冒华

    股骨颈前倾角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解剖参数,分别有X线及CT等方法描述并测量此角度[1-4],因股骨上段为不规则立体结构,这些描述及测量有其局限性,笔者自2010年8月~2011年2月,利用三维CT重建股骨,通过线与面的夹角来描述并测量此角度.

  • 下颈椎椎弓根三维CT测量及个体化置钉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军;李力;王东来;秦明明;杨惠林;黄士中;许建铭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并利用其测量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判断其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6例行三维CT扫描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出椎弓根的轴线,并画出沿皮质骨内外、上下侧缘与轴线的平行线在侧块上的投影,此投影区域即为置钉的进钉点范围.测量此区域与上位颈椎下关节突下缘和侧块外缘的距离,以及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及矢状面与终板的夹角.利用上述测量数据在标本C3~C7椎弓根进行置钉.将置钉后的标本再进行常规CT扫描,判断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利用上述方法,57个椎弓根行置钉术,86%(49个)完全在椎弓根内,14%(8个)穿孔.其中6个穿破横突孔,2例向椎弓根上外侧穿出.置钉准确性高于以往实验研究的结果.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的,其准确性高于传统方法,但仍有一定的穿孔率,说明术中探针的手感仍非常重要.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 三维CT
  • 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作者:李恒;隋福革;张宁宁;汪群;王东军;王强;何晓峰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19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