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日立 PRATICO螺旋 CT机架故障维修 1例

    作者:郭力;武冰

    故障现象机架前倾角度受限 (+ 25度 ), 仅能达到 18度左右, 而且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后倾角度正常 .

  • 髋臼及股骨上端畸形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及对策

    作者:孔荣;禹德万;方诗元;黄炎

    目的:分析髋臼及股骨上端畸形致人工髋关节置换(THR)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本组行全髋置换术172例后发生脱位5例(2.9%),其中后脱位4例,前脱位1例.发生时间早在术毕搬动时,迟在术后第20天.脱位原因分析,4例存在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前倾角过小,术中未能调整;1例为股骨上端畸形,假体头臼对合不良.结果:复位后牵引6周1例、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1例,手术调整前倾角2例、调整股骨假体柄1例,均未发生再脱位.结论:为避免发生脱位,术前CT平扫了解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头包容程度,做好特殊假体准备;术中加大加深髋臼以增加臼杯的包容度,并调整股骨头、颈角度来配合对应关系.术中人工髋试活动稳定性良好是减少术后脱位保证.

  • 髋臼杯的安放角度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奎玉;赵建宁;钱红波;郭亭;王与荣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杯安放角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搜集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杯应如何安放的大量文献,总结该手术方案目前的研究现状.结果:髋臼杯外展40°~ 45°时可获得佳的活动范围,前倾角在10°~20°比较合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的精确安放对关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在其安全角度范围内植入假体可获得对股骨头良好的包容性及佳匹配,并保障了关节假体的稳定性.

  • 二维影像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进展

    作者:干子阳;周建生

    目的:总结髋臼假体前倾角二维影像测量、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查阅有关髋臼假体二维影像测量研究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二维影像测量髋臼假体无法直接测得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度,而只能通过计算间接测量.许多学者提出计算公式以估算前倾角的正弦引的方式计算前倾角度,这些公式与真实前倾角测量值之间仍存在差异,且差异还会随着前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二维影像作为在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术后应用为广泛的髋臼假体角度测量手段,目前无统一评价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CT研究

    作者:郑志永;丁承宗;刘复奇;薛远亮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unnⅠ型28髋,DunnⅡ型19髋,Dunn Ⅲ型22髋.选取手术后为优的17髋.正常髋关节12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髋臼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的横断面测量髋臼前倾角.结果:髋臼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DunnⅠ型<Dunn Ⅱ型<Dunn Ⅲ型.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并且随脱位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大,手术中应减少髋臼前倾角.

  • 128层螺旋CT在成人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测量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松国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总外展角(49.87±4.10)°,男性(51.36±3.99)°,女性(48.83±3.87)°;总前倾角(18.62±5.37)°,男性(17.85±5.80)°,女性(19.16±5.00)°.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性别间及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人体重力线为参照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准确客观,能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安装假体前倾角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子来;袁景亮;吴振海;武敏;胡明涛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不同方法安装股骨柄假体前倾角的准确性。方法测量20具成人股骨标本股骨颈前倾角作为对照组(A组),然后制成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测量小粗隆复位参考法(B组)、辨认髓腔大直径法(C组)、目测股骨髁连线法(D组)、辨认髓腔大直径结合目测股骨髁连线法(E组)安装股骨柄假体的前倾角。结果各组前倾角A组8.98°±4.31°、B组9.12°±4.87°、C组9.57°±6.49°、D组13.18°±5.83°、E组10.37°±4.56°,各组间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1,P=0.024),各处理组与A组(对照组) Dunnet-t检验(P分别为1.000、0.980、0.014、0.719), D组与A组(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E组与A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装假体时首选根据小粗隆确定,手术中尽可能将大小粗隆复位原处,通过复位和固定的大小粗隆判断假体前倾角,如小粗隆粉碎严重无法复位,采用辨认髓腔大长轴线与目测股骨髁连线相结合安放股骨柄假体,可以明显提高假体前倾角安装的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新成;刘峰;魏开斌;马振波;张伟;赵伟;李军;朱海涛;初培罡;葛东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方法选用30具成人完整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学方法及实际测量法分别对其外展角、前倾角进行测量,放射学方法采用数字化 X 线摄影(digital X-ray radiography,DR)及MS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实际测量采用量角器及数显角度仪两种方法。结果 MSCT重建法测得的髋臼外展角为48.61°±2.31°,前倾角为15.82°±4.62°,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方法与实际测得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结果准确,是一种可利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位相参数测量新方法。

  • 自制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礼跃;李涛;廖慧娟;冯世波;陈德明;余望生

    目的 介绍一种自制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骨科牵引床、骨盆及患肢、自制导向标示针合为一体,处于水平位的导向标示针相当于一个人为的水平坐标,在复位过程中,经C型臂X线机行侧位透视了解复位情况的同时,可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导向标示针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术中藉此为依据控制前倾角,临床应用于36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结果 一次置针前倾角33例满意,2例置针偏向前方,1例偏向后方.结论 此导向标示针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对控制前倾角很有帮助.

  • 全髋置换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为民;黄建明;康一凡

    目的 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差异.方法 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90髋采用直接外侧入路40例42髋,后外侧入路46例48髋.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术中髋关节屈伸角度及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 直接外侧入路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20°,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大屈曲角度分别为95~120°和90~110°,大后伸角度分别为10~25°和20~35°.外侧入路组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后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的要求,直接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

  • 经济而准确的髋臼杯前倾角测量方法

    作者:杨成志;韦寿繁;卢长巍;蓝婉婕;覃祖恩;汪慧

    目的 探讨一种经济而又准确的计算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术中测量手术前倾角,术后从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测量并通过反正弦数学公式计算影像前倾角,通过手术前倾角与影像前倾角对这一数学公式进行验证及研究.结果 公式计算的角度与实际值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这一数学公式的临床可用性.结论 该方法测量准确,且经济实用,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髋臼杯 前倾角 测量
  • 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作者:王勇;司刚;蒋建农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安装固定角度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 在X线片测量236例(248髋)THA术后的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将外展角设定为<30°、30~50°、>50°3组,前倾角设定为<0°、0~25°、>25°3组.分析以上2个因素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结果 脱位组外展角平均(39±11.88)°,非脱位组为(38.98±8.65)°,两组之间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9);脱位组前倾角平均(12.33±14.89)°,非脱位组为(13.21±11.52)°,两组之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外展角在<30°、30~50°、>50°不同范围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在<0°、0~25°、>25°不同范围内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假体外展角在14~58°范围内、前倾角在-15~35°范围内与THA术后脱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

    作者:董汉青;徐耀增;耿得春;朱锋;李荣群;周军;张伟;王熠军

    目的 探讨应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13-01-2015-01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24例(26髋)髋关节疾患.采用Kawamura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长入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平均16(6~28)个月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6.6±10.2)分,末次随访时评分为(88.3±6.3)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2例术后发现透亮带,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固定稳定,未出现明显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征象.其中21髋发现在假体与界面之间有明显骨长入征象.并发症:4例术中出现股骨距裂缝骨折.结论 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骨长入明显,近期疗效满意.

  • 三维CT重建不同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

    作者:朱求亮;袁剑锋;颜冒华

    股骨颈前倾角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解剖参数,分别有X线及CT等方法描述并测量此角度[1-4],因股骨上段为不规则立体结构,这些描述及测量有其局限性,笔者自2010年8月~2011年2月,利用三维CT重建股骨,通过线与面的夹角来描述并测量此角度.

  • 股骨上段肿瘤全髋置换后再骨折全股骨置换一例报告

    作者:卢耀军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8年前因右股骨上段肿瘤行右股骨上段切除全髋假体置换,术后未进行放、化疗,病情一直平稳,平时行走基本正常,有时疼痛,半年前不慎摔倒,引起再骨折(图1).查体:全身情况良好,无转移病灶,右下肢外旋畸形,右大腿中段压痛,轴向叩击痛,右大腿、小腿肌肉无萎缩,肌力5级.入院后CT测定左髋臼到股骨髁间窝的长度为410 mm,向北京市春立正达公司定做钛合金全股骨假体.全假体包括全髋关节,全股骨和铰链式全膝关节三部分,股骨头与股骨干是嵌锁式,颈干角127°.髋关节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沿股外侧间隙延伸切口,完全暴露原假体,从骨折处分离取出假体,切除瘢痕和电解组织,冲洗创口.切口向下延伸,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缘纵切口,切除股骨残段、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韧带.假体先安装髋臼,髋臼锉打磨后,选用54号生物型髋臼,前倾角27°,防脱垫放置于¨点处,假体用1枚螺钉固定于髋臼.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为10 mm,后倾3°,外翻约5°,扩髓后调制骨水泥,安装胫骨平台假体;复位整个股骨假体,调整股骨头位置,前倾角约30°;缝合臀中肌及部分梨状肌和股外侧肌于假体襻上,周围肌肉包裹假体,加强缝合.6个月后复诊,患者能正常行走,无脱位(图2).

  • 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认识

    作者:杨胜武;叶澄宇;滕红林;倪诚

    1998年2月~1999年12月的间,全髋置换术153例中术后早期发生关节脱位5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5例发生术后脱位的病人中男2例,女3例,平均62.6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性关节炎1例;脱位时间:术后4~10周,平均7.8周,均为后脱位;根据Do脱位分类:体位性3例,肌力失衡2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2例.对脱位病人的X线片进行评估:①测定假体髋臼的前倾角和倾斜角.倾斜角正常为40°±10°.前倾角正常为15°±10°.②测出两侧小粗隆到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如术侧较正常侧减少超过1cm,即为肌力失衡.

  • 髋臼帽定位器的研制

    作者:王海涛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

  • 应用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方位角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浩;康炎;张紫机;张志奇;廖威明

    目的 通过对骨盆正位X线片的测量,归纳前倾角的变化与外展角的关系,同时检验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用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将髋臼假体按照不同的外展角、前倾角放置于骨盆标本髋臼中,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对图像进行测量,发现不同角度下髋臼假体投影的变化规律,应用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计算假体前倾角,将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公式的计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不适用于测量骨盆正位X线片,误差较大.Riten Pradhan公式的实用性较强,计算得到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对应比值表可用于THA后髋臼假体方位角的判断,但仍需进一步试验完善比值表.

  •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端前倾角和颈干角测量结果

    作者:张亮;周一新;柳剑;郭卫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前倾角(femoral proximal anteversion angle,FPA)和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可能随脊柱-骨盆-髋关节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生物力学机制和关节稳定性.目前相关临床研究甚少且不够深入.目的:测量AS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结果,分析其对于THA股骨假体选择的提示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行THA的AS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分别通过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股骨CT扫描测量FPA和NSA.结果:AS组平均NSA显著高于对照组(138.00°±12.67°VS132.23°±5.88°,P=0.002),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3.41°±10.02°VS11.55°±9.11°,P=0.29).AS组中融合组平均NSA显著高于非融合组(145.29°±15.27°vs133.46°±8.07°,P<0.001),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4.99°±11.08°VS12.43°±9.33°,P=0.674).结论:AS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髋外翻趋势,但并未表现出FPA增大趋势.AS组中融合组患者髋外翻趋势更加明显,但FPA并未显著增大.个别AS患者FPA过大或股骨近端后倾,可能是AS自身炎症、骨化过程以及胸腰段后凸畸形继发骨盆、髋关节和膝关节代偿变化而综合影响的结果,提示AS髋关节融合的位置和角度具有较大的变异度,需要术者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股骨假体.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前倾角矫正的术中测量

    作者:黄万新;程富礼;宋相建;王丽华

    目的 探讨一种髋关节脱位前倾角术中测量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卡式测角尺术中测量矫正前倾角31髋,并与CT测量比较.结果 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在矫正前后的测量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 卡式测角尺术中测量前倾角准确性、可靠性好,无损伤,为前倾角矫正的术中测量找到了一种新途径.

10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