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髂骨定位针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孙敏;尹良军;俞玮;任昌松;秦晋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为成熟和有效的骨科手术之一,是日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来临,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数将逐渐增多.怎样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此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成了大多数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早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感染、血栓性疾病和脱位[1].随着临床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手术中无菌观念加强、手术室消毒条件的提高和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使术后感染及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因素较多,其中假体置放为其重要影响因素[2].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来说重要的是髋臼假体的位置[3].合适位置的髋臼假体可以使假体和宿主骨之间结合稳定,关节安全活动范围大,减小股骨头和髋臼假体界面间的磨损,从而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和心肺疾患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假体的远期生存率[4-5].本文介绍髂骨定位针技术,辅助髋臼假体放置,能提高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准确性,让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过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全髋置换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为民;黄建明;康一凡

    目的 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差异.方法 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90髋采用直接外侧入路40例42髋,后外侧入路46例48髋.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术中髋关节屈伸角度及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 直接外侧入路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20°,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大屈曲角度分别为95~120°和90~110°,大后伸角度分别为10~25°和20~35°.外侧入路组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后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的要求,直接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

  • 双椎面螺旋臼全髋假体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观察

    作者:林国叶;李平生;黄玉栋

    目的 评价双椎面螺旋臼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300例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双椎面螺旋臼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观察术中即时稳定性及远期疗效.结果 经过6个月~7年的随防,未发现髋臼假体松动征象,髋关节功能良好,优良率达100%.结论 非骨水泥双椎面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的远期疗效确实.

  • 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

    作者:董汉青;徐耀增;耿得春;朱锋;李荣群;周军;张伟;王熠军

    目的 探讨应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13-01-2015-01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24例(26髋)髋关节疾患.采用Kawamura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长入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平均16(6~28)个月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6.6±10.2)分,末次随访时评分为(88.3±6.3)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2例术后发现透亮带,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固定稳定,未出现明显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征象.其中21髋发现在假体与界面之间有明显骨长入征象.并发症:4例术中出现股骨距裂缝骨折.结论 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骨长入明显,近期疗效满意.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李耀锋;尤元璋;郭氧;施建胜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髋臼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26个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按照Perner分型,其中Ⅰ度10髋应用普通髋臼假体置换,Ⅱ度9髋选用螺旋臼假体,Ⅲ度5髋及Ⅳ度2髋选用小号髋臼假体,真臼部位安置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无结构性植骨.结果随访0.5~3.5年,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患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髋臼假体置换,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能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应用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方位角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浩;康炎;张紫机;张志奇;廖威明

    目的 通过对骨盆正位X线片的测量,归纳前倾角的变化与外展角的关系,同时检验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用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将髋臼假体按照不同的外展角、前倾角放置于骨盆标本髋臼中,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对图像进行测量,发现不同角度下髋臼假体投影的变化规律,应用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计算假体前倾角,将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公式的计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tersson公式和Riten Pradhan公式不适用于测量骨盆正位X线片,误差较大.Riten Pradhan公式的实用性较强,计算得到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对应比值表可用于THA后髋臼假体方位角的判断,但仍需进一步试验完善比值表.

  • 基于三维数据的术前计划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分析

    作者:魏强;徐耀增;朱锋;李荣群;周志勇;戴亚康;周军

    背景:精确的术前计划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目的:对基于三维数据的术前计划指导THA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例拟行TH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髋部CT薄层扫描.术前以Mimics 17.0软件对所有髋部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髋部三维模型;利用Rhinoceros 4.0软件生成180°半球型三维CAD髋臼杯模型,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模拟髋臼假体安放,预测臼杯大小、臼杯外展角、旋转中心位置,预测结果与术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三维软件进行术前计划,85%(17/20)的臼杯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一致,15%(3/20)相差一个型号.术前预测的臼杯外展角39.40°±4.18°、髋臼旋转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82.89±5.17)mm和垂直距离(47.38±6.95)mm,与术后实际外展角39.77°±4.76°、水平距离(82.14±5.80)mm和垂直距离(48.32±8.40)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三维数据的THA术前计划,能提高臼杯型号选择和植入位置的准确性.

  • 髋臼假体角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作者:吕明;周一新;柳剑;杨德金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晚期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其长期效果主要与医师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和材料及患者3方面因素有关.髋关节假体位置和角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长期效果有重要影响,假体位置和角度不良可以造成撞击、脱位和磨损增加等[1-4],而假体安放的准确性与医师操作有直接关系.本文着重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角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文献综述.1髋臼角度的定义描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与骨盆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位置和角度两个术语.位置是指髋臼假体中心与骨性髋臼中心的关系,即上下、前后和内外;角度是指髋臼假体开口的方向,可以用倾斜角(外倾角、外展角)和前倾角来描述[5,6],髋臼角度有手术(外科)学、放射学和解剖学3种不同的定义方法[6].下文中使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骨盆和假体,对髋臼角度进行图解(图1~3).

  •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

    作者:陈伟义;李奇;林荔军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运用于临床,但由于早期的技术不成熟、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关节假体易磨损、假体早期松动率高等缺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到80年代几近消失.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在老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年轻患者和对活动要求高的患者却不能提供理想的长久的临床疗效[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金属表面置换假体的运用和采用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和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方法,由于能更好地保留股骨颈正常的解剖结构,在临床上作为髋关节病变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对于患有髋关节疾患的年轻和对活动要求高的患者.虽然金属对金属(metal on metal,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早、中期的假体生存率达90%以上,但仍存在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 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一例

    作者:王利;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赵巍;袁宏

    患者女性,68岁,因右髋关节二次翻修术后1年,左髋部疼痛数月入院。自诉右髋疼痛,活动受限。体查见右大腿外侧约25 cm陈旧手术瘢痕,无肿胀、青紫,右髋部无明显压痛,不能直腿抬高,足跟纵向叩痛阳性。患者骨密度T值小于-2.5,属于严重骨质疏松,术前X线及CT检查示右股骨髋臼假体中心性脱位,脱入盆腔内,髋臼固定螺钉断裂(图1)。根据髋臼骨缺损分型定义为PaproskyⅢ型,术前采用金属去伪影技术,以骨盆3D打印还原患者骨盆骨缺损及假体与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图2,3),结合对侧正常髋臼数据,设计出可大匹配度翻修的髋臼假体,以其达到初期稳定(图4)。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医用钛合金髋臼假体(图5)。术中采取前入路,术前放置双极尿管以保护输尿管,放置气囊至右侧髂总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图6),取出突入盆腔内的髋臼假体,然后根据术前计划、依照骨性标志植入翻修假体,并在设计钉孔处,钉入设计长度螺钉,令髋臼稳定服贴(图7,8)。该手术顺利,且麻醉满意,术中出血600 ml,输红细胞悬液3 U,手术耗时120 min。髋关节翻修术后采用X射线拍摄髋臼假体平片,根据松动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及Harris评分定期随访,结果如下:翻修术后随访3个月,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图9),活动度较翻修前显著增高,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患者下肢等长,后一次随访时无早期感染、脱位,无盆腔不适感。影像学显示无髋臼假体松动与移位,无关节假体脱位,未发生假体断裂。

  • 陶瓷球头和金属球头配伍聚乙烯臼杯的20年长期对比磨损研究

    作者:Martin Ihle;Sabine Mai;Werner E.Siebert;张卓

    背景 关节承载面是假体磨损过程中的重要假体相关因素.目前已知聚乙烯磨损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和股骨假体组件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中,共随机挑选了80例同时期患者共93个髋关节接受了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使用钛涂层的RM臼杯和CLS股骨柄.80例髋关节使用陶瓷球头,13例使用钴铬钼合金球头,所有股骨头直径均为32 mm.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9.3年.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 随访时使用EBRA系统对髋臼假体组件的磨损、倾斜和前倾角进行影像学评估.其中55例髋关节进行了磨损率的确认.翻修病例的平均磨损率为0.191 mm/年,而未翻修病例的平均磨损率为0.105 mm/年(P=0.041).钴铬钼合金组平均磨损率为0.190 mm/年,陶瓷组平均磨损率为0.107 mm/年(P=0.025).钴铬钼合金组的翻修率(13例中6例)明显高于陶瓷组(80例中11例).股骨球头磨损率与其材料(P=0.025)、股骨柄周围骨溶解(P=0.003)、臼杯骨溶解(P=0.011)、臼杯翻修(P=0.041)以及臼杯倾斜(P=0.012)呈正性相关.结论 本长期研究表明,在20年的时间里,陶瓷股骨头与钴铬钼合金股骨头相比造成的线性磨损更少,从而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以及任一假体部件的翻修.

  • 双锥面螺旋臼固定治疗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虎;魏威;林剑浩;寇伯龙;吕厚山

    目的 探讨使用双锥面螺旋臼假体固定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病例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对31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患者的39侧髋关节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7.6岁(30~82岁).引起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病因包括:类风湿关节炎3例6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髋关节炎7例12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髋臼假体松动10例10髋.术中髋臼部分均使用双锥面螺旋臼进行生物学固定.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1.0分(14~61分).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个月、1年时随访,2例3髋患者分别因肺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4例31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4年(5.0~11.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7分(70~95分).1例股骨头坏死行双髋同时置换患者术后右髋出现感染,行关节取出骨水泥旷置术,但因内科疾病不稳定未再行翻修术.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髋关节分期手术,术后7年随访时左侧髋臼假体有内侧轻度移位,边缘有透亮线,但患者日常功能好,无疼痛.其余所有病例双锥面螺旋臼假体全部存留,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使用双锥面螺旋臼的固定效果确切,平均超过7.4年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 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内衬背侧磨损

    作者:戴雪松;严世贵

    近年来,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年轻、运动量较大及需要保持骨量的患者.但中长期的临床报道发现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周围骨溶解率较高.

  • 生理载荷条件下髋臼假体的疲劳破坏机制(下)

    作者:JY Wang;J Tong;P Heaton-Adegbile;A New;JG Hussell

    实验过程共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取三个牛骨髋臼假体试件在体外(干燥的空气中)三种不同载荷下进行疲劳测试,施加的载荷分别是常态步行(NW),下楼梯(SD)以及混态载荷(CL).第二组取一个牛骨髋臼假体试件在含有仿真关节液的体内生理环境实验系统中,施加混态载荷(CL).

  • 生理载荷条件下髋臼假体的疲劳破坏机制(上)

    作者:

    本文对生理载荷条件下(正常步态、爬楼梯和日常活动的混态载倚)骨水泥髋臼假体(牛髋骨试件)的失效机制进行研究.试验中利用髋关节仿真试验机施加生理载倚,利用人工仿真关节液来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以测试髋臼假体的生命周期.在试验中通过微CT扫描仪观测并记载破坏的进程,并在试验结束后使用显微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有载荷条件下,骨水泥-骨的界面松解是导致假体失效的原因,在体外环境条件下界面松解发生在髋臼窝中心的后上部区域,在体内生理环境下界面松解则发生在髋臼窝的所有区域.因此.模拟人体内部生理条件的试验环境是必需的,同时也确定髋臼假体的失效来自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

  • 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位置对磨损的影响

    作者:

    髋臼杯倾斜角对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研究显示,髋臼杯的倾斜角应≤45°,否则会加剧磨损[1-5].髋臼杯植入的标准是杯体稳定固定,具有合适的倾斜角和前倾角,以避免碰撞,为髋关节提供良好的稳定性[6-9]及减少磨损.有报道认为,髋臼杯的中心与髋关节的旋转中心一致是骨水泥髋臼杯植入的重要标准,因为这与磨损相关[10,11].实际上,Karachalios等[11]发现,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的改变>7.5 mm是导致磨损增加的一个重要变量.而对于非骨水泥髋臼杯,目前尚没有相似的报道.

  • 现代医学新技术(2)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福江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构成.假体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金属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构成.股骨假体包括球部和干状的体部,球部由光滑坚固的合金制成,体部多呈锥形,可插入人体股骨上段骨髓腔内,与股骨紧密地结合,头部与体部可组装在一起.

  • 补肾法对肾阳虚骨质疏松患者髋臼假体周围骨丢失的影响

    作者:庞向华;欧兆强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肾阳虚骨质疏松患者髋臼假体周围骨丢失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口服健肾补阳汤,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术后1周及3个月、6个月髋臼假体周围四个区的BMD.结果:两组R1、R2、R3、R4区在术后1周时BM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1、R2、R3区在术后3个月时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4区在术后3个月时BMD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1、R2、R3、R4区在术后6个月时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术后髋臼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以髋臼假体周围的负重区较为明显,健肾补阳汤能预防肾阳虚骨质疏松患者髋臼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结合钙剂能有效地改善髋臼假体周围负重区BMD,效果强于单纯口服钙剂,从而预防髋臼假体的松动,减少THA术后并发症.

  • 骨盆体位改变对模拟髋臼假体前倾角测量的影响

    作者:杜学军;廖威明;傅明;何爱珊;杨子波;康焱;邬培慧;张浩;张紫机

    背景:利用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是目前常用的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效果的方法,骨盆体位的非标准化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使得相互比较较为困难.目的:试图了解骨盆体位变化时,髋臼假体前倾角测量的相应变化情况,以提高临床评价的准确性和比较研究的可比性.方法:自制系列前倾角模拟髋臼假体模型,分别代表0°,10°,20°,30°,40°前倾角.按35°,40°,45°,50°,55°外展角分别放置于6具防腐骨盆标本髋臼窝内,使骨盆标本沿冠状轴、矢状轴在±30°的范围内按5°/次分别旋转,保持X射线投照中心点始终与标准骨盆正位片投照中心点一致.摄X射线平片并进行前倾角测量.结果与结论:骨盆沿冠状轴或矢状轴每旋转1°,髋臼假体前倾角测量值变化为0.61°~0.73°,其中沿冠状轴向前旋转和沿矢状轴远离放射源时前倾角呈减小趋势,沿冠状轴向后旋转和沿矢状轴接近放射源时前倾角呈增加趋势,临床评价时应充分考虑骨盆体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半球形髋臼假体与带翼髋臼假体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作者:马文辉;张学敏;王继芳;时述山

    人们针对髋臼翻修假体进行了多种设计以提高它的使用寿命.关于经常用于翻修手术中的半球形超大髋臼假体的研究已有很多,而一种新型三翼翻修假体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比分析上述两种假体,并对带翼假体的设计做出适当评价.建立半球形髋臼假体和三翼髋臼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公式计算在缺损髋臼翻修后,不同翻修假体在正常步态周期内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不同关节力的作用下半球形髋臼假体与三翼假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只是后者在三翼与球壳连接的翼跟部存在应力集中带.而翼间夹角为15°的三翼髋臼假体所受应力要明显小于翼间夹角30°的三翼髋臼假体和半球形髋臼假体(P<0.05).结果提示,带翼髋臼假体与半球形假体置入后所受的应力水平无明显差别,而使用翼间夹角较小的带翼假体可明显减小假体各部所受的应力,从而可提高带翼假体的稳定性.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