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华飞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的40例进行外侧入路,试验组40例患者进行中间入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长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和对照组(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采取中间入路方法治疗,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王春;刘成招;郭卫中

    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运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小儿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4月至12岁。骨折类型:开放性3例,闭合性28例;伸直型27例,屈曲型4例。损伤原因:跌伤24例,交通事故7例;合并神经损伤6例(其中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1例),合并颅脑外伤1例,尺桡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2例。2 手术方法患儿仰卧位,采用臂丛或强化分离麻醉,患肢置于手架上,取肘外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注意要将骨折近端内侧的骨膜剥离,以保证骨折端解剖对位,或轻度桡偏,在骨折近端桡侧1cm处前后钻孔,穿入直径0.5mm钢丝后将骨折端复位,交叉打入2枚直径3mm的克氏针,折弯剪断克氏针,将钢丝收紧8字环绕在远端桡侧克氏针尾上,克氏针尾埋在皮下。术后2例因骨折距手术时间较长骨质疏松,术后加用石膏托固定外,其余术后均采用绷带悬吊一周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4个月取内固定物。

  • 肘关节外侧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魏晓健;段玉民;徐维民

    我院自1990年7月至1995年10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6例,随机采用后侧入路74例,外侧入路52例,手术后随访时间短半年,长5年,对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 经皮切除颈5~6椎间盘的手术入路探讨

    作者:高根德;丁伯海;毕大卫;童培建

    自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溶解术开展以来,我们对经皮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但发现采用现行的颈前外侧手术显露途径[1、2]用于经皮穿刺切除颈椎间盘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颈前外侧显露途径用于手术时,用拉钩将气管、食管及甲状腺向中线拉开,颈动脉鞘向外侧牵开,分开深筋膜,即可见椎体.但用于经皮穿刺治疗时,在直线穿刺过程中,较粗的穿刺器械易损伤甲状腺或颈动脉鞘内的组织器官.为此,我们以尸体局解为主,从各个角度探讨安全的穿刺途径,发现以颈外侧入路较安全.颈椎间盘以C5~6节段易发生病变,本文仅报告该节段的研究结果.

  • 三角肌前内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王宏修

    胘骨近端骨折为临床上常见损伤.国外大多文献认为其发生率在4%~5%,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15%~20%为移位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1].随着患者要求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研制,对此病认识的深入,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手段,一般采取前方入路,实践中感到此入路解剖复杂,且外侧显露困难,受肩外侧入路的启发,自从2008年以来,采取三角肌前内侧入路治疗胘骨近端骨折,显露与固定均不困难,理报告如下.

  • 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贾培征;洪海滨;黄仕光;王友洛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时机、技巧和入路.方法 随访1994~2005年外侧入路治疗的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6例,根据Holmbe分类均为Ⅲ、Ⅳ型,均经过1次以上手术复位失败.麻醉下由肱骨外上髁向上3.0~3.5 cm纵切口进入,在纠正侧方移位同时,用骨膜剥离器插入骨膜间隙,轻轻撬拨骨折远端,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 本组46例均获随访.根据随访时拍片,骨折均在4周内达临床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8例,近解剖复位8例.无发生肘内、外翻、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和针孔感染等.结论 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只要注意到了骨折侧偏、分离、成角、旋转或嵌插的纠正,结合从外、前、后三个方面的直接观察骨折的解剖复位,内、外髁克氏针交叉固定稳定,此入路不损伤重要组织,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手术时间短,复位固定好,在基层医院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外侧直切口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作者:张存熙

    上世纪初,许多学者探讨将微创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HA)手术,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小切口微创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MIS HHA)对大部分患者适用,有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小切口微创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前、后路手术,前路又分一个切口和两个切口进入.本文采用外侧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治疗43例49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CT引导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马成果;戴肖姝;王金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微创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胶原酶溶解术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极外侧型突出因小关节阻挡药物难以送达,影响疗效.作者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外侧入路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276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 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在髋关节全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许林东;何成周;郭建武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疗效的差异.方法 收集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其中,直接前入路(DAA)组患者76例,Hardinge外侧入路组患者84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Harris评分、股骨柄位置、髋臼外展角、疼痛感受和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等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完整随访,DAA组手术时间长于Hardinge入路组(P <0.05),Hardinge入路组住院时间长于DAA组(P <0.05),DAA组髋臼外展角小于Hardinge入路组(P <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中疼痛记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AA入路手术虽然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但其术后早期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疼痛反应轻,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前景.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张磊;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于铁强;易凡;李亮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间骨折不同入路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关节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13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3个月.术后复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肘内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肘关节屈曲115°~140°,平均125.5°;伸直-8°~30°,平均10.7°.术后12个月疗效按MEPS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结论 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 全髋置换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为民;黄建明;康一凡

    目的 分析后外侧和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差异.方法 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90髋采用直接外侧入路40例42髋,后外侧入路46例48髋.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术中髋关节屈伸角度及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 直接外侧入路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20°,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大屈曲角度分别为95~120°和90~110°,大后伸角度分别为10~25°和20~35°.外侧入路组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后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的要求,直接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

  •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洪勇;万胜;蒋州;田纪青;田纪渭;吴郁;刘学明;刘阳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371例(408足)跟骨骨折采用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术后8足皮瓣拐角部边缘坏死,从术后皮瓣的角度对皮肤坏死的原因进行疗效分析及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单足手术时间60~90 min.皮肤坏死8足中6足经换药治疗后切口愈合,其中1足形成窦道,经二次手术取出内置物后愈合;1足给予皮瓣修复后治愈;1足自动出院;皮肤坏死率为1.96%.结论 跟骨骨折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只要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得当,可以降低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率.

  • 外侧入路双LCP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刚;吴农欣;廉凯;陆新颜

    目的 旨在探索长段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方便安全的入路,稳定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 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后方入路或外侧入路,单动力加压钢板(DCP)固定24例(单钢板组);外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18例(双钢板组).分析2组的桡神经损伤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及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果 2组发生桡神经损伤的概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单钢板组为70.8%,双钢板组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侧入路的双LCP固定治疗长跨度的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越性.

  • 骨质疏松患者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探讨

    作者:邬哲慧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外侧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对92例骨质疏松患者,46例行MIS-THA手术,46例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2种置换方法 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MIS-THA组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等均较常规THA组少,MIS-THA组早期平均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THA组.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进行MIS-THA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刚;匡文忠

    目的 探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对2014-06-2016-01采用外侧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32足)跟骨骨折,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疗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1%.结论 采用外侧人路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前外侧和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潘海棠;周礼兵;龚俊;祝茂松;邓杨;管胜宏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91例成人股骨颈骨折,其中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55例(A组),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6例(B组).结果 91例均获随访23~76个月,平均45个月.B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达到Garden指数Ⅰ、Ⅱ、Ⅲ和Ⅳ级复位固定分别为39、13、3例,B组骨折达到Garden指数Ⅰ、Ⅱ、Ⅲ和Ⅳ级复位固定分别为13、15、8例,A组复位质量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例骨折不愈合,B组5例骨折不愈合,A、B两组骨折不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B组9例发生股骨头坏死,A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移位的殷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外侧小切口较外侧切口创伤更小、复位更理想,手术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应用肘内侧切口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髁上骨折

    作者:张克民;赵德伟;吕占辉;王明山;周忠水;张耀;王来旭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往多采用肘后侧或肘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自1998年2月~2002年3月应用肘内侧入路,对完全移位的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作者:柯铭锋;林久灶;潘凡武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足部骨折的75%,全身骨折的2%[1]。传统治疗多以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往往恢复足部解剖结构不理想,因此手术复位固定已成为共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方式,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郝玉彬

    目的:对比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 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方法展开治疗,观察组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方法展开治疗,对比2组手术过程中时间和失血量,评估术后第3天疼痛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VAS评分以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对比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0.96±1.09分,骨折恢复优良率为7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4.85±1.57分,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后外侧入路效果优于外侧入路,可有效提高踝关节骨折功能恢复,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平卧位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启腾;覃锦耀;张维东;刘绍燕;罗仁胜;朱腾健

    目的:总结平卧位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平卧位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髋置换术40例,45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0岁。结果:手术切口平均约9.5cm,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手术时间平均80分钟,术后24小时引流量平均200 ml。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常规入路显著改善。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天患者渐下地行功能练习,Harris评分平均98分。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手术切口均获1期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持续的跛行和Trendelenburg 征阳性。无感染、脱位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平卧位小切口外侧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入路创伤小,暴露良好,术中假体安置更精确,手术操作更方便,麻醉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