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术与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对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比较

    作者:庞振石;周顺义;赵晓玲;郭宁宁;李亚飞

    目的:比较微创术(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内侧入路两种术式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对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220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采用内侧入路进行骨折修复,对照组采用微创术进行治疗,均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内固定,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后的 Lysholm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在愈合时间及术后 VAS 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微创术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小、外形美观、操作简单等特点,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更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中研究与探讨。

  •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乾刚

    目的:探究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应用于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三踝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骨折治疗,观察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作者:李永旺

    目的:分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合并后侧平台骨折的Ⅵ型或者Schatzker V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愈合,无感染、骨髓炎,无神经损伤,无螺丝钉、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手术当天和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中,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手术视野更开阔,安全性高,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髋关节内侧入路应用解剖

    作者:叶斌;于光生;苗华;周建生;刘泉

    目的:为髋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耻骨肌由股神经支配占97.2%,由闭孔神经支配占2.8%;长收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71.4±23.2)mm(50~95mm);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138.8±35.1)mm(105~175mm);短收肌和大收肌的前部纤维由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进入大收肌的神经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距离为(122.2±18.4)mm(102~145mm).结论:1、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为腰丛分支与股神经的神经界面,耻骨肌与短收肌、大收肌的间隙为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神经界面.2、手术入路中长收肌是手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从该肌外侧缘深入经缝匠肌与长收肌之间再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达病变部位路径;从其内侧缘深入即为从长收肌与股薄肌间隙经短收肌、大收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手术部位路径.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张磊;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于铁强;易凡;李亮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间骨折不同入路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关节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13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3个月.术后复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肘内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肘关节屈曲115°~140°,平均125.5°;伸直-8°~30°,平均10.7°.术后12个月疗效按MEPS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结论 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李传富;刘哲明;石仕明;孙绪文;胡立弘;李海燕;徐明

    目的 探讨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4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从改良后外侧入路用钢板固定腓骨远端,多枚拉力钉固定后踝;从内侧入路用拉力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内踝.结果 腓骨远端、后踝、内踝复位好,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无皮瓣坏死.24例均获随访14~24个月,按Baird-Jas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 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具有切口数少、解剖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关节面能解剖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肘关节内侧入路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作者:陈辉东;马军;谢飞彬;叶桂峰;崔岩;杨镔

    目的 探讨肘关节内侧入路及辛迪思(AO)3.0 mm无头埋头空心(Herbert)螺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方法、疗效及优势.方法 对自2009-01-2013-06诊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Herbert钉治疗16例,同时修复受损的尺侧副韧带前束,并采用MEPSP评分,随访术后疼痛、屈伸运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日常生活功能4方面情况.结果 随访的14例中,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结论 当尺骨冠状突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2且合并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时,从内侧入路,应用Herbert钉固定后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3.0 mm空心螺钉内的直径小,双加压,可埋头,中空的设计使螺钉能通过克氏针的引导,能更精准地固定;内侧副韧带的修复应用铆钉固定,疗效更可靠.

  • 应用肘内侧切口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髁上骨折

    作者:张克民;赵德伟;吕占辉;王明山;周忠水;张耀;王来旭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往多采用肘后侧或肘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自1998年2月~2002年3月应用肘内侧入路,对完全移位的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髌韧带异化骨一例

    作者:杨富松;黄学美;向志敏

    患者,男,36岁,发现左膝胫前硬结伴隐痛1年.既往于20余年前左膝曾被钝物击伤.查体:左髌韧带下可触及压痛尚可活动之硬块约4.5 cm×3.5 cm×2.5 cm大小,极度屈膝时酸胀痛,局部无红肿、伤口等,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X线片示左胫骨结节前缘显示不规则点状骨块影,边缘可认.诊断为左髌韧带异化骨.在腰麻下从左膝内侧入路行异化骨切除术.术中见左髌韧带与胫骨面之间中下份有3.0 cm×2.0 cm×1.5 cm及1.5 cm×1.5 cm×1.0 cm之骨块与韧带严密粘连,韧带无骨化.分解粘连,切除异化骨块.探查髌韧带无损伤,胫骨面轻度粗糙.切除骨块送病理检查证实为板状骨,骨隐窝消失,无细胞成分.术后对症处理,第3 d开始行左膝关节主动运动,第12 d拆线,伤口Ⅰ/甲愈合,膝下胫前无硬结及压痛,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复查X线片示左膝关节正常.见图1.

  • 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开荣

    目的:观察及分析针对胫骨平台双柱骨折患者采取内侧入路治疗得到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60例胫骨平台双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应用内侧入路治疗的观察组,以及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对照组,2组患者均具有病例数为30例.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系统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除手术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的优势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明显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双柱骨折患者实施内侧入路治疗的方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升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实践.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十四)股骨内侧入路肿瘤保肢术

    作者:莫晓琼;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股骨下段内侧入路进行骨肿瘤保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下段保肢术的一个常用入路.其目的是:第一,避免肿瘤继续发展造成合并症;第二,让患者能够继续行走、保证生活质量;第三,控制疼痛.

  • 肘关节骨折手术入路

    作者:杨飞;孙月华

    处理肘关节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多种,包括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前侧入路。许多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根据需要又进行了一些术式改良,以改善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肘关节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是设计手术入路的基础,如组织学研究证实,肘关节后方的皮神经比内、外侧更少、更细,后侧入路在深筋膜水平游离形成全层筋膜皮瓣,可以避免损伤内、外侧皮神经和皮下血管丛。在肘关节内、外侧进行手术操作时,容易损伤皮神经分支,导致术后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和痛性神经瘤。

  • 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探究

    作者:陈伟珑

    目的 探讨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36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患者行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7.8±13.6)min,住院时间为(22.5±3.0)d,骨折愈合时间为(14.0±1.1)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1±17.0)min、(30.7±4.9)d、(16.5±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优良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内侧入路单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效果理想,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观察

    作者:李松岩;杜晓辉;张维涛;陈凛;宁宁;赵允杉;刘利利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5 月-2010 年6 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 例临床资料,腹腔镜组(LAP)52 例,开腹手术组(OS)60 例.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547,P=0.788)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100±70)ml vs (210±85)ml,P=0.037]、术后镇痛时间[(19.2±8.5)h vs (58.3±12.2)h,P=0.033]、术后排气时间[(3.3±1.1)d vs (5.5±1.6)d,P=0.045] 及总住院天数[(11.9±5.8)d vs (17.5±10.2)d,P=0.012] 差异显著;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肠梗阻,以及1 年内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1 例因肿瘤侵及十二指肠行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改良前侧入路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彭友龙;刘炜

    目的 对比改良前侧入路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侧入路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前侧入路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治疗前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肘关节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使骨折端复位,与内侧入路相比,改良前侧入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神经及尺骨冠状突周围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

    作者:岳振双;汤样华;郑文杰;胡中青;熊振飞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7例,术后随访根据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7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未并发深部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47个月,平均21.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5周;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89.5±4.6),其中优4例,良3例;未见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应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 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李大成;付莹;王青松;陈传杰;陈望军

    肱骨干骨折一般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笔者通过对3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2种手术入路,使用neer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评分和肩臂手功能缺陷(DASH)评分评估2种入路的治疗效果.

  • 内侧入路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魏斌;周玥;刘显峰;马宁;康德新;于洪亮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普外科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35例非转移结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均行内侧入路CME,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6枚,所有患者中位手术时间2.40h,术中出血量18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4%。中位术后排气时间3d、住院时间10d,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内侧入路CME可以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大化,减少手术中的医源性转移,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 内外侧切口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王伟;艾尔肯?玉麦尔;张青春;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以前外侧入路为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具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始尝试内侧切口入路,但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报道少见。
      目的:评价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物置入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骨科中心收治的6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3例和内侧入路组35例。通过Gross方程比较2组失血量,并对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肩肘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X射线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9±3.9)周,内侧入路组为(15.5±2.2)周;肩关节Neer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6±5)分,内侧入路组(84±4)分;肘关节Mayo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78±7)分,内侧入路组(81±8)分。内固定后前外侧入路组有3例、内侧入路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支配麻木,腕背伸乏力,3个月后自行恢复,无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内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 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与内侧入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吴畏;汪海波

    背景:目前对肱骨中下段骨折主要采用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入路方式主要有3种:前外侧入路(包括改良上臂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内侧入路。目前临床对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修复入路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比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试验组行内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和肘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内固定后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内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相当,且前者术中失血量更少,可有效弥补传统修复方案的部分缺陷,可以考虑作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修复入路方式之一。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