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孔钽作为骨植入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荣建;刘洪臣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通过对钛进行表面生物改性,可显著增强其与宿主骨的整合能力.但钛存在弹性模量高及易生理腐蚀等弱点,影响了其临床成功率.多孔钽克服了以上不足,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为骨植入材料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多孔钽植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多孔钽牙种植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多孔钽骨植入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多层螺旋CT导航定位测量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置钉位置

    作者:徐红卫;吴卫国

    背景:目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过程中置钉时缺乏理想的导航定位方法。相关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重建影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置钉导航定位中效果理想,但是尚未得到证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影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置钉导航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均采用空心钉结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X射线组采用X射线置钉导航定位,螺旋CT组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影像置钉导航定位。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修复效果评估多层螺旋CT重建影像的置钉导航定位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螺旋CT组骨折部位、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移位情况以及骨缺损程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X射线组(P<0.05);②螺旋CT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定位导航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X射线组(P<0.05);③螺旋CT组一次螺置钉成功率显著高于X射线组(P<0.05);螺旋CT组置钉2次以上者显著少于X射线组(P<0.05);④螺旋CT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P<0.05);⑤结果提示,多层螺旋CT重建影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置钉中导航效果理想,能确定置钉的准确位置并进行导航,从而准确置入螺钉,提高治愈率,促进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恢复。

  • 三种内外固定器械固定胫骨骨折的蠕变特性分析

    作者:王刚;李新颖;张树泉;李亚军

    背景:模拟胫骨骨折分别以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后的蠕变力学特性罕见报道。目的:分析3种内外固定器械固定胫骨骨折的蠕变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
      方法:模拟胫骨骨折分别以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蠕变实验。
      结果与结论:髓内钉固定组7200 s蠕变量为0.22%,钢板固定组7200 s蠕变量为0.34%,外固定支架组7200 s蠕变量为0.42%。外固定支架固定组7200 s蠕变量大于钢板固定组和髓内钉固定组(P<0.05),钢板固定组7200 s蠕变量大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果表明外固定支架、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股骨的蠕变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但改变程度不同。

  • 3D打印应用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特点与进展

    作者:武成聪;王芳;荣树;吴铮;刘涛;刘克廷;朱博;黄合飞

    背景:3D打印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组织器官的具体解剖数据,利用计算机设计构建个性化三维支架材料,快速精确的重建缺损组织/器官,如骨、软骨、肌肉、血管等,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未知问题.目的:通过查阅近年有关3D打印技术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在3D打印技术原理及分类、支架材料分类及特点及组织相容性等方面作总结,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2001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有关3D打印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以"快速成型、3D打印、骨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排除重复性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0篇文献进行讨论、综述.结果与结论:3D打印支架材料可模仿正常组织微观结构,实现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同步打印,实现种子细胞分化、生物材料降解同步进行并修复缺损部位组织.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强度,已成为应用广泛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组织工程骨血管生长、细胞信号传导仍亟待解决.

  • Bennett骨折修复:植入物选择的适宜原则及进展

    作者:孙磊;徐军;田军

    背景:Bennett骨折的修复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之一,临床上Bennett骨折的治疗目前虽有多种的治疗方法,但现阶段尚无被广大骨科医师接受和认同的治疗方案。
      目的:为临床诊治Bennett骨折提供适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b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万方全文数据库(http://g.wanfangdata.com.cn/)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录的Bennett骨折相关论文报告,同时手工检索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实用骨科学等骨科专著,并分析Bennett骨折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Bennett骨折的相关文献37篇。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克氏针固定的应用由于价格低廉简便易行,手术难度较低,但很难达到解剖复位。近年来骨折治疗的 AO 原则被大家逐步接受,AO 螺钉及AO钢板在Bennett骨折的应用逐步增多,在修复骨折的同时还可以对受损伤韧带的进行修复和重建,但治疗费用较高,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传统中医正骨和中西医结合修复Bennett骨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中药对症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由于拇指的功能在手的运动中十分重要,所以探索Bennett骨折的佳修复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浮肩损伤植入物固定方案选择与骨折移位的关系

    作者:曹耀威;余国荣;余黎;江良波;郭永春;赵星

    背景:近年来关于浮肩损伤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其治疗上存在明显争议,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综述浮肩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发表于1975年1月至2015年8月有关浮肩损伤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关键词分别“floating shoulder injury,diagnose,treatment method”和“浮肩损伤,诊断,治疗方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献或重复研究。共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浮肩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暴力导致的肩关节上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的严重肩部损伤,常合并严重的全身多部位损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②浮肩损伤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尚未有标准治疗指南。虽然浮肩损伤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近年来保守治疗的报道鲜见,保守治疗可能逊色于手术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③骨折无移位或微小移位可采用保守或单纯锁骨固定治疗,骨折移位明显单纯锁骨固定或锁骨肩胛骨双固定可能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 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治疗方案的选择策略与进展

    作者:李百通;周天翼;刘振;尚剑

    背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多样化,且各自存在优缺点,尤其是针对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的治疗方案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的主要方法,比较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优缺点,为临床骨科医生提供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通过PubMed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elderly femoral neck fracture,type GardenⅡ,selection strategy and progess;中文检索词: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治疗进展。结合作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与结论:虽然非手术患者早期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及痛苦,但后期效果不理想。针对GardenⅡ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争论。研究发现,对于老年人及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翻修率为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无论是选择骨水泥型的假体还是生物型的假体,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因非手术治疗而产生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身体条件而制定出佳的治疗方案。

  • 内固定与外固定材料修复骨盆骨折损伤:合理选择与生物相容性

    作者:郎毅;融恺;陈平波

    背景: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对骨盆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内固定和外固定材料在骨盆骨折损伤修复中逐渐被应用。目的:综述骨盆骨折后外固定支架材料、经皮螺钉固定、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材料和髓内拉力螺钉内固定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方法:通过参阅1994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内固定材料、外固定材料在骨盆骨折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并归纳。结果与结论:骨盆外固定材料的应用有助于早期骨盆骨折骨折块的稳定且损伤小,可增加固定的可靠性,但单纯外固定材料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差,只可用于特定情况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临时固定;内固定材料可达到解剖复位,符合骨盆生理力学要求,能提高骨盆稳定性,已成为修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目前常用的有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髓内拉力螺钉内固定等。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材料结合也能够有效恢复骨盆腔稳定性,因此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外固定材料。

  • 腕舟状骨骨折影像学评价:哪种手术入路对骨折愈合影响小更安全合适

    作者:冯彦华;崔硬铁;田苡仁;张放;王诗波;何明哲

    背景:腕舟状骨由于其形态不规则且和腕关节相邻诸骨部分重叠,故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究竟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率高、哪种手术入路对舟状骨骨折愈合影响小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不少争议.目的:综述目前腕舟状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入路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2005至2015年,检索词分别为"腕舟状骨"、"骨折"、"影像学"、"手术入路"和"scaphodl bone"、"fracture"、"iconography"、"surgical approach",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腕舟状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入路相关的研究,排除陈旧及重复的文献,共检索到3021篇文章,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4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腕舟状骨骨折腕关节旋前60°和旋后45°、斜位片及侧位这4种体位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腕舟状骨,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腕舟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X射线检查体位,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阶段采用CT检查可靠也直观,但是CT检查尚缺少一些精确的量化参数来判断腕舟状骨骨折,尤其对微小的骨折来说更是如此.MRI不仅能很好地评价腕舟状骨结构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反映腕舟状骨的血液灌注情况.采用核素骨扫描比反复进行X射线检查或CT检查的准确率更高;②目前文献报道的腕舟状骨骨折手术入路包括掌侧入路、背侧入路、桡腕侧入路等,但尚无一种公认的理想手术入路;③综合文献报道,较为理想的舟状骨骨折手术入路应能满足6个条件:能方便地显露舟状骨、便于骨折复位、尽可能少破坏舟状骨的残余血供、便于确定舟状骨长轴以便内固定器材的植入、微创化、总体手术过程简便易行,目前上述手术入路仍难以完全满足这6个条件,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 3D打印技术在整形外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何雪锋;熊爱兵

    背景:3D生物打印利用组织工程及干细胞研究的成果,以活细胞及其他细胞活性成分作为打印原料,终实现生物活性组织的打印和制作。
      目的:对3D打印技术目前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从2007至2016年PubMed 、Ovi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3D打印技术在整形外科应用及研究进展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 printing,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orthopaedic, organ printing”,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整形外科,修复重建,器官打印”,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终纳入44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与结论:3D打印目前在颅颌面骨重建、耳鼻再造、皮肤打印及乳房重建等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在制作骨替代品及个性化假肢、假体方面技术已相当成熟。3D打印技术经历了从假体制作到生物活性打印的发展过程,终有望进入器官打印阶段,彻底解决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所存在的局限。

  • 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策略及辅助治疗

    作者:洪帆;谢加兵;丁国正

    背景:骨不连是胫骨骨折预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方法广泛,发展迅速。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应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目的:总结胫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的修复策略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由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有关骨不连原因及修复方法的文献,以“tibial fracture nonunion,reason, treatment,implant,external fixation”或“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原因,植入物,外固定支架”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排除重复研究及时间跨度较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①共选择了35篇文章纳入分析;②胫骨骨不连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针对胫骨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同时针对骨不连有无感染,应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以获得佳疗效。治疗时需要兼顾到引起骨延迟愈合的生物性和结构性方面的多种因素;③结构上的固定治疗分为外固定及内固定。髓内钉及加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可以给予无感染的胫骨骨折骨不连稳定性,很好地解决结构问题;而外固定可用于感染性的胫骨骨折骨不连;④对于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如骨缺损等),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植骨材料与植骨技术来解决。一般需要固定结合植骨来治疗有缺损的胫骨骨折骨不连。近年来生物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中。电刺激及超声波等辅助治疗虽然被证明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是还未被临床证实可以应用于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当中。

  • 股骨髁骨折植入物内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作者:谭林强;崔泳;张华

    背景:髁上骨折、髁间骨折常因粉碎不稳定和波及关节面,临床处理相当棘手,常见的并发症有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断钉及断板等,骨折内固定方法繁多,但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对骨折修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的:着重从骨折分型、骨愈合、功能恢复及生物力学等方面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于股骨髁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不同内固定方法修复股骨髁骨折的文章,英文检索词“emoral condyle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biomechanics, load-displacement,axial stiffness,horizontal shear stiffness”;中文检索词“股骨髁骨折,内固定器械,生物力学,载荷-位移,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共检索到142篇相关文献,3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股骨髁部骨折可以造成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的破坏,改变膝关节正常的解剖轴和机械轴,所以必须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应掌握各种内固定方法的利弊,全面评估股骨髁及髁间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根据人体的生物特点、力学性能合理使用内固定器械,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满意的内固定修复效果。

  • 骨科金属内植物置入后中高频电疗的应用

    作者:王刚;白跃宏

    背景:中高频电疗是临床疾病治疗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科,特别是骨科康复治疗.但康复治疗学通常将“局部金属植入物”作为中高频电疗的禁忌证,所以骨科金属内植物置入后通常不能进行中高频电疗.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中高频电疗的研究现状,阐明中高频电疗对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对组织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及热损伤,探究中高频电疗在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中、高频电疗,金属植入物,热损伤”或“middle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etal implant,heat damage”为检索词,纳入与中高频电疗在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章.排除重复及较陈旧的文献.共40篇文献符合标准,中文33篇,英文7篇.结果与结论:随着钛合金等新的植入物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剂量的中高频电疗能够促进组织愈合,消除肿胀,并缓解疼痛.但目前还有许多疑问未完全解释清楚,比如中高频电疗对金属植入物周围造成损伤的剂量、造成热损伤的类型、组织学改变等;如果采用不同涂层的钛合金植入物,是否能减少热损伤,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 镁离子在骨代谢中的分子机制研究与进展

    作者:商晓盼;李涛;陆雨桐;邓薇;王文举;杨永进

    背景:镁合金降解释放的镁离子是人体内的重要阳离子,除了参与生物体内多种新陈代谢外,还参与调节骨代谢活动,同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相关。机体内镁离子浓度的异常将导致骨代谢相关疾病。
      目的:回顾分析镁离子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对镁离子参与调节骨代谢相关因子及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方法:以“镁,骨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OPG/RANKL信号通路,TRPM和Wnt信号通路”为中文检索词,以“magnesium, osteoblast, bone metabolism, PI3K/Akt signal pathway, OPG/RANKL signal pathway, TRPM, Wnt signal pathway”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6年2月所有相关文章。
      结果与结论:镁合金骨内植入体在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子,可以通过调节骨代谢过程中的相关信号通路来影响骨代谢活动。目前研究发现,镁离子与骨代谢离子浓度变化时会引起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而影响骨组织的新生和改建。而镁离子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影响骨代谢活动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

    作者:赵烽;熊鹰;张仲子;张武;任云峰

    背景:髓内钉、钢板和外固定支架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和局限性。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以及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4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治疗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与髓内钉和接骨板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5 h;出血量100-400 mL,平均出血量200 mL;骨折愈合时间4.0-6.0个月,平均4.5个月。手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优40例,良2例,中3例,优良率为93.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骨折生物力学内固定的特性,是集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优势为一体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的治疗上具备操作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的特点,是股骨干粉碎骨折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 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周强;陆骅;俞思明;王占朝;茅宇仑;姚兵;张天浩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积极有效的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置入内固定治疗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7例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治疗28例,Gamma钉治疗39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功能锻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6-45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①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出现感染1例,经换药半年后拔除内固定治愈,Gamma钉1例肥胖患者治疗后3周下床活动时再次受伤,出现远端锁钉处骨折,经更换长Gamma钉后愈合,Gamma钉组有4例患者因大转子固定欠稳定,卧床时间超过6周出现重症肺炎,经转内科治疗后治愈。②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治疗后出现髋内翻畸形2例,Gamma钉组3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③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治疗时间更长,治疗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和Gamma钉均是治疗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要根据骨折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骨质疏松程度等综合分析。

  • 锁定加压钢板置入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位置:选择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

    作者:白力承;顾邵;熊鹰;柳百炼;赵烽;王大兴

    背景:经典的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软组织损伤较大,钢板放置于外侧困难,多放置于肱骨前外侧,固定位置不是理想。
      目的:探讨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
      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14例,均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入路分为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和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各57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比较,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的前屈、外展、抬肩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优良率达91%,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的75%(P <0.05)。因此可以将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 骨关节病变及骨折患者围术期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骨密度变化

    作者:李士红;刘阳

    背景:骨密度反映的是相对长时间内的骨量情况,是一个静态参数,如果要了解骨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需评估骨代谢标志物。
      目的:探讨脊柱和关节退变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变化。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血液;尿液”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bolic markers;Bone mineral density;Serum;urine”,纳入文献时间限定为2005至2016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9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形成标志物主要包括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Ⅰ型前胶原C末端前肽等,骨吸收标志物主要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端交联肽、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脱氧吡啶啉、吡啶啉、羟脯氨酸等。脊柱和关节退变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骨密度变化不大,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增高,提示骨吸收过程活跃;而骨形成标志物在骨折患者围术期增高,说明骨折围术期存在新骨形成;在骨退行性变患者围术期骨形成标志物降低,骨形成过程受抑制。综合看,骨关节病变及骨折患者围术期的骨吸收过程加剧更为明显,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应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 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何藻鹏;杨德鸿

    背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生存质量评估的引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临床进展.通过生存质量评估,可以预测患者临床病情进展和身体心理功能变化,选择有利改善病情的治疗条件,逆转骨质流失,降低骨折的风险,从而真正的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国外大量研究已设计并采用骨质疏松症专用量表进行相关生存质量评估,将其视为临床监控和疗效评估的必要措施,但量表开发目的与条目结构各异,中国学者引进使用时往往对量表的选择感到疑惑,对量表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质疑.目的:回顾已开发的骨质疏松症专用生存质量量表的设计特点与应用情况,探讨量表开发的趋势及其应用于临床研究的佳指征.方法:通过对1994年1月至2014年月7月文献数据进行回顾,使用以下医学主题词:“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脊柱骨折”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库搜索,搜集具有代表性的量表,采集相关指标数据,归纳量表特点并行分类总结.结果与结论:收集得到的量表分为传统量表及其简式版本、后续开发量表以及专项领域量表.41条目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存质量问卷是应用为广泛的骨质疏松症专用量表.在生存质量研究中,除了需要依照评估目的选择量表类别,还要考虑受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研究指标主要涉及生存质量的某一领域.若在不同语系的人群中使用,需经过专门的程序进行量表的翻译、内容调适,再进行该语系的信度效度检验,参考心理测量学评价结果选择量表.

  • 内外侧切口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王伟;艾尔肯?玉麦尔;张青春;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以前外侧入路为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具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始尝试内侧切口入路,但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报道少见。
      目的:评价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物置入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骨科中心收治的6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3例和内侧入路组35例。通过Gross方程比较2组失血量,并对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肩肘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X射线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9±3.9)周,内侧入路组为(15.5±2.2)周;肩关节Neer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6±5)分,内侧入路组(84±4)分;肘关节Mayo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78±7)分,内侧入路组(81±8)分。内固定后前外侧入路组有3例、内侧入路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支配麻木,腕背伸乏力,3个月后自行恢复,无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内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256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